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大师课徒

大师课徒

作者:魏邦良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312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2.9(5.5折) 定价  ¥5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大师课徒 版权信息

  • ISBN:9787205102739
  • 条形码:9787205102739 ; 978-7-205-10273-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大师课徒 本书特色

聚焦中国文化源流中的师承关系再现百年大师妙趣横生的课徒之道钻研学问 答疑解惑 为人处世 指点迷津大师与弟子之间的那些意味深长而又妙趣横生的交往,令后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大师课徒 内容简介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圣人无常师”。韩愈这两句名言在《大师课徒》中得到充分验证。季羡林师陈寅恪,丰子恺师李叔同,启功师陈垣,穆旦师吴宓,叶嘉莹师顾随……本书作者史海钩沉,从众多史料中,以特定的角度和真实的事件回顾这些民国大师与他们非同凡响的弟子们之间的交往,向我们描摹大师的丰采神韵,再现大师的教育精神。大师与弟子之间的那些意味深长而又妙趣横生的交往,令后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大师课徒 目录

“回顾丛书”序 

自 序  

**章  李叔同与弟子

第二章  陈垣与弟子

第三章  吴宓与弟子 

第四章  刘文典与弟子 

第五章  陈寅恪与弟子 

第六章  胡适与弟子 

第七章  赵元任与弟子 

第八章    洪业与弟子 

第九章    顾颉刚与弟子

第十章    钱穆与弟子 

第十一章  傅斯年与弟子 

第十二章  顾随与弟子 

第十三章  叶企孙与弟子 

第十四章  王力与弟子 

第十五章  钱钟书与弟子 

第十六章  程千帆与弟子


展开全部

大师课徒 节选

夏丏尊是李叔同在浙江**师范任教时的同事,也是他*好的朋友。七年中,李叔同和夏丏尊晨夕一堂,相处十分融洽。李叔同后来的削发为僧,得益于夏的“助缘”。 一次,学生宿舍遭窃,大家怀疑是某个学生所为,却苦无证据。夏丏尊当时身为舍监,无奈之下向李叔同请教。李叔同对他说:“你肯自杀吗?你若出一张布告,说做贼者速来自首。如三日内无自首者,足见舍监诚信未孚,誓一死以殉教育。果能这样,一定可以感动人,一定会有人来自首。——这话须说得诚实,三日后如没有人自首,真非自杀不可。否则便无效力。” 夏丏尊没勇气接受李叔同的建议,但他从这番话领教了李叔同做人的纯粹与认真。 给学生上**堂课,李叔同能准确叫出每个学生的姓名,因为此前他已熟读学生的名册。通过这件小事,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细致与热忱,并为此而折服。 在浙江**师范,图画与音乐两门课学生原本兴趣不大,但李叔同任教后,这两门课受到学生的热捧。夏丏尊分析,原因一半是李叔同“对这两科实力充足”,一半是他的感化力大。学生们是因为崇敬他佩服他才争先恐后去听他的课。 当时的学生丰子恺证实了夏丏尊的推测。 丰子恺说,那时他们每天要花一小时练习绘画,花一小时去练习弹琴,不以为苦,乐在其中,是因为“李先生的人格和学问”统治了学生们的感情,折服了学生们的心。弟子们真心崇拜李叔同……如果说,李叔同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高大而完美,那是因为他的人格与学问让他们深深叹服。 从人格来看,李叔同当教师不为名利,全力以赴;从学问上看,他国文水平比国文先生更高,英文功底比英文先生更厚,历史知识比历史先生更多;书法金石,他是专家;中国话剧,他是鼻祖。丰子恺说:“他不是只教图画、音乐,他是拿许多别的学问为背景而教他的图画、音乐。” 夏丏尊认为,李叔同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敬仰。 课堂上,李叔同多次向学生灌输“先器识后文艺”的思想,要求学生首重人格修养,再谈文艺学习。而他本人正是这样。广博学识与高洁人品构成李叔同的“后光”。 在浙一师任教的李叔同,人淡如菊,温和中自有一种威严。一位弟子多年后对李叔同有这样的回忆: “个子是修长的,面貌是清癯的,态度是温温穆穆的。当我们面对着这样一个伟大人物的时候,会把一切贪鄙、欺妄、嗔怒……完全消减。 先生的服饰,不久便由西装改为布袍布褂,上面除了几条应有的折痕以外,没有一丝皱纹,穿了数年,终于也找不出一点尘垢来。到现在,我仿佛还看得见他一进教室,便把那件黑布马褂脱下来,谨谨慎慎地折起来,搁在那架钢琴上的神气。 …… 他的容止气度,不知道为什么真有那样的力量,使每一个人都胁服于他,谁也不敢发出一些声息来。虽然他是那么和悦地对待我们。” 丰子恺与刘质平是李叔同在浙江一师任教的门生。李叔同对这两位弟子的悉心指教与热诚相助,谱写了教育史上一段堪称绝响的佳话。 刘质平家境贫寒,学习刻苦,一次,他拿着习作去请教老师。李叔同对他说,晚上 8 点在音乐教室见。当晚突降大雪,刘质平顶着寒风准时赴约,却见教室门关着,里面黑漆漆的。 他站在走廊里等。10 分钟后,教室里的灯突然亮了,李叔同从里面走了出来。原来他在考验刘质平。 刘质平考验过关,李叔同决定每周额外指导他两次。 1915 年,刘质平因病休学。李叔同去信宽慰弟子,说:“人生多艰,不如意事常八九。”鼓励弟子要“镇定精神,勉于苦中寻乐”。在信末,李叔同劝弟子多读古人修养格言,因为“读之,胸中必另有一番境界”。 在老师的宽慰鼓励下,刘质平边养病边读书,学业大有长进,病愈后听从老师的建议赴日本留学。 在李叔同眼中,刘质平“志气甚佳,将来必可为吾国人吐一口气”,故对这位弟子寄予厚望。尽管弟子不在身边,李叔同仍通过书信细心指点。在一封信中,他叮嘱弟子要特别注重以下六点: 一、注重卫生,保持健康,避免中途辍学。适度运动,早睡早起。 二、登台演奏要慎重,避免遭人嫉妒。尽量做到抱璞而藏。 三、慎重交游,避免是非。 四、要循序渐进,勿操之过急。 五、不浮躁不矜夸不悲观不急近不间断,日久自有适当之成绩。 六、要有信仰,以求心灵平静精神安乐。 信中,李叔同还抄录数则格言供刘质平吟咏学习。因经济困顿,健康欠佳,刘质平留学期间,常感“愈学愈难”,甚至心灰意冷,学不下去。这时候,李叔同的书信便如一缕春风吹散他心头悲观的雾霾。 在一封信中,李叔同开导弟子说:“愈学愈难,是君之进步,何反以是为忧?”李叔同劝弟子切勿“忧虑过度,自寻烦恼”。 李叔同指出,刘质平消沉灰心的根本原因是“志气太高,好名太甚”,所以他给弟子开出的药方是“务实循序”。 在另一封信中,李叔同叮嘱弟子要“按部就班用功,不求近效”,因为“进太锐者恐难持久”;另外,他告诫弟子“不可心太高”,因为“心高是灰心之根源也”。 家境愈来愈糟,刘质平终失去了家庭资助,眼看学业要中断。此时的李叔同尽管薪水不高,家累又重,仍慷慨解囊,决意资助弟子完成学业。在给弟子的信中,李叔同详细列出自己收入支出: 每月薪水 105 元;上海家用 40 元;天津家用 25 元;自己食物 10 元;自己零用 5 元;自己应酬费、添衣物费 5 元。如此,每月可余 20 元。 他表示,这每月 20 元可供刘质平求学所需。他在信中叮嘱弟子记住几点:一、这笔钱是馈赠不是借贷,不必偿还;二、不要对外人说起此事;三、安心读书。 可见,李叔同资助弟子,完全出于爱才,出于内心的善良,绝非沽名钓誉。 老师节衣缩食资助自己读书,刘质平虽万分感谢,却于心不忍,所以他请老师设法为自己争取官费。李叔同找到主管问询此事,遭对方婉言拒绝。于是李叔同写信劝弟子,不必费神谋求官费了,自己不会辞职,一定会如约资助他完成学业。由于在信中涉及对他人的评价,李叔同要求弟子“此信阅毕望焚去”,因为“言人是非,君子不为”。

大师课徒 作者简介

魏邦良,供职于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出版《隐痛与暗疾:现代文人的另一种解读》《给阅读留一份纪念》《胡说:胡适的智慧》《理直气和:胡适的交游》《民国风骨:时代激流中的文化人》《书斋的盛宴》《才子佳人多不贱》等多部作品。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