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桐柏-大别地区金银矿床地质与找矿方向

桐柏-大别地区金银矿床地质与找矿方向

作者:彭三国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2-01
开本: 其他 页数: 196
本类榜单:自然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24.8(7.9折) 定价  ¥1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桐柏-大别地区金银矿床地质与找矿方向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707086
  • 条形码:9787030707086 ; 978-7-03-070708-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桐柏-大别地区金银矿床地质与找矿方向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整理桐柏-大别地区地、物、化、金银矿产及科学研究资料,评述研究区内外金银矿产调查勘查研究现状与找矿进展,深化区域成矿地质背景认识,解剖老湾、黑龙潭、陈林沟等典型金银矿床,总结该区金银矿床成矿规律、控矿因素、成因机制、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划分出河南围山城-湖北小林等6个金银多金属矿找矿远景区,详细分析各找矿远景区的金银成矿地质条件与特征,并指出下一步找矿方向。

桐柏-大别地区金银矿床地质与找矿方向 目录

目录
**章 绪论 1
**节 研究区范围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 1
第二节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现状及评述 2
一、区域地质矿产调查 2
二、区域物化探调查 4
三、区域遥感地质调查 6
四、矿产勘查与评价 6
第三节 区域金银矿研究现状与工作进展 10
一、区域金银矿研究现状概述 10
二、金银矿地质研究工作进展 16
第四节 金银矿地质找矿工作现状与新进展 18
一、金银矿地质找矿工作现状 18
二、金银矿地质找矿工作新进展 22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32
**节 地层 32
一、北秦岭地层分区 32
二、南秦岭地层分区 33
三、桐柏-大别地层分区 33
第二节 构造 34
一、构造单元划分 34
二、主要断裂构造概述 36
第三节 岩浆岩 38
一、太古宙岩浆岩 38
二、中元古代岩浆岩 39
三、新元古代岩浆岩 39
四、早古生代岩浆岩 40
五、中生代岩浆岩 41
第四节 变质岩 43
一、随枣中低级变质带 44
二、桐柏-北淮阳变质复理石带 44
三、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46
第五节 区域物化遥特征 48
一、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48
二、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51
三、区域遥感地质特征 58
第三章 典型金银矿床 63
**节 桐柏县老湾金矿床 63
一、矿区地质背景 63
二、矿床地质特征 65
三、矿床成因 65
四、成矿要素 68
第二节 桐柏县围山城金银矿集区 68
一、矿区地质背景 68
二、矿床地质特征 69
三、矿床成因 72
四、成矿要素 75
第三节 罗山县金城金矿床 76
一、矿区地质背景 76
二、矿床地质特征 78
三、矿床成因 80
四、成矿要素 82
第四节 光山县薄刀岭银金矿床 83
一、矿区地质背景 83
二、矿床地质特征 86
三、矿床成因 88
四、成矿要素 89
第五节 随州市黑龙潭金矿床 89
一、矿区地质背景 89
二、矿床地质特征 91
三、矿床成因 91
四、成矿要素 94
第六节 信阳市皇城山银矿床 95
一、矿区地质背景 95
二、矿床地质特征 96
三、矿床成因 97
四、成矿要素 100
第七节 大悟县白云金矿床 100
一、矿区地质背景 100
二、矿床地质特征 101
三、矿床成因 103
四、成矿要素 104
第八节 罗田县陈林沟金矿床 104
一、矿区地质背景 104
二、矿床地质特征 105
三、矿床成因 107
四、成矿要素 108
第四章 区域金银成矿规律 109
**节 矿床成因类型 109
第二节 成矿建造 111
一、地层(岩组)建造 111
二、侵入岩成矿建造 112
三、区域性构造与成矿 114
第三节 成矿时空规律 116
第四节 区域重要地质事件与金银多金属成矿 117
一、新元古代—古生代板块体制与金银成矿 119
二、晚中生代陆内大规模构造-岩浆活动与金银成矿 121
第五章 控矿因素、找矿标志与综合信息找矿模型 124
**节 受构造控制的岩浆热液型脉状金银矿 124
一、老湾式 124
二、白云式 128
三、陈林沟式 131
第二节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找矿模型 134
一、皇城山式 135
二、东溪式 137
第六章 找矿远景区划分与找矿方向 140
**节 成矿区带与找矿远景区划分 140
一、成矿区带划分 140
二、找矿远景区划分 140
第二节 区域金银矿资源潜力分析 145
一、金矿 145
二、银矿 147
第三节 河南围山城-湖北小林金、银多金属矿找矿远景区(I) 147
一、远景区地理位置 147
二、成矿地质背景 147
三、物化遥异常特征 150
四、矿产特征 150
五、金银矿资源潜力与找矿方向 151
第四节 河南湖阳-湖北高城金银多金属矿找矿远景区(II) 152
一、远景区地理位置 152
二、成矿地质背景 152
三、物化遥异常特征 154
四、矿产特征 155
五、金银矿资源潜力与找矿方向 156
第五节 湖北平林-烟店金多金属矿找矿远景区(III) 157
一、远景区地理位置 157
二、成矿地质背景 157
三、物化遥异常特征 157
四、矿产特征 159
五、金银矿资源潜力与找矿方向 159
第六节 河南周党-湖北福田河金银多金属矿找矿远景区(IV) 159
一、远景区地理位置 159
二、成矿地质背景 159
三、物化遥异常特征 161
四、矿产特征 161
五、金银矿资源潜力与找矿方向 162
第七节 湖北大新-姚集金银多金属矿找矿远景区(V) 162
一、远景区地理位置 162
二、成矿地质背景 163
三、物化遥异常特征 164
四、矿产特征 165
五、金银矿资源潜力与找矿方向 165
第八节 湖北白果-三里畈金银多金属矿找矿远景区(VI) 165
一、远景区地理位置 165
二、成矿地质背景 166
三、物化遥异常特征 167
四、矿产特征 167
五、金银矿资源潜力与找矿方向 168
参考文献 170
展开全部

桐柏-大别地区金银矿床地质与找矿方向 节选

**章 绪 论 本章简要介绍研究区范围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在系统研究与整理桐柏-大别地区地、物、化、金银矿产及科学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区域地质工作现状,特别是研究区内外金银矿产调查、勘查、研究等工作的现状与进展,重点叙述研究区内金银矿地质找矿工作与*新成果。 **节 研究区范围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 研究区位于湖北与河南两省交界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属桐柏-(西)大别造山带。根据区内金银矿产出分布特征,结合近几年的工作重点区域,研究区范围大致定在:青峰-襄樊-广济断裂以北,确山-合肥断裂以南,湖北罗田大崎山穹窿以西,湖北襄阳-河南南阳盆地以东,是第20个国家*成矿带“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彭三国 等,2013,2012a,2012b)的主体中间部分,不包括武当地区和安徽省区域,面积约5.6万km2。但考虑到地质单元的整体性及成矿带有关工作的相关性与连续性,本书中所述的“桐柏-大别地区”包括成矿带的安徽省区域(即包括东大别地区和北淮阳安徽段)。研究区的行政域主要涉及河南省南阳市、信阳市,湖北省襄阳市、荆门市、随州市、孝感市、黄冈市等。 研究区交通发达,京港高铁、京广铁路、京九铁路、京珠高速、大广高速、随岳高速、107国道呈南北向直贯全区,近北西(东)西向的有汉十(高)铁路、合武高铁、沪陕铁路,沪陕高速、汉十高速、麻竹高速等铁路、公路。区内的黄土线、张界线、鲁艾线、悟宣线、三宣线等省县级公路基本形成“三纵三横”的公路网络,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 研究区内属中低山-丘陵地貌,总体表现为中部高、两侧低的趋势,中部为中低山-丘陵(桐柏山、鸡公山、灵山、天台山、龟峰山等),三侧为盆地(平罗盆地、吴城盆地、南阳盆地及江汉盆地),海拔一般为200~600 m。区内水系较发育,汉水、淮河水系河流顺地势自北西向南东均汇入长江。 研究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受西北冷气团的影响,夏季受东南、西南季风控制,形成冬冷、夏热、冬干、夏湿的气候特征。该区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严寒酷暑短。年平均气温为15.7 ℃,极端*高气温为41.5 ℃,极端*低气温为-14.5 ℃(1969年1月31日)。无霜期平均为236.4天。年均总日照为1 998.8 h,占可照时数的45%。年平均降水量为1 116.2 mm,夏季降水量占年总降水量的一半。年平均降雪日为8.3天。年平相对湿度为77%。主要风向为北风,年平均风力3级。区内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达51.3%。 区内矿产资源丰富,桐柏-信阳-襄阳-随州-孝感地区工业建设条件优越,经济较发达,已形成以金银多金属矿开发为龙头,铜铅锌等金属矿产和石油、天然气、天然碱、石膏、萤石、磷、夕线石、钾长石、石材等非金属矿产的矿产资源产业格局,是我国“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研究区农作物以粮油作物为主,兼有其他经济作物。粮食以水稻、小麦为主,油料以花生为主,经济作物以烟叶为主。主要农特产品有板栗、花生、茶叶、乌桕、水果、银杏等。 第二节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现状及评述 桐柏-大别地区是中国中部的一个重要地质与成矿单元,历来为地质学家所重视,地质工作历史悠久。早在20世纪20~30年代就有先辈在该区开展地质考察、找矿与科学研究工作,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以区域地质调查为主的地质工作逐步展开,80年代由于在大别造山带以含柯石英、微粒金刚石的榴辉岩为标志的超高压变质带的确定,国内外地质学家纷至沓来,大别造山带成为全球超高压变质带研究的热点地区。 国土资源大调查以来,由于该区没有列入国家重要成矿带,国家地质工作投入较少,但从2012年正式设立武当-桐柏-大别国家*成矿带以来,地质工作显著增加,实施了一批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湖北、河南、安徽三省地勘基金的投入也明显加大,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与评价的程度大大提高。 一、区域地质矿产调查 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以修测编图为主。1999~2006年已先后完成区内襄樊市(现称襄阳市)幅、荆门市幅、随州市幅、孝感市幅、信阳市幅、麻城市幅、枣阳市幅、六安市幅、太湖县幅等图幅。目前仅有南边的武汉市幅及跨省界边角图幅等少部分区域未修编。 1∶20万区域地质与矿产调查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六五”前全面完成。 1∶5万区域地质调查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主要部署在地质走廊和重点成矿区(带),基岩区基本完成,未工作图幅中绝大部分为第四系覆盖区。 2006年开始,特别是自2011年开始筹备,到2013年正式设立国家*成矿带以来,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得到了明显加强,到2018年底,据不完全统计桐柏-大别地区(不包括武当地区)实施项目21个,约60个图幅(表1-1)(彭三国 等,2018)。 表1-1 2011~2018年国家“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资金在桐柏-大别地区部署开展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类项目一览表 注:不包括成矿带武当地区部署开展的项目 区调项目主要是针对部分重点地区(即地质情况复杂、遗留地质问题多、基础地质有所突破、配合地质找矿突破行动的地区)来开展。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建立了区内自太古宙以来的地层层序和区域构造格架,基本厘定了岩浆活动期次,为区内后续地质与矿产勘查工作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基础资料。 1∶5万矿产地质与远景调查工作,2006年以来已完成图幅大约占全部图幅的45.6%。查明了成矿地质背景条件,圈定了一大批物化遥异常,新发现数百个矿(化)点,提交了两路口钨矿等一大批矿产地。 二、区域物化探调查 (一)区域物探工作 1. 区域重力调查 区域重力调查工作始于1961年,由原地质部、原石油工业部、原冶金工业部、原第二工业机械部下属有关单位开展了1∶10万~1∶50万扫面工作。20世纪80年代,按原地质矿产部统一要求,有计划地部署和开展了区域重力扫面工作,以1∶20万~1∶50万比例尺为主。截至2005年,以1∶20万区域重力调查为主体的工作已覆盖整个研究区。1∶5万区域重力调查,仅作为探查深部的地质矿产特征布置在北部河南省南阳桐柏、信阳和湖北省随州七尖峰等地区,完成面积约1 250 km2。 2. 磁法测量 区内区域航空磁测工作起步较早,基本由原地质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航测队103、107、901、904、908队)及湖北省航测队等单位于1958~1989年完成。工作目的以磁性铁矿普查,基性、超基性岩体的圈定,以及寻找铜、镍、铬等成矿有利地段为主。航磁工作比例尺:湖北省主要为1∶5万,少量为1∶10万、1∶20万和1∶100万;河南省为1∶20万全覆盖,周党幅全幅、宣化店幅东部做了1∶5万及部分1∶2.5万。各单位研究区或不同工作比例尺探测范围虽有部分重叠或间隙,但基本覆盖全区。 研究区内1∶5万~1∶2.5万航磁工作面积57 435 km2(表1-2)。 表1-2 研究区大比例尺航磁工作程度一览表 注:不包括安徽省、湖北省武当地区部署开展的工作 近年来,为配合地质找矿工作,局部地区开展了1∶5万高精度地磁测量,主要是湖北随州-枣阳、广水-大悟,河南桐柏,安徽金寨等矿产集中区,总面积约1万km2。1∶5万高精度磁测工作程度与1∶5万重力调查一样,远远不能满足目前广泛开展的地质找矿工作需要,是今后找矿工作应该加强的工作内容之一。 (二)区域化探工作 1. 1∶20万区域地球化学勘查 1∶20万区域地球化学勘查始于20世纪80年代,方法包括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和1∶20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现已覆盖除南襄盆地等平原区以外的全区。 2. 1∶5万地球化学普查 1∶5万地球化学普查从20世纪80年代陆续展开,鄂豫皖三省工作区域以省界为界,水系沉积物测量按1∶5万图幅展开。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主要在随北、桐柏、大别山南部等地区开展。 由于1999年之前,1∶20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多是伴随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及1∶5万综合地质调查开展的,采样方法受局限,所获得的地球化学资料多是半定量光谱分析结果,仅供参考。1999年以后,特别是近几年的矿产地质调查同步开展的1∶5万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则较规范,分析元素达16~22种,分析精度较高。 (三)自然重砂测量 1. 1∶20万区域自然重砂测量 区内丘陵山区1∶20万区域自然重砂测量于20世纪80年代前均已完成。 2. 1∶5万自然重砂测量 1∶5万自然重砂测量涉及45个1∶5万图幅,由于工作时间较早,资料基本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近20年自然重砂测量工作因无人员等原因基本停止。 三、区域遥感地质调查 区内遥感地质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早期的遥感地质工作主要应用于1∶20万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地质解译方面,已完成了1∶50万遥感地质编图和1∶20万区域遥感地质解译。 80年代中期以后,大规模开展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均应用了遥感地质解译,特别是1999年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以来,1∶25万和1∶5万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远景调查、矿产资源评价等项目,都不同程度地运用TM/ETM、SPOT、ALOS、IKONOS等主流遥感数据,开展了地质解译和遥感找矿工作。 2007~2011年,开展的全国性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利用ETM+/TM数据开展了遥感异常信息提取工作,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提供了遥感信息。 2013~2015年,本成矿带设置了“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多元信息提取与深部找矿预测”工作项目,在面上进行了遥感解译,提取了羟基与铁染等遥感地质矿产信息。 2006~2018年,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均按图幅开展了遥感解译,也提取了羟基与铁染等遥感地质矿产信息。 四、矿产勘查与评价 20世纪50年代以来,区内开展了大量矿产勘查工作。 60~70年代,鄂豫皖三省地质局区调队相继开展并完成了全区1∶20万区域地质和矿产调查工作,发现了一大批新的矿点和重砂、物化探异常,为区内地质工作奠定了良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