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影像传播研究

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影像传播研究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2-01
开本: 其他 页数: 153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4.3(7.5折) 定价  ¥5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影像传播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2549529
  • 条形码:9787302549529 ; 978-7-302-54952-9
  • 装帧:80g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影像传播研究 本书特色

本成果主要内容不仅在于研究丝绸之路历史文化,更深究了以影视剧、纪录片为主的多种现代艺术手段对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传播的影响。现代媒介载体与中国固有的传统历史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与文化内涵。

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影像传播研究 内容简介

本成果主要内容不仅在于研究丝绸之路历史文化,更深究了以影视剧、纪录片为主的多种现代艺术手段对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传播的影响。现代媒介载体与中国固有的传统历史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与文化内涵。

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影像传播研究 目录

绪论
**节 丝路文化传播:当代如何书写传统文明
第二节 开展丝绸之路文化传播教育的必要性
第三节 中国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的研究缘起
第四节 当下“丝绸之路”纪录片传播特点

**章 丝绸之路的开端与影像表达
**节 以玉石之路为起源
第二节 “凿空”之旅与东西交汇
第三节 传统玉石之路的影像表达
第四节 现实主义之下的玉石之路影像传播途径

第二章 丝绸之路上的佛学东渐及其纪录片阐述
**节 作为一种社会思潮的传播缘起
第二节 佛教的本土化传播历程
第三节 当代纪录片视野中的佛学东渐
第四节 佛教“本土化”之后的外来文化影像再传播

第三章 其他主要外来文化的传播与相关影视剧创作路径
**节 来自阿拉伯半岛的学说
第二节 所涉及文化下相关影视剧的传播
第三节 史诗改编:一种民族文化传播的新渠道

第四章 丝绸之路上的凉州文化
**节 秦汉时期凉州的少数民族
第二节 五凉时期凉州历史概况
第三节 历史题材纪录片创作中的河西走廊

第五章 近代丝路遗迹重现及其纪录片创作
**节 楼兰遗址重现
第二节 敦煌藏经洞与榆林窟的开启
第三节 从“敦煌学”到《敦煌》:当代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创作观

第六章 当代丝绸之路文化传播模式构建
**节 态势分析法下相关片区大文化传播方式的转型
第二节 相关地区大众传媒的竞争力模型分析
第三节 传播学视域下的丝绸之路文化建设

第七章 历史经验的转向: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节 《丝绸之路》:历史经验下的价值重估
第二节 《一带一路》:关于国家理想的大说

第八章 改革开放以来丝绸之路的复兴
**节 顶层设计对开发文化资源的重要性
第二节 文化产业领域内的丝路复兴
第三节 中外影视作品中丝绸之路形象的差异化对比
第四节 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现在与未来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影像传播研究 节选

  《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影像传播研究》:  然而,比纠结中国人是何时开始养蚕这一疑问更重要的,是当时的人们如何运用蚕丝制成丝绸。丝绸不仅可以制成华美的衣物被人们所穿戴,更是联结东西方世界的核心组成部分。人们很少会想到,一条小小的蚕,它的生命只有区区28天,在它的一生中所能吐出的丝却有1000米长,为了成就这1000米的丝还要消耗无数的桑叶。这来之不易的神秘物质在科技水平极端发达的今天,仍然需要小小的蚕虫一口一口地将其吐出,而在那个丝绸与黄金等值的年代,联结着长安与当时西方世界道路的,正是依赖于由无数条价值堪比黄金的1000米丝线所织就的丝绸。  丝绸之路好比整个汉帝国向外输出财富的血管,而长安正是为这条血管输送血液的心脏。张骞出使西域,是长安这座城市登上世界历史舞台以来所作出的无数政治决策之一。而将丝绸作为货物携带在旅途当中,或许只是在当时汉帝国为了征服匈奴而制定的重大战略决策下,再顺便不过的举手之劳。然而可能张骞自己都未曾想过,这样的无心之举,却真正将当时东西方两个*大国家的心脏联结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丝绸之路的起点与终点。  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都是由利益所驱动,甚至利益之于历史,就如同心脏之于人的躯体。无论艺术家对于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如何赞美,对于其中经历的千辛万苦的过程又如何绞尽脑汁地猜测,它的原始动机也不过是为了汉朝的战略利益而服务。长安,这样一座代表着彼时世界东方*强大政治集团的城市,就这样被利益**次推到全世界的视野中。  从长安出发的张骞历经艰险,穿越大漠,又逃脱匈奴的追捕,*终在距离长安12000里的康居之地见到了大月氏的族人。这是华夏人**次在远离长安的西方留下自己的身影,似乎在冥冥之中就有一种无形的力量牵引着长安与西方发生接触。在张骞到达康居的200年前,被人称为泰西之地的希腊城邦之一马其顿王国开始崛起,国王亚历山大四处征战,在“马其顿方阵”的铁蹄踏平波斯之后,亚历山大同样将自己的旗帜插在这一地域。亚历山大死后所留下的帝国很快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时过境迁,200年后,来自东方*富庶之地长安的中国人与亚历山大的后裔相会于此。  此时的大月氏人已经再次过上顺风顺水的生活,安逸的环境让月氏人已经忘记了复仇,无意与匈奴再起冲突。张骞在这里生活一年多,*终返回长安。张骞一路上留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故事,这些故事对来自长安的决策也或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了影响。当张骞穿过戈壁滩,越过帕米尔高原后,来到康居之地遇见了**个西域国家大宛国。在这个文明高度发达的小国中,张骞见到了一种速度飞快、四蹄坚硬、不知疲倦、汗水更是血红的神奇马匹。张骞不会知道,这种被称为“汗血宝马”的优良马匹品种,体内流淌的正是亚历山大胯下战马的血脉。回到长安后,张骞将这一见闻报告皇帝,皇帝大喜,认为这种优良马匹正是与匈奴对抗的*好武器。因此,10多年后汉武帝刘彻根据张骞的这一发现,派遣“贰师将军”李广利攻大宛国,终于得到汗血马。  虽然后来大宛与汉朝交恶,但此时的大宛是非常愿与汉朝亲善结盟的。正如《汉书·张骞传》记载:“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  回到长安的张骞受到汉武帝的大力封赏,虽然此行并未完成与大月氏结盟的任务,但是也让长安的视野前所未有地拓展开来。中国并不孤独,世界也并不遥远。  公元前139年的这次出访,是中国人以长安为起点,试图用丝绸联结世界另一头的一次尝试。其间发生的诸如偶遇汗血马之类的奇遇,也不过是围绕这条道路所发生太多故事的冰山一角。很快,张骞将再次从长安出发,在上次行程中断的地方继续自己的旅途。  西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奉汉武帝刘彻之命,再次从东方世界的心脏出发,前往西域。这次他要寻找的是比远在康居的大月氏更加遥远的大夏诸国。在出发前,汉武帝根据张骞的报告,作出了联合西域诸国,“断匈奴右臂”的著名战略决策。张骞此次出访,目的是要将皇帝的战略目标变为现实。而在张骞所率领的多达300人规模的使团所携带的财物中,丝绸仍旧是其中*重要的货物。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踏上了更加遥远的土地。旅途中张骞路过的每一个国家,如康居、大宛、乌孙、月氏,都留下了张骞从长安带去的丝绸。从此,丝绸惊动了整个西域,在不远的将来,还将惊动整个世界。张骞此次的出访,除了为西域各国送去来自长安的丝绸之外,更令张骞惊奇的发现是在到达目的地乌孙后,见到了一种非常奇特的建筑风格。对于这种建筑风格,史书并无明确记载,但后世的历史学家一致认为,与大宛的战马一样,乌孙的建筑风格也保存着数百年前希腊人到过此地的痕迹。张骞接着派遣副使继续向西,这些副使探索到了更远的安息、身毒等地。在安息,来自长安的使节受到了盛大的欢迎,在多达两万人的欢迎仪式上,汉使将丝绸作为礼物赠予安息国王。从此以后,安息帝国与汉朝建交,丝绸在两国的通道之中源源不断地被来往的商旅输送。  公元前36年,经过近百年的汉匈战争,长安方面已经取得极大的战略优势。匈奴帝国此时已经分裂为南北两部,以呼韩邪单于为首的南匈奴被其兄长屠吾斯所击败,举族归附汉朝,两国之间互派使节,和平共处。其间汉朝册封绝世美女王嫱为公主,其自愿“从胡俗”嫁给呼韩邪单于,获得“宁胡阏氏”的封号,成就了流传千古的“昭君出塞”的悲壮故事。而以郅支单于屠吾斯为首的北匈奴则举族西迁,来到了当年亚历山大与张骞先后留下足迹的康居之地。  远离了来自长安的直接威胁,郅支单于开始对康居周边的西域诸国大加奴役,西域各国无不怨声载道。恰逢汉使谷吉护送郅支单于在长安入侍的王子,使节在前往康居匈奴王庭的路上被杀。以此事为导火索,汉朝西域都护骑都尉甘延寿、副校尉陈汤抓住战机,发“矫诏”率领由汉朝屯田卒与西域诸国士兵共4万人组成的“多国联军”进兵康居,与郅支单于展开决战,计划借此机会将不听从长安号令的北匈奴一举荡平。  ……

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影像传播研究 作者简介

  徐兆寿,复旦大学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院长、甘肃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甘肃省电影家协会主席、全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当代文艺评论》主编。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甘肃省领军人才、“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委。  1988年开始发表诗歌、小说、散文、评论等作品,共计500多万字。著作有《非常日记》《荒原问道》《鸠摩罗什》《文学的扎撒》《精神的高原》等。    张哲玮,甘肃兰州人,博士,西北师范大学讲师。曾在《当代作家评论》《解放军报》等报刊发表多篇文章,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省市级科研项目。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