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刘正文传记:一生为扇

刘正文传记:一生为扇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1-01
开本: 16开 页数: 141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53.9(5.5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刘正文传记:一生为扇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7732847
  • 条形码:9787547732847 ; 978-7-5477-3284-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刘正文传记:一生为扇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人物传记,记录了“非遗”岳州扇制作技艺传承人刘正文的人生之旅。本书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记述了刘正文先生在制扇道路上的风雨历程,记述了他所取得的一系列继承、发展制扇艺术的成就。刘正文先生的一生与岳州扇息息相关,

刘正文传记:一生为扇 内容简介

本书既是对刘正文先生一生的回顾,也是对岳州扇非物质文化的传承。扇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与喜爱。通过本书,也可以让大众了解更多的扇文化。

刘正文传记:一生为扇 目录

先人足迹
逐梦少年
深山拜师
磨砺成材
六载洪湖
牛刀小试
见证辉煌
南井风云
创业伊始
珠联璧合
扇扬京城
班竹情浓
再展雄风
大扇
大师之路
任重道远
名扇之光
艺无止境
重走求师路
扇子文化与岳州扇
扇子鉴赏与收藏知识浅谈
后记
展开全部

刘正文传记:一生为扇 节选

走进雄峙洞庭湖畔的岳阳楼,迎面可见宋代大文学家、大政治家范仲淹写的千古雄文《岳阳楼记》,挂在两边的则是清代文人窦垿撰写的一副楹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这副长达102字的楹联是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两江总督曾国荃重修岳阳楼时,由云南省罗平县文人窦垿撰文,湖南省道县大书法家何绍基书写后雕刻的。统观全联,上联概括了岳阳楼有关的历史人物,下联从岳阳楼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描述了岳阳楼所处的地理位置,即南面是南极潇湘的洞庭湖,北面是北通巫峡的扬子江,西面的巴陵山应指河西天井山一带巴陵县所属的山脉,而“东道岩疆”则是泛指岳阳城以东峰峦起伏的山区了。 古代,出岳州城东门便是岳阳人所称的东乡。越往东走,山越多越高,百里开外更是山高路险,海拔300~600米的中高山延绵不断,其中大云山海拔911。1米,称为“巴陵**高峰”的相思山海拔957。2米。岳阳县分布在这些山区的乡镇主要为毛田、月田、公田和渭洞(今称张谷英镇)等4个乡镇,即岳阳东乡的“三田一洞”。 由于“三田一洞”地处偏僻的山区,山多田少,山区群众生活一般要比湖区、丘陵区的群众穷一些。然而穷则思变,“三田一洞”的老百姓除从事农业生产以外,一些传统的手工业技艺便成为他们的谋生手段。因此自古以来,“三田一洞”的手艺人要比丘陵区、湖区多。有的做木匠,有的做篾匠,有的做扇匠,有的做陶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岳阳市成立国营瓷厂时,技术和设备便是由公田陶瓷厂整体迁移过来的。尤其是与平江接壤的渭洞山区竹林资源特别丰富,生长格外茂盛,且竹质嫩,韧性好,纤维均匀,竹节长,适合做扇子的原材料。于是这里成了为岳阳各家扇厂以及毗邻的湖北洪湖、武汉和浙江杭州、苏州扇庄加工扇骨毛坯的基地。除渭洞本乡以外,周边毛田、月田、公田、甘田一带田少人多且楠竹资源匮乏的屋场也有不少人“进洞”从事扇骨生产和贩运,季节忙时达数千人之多。本书主人公刘正文就出生于山区的一个制扇世家。 刘正文的老家是毛田南冲的染坊村(1978年被淹没入铁山水库水下)。染坊,顾名思义就是染布的作坊。从前这里是远近闻名的大染坊,山民们将自己纺织的土布送到染坊染成各种各样的颜色,然后由裁缝做成各色的衣服。方圆百里就这一家染坊,染坊村人也就靠染布染发了财。老一辈人说染坊村有48口天井,像附近的张谷英村一样屋连着屋,下雨出门不会打湿脚。陌生人进了村如同进了迷宫找不到出口。但后来时兴洋布了,染土布穿土布衣的人少了,染坊与人们的生活需要渐行渐远,染坊村的染坊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淡出人们的视野,只留下了一个染坊村的名称。 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染坊村人有的是谋生的办法,当年他们的祖先就是从千里之外的江西来到这片荒芜的大山,一路筚路蓝缕兴家立业的。染坊大屋全是清一色的刘姓族人,巴陵《刘氏族谱》记载,巴陵(今岳阳)刘姓先祖叫刘仲二,元末曾授仕林郎,育有福一、福二、福三、福四4个儿子。前三子均已成家,刘仲二带着尚未成家的四子刘福四由江西瑞州府新昌县天宝乡迁到岳州府临湘县与湖北通城交界的詹桥土门界落业。刘福四娶亲后连生九子:辛一、辛二、辛三、辛四、辛五、辛六、辛七、辛八、辛九。后来九子的后裔大部分分布到岳阳县的毛田、筻口、西塘、康王、广兴和临湘白羊田、云溪以及湖北监利、四川奉节、巫山一带。其中福四公的满子辛九公迁徙到与土门界仅一山之隔的毛田南冲落业,嗣后子孙繁衍。 染坊村不远就是刘氏祠堂,也是乡里的学堂。刘正文的父亲刘如东生于光绪二十六年,祠堂小学还没毕业就在染坊打工。染坊衰败后,他前往渭洞学习扇子的制作技术。明清以来岳州扇就是岳州府一府四县的民间传统手工艺。明隆庆《岳州府志》载:“平江扇多,骨面而轻。”《巴陵县志》记载,“邑中婚事既定聘后,其中男家送礼,女家用荷包、扇插回礼”,扇插是随身佩戴放置折扇的工具,以扇插与荷包一道作为信物馈赠,可见扇子已成为民间礼俗中重要的信物。岳州扇毛胎主要产于“三田一洞”中交通*为闭塞的渭洞山区,扇子作坊遍布大山丛中的山凹。当时的渭洞没有一条通往山外的车道,全靠人力挑着扇胚翻过一座又一座高山,走过一条又一条羊肠小道,挑到渭洞与饶村交界的大峰山南麓,然后翻过“牛背洞(今称刘备洞)”一个叫陡沙口的古驿道,把扇子送到甘田枧田的扇胎集散地,再由卖方用独轮车推到岳州城。除城里销一点外,大多扇胎搭船送往洪湖新堤镇的各家扇庄。为了帮山里人的扇胎找出路,刘如东常年劳碌奔走于岳阳至洪湖和武汉、南京和上海之间。水陆兼程,饱受车船劳顿之苦。 P1-4

刘正文传记:一生为扇 作者简介

刘衍清,湖南岳阳人,1950年生《岳阳日报》资深记者,曾评为湖南省第四届“十佳记者”。先后发表各类文章、图片5000篇(幅)。出版《漫话岳州窑》《君山黄茶风云》《一生为扇》《洞庭渔文化》(待出版)多部专著,现任岳阳市老科协专家科普讲师团秘书长、岳阳历史文化研究员。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