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滇东南大型真菌彩色图鉴

滇东南大型真菌彩色图鉴

作者:伍建榕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1-01
开本: B5 页数: 196
本类榜单:自然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35.0(7.5折) 定价  ¥18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滇东南大型真菌彩色图鉴 版权信息

滇东南大型真菌彩色图鉴 内容简介

《滇东南大型真菌彩色图鉴》是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和评估项目在滇东南大型真菌调查与评估基础上收集汇编的,滇东南是云南省森林资源的重要地区,在实地调查,采集大量真菌标本,并对其进行整理和鉴定基础上集结成册。本书的出版有利于读者了解和认识该区域的高等真菌资源,为推动该地区真菌资源的保护、研究、开发和利用。填补滇西南地区大型真菌资源种类的空白,本书共收录了滇西南常见大型真菌243种,其中子囊菌门16种,隶属7科,14属;担子菌门227种,隶属41科,112属。内容包括中文名称、拉丁学名、各物种的彩图、宏观形态特征、发生季节、生态习性及食用、药用价值等。此外,文末附有主要的参考文献、真菌的中文名称与拉丁名索引。

滇东南大型真菌彩色图鉴 目录

目录
总论 1
各论 15
主要参考文献 175
中文名索引 177
拉丁名索引 181
展开全部

滇东南大型真菌彩色图鉴 节选

总论 形态学术语 担子菌(Basidiomycota):产生担子和担孢子的高等真菌。 子实体(fruiting body):产生并容纳有性孢子的器官。 子实层(hymenium):是真菌由子囊或担子等组成的一个可育层,整齐排列成栅状,位于子实体的表面。 子实层体(hymenophore):长在菌盖下面产生子实层的部分,有的呈叶状,有的呈管状。 单生(solitary):采集时仅看到单一菌株。 散生(adsperse):零散分布,个体间距较远。 群生(clustered):多个菌株群居分布。 丛生(cespitose):多数菌柄从一处长出。 叠生(imbricate):菌盖上下层叠状排列。 寄生(parasite):一种真菌生于另一种活的物体上。 腐生(saprobe):真菌生于死的动植物体上。 白色腐朽(white rot):简称白腐,分解木质素而把纤维素剩下,木材质地柔软呈海绵状。 褐色腐朽(brown rot):简称褐腐,分解纤维素留下木质素,木材质地硬呈块状。 共生(symbiosis):大型真菌与植物互惠互利地生长在一起。 外生菌根菌(ex-mycorrhizal fungus):大型真菌与植物根系共生。 外菌幕(outer veil):蘑菇菌蕾外面的一层膜,发育后期往往呈膜状或鳞片状,位于菌托或菌盖的外表。 内菌幕(inner veil):保护菌褶的一种膜状或丝膜状结构,发育后形成菌环。 菌盖(pileus,cap):子实体上部的伞状部分。 表皮、盖皮(cutis):菌盖*外层的一层组织。 条纹状(stria):菌盖边缘表面上放射状排列的沟纹。 同心环状(zonate):以菌盖中央为中心的环纹。 鳞片(scales):由外菌幕残留形成的附属物。 菌柄(stipe,stem):菌柄是着生菌盖的组织,对子实体起支撑作用。 侧生(lateral):菌柄由菌盖的一侧生出。 偏生(eccentric):菌柄偏离菌盖中央。 中生(central):菌柄生于菌盖中心。 菌环(annulus):残留于菌柄上的部分内菌幕。 菌托(volva):菌柄基部的菌幕残余。 菌索(rhizomorph):菌丝体集合形成的绳状结构。 菌褶(gill,lamellae):担子菌类伞菌子实体(担子果)的菌盖内侧的皱褶部分,或由菌褶原发育成的结构,是伞菌类真菌分类的重要特征。 菌管(tube-like):大型真菌子实层体的一种。子实层体是长在菌盖下面产生子实层的部分,有的呈褶状,称为菌褶;有的呈管状,称为菌管。 直生(adnate):菌褶与菌柄垂直着生。 离生(libera,free):菌褶与菌柄之间有空隙。 弯生(sublibera):菌褶弯曲着生于菌柄上端。 延生(decurrent):菌褶于菌柄从上向下延伸着生。 褶缘(gill margin):菌褶的边缘。 菌肉(context):菌盖与菌褶之间的部分。 乳汁(juice,milk):菌体分泌的液体。 子囊菌(Ascomycota):产生子囊的菌类的总称。 子囊盘(apothecium,discocarp):子囊果的一种,盘状或碗状,上着生子实层。 本书使用说明 1. 本书是一本大型真菌野外指导用书,适合于大型真菌爱好者、学生在野外采集时鉴定和识别蘑菇。 2. 本书内容涉及滇东南地区各生态系统分布的大型真菌共计 306种,每个种的描述包括了中文名、学名、分类地位、主要形态特征,力争体现真菌的野外特征。 3. 本书所采用的图片基本为实地生态照片,有利于使用者直观了解大型真菌的生长环境。 4. 本书参考了R. Singer和D. L. Hawksworth分类系统,并做了适当的调整。为使用者方便查找,拉丁名附了定名人;中文名参考了《中国的真菌》《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等资料。关于俗名、地方名及用途未介绍,请读者参阅其他同类书籍。 5. 文中大型真菌的拉丁名按属名字母顺序、中文名称按照笔画顺序列出。 **节 滇东南大型真菌研究方法 一、标本采集 本书所用标本均为2019~ 2021年采自滇东南地区的大型真菌,所有标本保藏于西南林业大学菌物标本馆(SWFC)。野外采集大型真菌时需先拍摄大型真菌生态照,包括子实体生境、寄主、共生植物等,再对实体特征进行拍摄,其中包括正面、侧面以及各个部位。并填写县域大型真菌采集记录表,包括采集地、海拔、采集日期、子实体特征等,为后期鉴定提供参考资料。 二、标本形态观察与鉴定 在野外采集记录生境及新鲜标本宏观特征的基础上,对采集自滇东南的大型真菌进行研究鉴定。显微形态观察时,用镊子和双面刀片切取部分菌褶或菌管,用 5% KOH溶液、棉蓝试剂作为浮载剂进行制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孢子的大小、形状、颜色、表面纹饰,囊状体的形状,记录显微结构特征,随机选取 20个以上成熟的孢子进行大小测量。对于传统形态学方法难以鉴定的种类,将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辅助鉴定,获取真菌标本的 ITS序列,在 NCBI数据库中进行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后结合形态学特征进行鉴定。 三、物种组成成分分析 对滇东南的大型真菌标本进行科、属、种统计分析,统计各类群物种数目及其所占比例,并按照物种数目多少递减排序。优势科(所含种类超过或等于 10种的科)、优势属(所含种类超过或等于 5种的属)的统计与分析参照现有文献的方法。 四、区系分析 对大型真菌进行区系分析时,按照 Singer和 Ashton所提供的各属信息,确定所有的分类单元的区系(科、属、种)地理成分,从而进行区系划分,*终确定其地理分布。 五、与有关地区真菌区系成分的比较 相似性计算公式采用 S=2a/(b+c)×100%的方法,公式中 S为相似性系数; a为两地的共同属数; b、c为出现在一个地区的种。两地的共有属数越多,其相似性也越大,或关系越亲近;否则反之。用此方法将滇东南与有关地区大型真菌区系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滇东南真菌区系的起源关系与可能的演化途径。 第二节 滇东南大型真菌物种组成及多样性 一、科、属、种组成数量统计分析 将本书的 306种大型真菌进行统计分析,见表1。 表1 滇东南大型真菌物种组成 二、主要科、属情况统计分析 通过对滇东南所采集到的大型真菌标本进行科、属、种的统计分析,其情况如表2、表3所述。 表2 滇东南大型真菌物种组成总论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