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郭光灿传(科学与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科学文化系列/国家科学思想库

郭光灿传(科学与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科学文化系列/国家科学思想库

作者:星河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7-01
开本: 16开 页数: 326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73.5(7.5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郭光灿传(科学与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科学文化系列/国家科学思想库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691439
  • 条形码:9787030691439 ; 978-7-03-069143-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郭光灿传(科学与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科学文化系列/国家科学思想库 内容简介

郭光灿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科学的开拓者、先行者与奠基人。20世纪80年代,郭光灿率先将量子光学理论体系引入国内,并身体力行地推进相关研究和教育工作。20世纪90年代,郭光灿又率先将目光投向量子信息领域,在缺乏支持和经费的情况下努力开展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谋篇布局,培养人才很终使量子信息科学在中国获得了长足发展,实现了中国量子信息研究与靠前同行并驾齐驱的局面。本书对郭光灿的工作、生活与科研经历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详尽评述,概括了郭光灿在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领域所走过的道路和所获得的成就。 本书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科普性,适合各类读者阅读。

郭光灿传(科学与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科学文化系列/国家科学思想库 目录

总序 i
序 iii
序幕 传递信息的少年 1
**章 八闽岁月 3
一、特别的1942 3
二、一千八百万分之一 6
三、“汾阳郭”与“洛阳桥” 8
四、客死他乡的父亲 12
五、母亲郑算 14
六、蚣蚮 17
七、“蟹钳泥药膏” 19
八、遇险“斗门头” 21
九、棉花与铁孰重? 24
十、假装的梦话 26
十一、渡河赴考 28
十二、泉州五中 30
十三、倒扣的饭碗 33
十四、短暂的文学梦 36
十五、三年学业两年完成 39
十六、智与体 43
十七、险些未能入团 45
十八、血压陡升的体检 47
十九、物理试卷上的光学题 50
二十、高考成绩 52
二十一、永远的母校 54
第二章 科大生涯 57
一、“中科大”画卷 57
二、难以下咽的馒头 60
三、交心引来外调 64
四、量子“分水岭” 66
五、专业与专门化 69
六、意想不到的留校 71
七、校友情深 74
八、夭折的激光武器 77
九、马尾“老头子”与白奇“眼镜蛇” 80
十、饿着肚子下迁 83
十一、落地合肥 85
十二、恋爱 87
十三、**次乘坐飞机 90
十四、结婚与“回炉班” 92
十五、“基辛格博士” 94
十六、招生插曲 97
十七、特别的1976 100
十八、愤愤不平的年轻时代 104
十九、告别实验后的摸索 107
第三章 开启量子之光 111
一、近乎“裸考” 111
二、过境被拒 113
三、多伦多的阳光 115
四、量子光学大本营 118
五、等待黎明的前夜 122
六、2019年与1984年的滁州 125
七、“开讲啦”中的黑白照片 129
八、“琅琊会议” 131
九、孤独的人不再孤独 134
十、量子光学专业委员会 137
十一、“量光缘此起” 139
十二、沙漠灌溉 141
十三、搭台唱戏 143
十四、没有TOFEL和GRE的年代 146
十五、CUSPEA主教练 148
十六、遥远的回声 151
十七、教授与常务副院长 153
十八、理学院后续 156
第四章 奠基量子大厦 158
一、闻风而动 158
二、“信息论补习班” 161
三、一名聪明且勤奋的学生 165
四、来自长者的关怀 168
五、从“纠错”到“避错” 170
六、“段-郭界限” 174
七、一名同样聪明却贪玩的学生 176
八、从游戏到科研 180
九、赵兰英患病 184
十、遭遇坎坷 187
十一、爱才之心 190
十二、与诺贝尔奖相关 192
十三、形形色色的学生 194
十四、解除后顾之忧 197
十五、团队精神 200
十六、新的生活 203
十七、“原天地之美,达万物之理” 205
十八、衣食住行 207
十九、郭涛结婚 211
第五章 开拓者 先行者 奠基人 216
一、把冷板凳坐热 216
二、非线性科学研究中心 219
三、碰壁“973” 222
四、女儿、母亲与外祖母 226
五、致信钱学森 228
六、“贵人相助”之一 231
七、香山会议 234
八、5万元救急 236
九、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 238
十、实验 241
十一、来自“有关部门”的关注 244
十二、老图书馆 246
十三、心胸 248
十四、院士摇篮 251
十五、继续实验 252
十六、城域网 255
十七、“四合院” 258
十八、量子政务网 260
十九、大手笔的布局 263
二十、从“二手货”开始 266
二十一、借款800万元 268
二十二、“贵人相助”之二 270
二十三、后摩尔时代 274
二十四、量子芯片与量子计算 276
二十五、布局完成 280
二十六、人才接力 284
二十七、交换笑脸的“柴郡猫” 286
二十八、无尽的追求 289
二十九、尚未建成的物理学大厦 292
尾声 未完的结局 295
主要参考文献 298
附录一 郭光灿个人概况 299
一、年谱 299
二、荣获主要奖项 303
三、主要社会兼职 304
附录二 郭光灿团队主要科研成果 305
一、量子物理及量子信息物理基础 305
二、量子密码 310
三、量子计算 312
四、量子模拟 314
五、量子测量和量子传感 316
六、量子器件及材料 319
后记 324
展开全部

郭光灿传(科学与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科学文化系列/国家科学思想库 节选

序幕 传递信息的少年 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旷世浩劫之后,20世纪终于蹒跚而疲惫地走过了一半的行程。弥漫在亚洲上空的硝烟战火逐渐开始退散,和平与合作的呼声日渐高涨起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署之后没多久,以“保卫和平”为主题的万隆会议就在万隆隆重召开。 从朝鲜半岛的板门店向印度尼西亚的万隆画一条假想的航线,飞行器可以在沿途的俯瞰中饱览蔚蓝色的海洋风光。航行到大约1/3处的时候,我们不妨在云端驻足小憩,手搭凉棚俯瞰。将下方的画面放大放大再放大,一直放大到能够看清人类聚居栖息的石屋村落,一直放大到能够看清那群嬉笑玩耍的八闽少年 这支队伍里的孩子年龄各异,从几岁的儿童到十几岁的少年应有尽有。他们丝毫不了解外界动荡的世界局势,甚至对本村之外的情况也只知一二,这些高矮不一的灵巧身影主要活跃在村里屋间的一条条夹道当中。这里的民居不外乎两种形式:一种是纯粹的石质建筑,另外一种则由用贝壳灰加上红土在窑中烧制出的砖头搭建而成。有无数条曲折的小径穿过这些密集的房群,不及一米的窄道被称作“小巷”,超过两米的宽道则被称为“大巷”。 这里是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百崎乡白奇村。 此时此刻,就在一条足够热闹的大巷里,这群孩子正在严肃地筹备着一场神奇的仪式。 出生于1950年1月23日的郭秋其当时不过六七岁的光景,基本上属于这群孩子中年岁*小的一个,所以他总是听命于那些年龄更大的孩子的指挥和召唤。在他身旁,他的堂兄、那个大他七八岁的大男孩俨然一副统帅模样,正在凝神设计和仔细安排着什么,如同学校里一丝不苟的实验操作员。 那个年龄大一些的男孩先是拉开两条并列的线绳,然后在线绳两端固定好自制的终端“装置”——一边是一个用过的空火柴盒,打孔后把线绳穿过其间并牢牢系紧;另一边是一个废旧的空木线轴,半松半紧地绑在线绳上。两条线绳在其他小伙伴的共同合作下被远远地拉开,拉出了足有10米远的距离。这时大男孩让郭秋其把火柴盒放在耳边,随即自己跑到线绳的另一端,轻轻拨动起那个木线轴来。轻微的震动导致木线轴发出“嗡嗡”的鸣响,悦耳的声音沿着线绳绵延不绝地一波波荡漾过来传入郭秋其的耳中,他的脸上不禁露出一抹惊奇的笑意。 原本平常的震动声竟然在这一瞬间变得如此美妙,铮铮然有如天籁之声,在耳边回荡良久,挥之不去。 足足一个甲子之后,年近古稀的郭秋其在回忆起这件往事时,依旧能够清晰地复述出当时的细节和场景。 有必要介绍一下那个领导“实验”的大男孩“首领”,他的名字叫作郭光灿。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描述这次“实验”—— 这也许是一次十分成功的预演,是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科学的开拓者、先行者与奠基人的著名科学家郭光灿有生以来**次带领他的“团队”,凭借自己“研发”的“通信装置”,完成了一次准确而有效的“信息”传递。 光灿,汉语词汇,意指“光辉灿烂”。 **章 八 闽 岁 月 一、特别的1942 查福建泉州地方志,会发现有这样一段记载: 1929年,一个幼年随父母侨居缅甸的少年辗转香港进入福建。在此后的8年时间里,这位15岁便投身革命的年轻侨胞一直活跃在厦门和泉州一带,宣传革命,筹建组织,发展队伍,抗日救亡,在当地群众中颇有名气。也许是因为他太过劳累,积劳成疾,1937年底即因病去世,年仅23岁。 这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追认为烈士的革命者曾化名鲁默,此外他还用过丁英、独晃以及郭灿等名字,但他真正的名字却是郭光灿。 这位郭光灿,1914年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县蓬华乡山城村,应该也是泉州地区众多的郭姓后裔之一。 就在上述这位郭光灿谢世整整5年之后,距他家乡不足100千米的惠安县百崎乡白奇村,一个婴儿呱呱落地,后来他所取的名字,同样也是郭光灿。 这后一位郭光灿,就是本书的传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科学的开拓者、先行者与奠基人。 1942年12月9日,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百崎乡白奇村。 12月9日,这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日子。 7年前的1935年12月9日,当时的北平学生举行了旨在抗日救亡的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同时敦促国民政府抗日,史称“一二 九运动”。而在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珍珠港,对美不宣而战,太平洋战争遂告爆发,同时也意味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全面爆发;两天后的12月9日,中国正式对日宣战,此时美国、英国已对日本宣战,与日本同盟的德国、意大利两国也对美宣战,自此欧亚两大战场正式合流。 1942年,这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年份。 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而言,1942年是相当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元旦,“联合国”一词在《联合国家宣言》中被首次提出,这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阵线的正式形成,同时也意味着世界各国对战后联合国机构的*初酝酿。不过接下来,中国中原地区的河南省便遭遇了特大的旱灾与蝗灾,颗粒无收的数百万饥民背井离乡,流离失所,一时间饿殍遍地,尸横遍野,这在电影《一九四二》中有着全景式的体现。我们不无悲哀地发现,在这些年里,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一直在忍受着战乱与饥荒的双重威胁。 这里还要特别考证一下与本书及传主后来密切相关的物理学界在1942年发生了什么。 此时此刻,近代物理学的革命大潮已风起云涌,轰轰烈烈。1900年,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勋爵(Lord Kelvin)在英国皇家学会发表演说,声称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建成,只不过天空中还飘浮着两朵小小的乌云——迈克耳孙-莫雷实验与黑体辐射问题。当然,在后来的一些资料传播当中,开尔文勋爵对经典物理学大厦的肯定和对这两朵小小乌云的轻视被大大地夸大了,其实这位科学泰斗对于这两朵乌云的态度还是十分审慎的。那句盛传的“未来的物理学真理只能在第六位小数中寻找”的豪言壮语似乎从未存在过,而对两朵小小乌云充满信心的“很容易就能解决”的说法应该也不准确。事实上,开尔文勋爵在演讲伊始便开宗明义地重视到了这两朵小小乌云的巨大威力——“动力学理论断言热和光都是运动的方式,现在这种理论的优美性和明晰性被两朵乌云遮蔽得黯然失色了”。但不管怎么说,当时普遍的乐观情绪的确弥漫在整个物理学界,就算有人认识到这两朵小小乌云的重要性也并不等于大家就一致认同整个物理学即将发生一场革命性的变化。然而这两朵小小乌云还是在逐渐成长壮大,*终演变成两场席卷整个物理学的巨大风暴,后来催生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这两大新兴理论。在那段时间里,各种难以解释的现象与矛盾纷至沓来,曾经充满自信的物理学家茫然失措,无法应对,著名物理学家洛伦兹(Lorenz)甚至抱怨说:我真后悔没有在这些矛盾出现之前五年死去。 然而,这恰恰意味着,物理学即将开辟一个新时代,开启一个新纪元。 此时此刻,对于这个新时代和新纪元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科学家已经老迈年高。量子力学的创始人、191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时年84岁的普朗克(Planck)此时早已不再思考物理问题。为了表彰和纪念普朗克对现代物理学的丰功伟绩,在他80寿辰的时候,第1069号小行星以他的名字进行了命名。如今的普朗克随心所欲,颐养天年,5年后他将告别尘世,撒手人寰。毫不夸张地说,正是由于普朗克的出现,近代物理学的发展方向才得以改写。 此时此刻,战争的乌云笼罩在所有人的头上,科学家自然也无法置身事外。相对论的创立者、因提出光量子假设来解释光电效应的192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时年63岁的爱因斯坦(Einstein),此时已去国离乡整整十年,并终生没再踏上德国土地一步。量子力学的翘楚、哥本哈根学派的首领、192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时年57岁的玻尔(Bohr),却依然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苦苦支撑,直到一年后才远遁他乡。令人遗憾的是,与玻尔一同创建哥本哈根学派、193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时年41岁的海森堡(Heisenberg)却决定留在德国,协助纳粹势力研制原子武器。科学家很难脱离开社会环境的影响,在战争年代从事纯粹的科研工作恐怕是一件相当不易的事情。 此时此刻,另外一些量子力学奠基人也在孜孜不倦地探索着量子领域的隐秘地带。193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两位得主——曾提出著名的“薛定谔猫”悖论、时年55岁的薛定谔(Schr??dinger)与提出“狄拉克方程”并预言反物质存在、时年40岁的狄拉克(Dirac),以及195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时年60岁的玻恩(Born),都在认真思考着有关统一场的理论,他们以人类虽然有限但充满气魄的睿智试图窥视整个宇宙的秘密。 此时此刻,那些后世为量子信息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尚未崭露头角。后来提出量子信息设想、196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时年24岁的费曼(Feynman),刚刚才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即将开始他那充满浪漫与传奇的科研生涯。著名的量子信息学家贝内特(Bennet)和多伊奇(Deutsch)分别还有1年和11年才会降生到这个世界。 此时此刻,还有一件物理学界的大事特别值得一提,它发生在郭光灿出生前的一个星期:一年之前,193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时年41岁的费米(Fermi)在哥伦比亚大学主持建造了世界上**座原子反应堆。1942年12月2日,在费米指导下设计和制造的这座核反应堆首次运转成功。这是人类**次成功进行的核链式反应,可以认为是人类文明中原子时代的真正开端。这无疑是近代物理学又一次从理论走向实践的一个重要标志,但同时也意味着人类已为核能武器化打开了大门 当然,上述所有这些,刚刚呱呱落地的郭光灿自然不会知晓,就连他的父母和村里的乡亲也都不会清楚。在这个消息相对闭塞的小渔村里,*大的事情恐怕不过是邻家的婚丧嫁娶,连泉州传来的零星消息都算是特大新闻。 距离郭光灿真正接触令人痴迷的科学真理并走上崎岖而艰辛的科研之路,还有很长很长的一段道路。 二、一千八百万分之一 按照一般传记的通例,总要追溯一下传主郭光灿的家世传承和谱牒史料,我们照例也要在这里简单交代一番。 作为姓氏来说,郭姓是中华大地上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郭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44位,目前占中国总人口的1%以上,是中国第十八大姓。不过这大约1800万的郭氏后人,其身世来源却并不单一。 郭姓*早源于姬姓——西周时武王封其叔虢仲于陕西宝鸡(即西虢国),“虢”通“郭”,后人即以郭为姓;此一郭姓,是中华郭氏*庞大也是*主要的支派。郭姓的另一支源于任姓——黄帝子部落禺虢为任姓,任氏族是黄帝时代12个重要氏族之一,后人建立郭国并以郭为姓。此外还有郭姓源于地名——以“城郭”之“郭”为姓,或以居城郭不同方位而姓东郭、南郭、西郭、北郭,其后人多改单姓郭氏。 以上就是汉族郭氏的主要由来。还有很大一部分郭姓来自少数民族,比如源于蒙古族改汉姓,比如源于满族改汉姓,此外在这里特别要指出的与郭光灿密切相关的——源于回族改汉姓。 综合当地地方志以及诸多相关史料的详细记载,可以大体勾勒出百崎郭氏的发展历程。对此,百崎地方也确有不少文字资料,但有些说法似欠考证或存在矛盾,在此只能选取流传*广、资料较多且无矛盾之说。 比如有一种资料如是描述:百崎郭氏先祖郭文宪原本生活于浙江省杭州府富阳县郭家村,其子郭章(名钦)因担任宣慰使之职初来泉州。郭章生有二子,长子郭德广,次子郭德昭。郭德广生子郭子洪,郭子洪的次子名郭仲远。有些民间传说更为具体,称郭文宪本系来华经商之波斯或阿拉伯某国王公贵胄,盖因国内突生变乱,返乡不得,不得已流落于中华大地,*终落籍于浙江省杭州府富阳县郭家村。 上述人物情况与关系是否可考姑且不论,但至少出任宣慰使一事与郭德广的相关记载有较大矛盾。假如后来

郭光灿传(科学与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科学文化系列/国家科学思想库 作者简介

星河,科幻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委员,现为北京作家协会理事、签约作家。 主要从事科幻小说及科普作品的创作,已发表作品上千万字,曾获“五个一工程”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奖、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等多种奖项,曾主编《中国科幻新生代精品集》,连续十年主编“年度科幻小说”(漓江版)。 2011年星河荣获北京市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 2012年星河被评为第五届“全国很好科技工作者”。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