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论道中医 : 传统中医学理论的现代释读

论道中医 : 传统中医学理论的现代释读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5-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24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9.0(7.2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论道中医 : 传统中医学理论的现代释读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3266383
  • 条形码:9787513266383 ; 978-7-5132-6638-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论道中医 : 传统中医学理论的现代释读 内容简介

中医的现代化是中医走向现代、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而中医语言的现代化又是中医现代化的步,《论道中医——传统中医学理论的现代释读》就是尝试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阐释传统中医学理论的一本书。
书中对传统中医学的一些重要术语和概念,如道、气、阴阳和五行等进行了现代释读,并在对这些术语和概念的释读中阐明了中西医两种不同医学体系的根本差异。书中比较了中西医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差异,指出中西医之间差异的实质是中西医学思维方式的差异。书中讨论了中医学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中医学的本质是一门天人医学,天人合一是中医学追求的优选目标,也是中医认识论的基础,对中医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书中着重论述了中医的精气、脏腑和经络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并从现代认识的角度阐明了中医的精气、脏腑和经络的本质。书中对中医神识的现代科学实质进行了探讨,揭示了中医的形、气、神三者之间的关系。此外,本书还对中医的整体观念、中医的藏象理论、中医的取象思维、中西医学疾病观的差异、中西医结合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阅读本书的过程,也是您重新认识和发现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

论道中医 : 传统中医学理论的现代释读 目录

导论

中医学是探求天人之“道”的医学
一、“道”的基本含义
二、中医学是探求天人之“道”的医学
三、“道”与“器”的不同决定着中西医学的根本差异
四、中医学是以“道”为研究对象的医学科学体系

论中西医学思维方式的差异
一、中医重整体联系,西医重还原分析
二、中医学论“虚”,西医学指“实”
三、中医重思辨,西医重实证
四、中医重心悟,西医重理性
五、中医的恒动观,西医的静态观
六、中医重和谐,西医重对抗

“天人合一”论
一、人与天地同源
二、人与天地同理
三、人与天地相通
四、人与天地相应
五、人与天地相参
六、结语

中医整体论
一、中医学整体观念的产生和形成
二、中医学的整体联系观与西医学的还原分析观
三、中医学是研究人体整体功能的整体医学
四、中药的药理作用机制
五、整体观念是中医学*根本的特点

阴阳论
一、阴阳观念的起源
二、阴阳的特点及其运动变化规律
三、阴阳学说的产生和发展
四、阴阳学说理论在中医学领域的应用
五、阴阳学说理论的现代认识
六、阴阳学说的“阴阳”与西方哲学辩证法的“矛盾”

五行论
一、五行观念的起源
二、五行学说的产生、形成和发展
三、五行的分类方法及作用规律
四、“元气-阴阳-五行”模型的构建
五、五行学说理论在中医学领域的应用
六、五行的作用与价值需要重新认识和发现
……

中医精气论
中医脏腑论
经络论
中医神识论
论中西医学疾病观的差异
中西医结合论

后记

展开全部

论道中医 : 传统中医学理论的现代释读 节选

  《论道中医:传统中医学理论的现代释读》:五、整体观念是中医学*根本的特点整体功能是事物(包括人体)的各组成部分在整体的相互作用与相互联系中所产生或表现出来的功能,但整体功能又绝不是脱离结构功能而凭空产生的某种特别的功能,整体功能不能离开结构功能而单独地存在,它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结构功能基础之上的。在整体功能与结构功能的相互关系上,结构功能构成整体功能的某一方面和环节,而整体功能则是多个相关的结构功能综合在一起的总体的外在表现。比如,中医学常说脾具有主运化的功能,脾主运化的功能就是一种整体功能,但脾的运化功能又不是脱离人体的结构功能而独立存在的功能,而是由组成人体消化系统的各组织器官(如口腔、食管、胃、大小肠、胆囊、胰腺、肝脏等)的结构功能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综合在一起的整体的外在表现。又如,我们说心主血脉的功能也是人体的一种整体功能,就是因为血脉的运行并不是由心脏一个脏器独立完成的,而是心脏与循环系统的各组织器官(如全身血管等)在整体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中共同完成的,心主血脉的功能实质是心脏和与之关联的各相关脏器的结构功能综合在一起的整体的外在表现。其余如中医学所说的肺主宣发的功能、肝主疏泄的功能、肾主纳气的功能等,也都是由人体各相关组织器官的结构功能综合在一起的整体的外在表现。实际上,人们在临床中所观察到的各种生理现象都是人体整体功能的外在表现,人们所观察到的各种病理现象(即中医学所说的症或证候)则是人体整体功能异常的外在表现。比如,人们在临床上观察到的人的消化、吸收的功能现象,就是脾主运化的整体功能的外在表现,人们在临床上观察到的血液在脉管内运行的功能现象,就是心主血脉的整体功能的外在表现,这就不难理解中医学在研究人体的生命运动规律和疾病的规律时为什么要用“司外揣内”的方法。所谓的“司外”,就是观察和研究人体外在表现出来的生理与病理现象;所谓的“揣内”,就是揣测人体内在的生理与病理改变。中医的辨证论治就是一种典型的司外揣内的思维方式。所谓辨证论治,就是通过对疾病表现出来的症或证候进行辨别或辨析,以推求出表现为这种症或证候的疾病的本质——证,然后再针对疾病的“证”,即疾病的本质去进行论治,而“证”所反映的正是人体各种整体功能的异常,如心阳不足、肺失宣降、脾失健运、肝失疏泄等。中医学之所以要用司外揣内的方法去进行辨证论治,就是因为中医学是一门研究人体整体功能的整体医学,而研究整体功能就必须从整体功能所表现出来的人体的生理与病理现象着手。从人体表现出来的生理与病理现象出发来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和疾病规律,是中医学整体医学的性质所决定的。西医学则是透过人体的生理与病理现象去认识和研究人体和疾病的规律。这是因为西医学是一门结构医学,西医学所说的人体和人体疾病的规律是人体的结构和结构异常的规律。但人体生理与病理现象的实质却是人体整体功能的外在表现,是人体的各个部分(包括人体与环境)在整体的相互作用与相互联系中呈现出来的,是不能归结或还原到人体的结构或结构的异常中去的。因此,西医学就必然会把现象看成是本质之外的一种表象,本质不一定能决定现象,现象也不一定能反映本质,甚至会掩盖其内在的本质,因而人体和疾病的规律就必须透过人体的生理与病理现象去认识。在中医学看来,生命运动的本质存在于人体各部分的整体联系之中,生命运动的规律是人体各部分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人体的生理与病理现象是人体整体功能的外在表现,而人体的整体功能又是在人体各部分的相互关系中产生和形成的,因此人体生理与病理现象的本质是人体的关系而不是人体的结构,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医的辨证论治中,通过辨证所得大多是人体各部分关系的异常,如阴阳失调、气血紊乱、心肾不交、肝脾不调等,而不是像西医学的诊断那样,得到的多是诸如病毒性肝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动脉粥样硬化等关于人体形态结构的异常。既然事物的结构与事物的关系都与事物的功能相关,那么,到底是事物的结构决定事物的功能,还是由事物的关系决定事物的功能呢?受西方哲学原子论物质观和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都一直认为,结构是功能的基础,事物有什么样的结构就会有什么样的功能,因此是事物的结构决定事物的功能,这种观点我们称之为功能认识的结构决定论。实际上这种观点并不正确。建立在中国古代元气论物质观和整体观念基础上的中医学认为,结构并不能决定功能,结构只是产生功能(包括整体功能)的物质基础,真正决定功能的是事物(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关系决定功能。我们生活的大自然之所以如此丰富多彩,正是在自然界事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呈现出来的,而人体生命现象(包括人的思维和意识现象等)的复杂性,更不是用有限的人体的形态结构就能解释的,而只能用有限的人体形态结构所形成的无限的相互关系来加以说明。这种认为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事物功能的观点,我们称之为功能认识的关系决定论。功能认识的关系决定论与中国古代气学说理论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中国古代气学说的理论认为,气是充塞于宇宙天地间(包括人体内)的一种极具活力的精微物质,气的运动产生气化,而事物的功能正是在气化运动中产生的,从现代认识的角度讲,气所代表的正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论道中医 : 传统中医学理论的现代释读 作者简介

胡登峰,男,1971年5月出生,湖北黄梅人。早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曾在部队医院行医多年,现供职于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长期以来,作者对中医及中国传统文化怀有强烈的兴趣与爱好,致力于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的现代研究,特别是在中医辨证论治、舌诊、脉诊的研究中尤有心得。临床上,作者将传统的中医经络理论与现代科学的全息生物学理论结合起来,创立了经络全息针灸疗法,用之于多种疑难杂病,疗效卓著。曾出版专著《辨证论治新探——一本把中医讲明白的书》(与洪国芳合著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获得业界的好评。本书是作者积二十余年心力之力作,集中地反映了作者在中医理论研究领域的学术观点和学术思想。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