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的捐纳制度与社会/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中国的捐纳制度与社会/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作者:伍跃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4-01
开本: 16开 页数: 630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68.6(7.0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的捐纳制度与社会/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版权信息

  • ISBN:9787214091932
  • 条形码:9787214091932 ; 978-7-214-09193-2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的捐纳制度与社会/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本书特色

伍跃主编的《中国的捐纳制度与社会》在许大龄《清代捐纳制度》的基础上,着重官僚人事制度史和社会史,既厘清制度的规定,*着眼实际的运作,结合制度和运作,从捐纳和科举、捐纳和官僚铨选、捐纳和社会流动等方面, 探讨捐纳的功用地位和影响。本书有如下特点: 视角新颖,清晰揭示了捐纳对于社会流动的重要作用。 兼顾科举与捐纳,翔实探讨了两个制度之间的关系。 深入探讨了捐纳制度与官僚铨选的关系。 拾遗补阙,较大程度地丰富和深化了明清捐纳制度的基本内容。

中国的捐纳制度与社会/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不仅在捐纳制度史方面,而且在科举制度史、官僚铨选史研究方面,均有重大的突破和推进。本书创意和创新突出,一是视角新颖。清晰揭示了捐纳对于社会流动的重要作用,将捐纳对社会流动的功用论述明晰,从本质上把握了捐纳的制度与运作。二是左右兼顾。翔实阐明了捐纳与科举制度的关系,将捐纳结合科举制度考察,再比较捐纳制度与科举制度的特性,从而形象地再现了捐纳制度和科举制度在中国社会的功用。三是一以贯之。深入探讨了捐纳制度与官僚铨选的关系,通过学理的分析,展示了捐纳候补官缺的丰富内容和候补官的“就职难”的实态。四是拾遗补阙。较大程度地丰富和深化了明清捐纳制度的基本内容,如报捐、印结、赈捐、明代捐纳,以及商人在捐纳实施中的角色等,既有研究不够或不足的部分,均有推进。 作者积十数年研究之力,搜集和征引了大量一手材料。全书除了引用大量大陆和台湾地区之已刊未刊档案,引用政书近50部,捐纳资料27种,登科录、缙绅录、职官录22种,尤其是缙绅录、职官录多达19种,奏议、日记、年谱、文集、笔记、官箴书70余种,不少是中国、日本各公藏机构的稀见珍本。

中国的捐纳制度与社会/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目录

【目录】

序章 捐纳制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章 明代的例监与纳贡

序言

**节 明代国子监监生资格捐纳的实施

第二节 纳贡例监出现的原因

第三节 捐纳出身者的身份意识与社会地位

结语

第二章 清代的报捐制度

序言

**节 “事例”

第二节 报捐的手续

第三节 代办报捐

第四节 报捐者参加科举考试问题

结语

第三章 清代的报捐与印结

序言

**节 捐纳与印结

第二节 印结手续费与清末的印结局

第三节 印结银的分配

结语

第四章 捐纳出身者的铨选问题与候补制度

序言

**节 清代的候补制度

第二节 捐纳与候补

第三节 在外候补者的实态

第四节 候补官差委和署事

第五节 候补官补缺问题的对策

结语

第五章 清代官僚的晋升与捐升——以捐升制度的确立为中心

序言

**节 清代的官僚晋升制度

第二节 清代捐升的开始

第三节 清代捐升制度的确立

结语

第六章 官僚的惩戒处分与捐复制度一一以捐复制度的确立为中心

序言

**节 捐复前史

第二节 清代官僚人事考课制度的概要

第三节 清代捐复制度的确立

结语

第七章 清代的赈捐一一以光绪十五年江浙赈捐为中心

序言

**节 清代赈捐概要

第二节 光绪十五年江南水害的概况

第三节 光绪十五年江浙赈捐的实施

结语

第八章 捐纳制度的实施与商人

序言

**节 以国家的制度为商机

第二节 票号的代办报捐业务

第三节 代办报捐的利益

结语

终章

附录一 清代报捐者的群像

——《造送浙江赈捐第十三次请奖各捐生履历银数底册》的统

计分析

附录二 高山景行 厚德载物

——学习《清代捐纳制度》的一点体会

日文版跋

中文版跋

主要参考文献一览

伍躍:《中国捐納制度上社会》 范金民

索引


展开全部

中国的捐纳制度与社会/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节选

**章 明代的例监与纳贡 序言 国子监监生资格的捐纳始于明代景泰年间。在景泰年间以前,历代王朝卖官鬻爵的主要项目是官僚的任官资格和爵位。在中国的科举制度和捐纳制度、以及官僚人事制度的历史上,国家*高学府的监生资格成为可供买卖的项目一事本身,是值得研究者重视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问题。这首先是因为监生资格本身兼有学位和任官资格的双重性质。这就是说,监生既是国家*高学府的学生,同时也是可以参加官僚铨选的资格之一。 我们之所以认为明朝国家开办国子监监生捐纳一事具有划时代意义,还因为制度上的此种变化令我们必须思考以下问题,即为什么这一变化发生在明朝中期?它究竟是时间上偶然的巧合,还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必然现象?捐纳国子监监生资格一事的开始及其以后的变化,向我们诉说了什么?这些问题是我们在考虑明代中国社会时不应忽视的。 在明清时代教育制度史、科举制度史以及官僚人事制度史的研究中,很多学者探讨过这一问题①。其中,虽然有不少研究涉及丫明代中期以后国子监监生捐纳的具体情况,但几乎所有的研究都仅限于指责始于景泰年间的这种制度上的巨变对明清时代的学校管理、培养人才乃至社会风气造成的恶劣影响。 毋庸讳言,国子监监生资格的捐纳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顾炎武就曾经称之为“秕政”②。不过,我们首先应该看到,始于明朝景泰年间的这一变化*终成为国家的一种制度或一项政策,历经明清两代大约五百年左右的时间,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这一不争的史实告诉我们,我们不能将捐纳制度的形成和延续单纯地理解为统治者强加于一般民众,即社会成员的。制度与政策如果丝毫也不能满足来自社会与民间的需要、不能适应社会与民间的实际情况,那么是难以横跨两个王朝,延续了大约五百年之久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通过对顾炎武所称“秕政”的研究,可以了解到明代中期以后的社会变化,可以了解到人们对捐纳的看法的变化。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观察明清时期乃至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 本章将主要讨论明清时期捐纳制度中*具庶民性的部分,即国子监监生资格的捐纳问题,分析这一政策的开始和发展,以及成为国家制度的过程,进而说明国子监监生资格的捐纳对人们的社会流动的影响。在叙述上,首先将说明景泰年间国子监监生资格捐纳的开始,然后回顾明紉以来国子监监生地位的变化,*后将谈及明朝社会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

中国的捐纳制度与社会/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作者简介

伍跃,1958年生。中国国籍。中山大史学学士,北京大史学硕士,京都大学文学部博士。现为日本大阪经济法科大学教授。著有《明清时代の徭役制度与行政制度》、(大阪经济法科大学出版部,2000年6月)。在日本的《东洋史研究》、中国的《中国史研究》、《文献》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合作译著多种,并承担日本文部省、学术振兴会等项目多项。在明清赋税徭役史、官制官箴史、捐纳史等领域成果卓著。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