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混凝土质量控制原理与技术

混凝土质量控制原理与技术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2-01
开本: B5 页数: 272
本类榜单:建筑销量榜
中 图 价:¥93.2(7.9折) 定价  ¥11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微信公众号

混凝土质量控制原理与技术 版权信息

混凝土质量控制原理与技术 内容简介

水泥混凝土是世界上用量优选,用途很广的人造材料,在工程建设中发挥了无法取代的巨大作用。混凝土质量决定着建设工程的质量高低与结构安全。本书从混凝土质量控制的理论原理与技术应用两个视角,系统阐述了混凝土的组成与结构、原材料质量、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性能;详细介绍了混凝土生产与施工、混凝土质量评价;分析了混凝土裂缝成因与裂缝控制技术;列举了一些特殊混凝土的原材料与配合比要求,以及施工要点。既立足于混凝土的相关基础理论,又着眼于混凝土的工程应用,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与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教材,亦可作为建设行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混凝土质量控制原理与技术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1章 混凝土概述 1
1.1 混凝土的定义 1
1.2 混凝土的分类 1
1.2.1 按表观密度分类 1
1.2.2 按用途分类 2
1.2.3 按胶凝材料分类 2
1.2.4 按生产和施工工艺分类 2
1.2.5 按配筋情况分类 2
1.3 混凝土的特性与基本要求 2
1.3.1 混凝土特性 2
1.3.2 土木工程对混凝土的基本要求 3
1.4 混凝土的历史与发展 3
1.4.1 现代混凝土的历史发展 3
1.4.2 混凝土发展趋势 6
1.5 混凝土在工程中的作用 8
1.5.1 结构承重 8
1.5.2 保温隔热 9
1.5.3 其他功能 9
1.6 混凝土的服役环境 9
1.6.1 荷载 9
1.6.2 化学物质侵蚀 10
1.6.3 湿度变化 10
1.6.4 温度变化 10
1.6.5 其他环境因素 11
第2章 混凝土组成与结构 12
2.1 混凝土组成 12
2.1.1 混凝土材料组成 12
2.1.2 混凝土的相组成 13
2.2 混凝土结构 13
2.2.1 水泥水化与水化产物 13
2.2.2 水泥石结构 17
2.2.3 水泥石组成与结构发展 23
2.2.4 过渡区结构 25
2.3 混凝土裂缝 28
第3章 原材料质量控制 30
3.1 胶凝材料 30
3.1.1 水泥 30
3.1.2 矿物掺合料 38
3.2 集料 45
3.2.1 细集料 45
3.2.2 粗集料 49
3.3 混凝土外加剂 54
3.3.1 减水剂 55
3.3.2 缓凝剂 60
3.3.3 早强剂 61
3.3.4 引气剂 63
3.3.5 膨胀剂 65
3.3.6 泵送剂 67
3.3.7 防冻剂 67
3.3.8 其他外加剂 68
3.4 混凝土用水 71
3.5 纤维 72
3.5.1 钢纤维 72
3.5.2 合成纤维 73
第4章 混凝土性能 75
4.1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 75
4.1.1 工作性 75
4.1.2 和易性评价指标 76
4.1.3 和易性影响因素 79
4.1.4 改善拌合物和易性的措施 81
4.2 混凝土的强度 81
4.2.1 混凝土强度理论 81
4.2.2 混凝土的裂缝扩展 83
4.2.3 混凝土强度类型 84
4.2.4 混凝土强度影响因素 86
4.2.5 混凝土增强技术 89
4.3 混凝土的变形性能 91
4.3.1 混凝土体积变形类型 91
4.3.2 混凝土体积变形影响因素 95
4.3.3 混凝土体积变形改善措施 96
4.4 混凝土的耐久性 96
4.4.1 混凝土耐久性类型 97
4.4.2 混凝土耐久性影响因素 101
4.4.3 混凝土耐久性改善技术 101
第5章 混凝土配合比 103
5.1 配合比表示方法与设计原则 103
5.1.1 配合比表示方法 103
5.1.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 103
5.2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04
5.2.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104
5.2.2 配合比的试配、调整和确定 110
5.3 道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12
5.3.1 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 112
5.3.2 外加剂的要求 115
5.3.3 配合比参数计算 116
5.3.4 配合比确定与调整 119
5.4 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20
5.4.1 钢纤维混凝土 120
5.4.2 其他纤维混凝土 123
5.5 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24
5.5.1 基本要求 124
5.5.2 不掺粉煤灰的碾压混凝土 126
5.5.3 掺粉煤灰的碾压混凝土 127
5.6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28
5.6.1 配合比参数计算 128
5.6.2 配合比的试配与调整 130
5.7 其他混凝土配合比 131
5.7.1 大体积混凝土 131
5.7.2 抗渗混凝土 132
5.7.3 轻集料混凝土 132
5.7.4 水下浇筑混凝土 135
5.7.5 透水混凝土 136
第6章 混凝土生产与施工 138
6.1 原材料计量 138
6.1.1 计量方法 138
6.1.2 计量设备 139
6.1.3 计量精度 139
6.2 混凝土搅拌 140
6.2.1 搅拌方式与类型 140
6.2.2 搅拌量 141
6.2.3 搅拌时间 141
6.2.4 投料顺序 142
6.3 混凝土运输 143
6.3.1 运输方法 143
6.3.2 混凝土泵送 144
6.4 混凝土浇筑与密实 145
6.4.1 浇筑工艺 145
6.4.2 混凝土振捣密实 148
6.4.3 自密实成型 150
6.5 混凝土养护 150
6.5.1 养护的重要性 151
6.5.2 养护方法 151
6.6 混凝土拆模 153
6.6.1 模板拆除顺序 153
6.6.2 拆模时间 153
6.7 混凝土表面修整 154
6.7.1 造成混凝土表观质量的原因 155
6.7.2 混凝土表面修整方法 156
第7章 混凝土强度评定与质量检测 158
7.1 混凝土强度评定 158
7.1.1 基本规定 158
7.1.2 混凝土的取样与试验 158
7.1.3 混凝土强度评定方法 160
7.1.4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 160
7.1.5 混凝土强度的合格性评定 164
7.2 回弹法推定混凝土实体结构强度 164
7.2.1 回弹仪要求 164
7.2.2 测区分布 165
7.2.3 回弹值测量 166
7.2.4 回弹值计算 166
7.2.5 碳化深度值测量 167
7.2.6 测强曲线 167
7.2.7 混凝土强度的推算 170
7.3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171
7.3.1 基本原理 172
7.3.2 试验设备 172
7.3.3 测区数量及分布要求 173
7.3.4 回弹测试及回弹值计算 174
7.3.5 超声测试及声速值计算 176
7.3.6 结构混凝土强度推定 176
7.4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180
7.4.1 检测仪器 180
7.4.2 芯样钻取 181
7.4.3 芯样要求 182
7.4.4 芯样检测与抗压强度值计算 183
7.4.5 确定混凝土强度推定值 183
7.4.6 钻芯修正方法 184
7.5 混凝土弯拉强度评定 185
7.5.1 混凝土弯拉强度的合格判定 185
7.5.2 弯拉强度不合格时的处理 185
7.6 共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186
7.6.1 试验设备 186
7.6.2 试验步骤 186
7.6.3 结果计算 187
7.7 无损透水与透气法检测混凝土结构抗渗性 187
7.7.1 无损透水法检测混凝土结构抗渗性 187
7.7.2 无损透气法检测混凝土结构抗渗性 188
7.8 实体结构混凝土有害物质检验 189
7.8.1 氯离子含量检测 189
7.8.2 混凝土中碱含量检测 190
7.8.3 碱集料反应的危害性 191
7.8.4 游离氧化钙的危害性 192
7.9 混凝土结构现场在线监测技术 193
7.9.1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监测 193
7.9.2 大体积混凝土温升监测 194
第8章 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 195
8.1 混凝土裂缝成因 195
8.1.1 混凝土开裂原因 195
8.1.2 混凝土裂缝的形成 196
8.1.3 混凝土裂缝形成影响因素 201
8.2 混凝土裂缝预防 203
8.2.1 原材料质量控制 204
8.2.2 结构缝的布置 205
8.3 混凝土裂缝处理 206
8.3.1 掩饰裂缝 207
8.3.2 修补裂缝 207
8.3.3 封闭裂缝 208
8.3.4 加固处理 210
第9章 特殊混凝土及其应用 212
9.1 大体积混凝土 212
9.1.1 原材料要求 212
9.1.2 配合比要求 213
9.1.3 施工要点 213
9.2 自密实混凝土 214
9.2.1 原材料要求 214
9.2.2 配合比要求 215
9.2.3 自密实混凝土施工 215
9.3 道路混凝土 216
9.3.1 原材料要求 216
9.3.2 配合比要求 217
9.3.3 施工要点 217
9.4 抗渗混凝土 218
9.5 水下浇筑混凝土 219
9.5.1 原材料要求 219
9.5.2 配合比要求 221
9.5.3 施工要点 221
9.6 纤维混凝土 223
9.7 水泥类无机结合料 224
9.7.1 原材料要求 225
9.7.2 混合料组成要求 225
9.7.3 施工要点 226
9.8 轻集料混凝土 226
9.8.1 轻集料混凝土种类 226
9.8.2 轻集料混凝土技术特点 227
9.8.3 施工要点 227
9.9 透水混凝土 228
9.9.1 原材料要求 228
9.9.2 配合比要求 229
9.9.3 施工要点 229
9.10 清水混凝土 230
9.10.1 分类 230
9.10.2 施工要求 230
9.11 高性能混凝土 231
9.11.1 基本特征参数 231
9.11.2 主要技术途径 231
9.11.3 耐久性设计 232
9.11.4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 235
9.12 活性粉末混凝土 237
9.12.1 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特点 237
9.12.2 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性能机理 238
9.12.3 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应用 238
参考文献 240
附表A 回弹法推算非泵送混凝土强度换算表 243
附表B 回弹法推算泵送混凝土强度换算表 249
附表C 非水平方向检测时的回弹修正值 255
附表D 不同浇筑面的回弹修正值 256
附表E 钻芯法强度推定区间系数表 257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