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脱贫奔小康的福建经验

脱贫奔小康的福建经验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12-01
开本: 其他 页数: 412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25.6(3.2折) 定价  ¥8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脱贫奔小康的福建经验 版权信息

  • ISBN:9787211085149
  • 条形码:9787211085149 ; 978-7-211-08514-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脱贫奔小康的福建经验 本书特色

2020年是决胜脱贫攻坚之年,在治理贫困过程中,福建具有典型意义。习近平的《摆脱贫困》一书,便是基于福建宁德地区的脱贫实践而作。而全国大规模扶贫工作的序幕,也是由福建拉开。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开展了山海协作联动发展、造福工程扶贫搬迁、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闽宁对口扶贫、科技特派员制度等行之有效的扶贫开发工作。这一系列的扶贫开发实践,是中国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和思想的重要发源,是决胜脱贫攻坚的宝贵经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来源。本书正是基于以上背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与福建特色的案例,以提炼总结福建脱贫奔小康的做法与经验,并对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益参考与指导。

脱贫奔小康的福建经验 内容简介

作为全国较早实施扶贫开发的省份,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就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山海协作联动发展、造福工程扶贫搬迁和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等行之有效的扶贫开发工作。多年来,福建广大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始终沿着总书记开创的道路前行,以滴水穿石、弱鸟先飞、以干得助、久久为功的精神力量,走出一条福建特色的脱贫致富之路。本书从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异地搬迁扶贫、生态扶贫、行业扶贫、扶贫人物等角度,将福建广大干部群众沿着总书记开创的道路奋勇前进、决胜脱贫攻坚的经典事例一一展现,以生动的扶贫脱贫实践诠释同志一以贯之的扶贫理念。

脱贫奔小康的福建经验 目录

导 语 福建脱贫奔小康的探索 / 1

**章 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宁德模式” / 13
“中国扶贫**村”
——福鼎市赤溪村的发展变迁 / 15
从特困乡到美丽乡村
——寿宁县下党乡精准扶贫脱贫之路 / 25
“贷”动农户脱贫帽
——小额信贷扶贫的“屏南经验” / 33
从“海上漂”到“海角明珠”
——福安连家船民上岸定居 / 38
告别“茅草屋”
——霞浦县东山村的蝶变 / 44

第二章 绿色发展、生态脱贫的“长汀经验” / 50
从“火焰山”到“花果山”
——长汀县治山又治穷 / 51
从“难坑”到“富谷”
——长汀县南坑生态兴村 / 57
“兴林”扶贫模式
——集体林权改革的“武平经验” / 62
生态生财
——建瓯市“绿色+扶贫”谋发展 / 67
奏响生态扶贫曲
——光泽县“绿色银行”解林农难题 / 73

第三章 东西协作共同发展的“闽宁模式” / 78
东西扶贫协作的典范
——闽宁同心共圆全面小康梦 / 80
闽中海风扶陇中
——福州市聚力帮扶定西加速脱贫 / 87
跨越千里的真情帮扶
——厦门市与临夏州持续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 / 93
雪域高原“闽藏亲”
——福建省对口支援西藏昌都市精准脱贫 / 100
浓浓“闽疆情”
——福建省对口支援新疆昌吉州深入脱贫攻坚 / 107

第四章 区域协作联动发展的“山海经” / 113
山海同脉 情同手足
——闽东北扶贫协作谋新篇 / 115
携手同行 优势互补
——闽西南扶贫协作求共赢 / 120
从“输血”救急到“造血”强本
——晋江长汀打造山海扶贫协作升级版 / 124
杏坛同心促脱贫
——医疗扶贫协作新模式 / 129
山海心连心 教育共携手
——教育扶贫协作新路径 / 133

第五章 立足制度创新的三明国家级扶贫改革试验区 / 137
精准扶贫的三明探索
——建立“348”工作机制 / 139
让贫困人口共享发展成果
——推行资产收益扶贫机制 / 145
让林农在绿水青山中增收
——三明率先实行“林票制” / 150
破解农村“看病难”“看病贵”难题
——以医疗改革助力脱贫攻坚 / 156

第六章 探索苏区老区脱贫振兴的长连武扶贫开发试验区 / 162
精准扶贫“扶”出新生活
——长汀县濯田镇立足精准促脱贫 / 164
发展特色产业增收致富
——连城县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脱贫攻坚之路 / 169
“九措到户”扶真贫
——龙岩市创新精准扶贫机制 / 175
人人都有致富路
——扶贫扶志的龙岩激励性扶贫机制 / 182

第七章 科技助力脱贫攻坚的“科特派”制度 / 187
脱贫攻坚的科技答卷
——福建践行科技特派员制度20年 / 189
高位嫁接 重心下移
——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南平经验” / 196
菌草变成“幸福草”
——“扶贫状元”林占熺 / 204
面向扶贫主战场 构建产研新连接
——福建省农科院深入践行“科特派”制度 / 209
“绿色金库”焕新颜
——“中国科技特派员**村”溪后村 / 214

第八章 扶贫搬迁“拔穷根”的造福工程 / 220
搬出穷山窝 迎来新生活
——政和县搬迁脱贫之路 / 221
搬迁“造”出幸福新社区
——柘荣县结合新型城镇化推进扶贫搬迁 / 226
从灾后安置点到新农村建设样板村
——浦城县小溪新村推进灾后重建与造福工程相结合 / 231
“搬”出来的幸福新生活
——武平县泥洋村的易地搬迁之路 / 237
挪窝换业走上致富路
——云霄县火田镇易地搬迁喜脱贫 / 241

第九章 保就业稳生产促增收的产业扶贫 / 247
从国家级贫困县到全国百强县
——安溪县发展茶产业带动全域稳定脱贫 / 248
扶贫“1+N” 加出新活力
——古田县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脱贫攻坚 / 253
走产业化路子 创致富新格局
——南靖县特色产业打造脱贫样板村 / 259
立足独特资源 谱写致富华章
——诏安县从富硒土壤中刨出产业扶贫良策 / 266
打造产业扶贫新“引擎”
——周宁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促脱贫 / 274
网络直播 “云端”助农
——抗疫消费扶贫新模式 / 278

第十章 社会动员协同发力的扶贫格局 / 284
“千企帮千村”行动
——民营企业助力脱贫攻坚的创新实践 / 286
引入金融“活水”
——福建省农信社普惠金融助力精准脱贫 / 290
破解贫困地区水利发展瓶颈
——福建省扎实推进水利扶贫行动 / 297
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电力保障
——福建电力多措并举助脱贫 / 301
推动社会帮扶全覆盖
——南安市百会万贤助力脱贫攻坚 / 306

第十一章 党建引领脱贫攻坚 / 310
抓党建促脱贫
——福建省强化基层党建决胜脱贫攻坚 / 312
把初心和使命写在八闽山水间
——带领群众脱贫奔小康的驻村“**书记”/ 317
坚强保障决战决胜
——福建省纪检监察跟进监督助力脱贫攻坚 / 322
传承红色基因 以党建促脱贫
——龙岩市探索老区苏区脱贫攻坚有效之策 / 327
以“五心”工作法打造幸福社区
——福鼎市柏洋村抓党建促脱贫的实践 / 332

第十二章 扶志扶智增强内生动力 / 337
自力更生 感恩思进
——仙游县榜头镇陈国成脱贫记 / 338
昔日困境尚且突围 今朝致富岂能无路
——南安市三凌村发展红色文化带动脱贫攻坚 / 342
“艺术扶贫工程”
——福建省艺术馆的艺术精准扶贫之路 / 346
“清风行动”
——福建省推动移风易俗与脱贫攻坚有效结合 / 351
给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
——明溪县多措并举推进教育精准扶贫 / 356

第十三章 走具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 360
不落下一个贫困户
——福建省大力实施综合保障性扶贫行动 / 362
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福安市探索少数民族乡村振兴之路 / 368
活了乡村 富了乡亲
——屏南县文创助推乡村振兴 / 373
从贫穷山村到“文明村”
——厦门市军营村的脱贫振兴之路 / 380
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尤溪县梅仙镇半山村党支部书记林上斗 / 386
书写美丽乡村新篇章
——福建省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 391
后 记 / 396


展开全部

脱贫奔小康的福建经验 节选

“中国扶贫**村”——福鼎市赤溪村的发展变迁 有着“中国扶贫**村”之称的赤溪村,是闽东大山深处的一个畲族行政村。这个只有400多户1800多人的小山村,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牵挂的地方。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重要批示,盛赞赤溪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滴水穿石、久久为功,把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建成了‘小康村’”。2016年春节期间,他又通过人民网同当地干部群众进行视频连线,并亲切寄语:“我在宁德讲过,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弱鸟先飞,你们做到了。你们的实践也印证了我们现在的方针,就是扶贫工作要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希望赤溪村再接再厉,在现有取得很好成绩的基础上,自强不息,继续努力。” 赤溪村有何神奇之处?这个村虽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地区,却被绵延的群山阻隔,长期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林地众多,耕地匮乏,村民常年缺衣少食,“地瓜苦菜是主粮,一碗盐水做成汤”。 这只人均年收入不足两百元的“弱鸟”,是如何实现先飞的? ◎中国扶贫**村 “挪穷窝”“拔穷根”,搬出一片新天地 如今,当我们走进赤溪村,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山环水绕、空气清新、充满活力的美丽乡村。全长700多米的长安新街两旁是一栋栋白墙黛瓦的楼房,与村外绿意绵延的茶山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山乡村居图。在这条村中主路上,不仅可以找到白茶店、特产店、农家乐、小超市等各种商铺,而且宽带服务中心、快递收发点、金融服务点等各类便民设施也一应俱全。 远处新建的大型停车场、七彩农场、蝴蝶生态园和各式休闲度假山庄等错落分列于碧波盈盈的九鲤溪两岸。每到周末或节假日,纷至沓来的游客更为山村注入了人气与活力。 但你肯定想不到,就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赤溪村还是另一番景象:路无一丈直,地无一尺平,村民们分散居住在14个“五不通”的偏远自然村,过着“家家竹木屋、顿顿揭锅难”的艰辛生活。其中下山溪自然村更是一个“挂”在半山腰的小村庄,22户村民的房子,无一不是紧贴着悬崖峭壁而建,瓦残木朽,一下大雨,室内滴漏不停,还有几户住的甚至是需要每年翻修的茅草房。 ◎下山溪村民居住的茅草房 ◎赤溪村新貌 1984年6月24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一封反映赤溪村下山溪畲族自然村群众贫困状况的“读者来信”和《关怀贫困地区》的评论员文章,引起党中央的高度关注和全国各地的强烈反响。 如何才能摆脱贫困?*初的办法和社会上的关怀,思路基本一致:送钱、送物。于是,“输血”开始了——福鼎县各个部门筹措资金,为下山溪22户村民每户送来3只羊和一些树苗、鸡苗。然而这种救济式扶贫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精心饲养的羊羔,不到一年损亡殆尽;年年栽下的树苗,由于山地太薄不长根,年年种年年死。 “输血”不治本、“穷根”依旧在。只有“挪穷窝”,才能“拔穷根”,对这些偏远山区贫困户实施有计划的搬迁,就成为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现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 1995年5月,赤溪村下山溪22户88位畲民成为福建省**批整村搬迁“造福工程”实施对象,他们告别了山上低矮破旧的茅草屋,整村迁到处于赤溪中心村地带的砖混结构的两层新楼房。此后20多年间,12个自然村地处偏僻的350多户群众,也分三期陆续搬至赤溪中心村,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如今,赤溪中心村的规模已达1500多人。 随后,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也开始提速,通过政府出一点、社会资助一点、村民出一点和群众投工投劳的方式,赤溪村先后完成了通村公路、饮水安全工程、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1996年,桑园水电站建成,赤溪村结束了不通电的历史。扶贫搬迁大“换血”,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2009年,赤溪村被福建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整村扶贫开发重点村,从2011年开始由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开展为期三年的挂钩帮扶。“造福工程”的实施,成为赤溪村从根本上摆脱贫困、改变命运的开始。 因地制宜抓产业,绿水青山喜成金山银山 搬迁成功了,生活环境改善了,孩子们也有学上了,不用再顿顿都吃地瓜米了。但新问题又来了:靠着人均不足1亩的土地,如何“稳得住”“能致富”? 赤溪村牢记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时提出的“抓山也能致富,把山管住,坚持十年、十五年、二十年,我们的山上就是‘银行’”的创新理念,确立了“生态立村、旅游富民”的目标,在生态优势和山地资源上做足了文章,背靠太姥山风景区,把整个村庄变成旅游景点,村就是景,景就是村。从2004年起,赤溪村相继引入和开发了九鲤溪竹筏漂流、真人CS野战基地、七彩蝴蝶园、杜氏生态农庄、天韵生态茶庄园、生态峡谷探险以及高空遨游、沙场健身、耕乐体验等一系列生态休闲旅游项目,日益成为闽浙边界游客钟情的旅游热点和村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聚焦畲族文化,发展民族风情旅游业,是赤溪村脱贫方式的新升级。赤溪村在推动旅游富民的过程中,注重挖掘畲族文化、红色文化,聘请省内一流的设计单位编制村庄规划,通过改造提升赤溪老街及水街古村落等建筑,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点,着力打造融畲族文化、养生健体、田园风光和生态农业于一体的畲族村寨。随着全村房屋立面改造,及“民族团结和谐”主题公园、扶贫博物馆及展览中心、杜家堡畲族古村落遗址、旅游集散中心项目二期(游服中心工程)、狐狸岗玻璃观景栈道及景观索桥、畲家客栈、环村防洪堤和沿溪景观带的建设,村在景中、景在村中、缘山近水的优美景色更加醉人。慕名而来的浙江游客陈华在游览狐狸岗玻璃观景栈道后说:“在栈道上行走,近可手触白云,远可俯瞰万重大山,赤溪村和九鲤溪的美景尽收眼底,真是不虚此行。” 一业兴带动百家富。因为生态美、畲族风情浓,赤溪村的乡村游方兴未艾,2019年,赤溪村共接待游客27万人次,旅游相关产业收入达2160万元,占全村产业收入总额的一半。村民们增收的路子也越走越宽,山地农业、乡村体验、餐饮住宿、旅游产品、劳务服务……越来越多的农户足不出村就实现了就业,腰包逐渐鼓了起来,如今,全村年收入稳定在10万元以上的约有180户。村里还通过出租土地、外包鱼塘、入股公司和合作社等,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自然生态是赤溪村的优势,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发展对整个环境、资源不会破坏。”福鼎市农业局下派到赤溪村担任**书记的王纯华表示,将着重把村庄打造得更加优美,让游客来这边看到的都是山清水秀。 筑牢堡垒强活力,扶志扶智奔小康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抓好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扶贫工作也就有了坚强领导核心。 为此,福鼎市通过下派驻村**书记、选派优秀大学生村干部、做好村两委换届、落实“四强四引领”党建工作机制等措施,不断强化村“两委”班子整体水平及找政策、找项目、引资金的能力,同时实行目标管理,设岗定责,把各个扶贫重点项目分解落实到村“两委”成员和党员骨干身上,公开承诺,接受监督,强化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的战斗力和带动力。 队伍建强了,干部心齐了,发展也就有了凝聚力。村党支部以“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领村民成立了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名优水果、珍贵苗木、油茶、淡水养殖、食用菌等,并针对村里相对贫困的村民,因人施策,通过结对子、补助资金、土地入股、提供公益岗位等方式,让他们参与进来,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 为了斩断代际贫困链,彻底消除贫困现象,村党总支除了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与交流,定期组织村干部入户走访,了解、收集村情民意,及时解决村民的实际问题外,还注重观念脱贫,着力转变贫困群众“等、靠、要”想法,引导村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做到自力更生、自强自立。他们十分重视有文化知识的年轻人在观念脱贫方面的“头雁”效应,尊重和鼓励他们的创业精神,通过金融扶贫等渠道帮助40多位大中专毕业生回乡创业及就业,探索“电商扶贫”等新的产业模式,让村民们既开阔了眼界,又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他们还委托赤溪小学兼办“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开通远程教育平台,开设科技培训班、电子商务室,特邀有关专家或职能部门负责人到校,开展旅游礼仪、餐饮服务、茶叶种植、淡水养殖、果树栽培等项目授课和指导,不断提升村民整体的造血功能。 赤溪村还致力于补齐民生基础设施短板,加强医疗设施保障,行政村原有卫生所在开展“海云”工程的基础上,扩建成为镇卫生分院,基本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能治疗,防止“辛辛苦苦奔小康,一场大病全泡汤”的返贫现象出现。 30多年来,从单纯依靠外界支援,到下山移民、集中居住,再到当前通过农旅结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赤溪村经历了从“输血”、“换血”到“造血”的转变。如今,赤溪村已经走上奔小康的道路,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84年的166元增长到2019年的22698元;村财收入从1984年的负债10多万元到2019年的130万元;人均住房面积从8.4平方米的“茅草屋与木瓦房”升级为人均42平方米的“砖混结构房”;通村公路从无到有,总里程达58.6千米。“中国扶贫**村”的名号被大家自发地写在了村口的石碑上,写在了店面的招牌上,也写在了每一块待售的茶饼上。 点评 赤溪村在党的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历经十年“输血”就地扶贫、十年“换血”搬迁扶贫、十年“造血”“旅游+产业”扶贫的艰苦历程,走出了一条“旅游富村、农业强村、文化立村、生态美村”的精准扶贫路子,实现了从集“老、少、边、穷”于一体的贫困村向小康村的华丽转身。赤溪村的脱贫之路是福建省艰苦奋斗、摆脱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生动缩影,是“宁德模式”的一个经典范例。2016年2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人民网视频连线赤溪村干部群众,指出:“它(赤溪村)的历程是我们全国扶贫的一个历程,我们要很好地总结,而且要不断地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努力。”赤溪村的实践告诉我们,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只要继承和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咬住青山不放松,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就一定能取得实效。“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赤溪村的实践也印证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方略的科学性和实践力量。赤溪村之所以能够由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变成“小康村”,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精准发力,注重“输血”扶贫与“造血”扶贫相结合,注重绿色发展与生态富民相结合,注重扶志扶智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

脱贫奔小康的福建经验 作者简介

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是在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领导下,组织全省社科理论界各方面力量深入研究宣传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平台。编委会主任为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邢善萍,副主任为省扶贫基金会会长叶继革等。主编黎昕,福建社科院原副院长、研究员,主要从事应用社会学、社会发展与社会问题及闽学研究,先后参加10余部专著的撰写。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