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夏曾佑中国古代史(上下)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夏曾佑中国古代史(上下)

作者:夏曾佑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2册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31.7(3.2折) 定价  ¥9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夏曾佑中国古代史(上下) 版权信息

  • ISBN:9787206082863
  • 条形码:9787206082863 ; 978-7-206-08286-3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夏曾佑中国古代史(上下) 本书特色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旨在为读者提供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的中国学术精品。当时,学问家经历了新文化运动,西学东渐,学术革新;因时应势而现出版高峰,大师名家之作数量激增,质量上乘,对此时及后世的中国学术发展与演进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精选此时大师名家之有关学术文化经典著作,以期对20世纪以来的中国学术文化做一系统整理。 这本《夏曾佑中国古代史(上下)》(作者夏曾佑)是其中一册。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夏曾佑中国古代史(上下) 内容简介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夏曾佑中国古代史(套装上下册)》分为上古史、中古史。主要内容包括:世界之初;地之名洲人之各种;中国种族之原;古今世变之大概;历史之益;上古神话等。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夏曾佑中国古代史(上下)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夏曾佑中国古代史(上下) 前言

  一、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旨在为读者提供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的中国学术精品。当时,学问家经历了新文化运动,西学东渐,学术革新;因时应势而现出版高峰,大师名家之作数量激增,质量上乘,对此时及后世的中国学术发展与演进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本丛书精选此时大师名家之有关学术文化经典著作,以期对20世纪以来的中国学术文化做一系统整理。
  三、丛书所收书目,虽各自早有出版,但零散而不成规模。此次结集,欲为推动中华文化之大发展、大繁荣尽出版人绵薄之力,成一民族文化珍品,为后代留存传之久远的鸿篇巨作。
  四、为丛书系列之计,故以史学、国学、文学、一般学术著作之顺序编排。
  1.单种书文字量过少的著作,寻二三种内容相近,或作者为同一名家者,则合成一册,字数以30万字为限;
  2.单种书文字量超过50万字的著作,则分为上、下两册;
  3.单种书文字量超过100万字的著作,则分为上、中、下三册。
  五、所收著作,版本不□;□布之中,文字错讹;择其善本,一一折校。现虽为通行横排简体,然尽量保持二三十年代原貌。
  1.人名、地名、异体、通假,仍从原书繁体;
  2.标点符号,从作者习惯,非排版差误者不予改动;
  3.“的”,“底”一类文字之分,均从原书;
  4.遇原书字句有疑问者,非有根据不予更改,力求保持原貌。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丛书,工程浩大、环节繁多,编辑、校对、照排、印制人员虽勉力为之然错漏不免,还望方家谅解之余不吝指正。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夏曾佑中国古代史(上下) 目录


□□篇 上古史
凡例
□□章 传疑时代(太古三代)
□□节 世界之初
第二节 地之各洲人之各种
第三节 中国种族之原
第四节 古今世变之大概
第五节 历史之益
第六节 上古神话
第七节 包牺氏
第八节 女娲氏
第九节 神农氏
第十节 神话之原因
第十一节 炎黄之际中国形势
第十二节 黄帝与炎帝之战
第十三节 黄帝与蚩尤之战
第十四节 黄帝之政教
第十五节 少昊氏颛顼氏
第十六节 帝喾氏
第十七节 尧舜
第十八节 尧舜之政教
第十九节 夏禹
第二十节 禹之政教
第二十一节 夏之列王
第二十二节 夏传疑之事
第二十三节 商之自出
第二十四节 商之列王
第二十五节 桀纣之恶
第二十六节 周之关系
第二十七节 周之自出
第二十八节 周之列王
第二十九节 周之政教
第二章 化成时代(春秋战国)
□□节 东周之列王
第二节 诸侯之大概
第三节 孔子以前之宗教上
第四节 孔子以前之宗教下
第五节 新说之渐
第六节 老子之道
第七节 孔子世系及形貌
第八节 孔子之事迹
第九节 孔子之异闻
第十节 孔子之六经
第十一节 墨子之道
第十二节 三家总论
第十三节 晚周之列王
第十四节 韩魏赵
第十五节 田齐
第十六节 七国并立
第十七节 秦之自出
第十八节 秦之列王上
第十九节 秦之列王下
第二十节 六国对秦之政策
第二十一节 戎狄灭亡
第二十二节 周秦之际之学派
第二十三节 春秋制度之大概
第二十四节 战国之变古
第二十五节 自上古至秦中国幅员之大略

第二篇 中古史
凡例
□□章 极盛时代(秦汉)
□□节 读本期历史之要旨
第二节 秦始皇帝上
第三节 秦始皇帝下
第四节 秦二世皇帝
第五节 秦于中国之关系上
第六节 秦于中国之关系下
第七节 受命之新局
第八节 天下叛秦上
第九节 天下叛秦下
第十节 秦亡之后诸侯自相攻伐上
第十一节 秦亡之后诸侯自相攻伐下
第十二节 楚汉相争上
第十三节 楚汉相争下
第十四节 高祖之政上
第十五节 高祖之政下
第十六节 汉之诸帝
第十七节 文帝黄老之治
第十八节 景帝名法之治
第十九节 武帝儒术之治
第二十节 汉外戚之祸一
第二十一节 汉外戚之祸二
第二十二节 汉外戚之祸三
第二十三节 汉外戚之祸四
第二十四节 汉外戚之祸五
第二十五节 汉外戚之祸六
第二十六节 光武中兴一
第二十七节 光武中兴二
第二十八节 光武中兴三
第二十九节 后汉之诸帝
第三十节 宦官外戚之冲突一
第三十一节 宦官外戚之冲突二
第三十二节 宦官外戚之冲突三
第三十三节 宦官外戚之冲突四
第三十四节 宦官外戚之冲突五
第三十五节 宦官外戚之冲突六
第三十六节 匈奴之政治上
第三十七节 匈奴之政治下
第三十八节 匈奴之世系上
第三十九节 匈奴之世系下
第四十节 南匈奴之世系
第四十一节 北匈奴之世系
第四十二节 西域之大略
第四十三节 南道诸国
第四十四节 北道诸国
第四十五节 葱岭外诸国
第四十六节 汉□□次通西域
第四十七节 汉第二次通西域
第四十八节 汉第三次通西域
第四十九节 汉第四次通西域
第五十节 西羌之概略
第五十一节 前汉之西羌
第五十二节 后汉之西羌上
第五十三节 后汉之西羌中
第五十四节 后汉之西羌下
第五十五节 西南夷
第五十六节 南粤
第五十七节 闽粤
第五十八节 朝鲜
第五十九节 日本
第六十节 儒家与方士之糅合
第六十一节 黄老之疑义
第六十二节 儒家与方士分离即道教之原始
第六十三节 佛之事略
第六十四节 佛以前印度之宗教
第六十五节 文学源流
第六十六节 两汉官制
第六十七节 汉地理
第六十八节 凉州诸将之乱
第六十九节 曹操灭群雄
第七十节 刘备孙权拒曹□<□r>第七十一节 司马懿盗魏政
第七十二节 吴蜀建国始末
第七十三节 三国末社会之变迁上
第七十四节 三国末社会之变迁下
第七十五节 三国疆域
第二章 中衰时代(魏晋南北朝)
□□节 读本期历史之要旨
第二节 魏晋之际上
第三节 魏晋之际下
第四节 晋诸帝之世系
第五节 晋大事之纲领
第六节 贾后之乱
第七节 八王之乱
第八节 五胡之乱之缘起
第九节 五胡之统系
第十节 前赵后赵之始末匈奴羯
第十一节 前燕后燕南燕北燕亦有西燕不在十六国
之列之始末鲜卑
第十二节 前秦后秦西秦夏之始末
氐、羌、鲜卑、匈奴
第十三节 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之始末
第十四节 蜀之始末寅
第十五节 元帝王敦之乱
第十六节 成帝苏峻之乱
第十七节 晋末桓氏之乱
第十八节 宋武帝之概略
第十九节 宋诸帝之世系
第二十节 宋少帝之乱
第二十一节 宋文帝被弑之乱
第二十二节 宋前废帝之乱
第二十三节 宋后废帝之乱
第二十四节 宋诸王之乱
第二十五节 齐诸帝之世系
第二十六节 齐郁林王之乱
第二十七节 齐末东昏侯之乱
第二十八节 梁诸帝之世系
第二十九节 北魏拓跋氏之世系
第三十节 拓跋氏之衰乱
第三十一节 北齐神武帝之概略
第三十二节 梁末侯景之乱
第三十一节 陈诸帝之世系
第三十四节 北齐高氏之世系
第三十五节 北周宇文氏之世系
第三十六节 隋诸帝之世系
第三十七节 晋南北朝隋之行政机关
第三十八节 晋南北朝隋之风俗
第三十九节 两晋疆域沿革
第四十节 南北朝疆域沿革
第四十一节 隋疆域沿革
附录
展开全部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夏曾佑中国古代史(上下) 节选

凡人群之迁徙也,常顺山川之形势以前进。中国之山带河流,皆为横列,与赤道平行,故各族之居其地者,亦用横列之法,以分占大地。当炎帝末造,居中国者,约分三族。□北以漠南北为界者,为荤粥;獯鬻、俨狁、匈奴,皆一音之转。西起昆仑,东渐大海,夹黄河两岸者,为诸夏;大江以外,及乎南溟,是为黎族。獯鬻之来不可考,然出于夏桀、淳维之说,必不足信。黎族与今之马来族相同,向疑其为神洲之土著。然近日有人发见猓猓古文书中,言洪水方舟之事,日本鸟居龙藏所引西人之说。则亦从西方来者,或较吾族早耳。当时诸夏虽为一族,然似有二支:一炎帝,一黄帝也。因《史记》称黄帝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兵师为营卫;而神农氏教民稼穑,农夫非可迁徙往来无常处者,故疑其为一族分二支也。古时黎族散处江湖间,先于吾族,不知几何年。其后吾族顺黄河流域而至,如此者又不知几年。至黄帝之时,生齿日繁,民族竞争之祸,乃不能不起,遂有炎帝、黄帝、蚩尤之战事,而中国文化,藉以开焉。
  第十二节黄帝与炎帝之战
  黄帝姓公孙,生于姬水,故姓姬,是本姓公孙,后改姬姓原注。名日轩辕一,少典之子二。此为炎帝同族之证,炎帝事见前。母日附宝,感大电绕枢,生帝轩三。以土德王四,以云纪官,故为云师而云名五。案黄帝之时,荤粥在北,九黎在南,黄帝与炎帝,并居于黄河流域。而黄帝兴于阪泉、涿鹿之间,涿鹿,今直隶涿州。阪泉在涿州城东。地在北六。炎帝旧都陈,地在南七。故黄帝此时,欲兼并四方,首当合同种之国为一。而后南向以争殖民地。北徼荒寒,殖民非便,其于北狄,逐之使不内向而已,不穷之也。然此实黄帝之失策,此后北狄之害,遂与黄帝子孙相终始。中国之于四邻,大约自夏以前,则注意在南;白夏以后,则注意在北。注意于南,而江南遂永为中国殖民之地;注意于北,己国或时为他人殖民地焉。其我之有盛衰耶?其敌之有强弱耶?不可知矣。今姑舍是,但考黄帝与炎帝用兵之端,说各不同。一日,诸侯相侵伐,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八;一日,炎帝欲侵凌诸侯九;一日,赤帝为火灾十;其义率相违戾,此殆当时藉以用兵之辞耳。及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而后得其志十一。夫日得其志,则黄帝之谋炎帝也久矣。盖普鲁士不合日耳曼列邦为一统,不能大胜法兰西也。
  第十三节黄帝与蚩尤之战
  黄帝所战之炎帝,似必为帝榆罔矣。然或谓蚩尤即炎帝,古书之疑似者颇多。今案蚩尤之说,百家沸腾,然会而通之,亦可得其条理。且黄帝、蚩尤之役,为吾国民族竞争之发端,亦即吾今日社会之所以建立。周秦以前人,犹知此义。故涿鹿之战,百家均引之。今言其事,尤不可不详也。案蚩尤为九黎之君一,其少时曾学于中国,一仕于炎帝,使宇少昊二,再仕于黄帝,为主金之官三,又为当时之官当时司天之官也四。黄帝深器之,使佐少吴五。其时,黎民蹋踏江湖之外,为我所鄙贱。民字之义见后。蚩尤既久游外国,稔知诸夏、九黎,终不能并存于世。又默观神农世衰六,知事机不可失,乃潜铸金类,以为利器七,遂即率众北向,以反抗中国。未几,逐帝榆罔而自立,号炎帝,亦日阪泉氏八,则日耳曼人自称该撒之例也。古称黄神与炎神,争斗涿鹿之野九,是黄帝所灭者,为榆罔,为蚩尤,虽若可疑,然当从《史记》,分而为二十。盖古史仅称蚩尤逐帝榆罔,而未言蚩尤杀帝榆罔也十一。殆当时榆罔都蚩尤、黄帝之间,先被逐于蚩尤,后见灭于黄帝。蚩尤所率九黎之民,先在江南,及战胜榆罔,自号炎帝,时则已逾河北,乃进而益西。与黄帝遇于阪泉涿鹿之野,已在中国之西北偏。是当时神洲大陆,已为蚩尤所据,若涿鹿之战,而黄帝再败,则吾族尚失其自包牺、神农以来之殖民地,而仍回葱岭之高原,五千年间泰东之史事,无一同者矣。故涿鹿之战,诚诸夏之大事也。古人述此战者,言人人殊,所谓“百家言黄帝者,不雅驯”也。或云,黄帝使应龙杀蚩尤十二;或云,黄帝使女魃杀蚩尤十三;或云,黄帝受玄女兵符,杀蚩尤十四;皆古之神话,宜学者之谓为不雅驯也。夫蚩尤受金,作兵,伐黄帝见前。是地质学家所谓铜刀期矣中国泰汉以前之兵,均以铜,其说见后。而吾族剥林木以为兵十五,铜木之间,利钝殊焉。蚩尤胜而黄帝败,殆无疑义。然而成败相反,此何故哉?案黄帝时,吾族已发明弓矢之制。古称挥作弓,挥,黄帝臣也十六。又称任之竹矢在西房十七,任,亦黄帝臣也十八。而其矢以砻石为之十九,是弓矢均创于黄帝,而又无待乎金。中国形势,江南多洲渚林薮,故利在短兵,而长于用水;河北多平原大陆,故利在骑射,而便于野战。蚩尤率泽国之民,徒步短兵,以与黄帝控弦之士,相角于大野,虽有铜头、铁额之固二十,风伯、雨师之从二十一,亦无所用之。此不独蚩尤然也,千古以来,凡居中国之地者,南人之文化,必高于北人;南人之武勇,必劣于北人。故南人恒为北人所制,此殆地形、民族之公例然哉。蚩尤既死,黄帝迁其类之善者,于邹屠之乡;其不善者,以木械之二十二.而命之日民二十三。己之族,则日百姓二十四。民之言冥,言未见仁道也二十五。百姓,言天所生也二十六。故百姓与民,有亲疏贵贱之别二十七。盖战胜之族,治战败之族所必有之例矣。
  第十四节黄帝之政教
  黄帝既灭杀蚩尤,天下归于一,乃斋祓七日,游河洛之间。至翠沩之渊,有大鱼,溯流而至,左右莫见,黄帝跪而迎之,舒视之,名日篆图一。今日中国所有之文化,尚皆黄帝所发明也,列之如下:
  一、天文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造律吕,隶首作算,容成综此六术而作历二。推分星次,以定律度。自斗十一度,至婺女七度,名日星纪之次,今吴越分野。自婺女八度,至危十六度,日元枵之次,今齐分野。自危十七度,至奎四度,日豕韦之次,今卫分野。自奎五度,至胃六度,曰降娄之次,今鲁分野。自胃七度,至毕十一度,日大梁之次,今赵分野。自毕十二度,至东井十五度,日实沈之次,今晋魏分野。自井十六度,至柳八度,日鹑首之次,今秦分野。自柳九度,至张十七度,日鹑火之次,今周分野。自张十八度,至轸十一度,日鹑尾之次,今楚分野。自轸十二度,至氐四度,日寿星之次,今韩分野。自氐五度,至尾九度,日大火之次,今宋分野。自尾十度,至斗十度,百三十五分而终,日析木之次,今燕分野。凡天有十二次,日月之所躔也;地有十二分,王侯之所国也三。
  二、井田昔者,黄帝始经土设井,以塞争端;立步制亩,以防不足。使八家为井,井开四道,而分八宅,凿井于中,一则不泄地气,二则无费一家,三则同风俗,四则齐巧拙,五则通财货,六则存亡更守,七则出入相司,八则嫁娶相媒,九则有无相货,十则疾病相救。是以性情可得而亲,生产可得而均,欺凌之路塞,斗讼之心弭。既牧之于邑,故井一为邻,邻三为朋,朋三为里,里五为邑,邑十为都,都十为师,师十为州。夫始分之于井,则地著;计之于州,则数详。迄乎夏殷,不易其制四。
  ……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夏曾佑中国古代史(上下) 作者简介

  夏曾佑,近代诗人、文学家、史学家。字遂卿,一作穗卿,自号别士,浙江杭州人。光绪进士,官泗州知州,充两江总督署文案。曾参加改良派政治活动。民国时,任教育部普通教育司司长、北平图书馆馆长。能诗,是“诗界革命”的倡导者之一。他用进化论观点研究中国古代史,所著的《中国古代史》(原名《中国历史教科书》),颇有影响。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