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关于翻译的新思考

关于翻译的新思考

作者:许钧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12-01
开本: 24cm 页数: 271页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9.0(7.2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关于翻译的新思考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8208383
  • 条形码:9787308208383 ; 978-7-308-20838-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关于翻译的新思考 内容简介

  翻译活动很丰富,也很复杂。与翻译相关的问题很多,比如翻译与文学的关系,翻译与文化交流的关系,翻译与话语体系建设的关系,翻译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关系,对这些问题,作者都有所涉及,但这些思考是初步的,有的还是肤浅的,期待着中国的学界对翻译问题有更多的关注、更深入的思考。  《关于翻译的新思考》收录了《当下翻译研究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余光中的翻译活动》《以学术探索为本,带领中国外语教育与研究》等作品。

关于翻译的新思考 目录

**辑 翻译探索与理论思考
当下翻译研究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翻译研究的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译学话语体系建设:现状、问题与发展
翻译精神与五四运动
——试论翻译之于五四运动的意义
翻译是先锋,语言是利器
——五四运动前后的翻译与语言问题
典籍翻译:立足本土,融合中西
文化译介助推中华文化“走出去”
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坚定文化自信
第二辑 翻译之道与新时代的使命
我的翻译与研究之路
文学交流与文化多样性的维护
——“五洲文学奖”评奖侧记
译学并重促进文化交流
外语、异质与新生命的萌发
——关于翻译对异质性的处理
第三辑 翻译的精神价值与批评探索
余光中的翻译活动
坚守与求索
——张柏然教授的译学思考与人才培养
许渊冲翻译思想的学术渊源考略
许渊冲翻译理论思维的特征与倾向
试谈新中国外国戏剧翻译、研究与创作的互动
——兼述何辉斌的《新中国外国戏剧的翻译与研究》
试论中国文学外译研究的理论思考与探索路径
——兼评《中国现代文学在法国的译介与接受》
中国典籍对外传播中的“译出行为”及批评探索
——兼评《杨宪益翻译研究》
论程抱一的唐诗译介与阐释
感受安宁,获得自由飞翔的力量
——商务印书馆版《飞鸟集》序
一个本色翻译家的精神之光
——关于郝运先生
第四辑 外语教育、翻译教育与其他
加强研究,推进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以学术探索为本,引领中国外语教育与研究
关于外语学科翻译成果认定的几个问题
试论国际发表的动机、价值与路径
展开全部

关于翻译的新思考 节选

  《关于翻译的新思考》:  翻译不是简简单单的文字转换游戏,也不单纯是文学的交流,它是一个国家走出愚昧、走向开放、走向文明的标志,事关我国的对外交流,事关中华文明的发展,事关全球化进程中,中华民族文化能否闪耀更为灿烂的光芒。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翻译是必经之路。  1919年“五四”时期的中国,还处在一个比较封闭的时期,处在一个整个的思想、文化停滞不前的时期。那个时候我们迫切需要从西方世界寻求帮助,从那里汲取新的思想源泉。那个时候的每一位思想家、文学家,基本上都是翻译家。鲁迅为了改造国人的思维,丰富汉语的表达,翻译了大量的外国优秀作品。严复翻译了《天演论》,陈望道翻译了《共产党宣言》,朱生豪翻译了莎士比亚的作品,傅雷翻译了《约翰·克里斯朵夫》……他们的译作,让曾经布满阴霾、思想沉沦的整个大地涌入了新的生机活力。这个时候的翻译起到了一种吸收外来思想,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打开国人视野、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同时,为了能够吸收新的思想、把国外的长处学进来,就跟过去有了一种决裂的行为。因为,如果还用古汉语的形式来套外面的新观念,那么新的观念就被旧的汉语给套死了。因此,那个时候的中外关系主要是吸收外来的东西,那个时候的古今关系主要是面向未来、跟过去有所决裂。  进入新时期,特别是我们当今的时代,我觉得中西的关系、古今的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于有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所做的努力,整个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的翻译工作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个变化表现在古今关系方面。我们现在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找到自己的文化之根,找回数千年的优秀文化,这是文化自信的一个必要条件。所以,我们现在回过头来重新评价我们的经典,重新学习阐释我们的经典,努力让经典在当今时代能够有一种新的生命。第二个变化表现在中西关系方面。从以前只是向国外学习,到如今在向别人学习的同时,也主动展示自己,为他者提供参照,提供新思想新文化之源。现在的翻译在路径上发生了变化,从外文译到中文,到中译外、外译中同时进行,在互学互鉴的同时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荐到国外。  现在,我们的自信已经从善于学习,到坚信自己的东西有独特性,善于分享。因为中华民族走到今天,又积累了新的经验,有了新的思想,我们所走的道路、所取得的成就,也想跟世界分享。虽然现在还有人误解,认为中国是在推行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但世界上已经对这样的观点发生了质疑。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越来越理解中国、喜欢中国的文化。他们有对中国文化迫切了解、学习的愿望,我们也有分享、交流的愿望,这就需要中国文化主动“走出去”。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翻译又必将起到重大作用。  不过我们要注意,文化“走出去”是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强行推广,要采取一种大家乐于接受、容易接受、容易学习的方式,这就要求我们讲好中国故事。我们讲好中国故事是为了让人家听得明白,能够真正地学习它,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克服焦躁的心态。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从来不把自己的东西强行推给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虽然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积极主动地“走出去”,但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的文化被接受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当中,首先必须要克服一种焦躁、焦虑的心态,要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观点。其次要采取各种积极的方法,比如在翻译中国的文化经典方面,选择外国人翻译,还是中国人翻译,或者是中外合作的翻译?这就需要统筹考虑。我特别强调通过不同国籍、不同身份的翻译家的合力,采取一种能够被接受且又忠实于原文的译文,真正有效地译介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思想。  ……

关于翻译的新思考 作者简介

许钧,1954年生,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著名翻译家,现任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欧美文学中心兼职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第七届外国文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并担任META、BABEL、《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翻译》《外国语》《外国文学》等国内外10余种学术刊物的编委。出版译著《追忆似水年华》(卷四)、《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诉讼笔录》等;著作《文学翻译批评研究》《翻译论》《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翻译对话录》《翻译学概论》等,与周宪合作为商务印书馆主编《现代性研究译丛》《文化与传播译丛》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