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乘战车的人/帕特里克.怀特

乘战车的人/帕特里克.怀特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12-01
开本: 其他 页数: 650
本类榜单:小说销量榜
中 图 价:¥68.6(7.0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乘战车的人/帕特里克.怀特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3962111
  • 条形码:9787533962111 ; 978-7-5339-6211-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乘战车的人/帕特里克.怀特 本书特色

l 荣获澳大利亚重磅文学奖“迈尔斯??富兰克林奖”; 入选《理想藏书》英语文学书单前50名 l 澳大利亚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怀特 “以融会了史诗风格和心理描写的叙事艺术,将一座新大陆引入文学地图。”——诺贝尔文学奖授奖理由 l 二战后澳大利亚的百科全书,直击全球化时代下的社会弊病 种族问题;移民问题;中产阶级僵化的社会规范和过低的容错率。怀特书写曾经的澳大利亚,却让当今的读者感同身受。每一个被“大流”排除在外的社会畸零人,外来者,要怎样面对群体或个人的内在残酷性。每一个身处“主流”之中的个体,又该如何对抗缺乏思考和主见的威胁? l 与汉娜??阿伦特的《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同年出版,比《辛德勒的名单》更沉郁残酷,Z早的“大屠杀”虚构文学之一 被成群地驱赶到火车上,被驱赶入集中营,难以相信的传闻却变成了事实。又因为侥幸中的侥幸,居然逃过了毒气室,成了那一群族人中存活下来的少数几个。国已经不是自己的国,家也早没有了任何家人。这个被驱使着来到澳大利亚的犹太人,开始了自己的救赎。 l 战车究竟代表了什么? 四个主角都曾见过战车的幻象。怀特本人的镜像、艺术家杜博第YI次接触到战车是在雷东的《阿波罗的战车》这幅画中,之后又在这一印象之上叠加了《旧约·以西结书》中提到的火中战车的异象。戈德博尔德太太**次接触到战车是在一首赞美诗里,战车对她来说是善的胜利,是应许与痛苦的结合。对希梅尔法布而言,战车是在古书中找到的智性之谜;对黑尔小姐来说,战车是生命终极奥秘的启示。怀特用文字、杜博用画笔将四人乘坐战车的景象描绘了下来,此时的战车,又可看作是一种创造性的爆发,艺术潜在的可能性。对每一位读者,战车意味着什么,则需要你用阅读来解答了。 l 集现代主义之大成 象征主义、神秘主义、心理分析运用自如,用四个叙述声音组成四条叙述线,零散的人生汇聚成一段完整的历史。密实细致的细节,蕴涵在内核中的浪漫情怀,都以现代的美学手法表现在字里行间。 l 对每一个读者发出的阅读挑战 怀特是难读的,他以让人望而生畏的长度,爆炸性的词汇量,现代主义的笔法,荒诞乃至佶屈聱牙的修辞让许多人止步,但他的精彩又实在值得克服这些难关的努力。他用自己的方式对读者提出要求,他要求读者有足够的知识储备,灵敏的直觉,丰富的体验,如果你是就那个读者,不要犹豫,怀特就是为你而写作。

乘战车的人/帕特里克.怀特 内容简介

《乘战车的人》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澳大利亚小说家帕特里克?怀特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小说以二战前后,风雨飘摇、千疮百孔的澳大利亚为社会背景。曾经辉煌一时的赞那社老宅现今已摇摇欲坠,女主人黑尔小姐在宅第周围蔓生的灌木中徘徊。在这里,她遇到了逃离祖国的犹太教授和热爱自由的土著画家。他们三人都受惠于一位坚定善良的洗衣妇。四人背负着各自的苦难:家族由盛而衰的哀愁,大屠杀幸存者的负罪感,因遭受歧视而走向自毁的绝望,目睹亲人骤然逝去的惊骇。 罪恶丛生的世界中,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他们,因都曾见过战车的幻象而联结在了一起,共同期盼着救赎的希望。

乘战车的人/帕特里克.怀特 目录

**部

**章/3

第二章/17

第三章/42

第四章/71

第二部

第五章/113

第六章/195

第七章/200

第三部

第八章/251

第四部

第九章/295

第五部

第十章/373

第十一章/397

第六部

第十二章/481

第十三章/511

第十四章/540

第十五章/567

第十六章/582

第七部

第十七章/597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635

帕特里克·怀特与《乘战车的人》

——译者后记/639


展开全部

乘战车的人/帕特里克.怀特 节选

**部 **章 “那个女人是谁?”科尔奎豪恩太太问。科尔奎豪恩太太是一位刚来撒尔沙帕里拉定居的有钱的女人。 “啊,”萨格登太太说,随之一笑,“是黑尔小姐呀!” “这个人看来有些古怪。”科尔奎豪恩太太贸然说了一句。 “哦,”萨格登太太说,“我可不能否认她与众不同啊!” 不过那位女邮政局长不愿再说什么了。她开始在一块干海绵上戳动着手指。平时即使她*爱说话的时候,当她侃侃而谈天气时,她仍然讲究实际。 科尔奎豪恩太太不难看出: 那位黑尔小姐身材矮小,脸上长着雀斑,她穿的那双长筒袜可能已经从腿上褪下去了。说真的,女邮政局长的谨小慎微,使科尔奎豪恩太太感到有些不快了,不过,那都是暂时的,因为战争结束了,局势还没稳定下来呢。 黑尔小姐从邮局出来,向前走去。她的周围到处是潮湿的荨麻气味,头上是一轮淡淡的白日。那乳白的晨光、那娇柔的黎明,预示着太平盛世即将到来。然而,在道路和戈德博尔德一家居住的棚屋之间的那些烧焦了的黑莓灌木丛,仍满布锈色,曲曲卷卷,无精打采地等待着——这暗示: 敌人可能尚未撤离。黑尔小姐从那里走过时,有几串毛刺粘到她的裙边,而且扯住不放,越扯越紧,直到她的后身全都支棱起来,弄得她又像个女人,又像把伞。 “你要挨扎了。”戈德博尔德太太警告说。当时,她是走到路边来寻找什么东西的: 不是找孩子,就是找羊,再不就是找当天的报纸。 “噢,我要挨扎了,”黑尔小姐答应着,“不过扎着又能咋的?” 那的确没有什么关系。 戈德博尔德太太是个大块头。她两眼笑眯眯地瞅着地,带着些怀疑但又高兴的样子。 “我看见一只袋熊!这一带怎么能有袋熊呢?!我不信!”戈德博尔德太太反驳说。 黑尔小姐咯咯地笑了起来。 “它长得是个啥样?”戈德博尔德太太问,也笑出了声。她仍然往草丛里看着。 “我会告诉你的。”黑尔小姐大声说,一边在笑,可是还不停地往前走去。 世界上有很多事还不可能得到解释,这点她俩谁都不在乎。她们也不在乎对方连看都不看自己一眼,因为她俩都知道: 她们都固执己见,自以为是,一时改不了脾气。这种特殊的交往关系过去在某个地方已经得到充分的印证。 黑尔小姐继续往前走着,她的裙子已经解放了出来。她用手背敲了敲篱笆的柱子,听听她父亲的那个血滴石戒指发出的声响。她想那么一敲,就可止住扯闲篇儿了,要不,话说起来没完没了。这时,她听到了弥补过失的敲击声,听到有只鸟儿突然打破沉寂、倏地飞走时翅膀的扑打声。她哼起了歌儿,或者说,发出了声音。沿着那条从撒尔沙帕里拉通往赞那杜的道路或小径(年纪大些的人还延用这个名称),在早春的清晨,土地是暗黑而又泥泞的。在整个这幅梦幻似的风景画里,似乎每件微小的东西——黑尔小姐却绝对不在其内——都在尽心尽力成全风景的完美。总体上,已经完美得无以复加了。 可是,她不想也尽一份力吗? 黑尔小姐静静地站在路中央。刚才她在邮局里也是那么站着的,不过那时,她带着人们预想的平素的表情。 “这是一种偶然的机缘,萨格登太太。”她说。 有些人根本无法理解黑尔小姐讲话的方式,可是女邮政局长却习以为常了。 “喔。”萨格登太太说,一面整理着报纸,和一个小胶水瓶,瓶里的胶水差不多快用光了。 然后,她等了一会儿。 “是啊。”黑尔小姐说。 她没能找到那支讨厌的钢笔,也没能找到那些粗糙得像她的皮肤一样的电报纸。 “我联系上一个人。一个寡妇。在墨尔本。是在广告上看到的,”她说,这时她找到了电报纸,“我想为赞那杜我的家聘用个女管家。” “好哇,我真高兴。”萨格登太太说。态度很认真。 “你不会说出去吧?”黑尔小姐问。 她十分厌恶那支糟糕的笔。 “啊,不会的!”萨格登太太很坚决,“如果一个公务员靠不住,还成什么公务员了?!” 黑尔小姐考虑了一下,然后用邮局的笔在纸上做了标记。 “我将把全部情况告诉你,”她做了决定,“可现在得写好电报,拍到墨尔本去。” 萨格登太太知道如何等待。 黑尔小姐开始写了。 她把自己描述成一位贵妇——能干而又文雅。 “啊,但愿如此!”萨格登太太大声说道,想到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她的脸红了,“来了,就住在一起!” 黑尔小姐在那难看的枯燥的电报纸上费劲地写着。 “我不怕,”她说,“什么也不怕。或者说,别人怕的事我都不怕。” “当然喽,还有其他一些可怕的事情呢。”萨格登太太赞同地说。萨格登太太作为一名公务人员,一定也饱经沧桑了。 女邮政局长在等待着。黑尔小姐戴着一顶旧帽子,是柳条而不是麦秸编的——编得相当粗糙——她不分冬夏全都戴着它,那使她有时看起来好像一株向日葵,有时候,恰像一个快要散架的破篮子。从柜台旁她们站的位置上,萨格登太太俯视可见帽顶中央偏右的地方那个肚脐似的凹陷。黑尔小姐是那么矮,看起来就剩帽子啦,再就是从帽子底下伸出来的一只手,正在和笔打着交道。那支笔看来正在反抗。萨格登太太站在那儿心里纳闷:这顶帽子是从什么地方买来的?这样的帽子谁也没有看见过。

乘战车的人/帕特里克.怀特 作者简介

帕特里克·怀特Patrick White (1912—1990) 澳大利亚小说家、剧作家,20世纪Z重要的英语作家之一。 1973年因为“以融会了史诗风格和心理描写的叙事艺术,将一座新大陆引入文学地图”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怀特一生创作颇丰,出版有《人树》(1955)、《探险家沃斯》(1957)、《乘战车的人》(1961)、《风暴眼》(1973)、《树叶裙》(1976)等长篇小说12部,中短篇小说集3部,此外还有剧作8部,以及诗歌、自传及未出版作品多种。 怀特的作品笔触细腻、富于诗意,擅长在意识流及叙事之间自由切换,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怀特一生拒绝了无数文学奖项,也很少接受媒体采访。1990年9月病逝于他在悉尼的公寓。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