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道德的见证者

道德的见证者

作者:蔡海燕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10-01
开本: 其他 页数: 574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54.4(7.8折) 定价  ¥1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道德的见证者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63792
  • 条形码:9787520363792 ; 978-7-5203-6379-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道德的见证者 本书特色

★与人类的行为一样,人类创作的诗歌也无法免除道德判断的约束,但两者的道德标准不同。诗歌的责任之一是见证真相。道德的见证者会尽大能力说出真实的证词,因此法庭(或者读者)才能更好地公平断案:而不道德的见证者证词则是半真半假,或者根本谎话连篇,但如何判案则不是见证者的分内事。 ——奥登 ★以历时的顺序阅读奥登的诗歌,而且知晓他在生命后期越来越多地被那些难以承受的痛苦和不幸所包围,我便不会仅仅惊佩于他的天赋异禀和运用这些才能的天资,而是比以往更加确信他“被刺激沉浸于诗艺”,这一点比叶芝有过之而无不及——“疯狂的爱尔兰刺激你沉浸于诗艺”——也相信,尽管他有一颗恻隐之心,但公共的政治环境并不一定会“刺激他沉浸于诗艺”。促使他成为一位诗人的,是他对语言无与伦比的驾驭和矢志不渝的热爱,但让他成为一位大诗人的,是他心甘情愿地面向“诅咒”——这种“诅咒”,是从生存诸多层次而言的“人类的不成功”的脆弱性:是欲望的畸变、心灵的扭曲和人世的不公。 ——汉娜·阿伦特

道德的见证者 内容简介

本书力图全面而立体地呈现奥登诗学的风貌,展演诗人在风云变幻的历史大背景下如何通过自身的深度思考和积极探索持续地对外界做出反应,考察诗人与自我、社会以及诗歌这门艺术的微妙关系,从而看到一位诗人介入社会与时代的方式,以及随之而来面临的诗学问题和诗路选择。本书主体部分的论述,分为“奥登诗学的思想谱系”和“奥登诗学的艺术伦理”两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方面。“奥登诗学的思想谱系”主要从影响研究的角度审视奥登与主流社会思想之间的复杂渊源,从中找出他对这些思想的极具个性化色彩的接受、汲取和转化的线索。“奥登诗学的艺术伦理”主要聚焦奥登的文学生涯和诗学观点,综合辨析诗学传统、创作环境和艺术理想等主客观因素在其诗学生成过程中的脉络,揭示奥登对诗学伦理的检视与阐发。

道德的见证者 目录

绪论
一 “奥登是个庞然怪物”:青年奥登的成名
二 “英国的”还是“美国的”:奥登文学生涯的分水岭
三 昙花一现还是诗笔生辉:奥登诗名的沉浮
四 “在活人的肺腑里”:汉语语境中的奥登研究
五 “一支肯定的火焰”: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上篇 “答谢辞”:奥登诗学的思想谱系
**章 “我们都在它的影响下各自过活”:奥登与精神分析学
**节 “弗洛伊德主义是*普通的语言之一”
一 “医生之子”:接触心理学,领会“治疗的艺术”
二 弗洛伊德的治疗之道:“宽宥了生活,变得更谦卑”
第二节 弗洛伊德式的自我分析
一 “一个早熟而又无礼的小怪物”:心理学家式的分析态度
二 “与母亲的子宫一撇两清”:“圈套”与俄狄浦斯情结
三“你的母亲不会再回到你的/身边”:母子情分的精神分析学解读
第三节 “融合”弗洛伊德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一 从病态的个体到病态的社会:不再是“政治白痴”
二 价值的颠覆:英国知识分子与德国工人阶级的结合
第二章 “左派自由主义者”:奥登与马克思主义
**节 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死亡本能”与自毁倾向
一 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失业与“幻灭”感受
二 “危机重重的时代”:“行动”的必然性
三 反纳粹和反绥靖:“行动”的历史语境
第二节 “奥登同志”:“一位自私的老左派自由主义者
一 “贴上马克思主义者的标签”:时代氛围和真实意图的距离
二 改良主义倾向:反法西斯主义与人民战线被策略性地混为一谈
第三节 “必要的谋杀”:基于人道主义的左派立场
一 继续与左派人士并肩作战,但不是“不知道火会烧伤的人在玩火
二 西班牙内战与“述说的道德”:我即是你的选择,你的决定
三 “在必要的谋杀中清醒接受了罪恶”:正义战争与内心抉择
第三章 “我开始思考上帝”:奥登与基督教信仰
**节 “哦,告诉我爱的真谛”:信仰皈依之旅
一 家庭宗教背景和中产阶级教育背景
二 西班牙之行和“新闻短片事件
三 “狂热的克尔凯郭尔、威廉斯和刘易斯/引领我回返了信仰”
四 “致切斯特/你让我明白了真谛
第二节 “信仰的跳跃”:在世俗时代寻找“绝对的前提”
一 “失去了信仰”:不可避免的“没有信仰的阶段”
二 不信教者的宗教情怀:作品中的基督教元素
三“绝对的前提”:并不是上帝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上帝
第三节 信仰的实践:“我不是基督徒”,而是“潜在的基督徒”
一 未经反思的信仰是没有价值的:理性思考和主观经验
二 克尔凯郭尔的启示:“有如天命
三 “活出我们的信仰”:“信仰只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个状态”
四 “爱邻如己”:“此世性”和“即使上帝不存在”的存在

下篇“染匠之手”:奥登诗学的艺术伦理
**章 “公共领域的私人面孔”:诗人的社会位置
**节 诗人与私人领域:警惕浪漫主义式的“自我表达”
一 “对交流没有兴趣的人”不会成为艺术家
二 哈代的启示:用“鹰的视域”替代“浪漫主义视域”
展开全部

道德的见证者 节选

  《道德的见证者(奥登诗学研究)》:  奥登仿佛是自带检索系统地穿梭于各种理论和观念之中,创造性地找到了一条沟通、融合和转换的道路。关于这一点,加雷思·里维斯颇为形象地说,奥登喜欢借鉴各类思想体系,但又明白“一切体系和类别都自成一统,创建者与他自己的体系或类别紧密相连,从中透露出的观念,一方面帮助我们无障碍地向自己和他人表达自我,另一方面也会让我们桎梏于这种表达”,“没有人可以站在一旁观看(除了上帝)”。①这种理性的批判精神,恰好体现出奥登吸纳了弗洛伊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弗洛姆在谈到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学说赖以产生的共同土壤时,强调了这两位对人类生活图景产生了深远影响的犹太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如他所言,“对一切思想体系、观念和理想持一种谨慎的、怀疑的态度正是马克思的特点”,弗洛伊德也以同样的批判精神展开思考,“他的整个精神分析的方法可以说就是‘怀疑的艺术一’。②我们每个人(除了全知全能的上帝)的思想都是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心理结构的产物,有限地体现了理性,局部地揭示了真理。奥登汲取了这些伟大思想家及其思想体系的有益成分,承继了他们辩证的怀疑、理性的批判,却并不固守于他们的思想和学说。  一未经反思的信仰是没有价值的:理性思考和主观经验  卡彭特在谈到奥登的信仰回归时,特地强调了他的基督教信仰背后蕴藏着深层的理性思考——”他的皈依显然是一个智性过程,而不是精神体验“③。我们不妨以衣修伍德的经历作为参照。奥登与衣修伍德有着相似的家庭出身、宗教熏陶和教育背景,两人在20世纪30年代几乎相伴走过了很多个国家地区、阅览了很多种风土人情,甚至在大致相同的时期遭遇了十分类似的精神危机。据衣修伍德自述,他在少年时期失去了信仰,不再相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也不再认可有什么绝对的价值,但大约到了1937年,他开始觉得自己可以信仰一些东西了,比如说”非人格化的永恒存在“,只不过其他人可能采用另外一套命名法来指称这个”永恒存在“。①他一度认为,要是有人正确地引导过他的话,或许他早已接受了某类信仰。衣修伍德想要为自己徘徊、彷徨的精神自设樊篱,但又无法从内心深处滋养出纯粹的信念,无法带着种种怀疑和困惑心甘情愿地融人一种信仰体系里。时过境迁之后,他反省到,一个人不可能在感觉到自己需要信仰时就能轻易地接受了某类信仰,这个过程远比想象得要更为复杂。②他的反省,说明了他一度在无神论和基督教信仰这两极之间的求索,而他*终的精神走向也说明了基督教信仰并不是贴合他生命感受的生存经验。  人与信仰之间的关系,不应该仅仅是一种需求,还暗藏了价值选择和生活准则,是人在苍茫大地上为自己确立的一个意义和秩序的基石。因此,信仰的旅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精神接受过程,还涉及实际生活层面的灵性探索和经验反思。从出生在宗教信仰家庭,到耳濡目染那些宗教文化,再到经过思考之后,或者坚持不懈地相信那股神秘的力量,或者在失去信仰之后又选择回归,诚如奥登所言,这是每一个成长于宗教家庭的人都会经历的精神历程。我们或许可以套用伟大的精神导师苏格拉底的那句名言——”未经反思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③,也就是说,未经反思的信仰是没有价值的。  ……

道德的见证者 作者简介

  蔡海燕,女,1982年生,浙江台州人,浙江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浙江大学文学博士,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英美文学、比较文学研究以及文学翻译实践。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已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国外文学》等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有专著《20世纪外国文学研究史论》、译著《奥登诗选:1927-1947》《奥登诗选:1948-1973》《某晚当我外出散步:奥登抒情诗选》《希腊罗马神话》《书虫小鼠》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