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曹元弼日记

作者:曹元弼著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9-01
开本: 21cm 页数: 21,229页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48.4(6.2折) 定价  ¥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曹元弼日记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0632424
  • 条形码:9787550632424 ; 978-7-5506-3242-4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曹元弼日记 本书特色

《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总序在世界所有的文明中,中华文明也许可说是“*从古代存留至今的文明”(罗素《中国问题》)。她绵延不绝、永葆生机的秘诀何在? 袁行霈先生做过很好的总结:“和平、和谐、包容、开明、革新、开放,就是回顾中华文明史所得到的主要启示。凡是大体上处于这种状况的时候,文明就繁荣发展,而当与之背离的时候,文明就会减慢发展的速度甚至停滞不前。”( 《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北京大学学报》2007 年第1期)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带给我们的并不全是积极遗产,其长时段积累而成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具有强大的稳定性,使她在应对挑战时所做的必要革新与转变,相比他者往往显得迟缓和沉重。即使是面对佛教这种柔性的文化进入,也是历经数百年之久才使之彻底完成中国化,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更不用说遭逢“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李鸿章《筹议海防折》),“数千年未有之巨劫奇变”(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序》)的中国近现代。晚清至今虽历一百六十余年,但是,足以应对当今世界全方位挑战的新型中华文明还没能*终形成,变动和融合仍在进行。1998 年6月17 日,美国三位前总统(布什、卡特、福特)和二十四位前国务卿、前财政部长、前国防部长、前国家安全顾问致信国会称: “中国注定要在21 世纪中成为一个伟大的经济和政治强国。”(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上册第六版英文版序,香港中文大学2002 年版)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认为中华文明已经转型成功,相反, 中华文明今天面对的挑战更为复杂和严峻。新型的中华文明到底会怎样呈现,又怎样具体表现或作用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人们还在不断探索。这个问题,我们这一代恐怕无法给出答案。但我们坚信,在历史上曾经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必将凤凰浴火,涅槃重生。这既是数千年已经存在的中华文明发展史告诉我们的经验事实,也是所有为中国文化所化之人应有的信念和责任。不过,对于近现代这一涉及当代中国合法性的重要历史阶段,我们了解得还过于粗线条。她所遗存下来的史料范围广阔,内容复杂, 且有数量庞大且富有价值的稀见史料未被发掘和利用,这不仅会影响到我们对这段历史的全面了解和规律性认识,也会影响到今天中国新型文明和现代化建设对它的科学借鉴。有一则印度谚语如是说:“骑在树枝上锯树枝的时候,千万不要锯自己骑着的那一根。”那么,就让我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为承载和养育我们的中华文明做一点有益的事情———这是我们编纂这套《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的初衷。书名中的“近现代”,主要指1840—1949 年这一时段,但上限并非以一标志性的事件一刀切割,可以适当向前延展,然与所指较为宽泛的包含整个清朝的“近代中国”、“晚期中华帝国”又有所区分。将近现代连为一体,并有意淡化起始的界限,是想表达一种历史的整体观。我们观看社会发展变革的波澜,当然要回看波澜如何生,风从何处来;也要看波澜如何扩散,或为涟漪,或为浪涛。个人的生活记录, 与大历史相比,更多地显现出生活的连续。变局中的个体,经历的可能是渐变。《丛刊》期望通过整合多种稀见史料,以个体陈述的方式, 从生活、文化、风习、人情等多个层面,重现具有连续性的近现代中国社会。书名中的“稀见”,只是相对而言。因为随着时代与科技的进步, 越来越多的珍本秘籍经影印或数字化方式处理后,真身虽仍“稀见”, 化身却成为“可见”。但是,高昂的定价、难辨的字迹、未经标点的文本,仍使其处于专业研究的小众阅读状态。况且尚有大量未被影印或数字化的文献,或流传较少,或未被整合,也造成阅读和利用的不便。因此,《丛刊》侧重选择未被纳入电子数据库的文献,尤欢迎整理那些辨识困难、断句费力、裒合不易或是其他具有难度和挑战性的文献,也欢迎整理那些确有价值但被人们习见思维与眼光所遮蔽的文献,在我们看来,这些文献都可属于“稀见”。书名中的“史料”,不局限于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学范畴,举凡日记、书信、奏牍、笔记、诗文集、诗话、词话乃至序跋汇编等,只要是某方面能够反映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特色以及人物生平、思想、性情的文献,都在考虑之列。我们的目的,是想以切实的工作,促进处于秘藏、边缘、零散等状态的史料转化为新型的文献,通过一辑、二辑、三辑…… 这样的累积性整理,自然地呈现出一种规模与气象,与其他已经整理出版的文献相互关联,形成一个丰茂的文献群,从而揭示在宏大的中国近现代叙事背后,还有很多未被打量过的局部、日常与细节;在主流周边或更远处,还有富于变化的细小溪流;甚至在主流中, 还有漩涡,在边缘,还有静止之水。近现代中国是大变革、大痛苦的时代,身处变局中的个体接物处事的伸屈、所思所想的起落,藉纸墨得以留存,这是一个时代的个人记录。此中有文学、文化、生活;也时有动乱、战争、革命。我们整理史料,是提供一种俯首细看的方式,或者一种贴近近现代社会和文化的文本。当然,对这些个人印记明显的史料,也要客观地看待其价值,需要与其他史料联系和比照阅读, 减少因个人视角、立场或叙述体裁带来的偏差。知识皆有其价值和魅力,知识分子也应具有价值关怀和理想追求。清人舒位诗云“名士十年无赖贼”(《金谷园故址》), 我们警惕袖手空谈,傲慢指点江山;鲁迅先生诗云“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 我们愿意埋头苦干,逐步趋近理想。我们没有奢望这套《丛刊》产生宏大的效果,只是盼望所做的一切,能融合于前贤时彦所做的贡献之中,共同为中华文明的成功转型,适当“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马克思《资本论》*卷*版序言)。《丛刊》的编纂,得到了诸多前辈、时贤和出版社的大力扶植。袁行霈先生、傅璇琮先生、王水照先生题辞勖勉,周勋初先生来信鼓励, 凤凰出版社姜小青总编辑赋予信任,刘跃进先生还慷慨同意将其列入“中华文学史史料学会”重大规划项目,学界其他友好也多有不同形式的帮助…… 这些,都增添了我们做好这套《丛刊》的信心。必须一提的是,《丛刊》原拟主编四人(张剑、张晖、徐雁平、彭国忠), 每位主编负责一辑,周而复始,滚动发展,原计划由张晖负责第四辑,但他尚未正式投入工作即于2013 年3月15 日赍志而殁,令人抱恨终天, 我们将以兢兢业业的工作表达对他的怀念。《丛刊》的基本整理方式为简体横排和标点(鼓励必要的校释), 以期更广泛地传播知识、更好地服务社会。希望我们的工作,得到更多朋友的理解和支持。2013 年4月15 日

曹元弼日记 内容简介

  《曹元弼日记》所收为复旦大学图书馆和苏州博物馆所藏曹元弼日记两种。复旦大学图书馆所藏日记为王欣夫抱蜀庐钞本,为王欣夫据所得曹元弼日记手稿本辑钞。苏州博物馆所藏曹元弼日记为稿本,内容与王欣夫抱蜀庐钞本互补。此次整理在内容编排上,按各日记时间先后,将两者合而为一,并施以标点,略加校勘。曹元弼日记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曹元弼其人其学的个案研究上面,兼及相关人物生平事迹的补充,主要有四点:其一,可以丰富对曹元弼思想学术的认识;其二,提供了丰富的曹元弼生平资料;其三,补充曹元弼交游资料;其四,补充相关人物的生平资料。

曹元弼日记 目录

前言
懿斋字说
懿斋日记(1895 年8月2日-1895 年12 月31 日)
倚庐纪痛(1896 年1月15 日-1896 年2月10 日)
明发庐日记(1896 年2月13 日-1896 年4月2日)
明发庐日记(1896 年4月5日-1896 年5月17 日)
不远复斋日记(1897 年3月3日-(1897 年5月30 日)
潜圣斋日记(1897 年10 月12 日-1897 年12 月24 日)
笃信斋日记(1898 年12 月31 日-1899 年2月8日)
笃信斋日记(1899 年2月10 日-1899 年5月30 日)
日知后录((1905 年9月3日-1905 年11 月3日)
寻孔颜乐斋日记1905 年11 月9日-1906 年1月12 日)
丙午学记(1906 年2月5日)
礼堂写经记丙午七月始(1906 年8月20 日-1906 年10 月19 日)
复礼堂日记(1908 年6月11 日-1908 年6月25 日)
复礼堂日记(1908 年7月16 日-1908 年7月22 日)
克己复礼疏节
复礼堂日记((1909年1月5日-1909年3月20日)
希圣潜天室存养记(1909年5月22日-1909年6月12日)
定隐庐日记(1909年6月19日-1909年6月23日)
复礼堂日记 (1909年7月2日-1909年9月8日)
复礼堂日记(1909年9月24日-1910年1月22日)
清夜焚香录(1910年2月1日-1910年2月3日)
清夜焚香录(1910年2月10日-1910年2月22日)
复礼堂温故录1910年3月6日-1910年3月18日)
无忝录((1910年3月20日-1910年4月8日)
复礼堂日记(1910年11月14日-1911年1月11日)
明刚自毖斋学志(1911年2月11日-1911年6月30日)
复礼堂日记(1911年1月21日-1911年5月25日)
孔思堂日志 (1911年5月25日-1911年7月4日)
复礼堂日记(1914年1月26日-1914年3月8日)
复礼堂日记(1914年3月11日-1914年3月13日)
复礼堂日记 (1914年3月17日)
复礼堂旦明录(1937年6月10日-1937年8月9日)
复礼堂修省录 (1938年1月31日-1939年2月16日)
复礼堂日记(1939年2月19日-1941年1月24日)
复礼堂日记 (1941年1月27日-1942年2月9日)
复礼堂日记 (1942年2月15日-1943年1月23日)
复礼堂日记(1943年2月5日-1944年1月13日)
复礼堂日记 (1944年1月25日-1945年2月1日)
复礼堂日记(1945 年2月13 日-1945 年12 月29 日)
(复礼堂日记(1946 年2月2日-1946 年11 月23 日)
复礼堂俟命录(1948 年4月21 日-1948 年8月12 日)
复礼堂俟命录(1949 年1月29 日-1949 年5月30 日)
复礼堂日记((1949 年8月30 日-1953 年10 月14 日)
附录一 吴县曹先生行状
附录二 复礼堂日记不分卷

展开全部

曹元弼日记 作者简介

  曹元弼(1867—1953),字谷孙,又字师郑,一字懿斋,号叔彦,晚号复礼老人,又号新罗仙吏、定隐、玉真谪仙等,江苏吴县(今苏州)人,为近代重要的经学家。其一生笺释群经,著述甚富,于保守中不乏创建,存于今者有《周易郑氏注笺释》《周易集解补释》《古文尚书郑氏注笺释》、《尚书今古文注疏校补》残卷、《礼经校释》《礼经大义》《大学通义》《中庸通义》《孝经郑氏注笺释》《孝经集注》《经学通义》《周易学》《礼经学》《孝经学》、《毛诗学》残卷、《周礼学》残卷、《圣学挽狂录》(《论语学》)残卷、《复礼堂述学诗》《复礼堂文集》《二集》《三集》《复礼堂诗集》《复礼堂书牍》《复礼堂日记》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