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从乡村出发的写作

从乡村出发的写作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8-01
开本: 23cm 页数: 311页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3.5(5.6折) 定价  ¥5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从乡村出发的写作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7862578
  • 条形码:9787537862578 ; 978-7-5378-6257-8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从乡村出发的写作 本书特色

1.授权 本书是市场上贾樟柯艺术中心授权对首届吕梁文学季进行全面记录的文字版本图书。 2.大家云集,探讨话题极具深度。 首届吕梁文学季,欧阳江河为文学总监、余华为文学顾问,60多位文学大家齐聚现场。每场活动所探讨的关于乡村、关于写作的话题极其深刻。 (1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5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10位“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3.内容全面丰富。 4.贾樟柯、欧阳江河倾情作序。本书做到了尽可能全面、直观地展示这次吕梁文学季的每次活动。 莫言研讨会·莫言题词 本书对“莫言研讨会:获奖之后的莫言”全面记录,这是莫言获诺奖之后少有的一次文学研讨会。 5.装帧精美。 书名UV起鼓印刷,另附精美图册,装帧精美,值得收藏。 吕梁文学季是在乡村举办的为数不多的当代文学活动。 首届吕梁文学季活动的丰富程度、话题深度与学术厚度均为国内少有。8 天时间、共35 场文学艺术活动的节目构成,引发行业内外瞩目。 本届文学季还设立“吕梁文学奖”和“马烽文学奖”两大文学奖项。设立年度作家奖、 年度小说奖、年度非虚构作品奖、年度诗歌奖、年度山西作家奖。其中吕梁文学奖;年度作家奖奖金为20 万元人民币,其余荣誉奖金为6 万元。 乡村,是中国文明的精神源头,是百年新文学*重要的文学隐喻,更是当代文学正在发生的现场。2019 年首届吕梁文学季提出“从乡村出发的写作”,旨在将中国文学的乡土书写脉络,置于世界文学和当代文化的总体性语境中,予以反思、回溯、重塑、提升。 文学大家、文学名家,他们在这次活动中的演讲、发言,以及观点的陈述,都是对当代关于乡村文学和文化问题的深度思考,极具代表性和时代意义。 本书作为这次首届吕梁文学季的全记录,尽可能地全面、直观地展现了这次文学季的详细情况,并对邀请嘉宾的文字后期做了修订。

从乡村出发的写作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 乡村的消失意味着什么、乡村重建与土刊传统、前现代诗歌写作与现代诗歌写作、废墟上的怀旧、我的乡村, 我的街道、自吕梁而下、作为叙事与行动的乡村等。

从乡村出发的写作 目录

【大家演讲】

格非:乡村的消失意味着什么? / 004

阿来:乡村重建与士绅传统 / 026

西川:前现代诗歌写作与现代诗歌写作 / 042

叶兆言:废墟上的怀旧 / 060

苏童:我的乡村,我的街道 / 076

李敬泽:自吕梁而下 / 092

【学术对话】

作为叙事与行动的乡村 / 105

地方经验与文学想象 / 129

当代诗歌中的乡村镜像 / 149

乡村书写中的女性视角 / 169

获奖者对话 / 197

【校园日】

西川:我们如何读唐诗 / 207

叶兆言:怎么写作文 / 229

贾樟柯:穿越乡村的时间 / 253

【莫言研讨会】

诺奖之后的莫言 / 272

首届吕梁文学季获奖名单 / 303

首届吕梁文学季荣誉得主说 / 304

首届吕梁文学季组委会 / 306

首届吕梁文学季顾问团 / 308

他们心目中的乡村 / 310

文 摘

乡村的消失意味着什么?

时 间 | 2019 年5 月9 日14:00 —16:00

地 点 | 贾家庄·贾樟柯艺术中心广场

演讲人 | 格 非

展开全部

从乡村出发的写作 节选

乡村的消失意味着什么? 时 间 | 2019 年5 月9 日14:00 —16:00 地 点 | 贾家庄·贾樟柯艺术中心广场 演讲人 | 格 非 开 场 欧阳江河:今天下午四点,首届吕梁文学季的开幕式将正式开始。其间会朗读我写的一首诗,其中一句是:“但在开始之前,有更远的开始。”(《纸上的秋天》)更早的开始,就是在开幕式之前;更早的开始,就是现在,就是此时此地。由**位大家演讲的主讲人格非先生,揭开我们整个文学季的序幕。现在大家欢迎格非先生。 在格非先生演讲之前,我简单地用贾樟柯导演给我规定的一分钟时间,介绍好格非老师,又不能占用他的时间。格非老师是中国当代小说*重要的小说家之一,是清华大学的教授,他的“江南”三部曲长篇小说《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获得了上一届的茅盾文学奖,高票当选,名列**。在这之前他的中篇小说得过鲁迅文学奖,也得过老舍文学奖。 他的长篇小说《人面桃花》还得了第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而且根据官方数据的统计,到去年为止,大学院校以及其他学术研究机构中研究格非先生和其著作的硕士和博士论文数量超越其他所有的作家,升到**位。格非先生成为大家学术追捧和研究的对象。那么按照莫言老师的说法,格非老师是中国当代**的小说家三位里面,除了是伟大的小说家之外,还是伟大的学者、思想家。**位就是格非先生,第二位是韩少功,第三位就是阿来,这三位都是本届吕梁文学季的评委。明天这个时候的“大家演讲”是阿来先生。我现在已经超过一分钟了,我不能再多介绍了,现在我把话筒交给格非先生。他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乡村的消失意味着什么。 据我所知,格非先生在2017 年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演讲了一个类似的主题,也是讲到中国乡村的消失和城市化建设内部思想的、政治的、社会学的,以及文学的含义,那么今天我们用这样一个话题来开始我们整个的文学季,会一下子把开场提到一个非常高的学术的、文学的高度。格非先生有点担心他的话太专业了,但是我们认为这个担心是多余的。 乡村的消失意味着什么? 格非:江河的介绍不止一分钟,但是我还是希望他多讲一点,非常感谢江河的介绍。我也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受贾樟柯艺术中心的邀请,来到贾家庄,来跟在座的各位见面。我准备了一个题目,这个题目叫《乡村的消失意味着什么》,现在我先来解释一下这个题目,然后再来讲我今天的内容。 首先我要说明的是,所谓“乡村的消失”这个题目本身是不成立的。大家可能会问,你说乡村消失,乡村就消失了吗?中国那么多的乡村都还在,世界各地有很多不发达、欠发达的地区的乡村都还在,你怎么能说乡村消失了呢?我想要解释一下,我说的乡村消失是从乡村文明被城市文明所取代这个意义上来讨论的。所以,我想要把这个题目跟大家解释一下。今天我主要讲两个问题:**个问题是简单地回顾世界范围内乡村文明和城市文明交替的过程当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第二个问题是简单地讨论中国的城市化问题。 首先,我来讲**个问题。大家都知道,所谓的乡村消失,即乡村文明被城市文明取代的过程,从世界范围内来讲,应该说已经延续四五百年了。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当然,我们说今天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之间有一个很重要的时间差。这个时间差,一方面是说西方的城市化发展变化是一个逐步缓慢、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持续了四五百年的时间,而中国可能才刚刚开始,这是一个时间差。二是西方国家历时四五百年才走到今天的大规模的城市化历程,中国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走完了,这也是一个时间上的错位。西方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说法叫作“上帝创造了乡村,人创造了城市”。千百年来,只要有人类社会,就有乡村存在。乡村不是哪个人建立起来的,它是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历程缓慢前进的,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西方人说,乡村是上帝恩赐的,它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变化的。为什么说人创造了城市呢?城市的规范,完全是人为的,是人在某种文化的引导之下创造出来的新事物。如果我们来追溯城市化的过程,就可以知道,比如说英国、德国、法国、荷兰在14 世纪末到15 世纪初就已开始城市化进程,当然英国是*典型的。大家都知道圈地运动,什么叫圈地运动?大家知道由于羊毛的出口,毛纺织业的发展,由于工业革命,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对粮食和肉类的需求在短时间内激增。这样一来,资本觉得有利可图,当时在英国的乡间很多地主就开始把土地从佃农手里收回,然后转租给贵族和资产阶级,这样的过程就叫圈地。在这个过程当中,地主通过把土地转租,然后来获得更大的利润。到了18 世纪,英国政府开始直接介入圈地运动,从政府的层面来说,圈地合法化。这就是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这本书里说的“羊吃人”概念。 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可能有一些人看过简·奥斯汀的作品,例如《傲慢与偏见》,看过《理智与情感》,奥斯汀就是描写英国乡村的。大家在读奥斯汀的作品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会为她乡村中田野牧歌似的元素所迷醉,被所呈现的乡间的那种安静、优美的环境所吸引。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在奥斯丁的笔下出现了大量的规则,以及新鲜的资产阶级,但是它里面完全没有出现农民。也就是说,*应该出现的人被奥斯汀给覆盖了,被她掩盖了。比如说大家知道贵族到了一起要吃饭、喝酒、喝茶,吃各种各样的美食,那么这些东西怎么来的?全部都是那些佃农、那些农民通过艰苦的劳动提供了这样的一种物质生活,但是这样的一些在乡村里的主角,在奥斯汀的小说里面是看不见的,所以我们说英国这样的一个国家在慢慢地发展过程中,通过圈地运动,然后就要开始扩大农民生产力,把乡村纳入资本主义的文化秩序中,对乡村进行了非常大规模的改造,这是城市化非常重要的开端,也是乡村文明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段。 ·······

从乡村出发的写作 作者简介

欧阳江河 (1956 —) 诗人,批评家。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其创作实践深具当代特征,在同时代人中产生了广泛的、持续的影响, 被视为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中国最重要的代表性诗人之一。 应邀赴全球五十多所大学及文学中心讲学、朗诵。其诗作被译成英语、 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意大利语等十多种语言。 出版作品 中文诗集 《谁去谁留》 《如此博学的饥饿》 《大是大非》 《长诗集》等 外文诗集 德语《玻璃工厂》 《快餐馆》 《凤凰》 英语《重影》 《凤凰》 法语《傍晚穿过广场》 阿拉伯语《埃及行星》 西班牙语《谁去谁留》 随笔集 《站在虚构这边》 获奖经历 2010 年,第九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诗歌奖 2016 年,第十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 2016 年,英国剑桥大学诗歌银叶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