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细思往事:汪曾祺自述

细思往事:汪曾祺自述

收录汪曾祺的自传体散文《逝水》全篇,以及他作品中关于个人经历、亲友、足迹等相关的文章组成合集。

作者:汪曾祺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10-01
开本: 32开 页数: 241
排名:文学销量榜 74
中 图 价:¥17.7(4.8折) 定价  ¥36.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细思往事:汪曾祺自述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8066570
  • 条形码:9787568066570 ; 978-7-5680-6657-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细思往事:汪曾祺自述 本书特色

若世界真还公平,他的文章应当说比几个大师都还认真而有深度,有思想也有文才! ——沈从文 北京作协有两个人写文章写的好,一个是汪曾祺。 ——老舍 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贾平凹 汪先生是短篇小说大师,遍视当时文坛,能具汪先生那般散淡心态者,确也寥寥无几。 ——莫言

细思往事:汪曾祺自述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六个部分, 分别为“逝水”“联大”“昆明”“故人”“杂忆”“足迹”。文稿的编排顺应了作者的成长轨迹, 他从年少在家乡高邮的童年趣事谈到自己少年时去云南读大学的经历, 再由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谈到个人创作。从他儿时在家乡和父母亲人的生活, 到远离故土赴云南求学问道, 在昆明生活的点点滴滴, 以及他的朋友、回忆和旅行, 全面展现了汪曾祺的一生和他生活的方方面面, 使得读者能了解到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汪曾祺。

细思往事:汪曾祺自述 目录

辑一 逝水
我的家乡——自传体系列散文《逝水》之一/3
我的家——自传体系列散文《逝水》之二/9
我的祖父祖母——自传体系列散文《逝水》之三/18
我的父亲——自传体系列散文《逝水》之四/24
我的母亲——自传体系列散文《逝水》之五/30
大莲姐姐——自传体系列散文《逝水》之六/34
我的小学——自传体系列散文《逝水》之七/36
我的初中——自传体系列散文《逝水》之八/44
自报家门/50
辑二 联大
修髯飘飘——记西南联大的几位教授/63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67
闻一多先生上课/74
新校舍/76
七载云烟/82
晚翠园曲会/92
炸弹和冰糖莲子/99
辑三 昆明
翠湖心影——昆明忆旧之一/103
泡茶馆——昆明忆旧之二/108
昆明的雨——昆明忆旧之三/115
跑警报——昆明忆旧之四/118
昆明的果品——昆明忆旧之五/124
昆明的花——昆明忆旧之六/129
昆明菜——昆明忆旧之七/133
观音寺——昆明忆旧之八/141
辑四 故人
我的老师沈从文/147
寄到永玉的展览会上/160
遥寄爱荷华——怀念聂华苓和保罗·安格尔/163
老舍先生/169
金岳霖先生/173
赵树理同志二三事/177
林斤澜!哈哈哈哈……/181
铁凝印象/184
辑五 杂忆
对口——旧病杂忆之一/189
疟疾——旧病杂忆之二/191
牙疼——旧病杂忆之三/193
露筋晓月——故乡杂忆/196
阴城/198
祈难老/200
七十五岁/203
病/204
辑六 足迹
旅途杂记/207
湘行二记/213
人间幻境花果山/220
地灵人杰话淮安/223
杜甫草堂·三苏祠·升庵祠/229
泰山拾零/231
建文帝的下落——滇游新记/237
手把羊肉/240
展开全部

细思往事:汪曾祺自述 节选

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的作品的风格。
我的家乡高邮在京杭大运河的下面。我小时候常常到运河堤上去玩(我的家乡把运河堤叫做“上河堆”或“上河埫”。“埫”字一般字典上没有,可能是家乡人造出来的字,音淌。“堆”当是“堤”的声转)。我读的小学的西面是一片菜园,穿过菜园就是河堤。我的大姑妈(我们那里对姑妈有个很奇怪的叫法,叫“摆摆”,别处我从未听过有此叫法)的家,出门西望,就看见爬上河堤的石级。这段河堤有石级,因为地名“御码头”,康熙或乾隆曾在此泊舟登岸(据说御码头夏天没有蚊子)。运河是一条“悬河”,河底比东堤下的地面高,据说河堤和墙垛子一般高,站在河堤上,可以俯瞰堤下街道房屋。我们几个同学,可以指认哪一处的屋顶是谁家的。城外的孩子放风筝,风筝在我们脚下飘。城里人家养鸽子,鸽子飞起来,我们看到的是鸽子的背。几只野鸭子贴水飞向东,过了河堤,下面的人看见野鸭子飞得高高的。
我们看船。运河里有大船。上水的大船多撑篙。弄船的脱光了上身,使劲把篙子梢头顶上肩窝处,在船侧窄窄的舷板上,从船头一步一步走到船尾。然后拖着篙子走回船头,欻的一声把篙子投进水里,扎到河底,又顶着篙子,一步一步向船尾。如是往复不停。大船上用的船篙甚长而极粗,篙头如饭碗大,有锋利的铁尖。使篙的通常是两个人,船左右舷各一人;有时只一个人,在一边。这条船的水程,实际上是他们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这种船多是重载,船帮吃水甚低,几乎要漫到船上来。这些撑篙男人都极精壮,浑身作古铜色。他们是不说话的,大都眉棱很高,眉毛很重。因为长年注视着流动的水,故目光清明坚定。这些大船常有一个舵楼,住着船老板的家眷。船老板娘子大都很年轻,一边扳舵,一边敞开怀奶孩子,态度悠然。舵楼大都伸出一支竹竿,晾晒着衣裤,风吹着拍拍作响。
看打鱼。在运河里打鱼的多用鱼鹰。一般都是两条船,一船八只鱼鹰。有时也会有三条、四条,排成阵势。鱼鹰栖在木架上,精神抖擞,如同临战状态。打鱼人把篙子一挥,这些鱼鹰就劈劈啪啪,纷纷跃进水里。只见它们一个猛子扎下去,眨眼工夫,有的就叼了一条鳜鱼上来——鱼鹰似乎专逮鳜鱼。打鱼人解开鱼鹰脖子上的金属的箍(鱼鹰脖子上都有一道箍,否则它就会把逮到的鱼吞下去),把鳜鱼扔进船里,奖给它一条小鱼,它就高高兴兴,心甘情愿地转身又跳进水里去了。有时两只鱼鹰合力抬起一条大鳜鱼上来,鳜鱼还在挣蹦,打鱼人已经一手捞住了。这条鳜鱼够四斤!这真是一个热闹场面。看打鱼的,鱼鹰都很兴奋激动,倒是打鱼人显得十分冷静,不动声色。
远远地听见嘣嘣嘣嘣的响声,那是在修船、造船。嘣嘣的声音是斧头往船板上敲钉。船体是空的,故声音传得很远。待修的船翻扣过来,底朝上。这只船辛苦了很久,它累了,它正在休息。一只新船造好了,油了桐油,过两天就要下水了。看看崭新的船,叫人心里高兴——生活是充满希望的。船场附近照例有打船钉的铁匠炉,叮叮当当。有碾石粉的碾子,石粉是填船缝用的。有卖牛杂碎的摊子。卖牛杂碎的是山东人。这种摊子上还卖锅盔(一种很厚很大的面饼)。
我们有时到西堤去玩。我们那里的人都叫它西湖,湖很大,一眼望不到边,很奇怪,我竟没有在湖上坐过一次船。湖西是还有一些村镇的。我知道一个地名,菱塘桥,想必是个大镇子。我喜欢菱塘桥这个地名,引起我的向往,但我不知道菱塘桥是什么样子。湖东有的村子,到夏天,就把耕牛送到湖西去歇伏。我所住的东大街上,那几天就不断有成队的水牛在大街上慢慢地走过。牛过后,留下很大的一堆一堆牛屎。听说是湖西凉快,而且湖西有茭草,牛吃了会消除劳乏,恢复健壮。我于是想象湖西是一片碧绿碧绿的茭草。
高邮湖中,曾有神珠。沈括《梦溪笔谈》载:嘉祐中,扬州有一珠甚大,天晦多见,初出于天长县陂泽中,后转入甓射湖,又后乃在新开湖中,凡十余年,居民行人常常见之。余友人书斋在湖上,一夜忽见其珠甚近,初微开其房,光自吻中出,如横一金线,俄顷忽张壳,其大如半席,壳中白光如银,珠大如拳,灿然不可正视,十余里间林木皆有影,如初日所照,远处但见天赤如野火,倏然远去,其行如飞,浮于波中,杳杳如日。古有明月之珠,此珠色不类月,荧荧有芒焰,殆类日光。崔伯易尝为《明珠赋》。伯易高邮人,盖常见之。近岁不复出,不知所往。樊良镇正当珠往来处,行人至此,往往维船数宵以待观,名其亭为“玩珠”。这就是“秦邮八景”的第1景“甓射珠光”。沈括是很严肃的学者,所言凿凿,又生动细微,似乎不容怀疑。这是个什么东西呢?是一颗大珠子?嘉祐到现在也才九百多年,已经不可究诘了。高邮湖亦称珠湖,以此。我小时学刻图章,第1块刻的就是“珠湖人”,是一块肉红色的长方形图章。
湖通常是平静的,透明的。这样一片大水,浩浩淼淼(湖上常常没有一只船),让人觉得有些荒凉,有些寂寞,有些神秘。
黄昏了。湖上的蓝天渐渐变成浅黄,橘黄,又渐渐变成紫色,很深很浓的紫色。这种紫色使人深深感动。我永远忘不了这样的紫色的长天。
闻到一阵阵炊烟的香味,停泊在御码头一带的船上正在烧饭。
一个女人高亮而悠长的声音:
“二丫头……回来吃晚饭来……”
像我的老师沈从文常爱说的那样,这一切真是一个圣境。

细思往事:汪曾祺自述 作者简介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京派小说的传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后一个士大夫”。沈从文先生的入室弟子。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