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藏象理论与中医文化

藏象理论与中医文化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10-01
开本: 32开 页数: 209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9.3(7.7折) 定价  ¥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藏象理论与中医文化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3242394
  • 条形码:9787513242394 ; 978-7-5132-4239-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藏象理论与中医文化 内容简介

孙相如、何清湖著的《藏象理论与中医文化》分上下两篇,全书以藏象理论历史演化进程为背景介绍其与中医文化的关系。上篇重点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对藏象理论演化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对藏象理论与中医文化的认识;下篇分别从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拥有代表性的医家为切入点对藏象理论与中医文化的相关性进行了深入阐释,并对藏象理论现代研究情况进行了分析及反思。本书通过大量的引经据典,对藏象理论的发展从文化的角度进行了深入剖析,旨在有效指导读者理解与体会,具备较强的学术性和科学性,适合中医药院校师生、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者、中医学爱好者阅读参考。

藏象理论与中医文化 目录

引言

上篇 总论
**章 藏象理论历史演化进程
**节 先秦两汉时期藏象理论的形成与奠基
第二节 隋唐到金元时期藏象理论的进一步补充与发挥
第三节 明代“命门学说”异军突起
第四节 清代以后藏象理论的不断探讨持续至今
第二章 藏象理论与中医文化
**节 何谓文化
第二节 何谓中国传统文化
第三节 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第四节 对藏象理论与中医文化相关研究的界定

下篇 各论
第三章 先秦两汉时期——中医文化的萌芽与丰富阶段
**节 “象数”思维的渊源及其对藏象理论形成的影响
第二节 “气一元论”的渊源及其对藏象理论形成的影响
第三节 阴阳学说的形成发展及其对藏象理论形成的影响
第四节 五行学说的形成发展及其对藏象理论形成的影响
第五节 “官制文化”的渊源及其对藏象理论形成的影响
第六节 《华氏中藏经》藏象理论体系及其文化背景
第七节 张仲景的藏象观及其文化背景
第四章 隋唐到金元时期——中医文化由繁入简阶段
**节 孙思邈的藏象观及其文化背景
第二节 钱乙的藏象观及其文化背景
第三节 张元素的藏象观及其文化背景
第四节 李东垣的藏象观及其文化背景
第五节 朱丹溪的藏象观及其文化背景
第五章 明代——中医文化的凝练与升华阶段
**节 薛己的藏象观及其文化背景
第二节 孙一奎的藏象观及其文化背景
第三节 赵献可的藏象观及其文化背景
第四节 张景岳的藏象观及其文化背景
第五节 李中梓的藏象观及其文化背景
第六章 清代至近代——中医文化变迁和寻求突破阶段
**节 王清任的藏象观及其文化背景
第二节 张锡纯的藏象观及其文化背景
第七章 藏象理论现代研究的反思
**节 藏象理论的现代研究现状及进展
第二节 藏象理论现代研究的反思
第八章 藏象理论的文化思考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藏象理论与中医文化 节选

  《藏象理论与中医文化》:  (一)确立藏象理论阐发的根本原则  在《黄帝内经》中,直接而单纯地将“阴阳”与“藏象”结合起来进行论述的内容并不算多,但不能就此认为阴阳学说对于藏象理论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不大,反而其有着提纲挈领、贯彻始终的重大影响。  首先《黄帝内经》在专门阐述阴阳的篇章中,就已经表明了以其作为包括藏象理论在内几乎所有中医理论阐述时所应遵循的根本原则。《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开篇便有语“黄帝日: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可以说为不仅承接了秦汉时期多数学者所达成的关于“阴阳学说”普遍适用的共识,同时为整本《黄帝内经》中医学理论的阐发定下了根本原则,表明无论是养生、藏象、经络、诊断、治则、治法等各个理论及理论所描绘的各个事物都可以阴阳作为根本原则进行剖析解读。据此,《黄帝内经》在阐述藏象理论时几乎所有的内容都遵循了这一根本原则。抛开直接单纯以“阴阳”论述藏象的篇章(如《素问·金匮真言论》《素问·六节藏象论》等),在其他与藏象理论相关的篇章中,也可见“阴阳”的学说贯穿,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岐伯日:女子七岁……男子八岁……”以代表阳、阴的“七、八”之数作为男女的生理节律描述身体肾气的生长、盛壮乃至衰败。《素问·五藏别论》中“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写,名日奇恒之腑……”用“藏泻、满实”等区别藏府。《灵枢·本神篇》“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抑息……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藏不安。必审五藏之病形,以知其气之虚实,仅而调之也”。以“虚实”论述五藏病状。《灵枢·寿天刚柔篇》“伯高答日:形与气相任则寿,不相任则夭。皮与肉相果则寿,不相果则天。血气经络胜形则寿,不胜形则天。黄帝日:何谓形之缓急?伯高答日:形充而皮肤缓者则寿,形充而皮肤急者则夭……”用皮肤、血脉、骨肉的缓急、大小、厚薄、坚脆等内容判别人体健康状况。《灵枢·本藏篇》“五藏者,固有高下大小坚脆端正偏倾者,六府亦有小大长短厚薄结直缓急……”以各藏府大小、高下、坚脆、端正偏倾等列述病状等。这些篇章论述与藏象相关的生理、病理等内容的过程中,并未全部直接冠以阴阳的概念,但其语言描述中充满了“虚实、大小、上下、坚脆、缓急”等代表对立矛盾的内容,时刻通过抓住藏象表现的主要矛盾以阐发理论。其他文中涉及藏象理论的论述方式还有诸如“天地、贵贱、父母、左右”等说法。我们认为,这一种表述方式尽管没有直接以“阴阳”冠名,却体现的是以“阴阳学说”为根本的思想,彰显了《黄帝内经》在藏象理论形成的阐发过程中为阴阳学说所高度渗透,而不言自明。  还有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阴阳者,万物之能使也”。不仅格外强调了阴阳学说在自然界普遍适用,也为阴阳学说作为藏象理论形成以及之后其他医家发展这一理论时所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定下了基调。  ……

藏象理论与中医文化 作者简介

  孙相如,男,1988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出生于中医世家,自曾祖起家中已经四代业医。2006年考入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专业,基于表现优异,2010年11月通过学校的保送考核升入本校研究生院,就读医史文献专业中医文化方向。之后,又于2013年获得提前考博资格并通过考试提前进入博士学习阶段。攻读硕、博士期间,先后担任研究生会办公室干事1年、研究生会副主席1年、2011级硕士一班班长2年、研究生会主席1年、博士班班长3年。主持和参与省级课题4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在省级以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篇,主编或参编专著9部,于业内中央级报纸《中国中医药报》《健康报》发表文章30篇。得益于学业上的突出成绩及各类活动中的积极表现,两次获得国家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获得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和湖南省百佳大学生党员等荣誉。2014年11月曾作为本校学生骨干代表参加湖南省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骨干培养班;随后又于同年12月经湖南团省委考察推荐,作为湖南省五名学生骨干代表之一参加了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第八期学习锻炼,均已顺利取得结业证书。现工作于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内经与各家学说教研室。    何清湖,1965年11月生,男,汉族,湖南耒阳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6年7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现任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湖南省政协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主任委员,湖南省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男科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湖南省社科湖南中医药文化研究首席专家等。**中医亚健康学科体系,力倡湖湘中医文化,促进中西医结合教育,被行业誉为中西医结合教育学家;首倡“中医+”思维,并运用该思维致力于中医理论及科学的研究,尤其是在该思维指导下进行治未病相关学术理论体系的系统构建与探究。先后获湖南省教育科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主编学术专著、教材20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