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陈瑞春论伤寒

陈瑞春论伤寒

作者:陈瑞春 著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01-01
开本: 32开 页数: 314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1.7(6.2折) 定价  ¥3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陈瑞春论伤寒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3206716
  • 条形码:9787513206716 ; 978-7-5132-0671-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陈瑞春论伤寒 本书特色

《陈瑞春论伤寒/中医药畅销书选粹》是作者陈瑞春集40多年教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所写的一部伤寒专著。该书从理、法、方、药等方面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伤寒论》的学术思想,体现了他的学术造诣,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为《伤寒论》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本书对于学习《伤寒论》,提高临床水平大有裨益。

陈瑞春论伤寒 内容简介

本书是陈瑞春同志集40多年的临床、教学经验所完成的一部伤寒专著。从理、法、方、药等方面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伤寒论的学术思想,提出了不少独特新颖且颇具学术价值的观点。

陈瑞春论伤寒 目录

一、论治伤寒之学
怎样学习《伤寒论》
《伤寒论》的课堂教学必须落到临床实处
论治伤寒之学

二、明伤寒之理
试论《伤寒论》中的辨证法思想
《伤寒论》中常用的逻辑方法
论伤寒辨证的十大关系
六经实质小议
试谈“开合枢”与《伤寒论》的关系
《伤寒论》脉学初探
试论《伤寒论》中的烦躁
《伤寒论》中四逆汤证的研讨
伤寒八大厥证
脉浮数为什么宜麻黄汤
略谈麻杏甘石汤证
国内研究伤寒学说的概况

三、伤寒治法概要
略论伤寒的救阴法
《伤寒论》治肝法的运用
《伤寒论》治利法则初探
《伤寒论》脾胃治法的临床运用
略论伤寒八法的运用

四、《伤寒论》的方与药
运用经方的思路与方法
从临床实践看《伤寒论》用药的基本规律
谈伤寒方的临床体会
桂枝汤类方探讨
麻黄汤及其类方
泻心汤类方的探讨
麻杏甘石汤的临床运用
白虎汤的临床运用
乌梅丸的临床运用
运用当归芍药散的初步体会
仲景方运用举例
桂枝汤治杂病举例
经方运用数则
五苓散新用两则
甘麦大枣汤加味治疗闭经一例
《伤寒论》用桂枝纵横观
温降高血压小议
白头翁汤治热痢
当归四逆汤证的讨论
当归四逆汤当有生姜之我见
《金匮》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的探讨
运用《伤寒论》方的几个问题

五、国内运用伤寒方的概况
桂枝汤类方的运用
麻黄汤类方的运用
葛根汤类方的运用
柴胡汤类方的运用
泻心汤类方的运用
白虎汤类方的运用
承气汤类方的运用
四逆汤类方的运用
其他方的运用
论伤寒方药剂量的若干问题

六、附论
中医治疑难病的思路与方法
全国第三届疑难病研究会资料综述
谈中医急症规范化的若干问题
谈叶天士用附子
一例风心病治疗记实
略论胃痛从肝论治
试论痰证的治法
喻嘉言论秋燥
脾胃学说在妇科临床上的运用

后记
展开全部

陈瑞春论伤寒 节选

  《陈瑞春论伤寒/中医药畅销书选粹·医经索微》:  说起写伤寒,自感惭愧。从20世纪50年代初涉医坛,即开始写伤寒方面的文章。由于写作基础较差,加之资质鲁钝,虽然写了不少,可是“百发不中”,一篇文章也没发表。自人中医学院后,一边学习,一边写作,到50年代末,才陆续在杂志上登一些“豆腐干”样的短文,主要是个案报道。直到1963年才发表四五千字的理论探讨性文章。一年之中有l-2篇与读者见面。  60年代末,北京的《中医杂志》,广州的《新中医》,浙江、上海、云南等地的中医杂志相继发表我的文章。这10~20年中,确实写了不少,加起来有90余篇,有字数2万-3万字的综述,也有字少的个案。这个时期的写作,对我来说是锻炼的极好机会,自己规定任务,1个季度发表1篇,以见报为准。所以,每年都有4-6篇伤寒方面的文章,有的杂志1年用我2篇,真称得上是“高产作家”(当然,这很不谦虚)。  回首看看,从6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可以说是“产量”与年俱增,全国各大中医杂志、国际学术会议,都发表了我的伤寒习作,甚至还有东渡日本的文章。今天,我粗粗地将过去的伤寒文章归类一下,大体上写了这么几方面的题材:  一是个案报道。这可以说是当年的开台锣鼓。看了一个病,治得很顺手,疗效很好,就想到把它公诸于众,让大家去评说。又如,我写的当归四逆汤治痛经、治冻疮、治无脉症,甘麦大枣汤治室女经闭,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治痰饮,芍药甘草汤合四妙散加味治湿热痹症等,介绍一方一药的运用。我认为这类文章写出来,对临床医者有参考价值。尽管它在统计学上无价值可言,但对全面验证伤寒方药是有益处的,确有抛砖引玉之功。比如我在写伤寒方药运用综述时,查遍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中医杂志和有关医案,均未能找到麻黄升麻汤的案例,直到80年代末,《新中医》报道过2则实属罕见的病例,能说个案没有价值?所以我主张对个案报道,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继续写下去会有好处。  二是理论探讨。伤寒学术理论探讨文章,实在是纷繁杂众。但理论归纳整理者又更多,诸如六经的实质问题、六经与气化关系、病因病机问题、脉学问题的探讨、舌象的研究、八法运用的探讨,等等。这类文章无疑是对伤寒的本旨作了各种发挥,是有其意义的。我写了不少这方面归纳整理性质的文章,对于帮助理解伤寒原意于人于己都是有好处的,应当继续分门别类地写下去,能够羽翼伤寒、发伤寒之未发。但我想在整理的同时,要注重发挥,哪怕只有点滴新意,比之于单纯的归纳整理更会有益。比如,我曾写过一篇“略论伤寒救阴法”,虽然是以病案为基础,把《伤寒论》中能够救阴的方药运用串起来,从理论上加以阐述,并以病案充实,使之得到印证。这样的文章我自认为是有新意的,发挥了伤寒的本旨。因为前人都认定,伤寒法在救阳,方药以温为主,所以,我提出伤寒有救阴法的事实,从理论上和临床实践都是能够成立的。这一理论的提出,虽不能说是揭示了伤寒有救阴法,但毕竟比之过去所提的伤寒“存津液”之类的观点,更进了一步,更全面地发展了伤寒的治疗大法。而不能认为伤寒只救阳不救阴,只用阳药不用阴药,应当看到伤寒的治法中亦有救阴的存在,并且为后世医家,奠定了救阴法的理论基础。当然,准确地说,伤寒是长于救阳,而略于救阴。  ……

陈瑞春论伤寒 作者简介

  陈瑞春(1936-2008),江西铜鼓人,现为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学会委员,仲景学说研究会委员,全国中医内科疑难病专业委员副主任,江西中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西中医药》杂志常务编委,江西中医药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等职。  自幼随父习医,15岁参加联合诊所涉足医坛,矢志岐黄。1958年考入江西中医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76年参加卫生部委托中医研究院主办的全国中医研究班,1980年以后任伤寒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88年任附属医院业务副院长,1989年改任副院长主持工作,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出版的国际名人传记辞典收录其学术简历。  从医执教40余年,崇尚仲景学说,除理论教学外,长期坚持临床实践。深切体会到伤寒治学,贵在求实,临床运用经方治疗心血管疾病、肝胆疾病以及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诸多疑难病证,深受国内病者欢迎!  先后在国内各中医杂志发表论文90余篇,参加《伤寒教学参考资料》的编写及《喻嘉言医学三书》的校注,参编《中医四大经典著作题解》,独著《普及中医的陈修园》。主持研制的“健脾益气冲剂”,疗效甚佳,现进行中药治疗尿毒症的临床观察研究。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