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报告之六: 人群超重肥胖及十年变化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报告之六: 人群超重肥胖及十年变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4-01
开本: 其他 页数: 160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9.1(7.1折) 定价  ¥5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报告之六: 人群超重肥胖及十年变化 版权信息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报告之六: 人群超重肥胖及十年变化 本书特色

请填写本书的精准定位、社会价值、主要支持项目情况;主要内容及亮点;编写团队突出优势;市场竞争的突出优势。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报告之六: 人群超重肥胖及十年变化 内容简介

该专著沿用了2002年人卫出版的“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的风格与模式。以文字描述为主,结合分析结果表格的方式,对2010-2013年调查内容与方法、调查人口的基本情况、中国成年居民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状况,从居民的年龄,性别,地区,经济收入,受教育水平,生活习惯等不同方面,用BMI和腰围分别作为评价指标,描述分析成.人全身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分布状况。比较不同时期营养调查的超重和肥胖的调查结果综合介绍我国超重肥胖的流行趋势。在很后资料汇编表中汇集了相关的结果。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报告之六: 人群超重肥胖及十年变化 目录

**章 绪论 一、背景 二、目的 三、超重肥胖的定义与评价标准 (一)超重和肥胖定义 (二)超重和肥胖评价标准 四、调查方法与内容 (一)调查对象 (二)抽样设计 (三)调查内容及方法 五、样本代表性的评价 (一)监测城乡数与实际城乡数 (二)抽样样本与全国人口基本人口学指标比较 (三)抽样样本与全国人口年龄构成的比较 六、数据处理和统计方法 (一)数据处理 (二)统计分析方法 七、质量控制的组织与实施 (一)质量控制组织和技术措施 (二)质量控制的内容和结果评价 第二章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状况 一、调查对象基本特征 (一)调查对象按性别、年龄和城乡分布 (二)调查对象按性别、年龄和四类地区分布 二、中国成人BMI分布特征及水平 (一)中国成人BMI百分位数按性别和年龄分布 (二)中国成人BMI水平按性别、年龄、城乡分布 三、中国成人腰围状况 (一)中国成人腰围的百分位数按性别、年龄分布 (二)中国成人腰围水平按性别、年龄、城乡分布 四、中国成人超重、肥胖状况(中国标准) (一)中国成人超重率按性别、年龄、城乡分布 (二)中国成人肥胖率按性别、年龄、城乡分布(中国标准) 五、中国成人超重、肥胖状况(WHO标准) (一)中国成人超重率按性别、年龄、城乡分布 (二)中国成人肥胖率按性别、年龄、城乡分布(WHO标准) 六、中国成人中心型肥胖状况 (一)中国成人中心型肥胖率按性别、年龄、城乡分布(中国标准) (二)中国成人中心型肥胖率按性别、年龄、城乡分布(IDF标准) 七、中国成人超重肥胖十年变化 (一)中国成人超重率十年变化 (二)中国成人肥胖率十年变化 八、中国成人超重肥胖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 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 一、调查对象基本特征 (一)调查对象BMI分布特征 (二)腰围样本人群分布 二、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BMI水平 (一)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BMI水平按性别、年龄分布 (二)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BMI水平按性别、年龄、城乡分布(加权调整后) 三、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腰围水平 (一)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腰围平均值及百分位数按性别、年龄分布 (二)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腰围水平按性别、年龄、城乡分布(加权调整后) 四、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状况(中国标准) (一)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按性别、年龄、城乡分布 (二)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按性别、年龄、城乡分布 五、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状况(WHO标准) (一)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按性别、年龄、城乡分布 (二)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按性别、年龄、城乡分布 六、中国7~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变化 七、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 O~5岁儿童超重肥胖 一、调查对象基本特征 (一)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和城乡分布特征 (二)调查对象的地区分布特征 二、中国0~5岁儿童超重、肥胖状况 (一)中国O~5岁儿童超重率按性别、年龄、城乡分布 (二)中国O~5岁儿童肥胖率按性别、年龄、城乡分布 三、2002-2013年中国0~5岁儿童超重、肥胖率的变化 (一)2002-2013年中国0~5岁儿童超重率按性别、年龄、城乡比较 (二)2002-2013年中国0~5岁儿童肥胖率按性别、年龄、城乡比较 四、中国0~5岁儿童超重肥胖状况存在主要问题 第五章 未来超重肥胖防控措施及建议 一、超重肥胖防控原则 二、全生命周期中的超重肥胖防控建议 (一)0~5岁儿童超重肥胖防控建议 (二)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防控建议 (三)18岁及以上成人的超重肥胖防控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超重肥胖的判定标准t 附录1-1 0~2岁男童超重肥胖判定标准(WH0 2006年发布的生长发育标准) 附录1-2 0~2岁女童超重肥胖判定标准(WHO 2006年发布的生长发育标准) 附录1-3 2~4岁男童超重肥胖判定标准(WHO 2006年发布的生长发育标准) 附录1-4 2~4岁女童超重肥胖判定标准(WHO 2006年发布的生长发育标准) 附录1-5 5~17岁男童超重肥胖判定标准(WHO 2007年标准) 附录1-6 5~17岁女童超重肥胖判定标准(WHO 2007年标准) 附录1-7 7~17岁儿童超重肥胖判定标准(中国标准) 附录1-8 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肥胖和中心型肥胖判定标准(《成人体重判定》WS/T 428-2013) 附录2 各省及各监测点工作队名单 附录3 监测样本点与样本分布情况 附录3-1 2010-2012中国居民营养与相关健康状况监测样本点与样本分布情况(150个) 附录3-2 2013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0~5岁儿童和乳母)样本点与样本分布情况(55个)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