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交大医学与创新

交大医学与创新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11-01
开本: 24cm 页数: 271页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9.6(7.3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交大医学与创新 版权信息

  • ISBN:9787313221032
  • 条形码:9787313221032 ; 978-7-313-22103-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交大医学与创新 本书特色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编写了这本《交大医学与创新》。当我读到那么多耳闻目睹的故事、见到那么多亲切熟悉的名字时,深感这本书不但有历史意义,而且有引导年轻一代树立创新意识的价值。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来,中国医学和医疗服务的进步与发展有目共睹,毋庸置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各家附属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也在这70年间默默地作出了创新的贡献。 《交大医学与创新》一书,正是选取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到今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系统中特别突出的创新成绩。从抢救钢铁英雄邱财康、完成中国首例断指(肢)再植,到开创中国小儿心胸外科、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口腔颌面外科,再到阻断家族病“遗传通道”、开展胎儿宫内心脏术等28个创新成果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各有精彩。这28个故事是无数创新故事中的代表,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过去67年坚守医学初心、牢记健康使命成绩单的一个缩影。记录这些故事,不但是记录时代洪流中的故事、人物,更重要的是记录下了创新故事背后的信念和创新精神。 大家都说创新者要有勇气,但我认为创新者更多的是要勤奋、钻研、敢于想象和担当。作为培养未来医学人才的高等院校,如果我们身处其间的老师、医生没有创新的意识、勇气和敢于担当的精神,没有汇集众家所长,在自己从事的行业、探索的领域想得比前人深一些、走得比前人远一些的意识和本领,那就无法完成党和人民交托给我们的培养德才兼备的卓越医学人才的重任。 年轻一代,在师长、前辈精神的激励下,在总结前人经验教训之后,应该如何走上这条创新之路?我想,离不开“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负责”这十六个字。 首先应该勤于学习,创新建立在牢固的知识基础之上,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扎实之功,而非急于求名逐利。创新是对既往知识经验的突破,前提必然是对既往经验知识的全面掌握和理解,没有刻苦钻研之功,没有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高度,坐井观天、故步自封是不可能创新的。 其次应该善于思考,对于既往经验知识在学习掌握的同时,也应该常怀探索之心,不明处、模糊处多问几句为什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质疑和批判精神是创新者**的品质。 再次应该勇于实践,都说知易行难,创新成果都是脚踏实地探索而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让疑问仅仅停留在头脑中,而没有大胆去求证、亲自去判断,那么所谓创新不过是南柯一梦、纸上谈兵。 □后也是□重要的是敢于负责,不是所有的质疑都能取得正面的结果,通往创新的道路蜿蜒曲折,机遇青睐有准备的人,但也未必所有有准备的出发都能导向终点,走弯路、撞南墙可能才是创新路上的常态。瑞金医院血液科从1959年设立白血病病房,到1986年成功完成□□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研究,其成果获得了国内外的公认。该研究团队曾经历了漫长的摸索,遇到了很多困难和失败,但他们坚持不懈,迎难而上,□终取得胜利的成果。 现在是21世纪□□个20年的末尾,人类的科技进步达到了□□□□的高度。人工智能、大数据、基因技术……新兴的技术各自加速发展,随后互相交叉,已经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应用。接下来,新技术与医学的深度融合,必将促成更多的医学进步,但要让各种设想成为现实,依然需要有更多原创性的、划时代的创新。 今日的医学,与我所在的时代已经完全不同,但创新所需要的精神和动力,没有改变。不断学习,深入思考,刻苦钻研,努力实践,伟大的时代呼唤更多的担当、更多的创新,愿有更多的年轻人,敢于创新,成就卓越,在新时代的华章中,唱响自己的节拍。

交大医学与创新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 蛛丝马迹觅真凶 —— 附属瑞金医院首次在我国成功诊断并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 中国**例心脏手术 —— 附属仁济医院实施国内首例闭式二尖瓣分离术的前前后后等。

交大医学与创新 目录

筚路蓝缕
蛛丝马迹觅真凶
——附属瑞金医院首次在我国成功诊断并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创造世界烧伤学的“瑞金公式”
——附属瑞金医院成功抢救钢铁英雄邱财康
中国**例心脏手术
——附属仁济医院实施国内首例闭式二尖瓣分离术的前前后后
中国超声医学发源地
——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成功研制出中国**台医用A型超声诊断仪
中国手
——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完成中国首例断指(肢)再植
战“虫”
——附属仁济医院国内*早提出运用阿托品治疗锑剂引起的阿一斯
综合征
神奇的小银针
——附属仁济医院实施世界首例针刺麻醉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

春风始新
小心脏与大心愿
——附属新华医院及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开创中国小儿心胸外科之路
中国“心、肝”移植从这里启航
——附属瑞金医院成功完成中国首例心脏移植、肝移植
开启胃镜下的彩色世界
——附属同仁医院成功研制我国首台光学纤维彩色电视胃镜
“别有笙歌地”
——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建设发展中国式口腔颌面外科之路
从“再造”到“换脸”
——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的创新之路
攻克APL白血病的“上海方案”
——附属瑞金医院成功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明日的记忆
——附属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痴呆诊断研究之路
一部法规背后
——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开展精神卫生相关规范研究与应用
将微创“火种”带到中国
——附属瑞金医院微创手术与相关理念走向全国
“智骨”寻踪
——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研发个性化治疗之路
滔滔的故事
——附属儿童医院诞生全国**头转人血清白蛋白基因试管牛

敢立潮头
从零到世界**
——附属仁济医院肝脏外科开拓儿童肝移植创新之路
把“中国方法”写进国际治疗指南
——附属**人民医院国际首创2微米(铥)激光剥橘式前列腺切
除术治疗
向着“全球*佳”
——附属胸科医院胸部机器人手术技术发展之路
胰腺手术的领跑者
——附属瑞金医院完成世界*大宗胰腺肿瘤高难度手术
打造致命胸痛患者的“健康网”
——附属胸科医院的中国**家国际标准化胸痛中心建设之路
砺术仁心 永不止步
——附属新华医院开展肝胆肿瘤防治历程
胚胎故事:打破遗传“魔咒”
——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阻断家族病“遗传通道”
让星光再闪
——附属**人民医院光学扫描眼底成像技术引导下的微创抗新
生血管精准治疗
守护者
——附属儿童医院全国首创FMT治疗儿童重症肠炎
30年磨一针
——附属新华医院的胎儿官内心脏术
展开全部

交大医学与创新 节选

  《交大医学与创新》: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主要在三个方面优于传统腔镜手术。一是手术更精准。机器人系统配有高分辨率的三维内镜,可将患者体内探查到的图像放大10倍。二是患者创伤更小、恢复更快。术中,机器人的机械手臂在病人体表留下的创口仅有1~2厘米,出血更少,术后病人疼痛感更少,恢复更快,生活质量更高。三是医生操作更灵活。机器手在患者体内可实现灵巧的转腕,并且大小也仅为5~8毫米,比人的手指更为精细,手术的精确度实现质的飞跃。  近年来,上海市胸科医院的胸外机器人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期,形成了以具备机器人手术资质的高级职称医师为核心的医护团队,已完成了近3000例机器人辅助下的胸部手术,诊疗范围包括肺癌、纵隔肿瘤、胸腺疾病、食管癌等各类胸部疾病,多年来保持世界总量**,其中,肺癌、食管鳞癌的机器人手术数量也分别保持世界**。随着手术技术愈来愈成熟,胸科医院也致力于攻克各类复杂疑难手术。  2015年,胸科医院施行了世界上**例应用达芬奇机器人进行的左肺中央型肺癌双袖切除术。当时的患者老吴被确诊为左肺根部中央型肺癌,位于左肺上叶根部的肿瘤已经侵犯了他的左肺动脉主干及支气管,并扩展到左下叶。按照传统手术指征,老吴需要做左肺全切手术,左边两叶肺叶要全部摘除。但是,这类手术创伤大、风险高,而且术后对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也非常大。胸科医院的专家提出了大胆的建议。在确保手术疗效的前提下,将全肺切除改为左肺双袖切除,尽*大可能保全患者1/3的左侧健康肺组织。同时考虑到手术创伤、愈后、患者疼痛等问题,决定采用*先进的微创方法——达芬奇机器人来完成这一手术。胸科医院机器人手术团队充分应用“达芬奇”灵巧的机械臂和高清放大的三维成像系统,精准地切除了肿瘤病灶,并完成了健康肺组织的吻合。老吴术后第2天就下床活动,第4天就拔除了胸管,术后检查提示,保留下来的健康肺组织“工作”良好。这一手术充分展现出达芬奇机器人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小的优点。胸科医院专家团队始终坚持,不仅要能治病,也要给患者带来*佳的手术体验和*优的生活质量。  与此同时,胸科医院不断拓展疾病谱,将机器人手术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目前,医院年达芬奇机器人食管癌手术已经超过200例,手术数位居世界单中心食管癌机器人手术数之首。医生在食管癌手术中,借助机器人手术系统,能够快捷地完成分离、转动、缝合组织等操作,从而更轻松、彻底地清扫包括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在内的全部胸腔纵隔淋巴结,大大提升手术精度。不仅如此,胸科医院的食管外科也形成了集机器人外科与食管复杂疾病、消化内镜、胸腹腔镜于一体的一站式诊疗服务模式,整体水平保持全国领先、国内一流。医院连续多年举办达芬奇机器人食管外科手术演示交流活动,团队成员多次在国际大会上分享机器人食管癌手术先进临床经验。  57岁的林先生就是机器人食管癌根治术的受益人之一。他在2018年由于咽部不适、进食有梗阻感前往医院检查,没想到被诊断为患了食管上段恶性肿瘤。胸科医院食管外科团队进行了细致的术前讨论,考虑到林先生有多年高血压及冠心病史,并且心脏放置过支架,常规手术风险很大,因此决定为其施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食管癌切除术。术中,主刀医生凭借多年在达芬奇机器人食管癌根治术方面的娴熟技术与丰富经验,顺利完成了患者肿瘤的完整切除和周围淋巴结的根治性清扫。术后**天,林先生就由重症监护室转回普通病房了。胸科医院充分发挥机器人手术优势,不仅运用于肺部肿瘤治疗,也为更多食管、纵隔、胸腺疾病的患者带来更小的创伤、更快的恢复、更佳的愈后。  ……

交大医学与创新 作者简介

  范先群,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上海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  先后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卫计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上海市领军人才、第十五届上海市科技精英。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卫生行业专项、国家自然基金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和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项目13项,以通讯作者在Cell Stem Cell,Genome Biology,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Ophthalmology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50余篇,作为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13项,荣获2019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主讲教育部首批“985”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眼病的预防和治疗”。兼任上海市眼眶病眼肿瘤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眼科视觉科学研究所所长等职。    陈国强,医学病理生理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上海市第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  自从1 99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尤其是2002年担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主任以来,先后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项目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并作为负责人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项目和创新群体带头人。在Cancer Cell Nat Chem Biol,J Clin Invest,Nat Cell Biol,Blood Leukemia,EMBO Report,Oncogene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80余篇,被他引10000余次。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并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国家人选、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国家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等荣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