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胡政之:一笔一天下,一报一世界

胡政之:一笔一天下,一报一世界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01-01
开本: 24cm 页数: 355页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38.0(5.5折) 定价  ¥6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胡政之:一笔一天下,一报一世界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512664
  • 条形码:9787520512664 ; 978-7-5205-1266-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胡政之:一笔一天下,一报一世界 本书特色

★在我所了解的新闻界前辈中,恐怕只有胡政之先生可称多面手。后起的如成舍我辈,虽然也精力充沛,编辑、经营都有一套,但手面、魄力,似乎都不能与胡相比。 ——徐铸成 ★以经营为本,以办好报纸为目的,在经营管理上如此用心,并且创造了一系列独具风格的办报经验,在中国现代新闻史上,恐怕就只有胡政之一人。 ——陈纪滢 ★其人格深深感动着年轻后辈,虽然相处只有一个多月,却永生难忘。 ——金庸 ★在一定的意义上,胡政之的死,就是《大公报》的死。 ——谢泳 ★一个时代终结的象征。 ——傅国涌

胡政之:一笔一天下,一报一世界 内容简介

  《大公报》是中国发行时间长的中文报纸之一,它辉煌的时期是1926年至1949年,即所谓“新记”大公报时期。张季鸾、胡政之等优秀报人让它成为了当时中国新闻业的翘楚。如果说“大公报”这三个字无法在中国现代史中抹去的话,那么胡政之的名字就应该随着“大公报”一起,传诸后世。

胡政之:一笔一天下,一报一世界 目录

**辑 非凡经历:三十年《大公报》,不离不弃
回忆父亲
胡政之生平
永远的怀念
新闻大家胡政之
报界巨子胡政之
《大公报》与胡政之

第二辑 办报理念:忘己之为大,无私之为公
史海钩沉
精神事业做人
报人的态度
望平街上的哀思
毕生尽瘁新闻事业
张季鸾、胡政之和《大公报》研究部
我所认识的胡政之先生
报业全才胡政之与《大公报》(节选)
报坛巨擘的风范
壮志未酬身先死
胡政之先生的新闻观
政之先生的政治态度
数十年如一日的老报人

第三辑 深情追思:一笔一天下,一报一世界
胡政之·赞善里·金庸
再听不到那些话了
我所见的我所佩的
以工作代哀思
忆胡政之二三事
胡社长与我
坚定的信念
夙愿未了
一生是报人
政之先生精神不死
政之先生谈片追记
我与大公报抗战六年在桂林(节选)
长于识,长于写,尤长于做,长于管理
悼胡政之先生
胡总经理六十寿言

附录
胡政之先生年表
展开全部

胡政之:一笔一天下,一报一世界 节选

  《胡政之:一笔一天下,一报一世界/百年中国记忆·报人系列》:  济生走后,我辞去了在北碚的工作,搬回重庆红岩村公公的寓所。当时公婆在旧金山(公公参加联合国制宪大会,婆婆陪同),家中无人居住,只有一当地老农叫老杨的看房子,并在楼下边角地种些蔬菜,为我做饭。房子在半山腰,大门是两扇玻璃门,外面还有一段石阶,然后是个栅栏门。这所房子离《大公报》社址李子坝不远,高处山上住有美军军事代表魏亚特将军,山下住有吴达诠的原配夫人,我们称她吴伯母,大女儿吴元俊和她同住。她家周边住的均为国民党政要及其家属。寓所客厅窗外有一石阶小路,隔窗可见身着灰色布军服的军人三三两两有说有笑走过,从不往窗这边张望。后来知道石阶顶上是共产党的八路军办事处。  吴伯母气度不凡,一身黑丝绒长旗袍,虽缠足却穿着一双小尖头黑皮鞋,走起路来“咯噔咯噔”响。她对我十分关照,特别是在我临产时她三番五次带着吴大姐来看我,后来又带来一位助产士,让她日夜陪护,并再三催促答应来照顾我的济生二姐(在金城银行下属的泸州一个酒精厂上班)速归。此时已临近暑假,在外读书的胡家四小姐、五小姐和公公舅母的外孙女等陆续回来了。我临产前二姐赶了回来,隔江的三姐带来了曾给她接生的德国留学的产科医生。1945年7月25日,大女儿出生了。同时传来了日本投降的消息。初秋时,公公也从美国回来了。婆婆因顾家人大都在美国,她暂时留在纽约。  公公回来后,除了节假日,平时就是我带着女儿和公公还有老杨在家。公公的卧室很大,站在阳台上可以眺望整个山城。经常可以看到他在卧室伏案工作,或是报社来车接,只见他那胖胖的身体钻进小小的黑色汽车去了李子坝。为了不影响他工作,我带着几个月大的女儿住在距他较远的书房。晚饭时,才能见面。一段时间,女儿一到晚饭时就要哭一阵。记得一次公公说起“我家有个夜哭郎”的谚语,令我很吃惊:没想到平日不苟言笑的公公居然还很风趣!为这个“夜哭郎”孙女取名字,公公冥思苦想,*后取名“渝华”。联想到济生和他三个姐姐两个妹妹的名字,发现公公给子女起名字都与他们的出生地相关(只两个小儿子例外)。女儿生在重庆,所以取名“渝华”。后来是她的二姑认为“渝”字不好写,改成一个字“玫”。女儿退休后,经过翻阅大量祖父的文章和与《大公报》相关的文章、走访《大公报》同人和亲友,编写了《胡政之年表》,为研究者提供方便;她还和表哥王瑾(济生大姐的儿子)奔波于全国各大图书馆,走访多处机构,拜会各种人员,多方收集资料,终于在2007年正式出版了《胡政之文集》,了却了她祖父的遗愿。  ……

胡政之:一笔一天下,一报一世界 作者简介

萧乾(1910年1月27日-1999年2月11日),原名肖秉乾、萧炳乾。北京八旗蒙古人。中国现代记者、文学家、翻译家。先后就读于北京辅仁大学、燕京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长等。 1931年到1935年间,萧乾和美国人埃德加斯诺等人编译了《中国简报》、《活的中国》等刊物和文学集。1935年他进入《大公报》当记者。1939年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师,兼任《大公报》驻英记者,是二战时期整个欧洲战场唯一的中国战地记者。还曾采访报道第一届联合国大会、审判纳粹战犯等重大事件。 1949年后,主要从事文学翻译工作。1995年出版了《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次大战》,译作《尤利西斯》获第二届外国文学图书一等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