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网络问政视阈下的当代中国参与式民主研究

网络问政视阈下的当代中国参与式民主研究

作者:原宗丽著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6-01
开本: 24cm 页数: 209页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6.2(7.0折) 定价  ¥6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网络问政视阈下的当代中国参与式民主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1573471
  • 条形码:9787561573471 ; 978-7-5615-7347-1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网络问政视阈下的当代中国参与式民主研究 本书特色

近年来,网络问政作为一种新兴的、影响广泛的公民政治参与方式,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民众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本书以当代中国网络问政为重点考察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考察,试图建构当前我国参与式民主的发展模式,力求进一步厘清和探寻当代中国参与式民主的内在谱系和现实发展规律。

网络问政视阈下的当代中国参与式民主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以当代中国网络问政为重点考察对象,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考察, 试图建构当前我国参与式民主的发展模式, 力求进一步厘清和探寻当代中国参与式民主的内在谱系和现实发展规律。

网络问政视阈下的当代中国参与式民主研究 目录

导论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综述 三、相关问题界定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章 参与式民主的当代复兴 **节 参与式民主复兴的历史背景 一、自由主义民主的话语危机 二、新社会运动的推动 三、研究范式的转换 第二节 参与式民主的兴起 一、柯尔的职能民主理论 二、阿伦特的公共领域行动参与理论 第三节 参与式民主理论的形成 一、麦克弗森的参与式民主理论 二、佩特曼的参与式民主理论 第四节 参与式民主的发展 一、巴伯的强势民主理论 二、协商民主理论的兴起 第二章 参与式民主的理论建构 **节 公民参与是参与式民主理论的核心 一、参与式民主肯定*多的公民参与 二、参与式民主强调积极的公民参与 第二节 公民参与的道德条件 一、公民美德与公民参与 二、公民美德是参与式民主的道德要求 第三节 公民参与的实践形式 一、参与性社会的构建动因 二、参与性社会的制度设计 第四节 参与式民主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价值链接 一、扩大平等广泛的政治沟通,推动积极有序的 公民参与 二、深入推进基层公民参与,夯实民主化建设的基础 三、倡导培育积极公民参与精神,促进公民自治的实现 第三章 网络问政的兴起 **节 网络问政兴起的背景 一、互联网技术的崛起 二、政治参与诉求表达的现实要求 第二节 网络问政发展的历程 一、网络问政的孕育阶段(20世纪90年代—2002年) 二、网络问政的兴起阶段(2003—2007年) 三、网络问政的迅速发展阶段(2008年以来) 第三节 网络问政的形式 一、线上问政 二、线下问政 第四节 网络问政的属性特征 一、网络问政的多元平等性 二、网络问政的多向互动性 三、网络问政的开放性 四、网络问题的高效性 第五节 网络问政对参与式民主发展的双重影响 一、网络问政对参与式民主的积极效应 二、网络问政对参与式民主的挑战 第四章 网络问政与参与式民主模式的实证分析 **节 研究设计 一、理论视角与研究假设 二、变量的选取 三、数据来源 四、分析方法 第二节 网络问政情况的描述性分析 一、人口特征的分析 二、社会特征的分析 三、经济特征的分析 四、其他特征的分析 第三节 网络问政模式的建构 一、网络问政意识模型 二、线下问政模型 三、政治因素模型 第四节 模式建构的分析与总结 一、研究发现 二、相关问题的讨论 第五章 网络问政视域下中国参与式民主模式建构的路径选择 **节 注重发挥参与式民主的引导力量 一、政府治理与参与式民主 二、参与式民主与我国政府的角色转变 第二节 激活健全参与式民主的制度保障 一、健全公民参与的法规制度 二、健全公民参与的安全制度机制 三、健全公民参与的统一协调机制 第三节 培育塑造参与式民主的文化基因 一、注重公民参与文化的价值整合 二、注重公民参与的独立人格意识培养 三、注重公民参与的责任意识提升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网络问政视阈下的当代中国参与式民主研究 作者简介

原宗丽,女,辽宁沈阳人,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民主理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2002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同年至今任教于厦门大学,期间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中共中央党史与文献研究院(原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理论流动站博士后,美国圣地亚哥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福建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获得厦门大学首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厦门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厦门大学“最受学生喜欢的十大教师”等奖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