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国家与社会治理法治化:第三卷:网络社会安全

国家与社会治理法治化:第三卷:网络社会安全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4-01
开本: 25cm 页数: 284页
本类榜单:法律销量榜
中 图 价:¥47.6(7.0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国家与社会治理法治化:第三卷:网络社会安全 版权信息

  • ISBN:9787216097000
  • 条形码:9787216097000 ; 978-7-216-09700-0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国家与社会治理法治化:第三卷:网络社会安全 内容简介

  《国家与社会治理法治化(第三卷):网络社会安全卷》选取了10篇网络社会治理类决策建议结集出版,包括《网络社会治理的法治模式》《我国网络法治的经验与启示》《网络立法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关于加快推进网络社会治理法治建设的建议》等,旨在学术成果分享与探讨。

国家与社会治理法治化:第三卷:网络社会安全 目录

网络社会治理的法治模式
我国网络法治的经验与启示
论行政指导在网络安全管理中的运用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网络安全立法模式的思考——以“棱镜”事件为视角
网络立法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关于网络安全立法的几个问题
《网络安全法》立法研究报告
《网络安全法》建议稿
《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
关于加快推进网络社会治理法治建设的建议
展开全部

国家与社会治理法治化:第三卷:网络社会安全 节选

  《国家与社会治理法治化:网络社会安全卷》:  **部分 网络社会的现状分析  一、网络社会失范的主要表现  随着计算机及通信信息技术的深刻发展,互联网络已辐射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据瑞典互联网市场研究公司RoyalPingdom发布的研究报告,截至2012年全球网民总量已经约2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近32%。在网络日益普及的社会里,人尽管依旧是独立的个人,但却被紧紧吸附在互联网这张大网上,并将日常的工作生活在此平台上展开,如在网上购买商品,支付水电费,与远在千里之外的陌生人进行实时交流,等等。网络的互联性与交互性使人摆脱了物理世界中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拓展了人类生存的空间,这是其便利性所在。但另一方面,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也使得个人主义极度膨胀,传统社会的群体意识和责任意识逐渐淡漠,这突出地表现在网络侵权行为,网络服务者之间的不正当竞争,以及网络安全事故等层出不穷的问题上。  (一)网络侵权行为  自互联网发展之初,计算机互联网用户和网络服务提供者通过网络侵害国家、集体或他人的民事权益的行为,就一直伴随其左右。网络侵权行为已成为网络时代里*易出现,也*难解决的问题。这些侵权行为和物理世界中的侵权行为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  (1)网络侵权行为简单易行,且成本低廉。由于网络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以侵权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施侵害他人的行为,且随着博客、微博等新兴网络平台的出现,用户可以轻松地在自己的主页上发表侵犯他人名誉权、隐私权的言论;或者在网络上直接删除电子作品的作者签名档案并署上自己的姓名,将他人作品直接在网络上发表,这种侵权模式不似传统的著作权侵权,需要经过出版、印刷等步骤,然后才能在社会上公开出售,侵权行为的实施与侵权结果的实现需要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而在网络社会里,行为与结果之间具有零时空性,这使得侵权行为更容易实施。  (2)网络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影响至深至广。互联网*初是作为一种信息传输媒介出现的,高速运转是它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显著特点,某个网页上或某个论坛上发布的一条针对他人的虚假信息瞬间就能蔓延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并且随着转发和跟帖人数的不断增多,许多人成为人肉搜索的参与者,受害人的个人信息,甚至其家庭成员的个人信息、隐私都被曝光于网络,尽管网络服务者在接到受害人要求消除虚假信息的通知后,可以采取删除、屏蔽手段阻断该虚假消息在网上的继续发酵,但是这个措施和已经扩散的网络覆盖相比,犹如杯水车薪,况且由于侵权人数之多、范围之广、传播速度之快,导致了在后续的司法救济中,出现了难以确定具体的侵权人,难以明确管辖法院,难以及时、有效救济受害人等司法难题,这些都导致受害人无法获得根本上的救济,可见网络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影响与传统侵权相比可谓深远。  ……

国家与社会治理法治化:第三卷:网络社会安全 作者简介

  徐汉明,1951年10月生,汉族,湖北鄂州人,经济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社会治理法治建设”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基地负责人,湖北省法学会副会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法学、网络社会治理法学、诉讼法学、检察制度、农民土地产权,在《中国法学》《法学》《管理世界》及《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等核心期刊发表了多篇高质量论文210余篇;出版著作30余部。  曾先后参加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社会治理法治保障、法治政府建设、保证公正司法等重大调研;主持中宣部、国家社科基金办委托重点项目“《网络安全法》立法研究及草案起草”“社会治理法原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司法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中组部、*高检、中国法学会、司法部重点委托与中标项目“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工资保障制度研究”“国家监察立法研究”“社会治理法治研究”等20多项;近五年被省部级以上领导机关采纳决策咨询建议125件。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