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固边图藏:清末赵尔丰川边经营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固边图藏:清末赵尔丰川边经营

作者:徐君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9-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57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57.8(7.6折) 定价  ¥7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固边图藏:清末赵尔丰川边经营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24038
  • 条形码:9787520324038 ; 978-7-5203-2403-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固边图藏:清末赵尔丰川边经营 内容简介

川边,特指今四川与云南、西藏、青海交界处的藏族地区,旧称康区,现大部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辖地。唐代以降,中央王朝开始在这一地区实行羁縻统治,元时设土司制。至晚清,形势一变,于该区域进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将其纳入中央王朝直接统一管辖。内外交困的晚清政府是在藩篱渐失、西南边患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在加强西南边防的战略总体格局中,思谋川边的整治,其对川边的认识随靠前靠前局势的变更而逐步深化。原先仅为区区川藏通道的川边在清中枢的总体谋划中愈发举足轻重,很终被抬至援藏基地的地位。在于西藏设省不成的情形之下,清廷转而注重川边经营,以图固川保藏。正是在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之下,晚清几位有名的封疆大吏鹿传霖、锡良、赵尔丰等人谋划并具体实施了在川边的改土归流、设治、筹建行省等经营活动,执行、推动并发展着晚清政府的川边策略。尤其是被委任为川滇边务大臣的赵尔丰为固边图藏、筹建行省,在川边实施新政,进行了一系列经济开发工程,屯垦、开矿、通商、兴办实业,同时兴学、革俗,图谋川边的文明开化,便宜政治。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固边图藏:清末赵尔丰川边经营 目录

前言
一 有关赵尔丰评价问题
二 不同的视角与范式
三 回到地方视角
四 主要内容与叙事框架
五 主要观点
引文注释特别说明

**章 清季西南边疆危机及举措
**节 丁宝桢与清季西南边防筹措
一 丁宝桢的西南忧患
二 丁宝桢川藏关系思考
三 丁宝桢治理川藏边疆的措施
第二节 瞻对与清季西南边患
一 瞻对问题的由来及演变
二 收瞻之议
三 吴光奎的经边建议
第三节 清季川边初步经营
一 再议经边
二 经边初步
三 凤全经边
四 凤全之死
第四节 筹边援藏
一 川边的升级
二 固结川-滇-边-藏

第二章 赵尔丰的川边经营(上)
**节 从平康三策到经边六事
第二节 川边与西藏之间
第三节 固边图藏
第四节 留边设治,筹收藏地,拟建行省
第五节 收回瞻对
一 收瞻之争
二 赵尔丰收瞻努力

第三章 赵尔丰的川边经营(下)
**节 “自筹利益”
一 征赋税
二 “协济兵食”
三 “力浚利源”
第二节 自保利权
一 铸币
二 组建茶叶公司
三 “尺寸之土,皆当早为经营”
第三节 延揽人才
第四节 利交通,速文告
一 架电线,设邮政
二 辟治道路,安设店栈
第五节 兴学易俗,开化固边
第六节 取民信,苏民困
第七节 筹练新军,办巡警

第四章 清末川边经营分析
**节 西南边防部署中的川边经营
一 川边:由川藏通道到援藏基地
二 重视与倾斜
三 藏事与川边的轻重
四 谨慎与优柔
第二节 清季川边经营效果
一 西南渐固
二 新政流惠
第三节 另种可能

第五章 清末边藏经营的经验教训与启示
**节 内外交困、积重难返
一 国力衰微,威令不行
二 “中国,无外交专门之学”
三 内外交困、积重难返
第二节 中枢的困顿
第三节 封疆大吏的末路
第四节 新政的“新”与“旧”
一 “新面目”与“旧根基”
二 地方利益与国家权益
三 民族文化——在土司制和新政之间
四 余论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固边图藏:清末赵尔丰川边经营 节选

  《固边图藏:清末赵尔丰川边经营》:  驻藏帮办大臣凤全还在赴任途中,英军上校荣赫鹏率军早已于六月二十二日(8月3日)进入拉萨城,达赖也已逃离布达拉宫,“城下之约”——拉萨条约也于七月二十八日(1904年9月7日)签订。内地舆论哗然,许多报纸连篇累牍地揭露英军人藏的阴谋,报道清政府与英国交涉的情况。形势的发展令清政府愕然、措手不及。驻藏大臣对这种情形的发展无计可施,无能为力。  清中枢绝不可能坐视西藏的丧失,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首先设法挽回英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条约所丧失的主权。八月十七日(9月26日)命直隶海关道唐绍仪以三品京堂候补并赏副都统衔,前往西藏查办事件。同时,经营藏边、图维西藏也不容许仍停留在商讨阶段了。一个星期之后(10月3日),中枢颁发诏书激励并督促边疆大吏们采取积极措施,全力经营西藏和藏边,谋求补救办法,“期挽利权而资抵御,方以自固藩篱”。而补救的办法何在?清中枢认为“筹维端在开垦实边,练兵讲武”。令凤全移驻察木多,对西藏东南至四川、云南界一带“著凤全认真经理”,全权负责川滇边藏区的边务。简放延祉为西宁办事大臣,西藏“北至青海一带,著延祉认真经理”。让凤全、延祉“各将所属蒙番,设法安抚,并将有利可兴之地,切实查勘,举办屯垦畜牧,寓兵于农,勤加训练,酌量招工开矿,以裕饷源”。令川督锡良、云贵总督菘蕃联合会奏妥筹开办经费,做好后备支持工作。鞭策、激励并刺激凤全、锡良等人要对边务尽心筹划。②  至此,清王朝已明确地意识到西藏的岌岌可危,西南边防的前沿阵线不得不向内地缩进,不能继续对西藏作为西南边疆的藩篱抱过高希望,就像十多年前不得不对西藏南边诸小国的藩篱作用失去信心一样,这时清王朝对西藏的藩篱作用也显示了信心不足。光绪帝在他八月发给军机大臣们的上谕中已明确了这层含义:退守藏边,而不能像一百多年前的清盛世时那样发天国之兵威,迅速涤清边患,使藏地速归平静。只有将把守西南边疆的前沿战线由西藏退守到西藏与内地各省的交界地带,即川滇边、青海与西藏的交界。把西南边防全权交由驻藏大臣、川督、云贵总督、西宁大臣负责。他们负责的内容不是去收回利权和土地,而是保守即将或有失去危险的利权和土地。对此,无论是清中枢还是地方督臣锡良、凤全等都乏“回天之力的良药”,所能采取的措施及行动,也只能是从光绪二十二年(1896)就已开始讨论的在川边进行屯垦和开矿。锡良在一年前根据川边情况而做的分析即“藏之急务,固非屯垦商矿所能解其危迫”的论断也被清中枢彻底否认。川边的作用、屯垦的意义到这时才被认识清楚。  屯垦等川边诸务落在起“居中策应”作用的驻藏帮办大臣身上,也即正在赴任的凤全肩上。力当大任的凤全这时雄心勃勃,在受命四个月后,遵从清中枢的旨意,全力进行筹划。凤全筹划的**件事是招募土勇。八月二十六日,凤全一到打箭炉就“接悟同知刘廷恕……叠商招募事当”,两人都“深以招募土勇为然”。认为“土勇质朴耐劳,向化有年,性耐冰雪,食甘青稞,生长边地,险要周知”。而该处的客民多是商贩,无人愿意加入军旅。因此,凤全先让明正土司保送二百名劲干结实的番民,亲自查验注册后选充派随,专派管带一员、武备学生二人,“明白通事”二人,由刘廷恕督率进行训练。另在打箭炉留驻卫队勇丁五十名,“示以军法”,表演新式西操口号步伐,让土勇每日观摩以求“逐渐领悟,久自娴熟”。  随后又让“巴塘,里塘各台员转饬各土司,各选送土勇一百数十名”,准备亲临查点验充,“一律致派学生,通至协同训练,给发饷项军装”。够一百五十人之数就由学生等派充管带哨弁,限令在一定时间内就地操练娴习,然后“再行合操”。凤全计划等他到察木多部署就绪后,于来年春天返回打箭炉“带领新练土勇,调集续备两营同时合操,以壮声威而资联络”。合操训练后把土勇“分扎各阴隘,查拿夹坝”。按凤全的设想,募勇训练,分驻各地可以达到“无事则商旅无惊,有事则守防兼备”的目的,真正起到“居中策应”的作用。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固边图藏:清末赵尔丰川边经营 作者简介

徐君,女,博士,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专职研究员。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剑桥大学“康河计划”四川大学工作站暨四川大学喜马拉雅地区多媒体数据库项目执行主席;喜马拉雅大学联盟(HUC)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山地研究中心(MRI)领导委员会(SLC)委员;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少数民族哲学思想与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大学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特聘导师;四川大学中国西部反贫困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国哈佛大学(2001-2002,2010)和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2013-2014)。曾在政府部门挂职一年(2012-2013),在藏区各地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省部级及各类委托项目近20项,著有《为了绿色——川甘青安多藏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狼牙刺地上的村落》等专著3部,编写、主编论著7部,公开发表论文(中、英)60多篇,科研成果多次获得了省部级奖;调研报告被相关部门采纳并成为决策依据。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