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强对流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方法——中国强对流天气预报手册

强对流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方法——中国强对流天气预报手册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6-01
开本: 16开 页数: 282
本类榜单:科普读物销量榜
中 图 价:¥66.0(5.5折) 定价  ¥12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强对流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方法——中国强对流天气预报手册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2959173
  • 条形码:9787502959173 ; 978-7-5029-5917-3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强对流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方法——中国强对流天气预报手册 本书特色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强对流天气的主要气候特征、强对流天气的形成机理、不同尺度天气系统在强对流天气演变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中短期天气预报和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并总结提炼了中国不同区域强对流发展过程天气系统的配置特征和预报着眼点。该书也是这些专家在近年来研究成果和预报经验系统梳理基础上的再提升,体现了他们扎实的气象科学理论功底和对业务实践的总结提炼能力。

强对流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方法——中国强对流天气预报手册 内容简介

《强对流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方法:中国强对流天气预报手册》从形成强对流的基本条件入手,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与强对流天气有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包括热力不稳定理论、动力不稳定理论及其分析应用方法,揭示了不同强对流天气现象对应的典型探空特征、风暴尺度上热力、动力学结构上的差异等,既有物理概念模型,也有大量的天气实例分析。《强对流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方法:中国强对流天气预报手册》还从业务应用角度,系统性地介绍了中国强对流天气的主要气候特征、强对流天气的形成机理、不同尺度天气系统在强对流天气演变过程中的作用、中短期预报和短时临近预报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提炼了中国不同区域强对流天气系统的配置结构和预报着眼点。全书充分体现了编撰者们较好的天气动力学理论功底以及在实际强对流天气预报过程的应用能力。

强对流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方法——中国强对流天气预报手册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1章 强对流天气事件的主要气候学特征
1.1 基本概念与资料
1.1.1 强对流分类
1.1.2 资料和方法
1.2 对流性短时强降水的气候学特征
1.2.1 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1.2.2 短时强降水的趋势变化特征
1.2.3 短时强降水分区域季节分布特征
1.2.4 小结
1.3 冰雹的气候学特征
1.3.1 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
1.3.2 冰雹的趋势变化特征
1.3.3 冰雹分区域季节分布特征
1.3.4 小结
1.4 雷暴大风的气候学特征
1.4.1 雷暴大风的时空分布特征
1.4.2 雷暴大风的趋势变化特征
1.4.3 雷暴大风分区域季节分布特征
1.4.4 小结
1.5 龙卷的分布特征
1.6 结语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强对流天气的形成机制与预报基础
2.1 不稳定理论及其应用
2.1.1 热力不稳定
2.1.2 动力不稳定
2.2 不同尺度天气系统在强对流天气过程中的作用
2.2.1 天气尺度系统的作用
2.2.2 中尺度天气系统与强对流
2.3 强对流风暴的移动与传播机制
2.3.1 雷暴单体的移动与传播
2.3.2 多单体雷暴的移动与传播
2.3.3 “列车效应中的单体传播
2.4 强对流天气现象的形成机制与对流风暴的结构
2.4.1 对流单体的一般结构
2.4.2 短时强降水的形成机制与风暴结构
2.4.3 冰雹的形成机制与雹云的结构
2.4.4 雷暴大风的形成机制与风暴结构
2.4.5 龙卷的风暴结构
2.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强对流天气的潜势预报
3.1 探空资料的分析与应用
3.1.1 探空资料分析与对流参数的物理意义
3.1.2 不同类型强舛流天气的探空曲线特征
3.1.3 小结
3.2 中国强对流天气的五种基本配置特征
3.2.1 高空冷平流强迫类
3.2.2 低层暖平流强迫类
3.2.3 斜压锋生类
3.2.4 准正压类-
3.2.5 高架雷暴类
3.3 中国不同区域各类强对流天气的形势配置表现形式及特殊性
3.3.1 华东、华中地区各类天气形势配置表现形式及特殊性
3.3.2 华南地区各类天气形势配置表现形式及特殊性
3.3.3 西南地区各类天气形势配置表现形式及特殊性
3.3.4 西北地区各类天气形势配置表现形式及特殊性
3.3.5 华北、东北地区各类天气形势配置表现形式及特殊性
3.4 强对流天气的分类概率预报
3.4.1 基于常规实况探空资料判别强对流天气类别
3.4.2 基于中尺度数值模式的强对流天气分类概率预报
3.4.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强对流天气系统的结构特征与临近预报
4.1 强对流天气的雷达观测特征与临近预报着眼点
4.1.1 大冰雹
4.1.2 短时强降水
4.1.3 雷暴大风
4.1.4 龙卷
4.1.5 小结
4.2 临近预报基本原理与预报预警技术
4.2.1 临近预报的定义
4.2.2 自动外推方法
4.2.3 小结
4.3 基于观测和数值预报的临近预报融合技术
4.4 临近预报系统简介
4.4.1 临近预报业务系统的发展
4.4.2 灾害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系统(SWAN)
参考文献
第5章 新型探测资料在强对流天气预报分析中的应用
5.1 气象卫星观测资料在强对流天气预报分析中的应用
5.1.1 气象卫星分类
5.1.2 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监测与分析
5.1.3 强对流天气现象的监测与识别
5.1.4 强对流云团的统计特征
5.1.5 基于卫星观测资料的强对流天气诊断分析
5.1.6 强对流天气的云型分类
5.1.7 水汽图上雷暴的发生和发展分析
5.2 地面自动站网观测资料在强对流天气分析和预报中的应用
5.2.1 强对流天气过程中的要素变化特征
5.2.2 边界层辐合线、温湿度锋区的识别与追踪
5.2.3 强对流天气系统的发展与消亡过程的监测分析
5.2.4 自动站网资料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5.2.5 自动站网资料应用的注意事项
5.3 闪电观测资料在强对流天气预报分析中的应用
5.3.1 闪电的分类与定位探测原理
5.3.2 闪电定位资料的分析应用
5.3.3 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过程中的闪电资料分析
5.4 风廓线雷达与微波辐射计探测资料在强对流预报分析中的应用
5.4.1 风廓线雷达资料的应用
5.4.2 微波辐射计资料的应用
5.4.3 风廓线雷达与微波辐射计资料的综合应用
参考文献
第6章 中国典型强对流天气个例预报分析
6.1 强对流天气预报思路
6.2 短时强降水的分析预报
6.2.1 2007年7月18日山东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
6.3 冰雹的分析预报
6.3.1 2005年5月30日西北、华北的冰雹天气过程
6.3.2 2005年6月14日江淮地区的冰雹天气过程
6.4 雷暴大风的分析预报
6.4.1 2009年6月34日黄淮地区的雷暴大风天气过程
6.4.2 2005年3月22日华南地区的雷暴大风天气过程
6.4.3 2007年8月3日上海地区下击暴流天气过程
6.5 龙卷的分析预报
6.5.1 2007年8月18日“圣帕台风外围温州强龙卷天气过程
6.5.2 2005年7月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