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老子》讲疏

《老子》讲疏

作者:李幸福著
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2-01
开本: 24cm 页数: 263页
中 图 价:¥27.4(7.2折) 定价  ¥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老子》讲疏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4559526
  • 条形码:9787564559526 ; 978-7-5645-5952-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老子》讲疏 本书特色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春秋末年**思想家,老子所作。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三十七章,人称《道经》,主要是论道;下篇四十四篇,人称《德经》,主要是论德。《道德经》篇幅不长,只有五千余言,但论述精辟,意义丰富,思想深邃。作者通过对《道德经》原文的讲授,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精神,直面现实社会,指导治国和修身。

《老子》讲疏 内容简介

本书共八十一章, 主要内容包括: 道可道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 不尚贤 ; 道盅而用之 ; 天地不仁 ; 谷神不死 ; 天地长久 ; 上善若水 ; 多言数穷 ; 营魄抱一 ; 三十辐共一毂 ; 五色令人目盲 ; 宠辱若惊 ; 视之不见等。

《老子》讲疏 目录

**章 道可道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第三章 不尚贤
第四章 道盅而用之
第五章 天地不仁
第六章 谷神不死
第七章 天地长久
第八章 上善若水
第九章 多言数穷
第十章 营魄抱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上者
第十六章 致虚极
第十七章 太上
第十八章 大道废
第十九章 绝智弃辩
第二十章 唯之与诃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
第二十三章 飘风不冬朝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
第二十七章 善行者无辙迹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
第二十九章(一) 将欲取天下
第二十九章(二) 夫物或行或随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
第三十一章 夫唯兵者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
第三十四章 大道汜兮
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
第三十六章 将欲翕之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第三十九章(一) 昔之得一者
第三十九章(二) 虽贵必以贱为本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
第四十二章 道生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
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
第四十七章 不出于户
第四十八章 为学者日益
第四十九章 圣人无常心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
展开全部

《老子》讲疏 节选

  《《老子》讲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杪;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章是全书的总纲。老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个“道”和第三个“道”是名词,指宇宙本体。第二个“道”是动词,即知道、体验的意思。“常”即常规,一般的、普通的。**个“名”和第三个“名”是名词,指具体事物的名称;第二个“名”为动词,是“命”的假借,即命名之命。命名,今语叫起名。但历来注释者皆解**个“道”为常道,即恒常不变之道;第二个“道”为说、讲之意。于是这句话就被译为:“道是可以讲说的,但讲说出来的道就不是常道了;名是可以起的,但起出来的名就不是常名了。”如果这样解释,那老子所写的五千言岂不是废话、空话?**,老子是周朝史官,学问渊博,又善于言辞,文章的逻辑性非常严密,怎么会说道是可以说的,但说出来的又不是道呢?既然不是,那还说它干什么?第二,“常道”如作为一个概念来使用,为什么只在**章有,而在其他各章再也没有出现过,老子为什么要提出一个从此不再使用的概念呢?第三,第二个“道”字如当说或讲,那老子在表述讲、说的意思时,为什么用“言”或“谓”,而不用“道”字呢?就是比老子所处时代稍晚的孔子、庄子在表述讲、说时,也多用“曰”,有时也用“谓”或“语”,而从不用“道”字来表示。可见在老子及其稍晚的时代,人们表示说讲的意思时,并不采用“道”这个字。第四,如此解释也与下句衔接不上。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汉语大字典》释“道”第二十六条:道作动词用时,还有“知道、体验”的意思。释“常”第二条:常即“常规、常法”;第九条:亦即“一般的、普通的”。若我们采用此注释,则“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两句话应译为:道是可以知道、体验到的,但不是用一般的、普通的方法(指通过人的感官去感知)可以知道的;名是可以起的,但不是用一般的、常规的方法起的。这样解释就与第二句衔接上了。“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说,我用特殊的方法给天地的创始者起个名叫作“无”,给万物的母体(天地)起个名叫作“有”。这也就是说,道是无形体的,产生了天地,是天地的原始,所以我用“无”作为天地原始的名称;天地是有形的,产生了万物,是万物的母体,所以我用“有”作为万物母体的名称。老子之所以给“道”又起个名叫“无”,主要是突出道之隐而未显的特征。这样,老子就自然地把世界分成了两大部分:一个是无形的世界,一个是有形的世界。无和有是存在内部的区别,不是存在和非存在的区别。从而为他的本体论哲学构建了体系,为社会人生合理的存在方式提供了一个根本依据。  但对这句话是以“无”“有”为读,还是以“无名”“有名”为读,历来是有争议的。汉初的宋忠即以“无名”为读。《史记·日者列传》载:“宋忠见贾谊于殿门外,乃相引屏语,相谓自叹曰……此老子所谓‘无名者万物之始也’。”从河上公、王弼注以来,注家大都以“无名”“有名”为读。而宋人司马光、王安石、苏辙、白玉蟾,明人释德清,近人梁启超、高亨等,皆以“无”“有”为读。高亨在论证应以“无”“有”为读时说,“第四十章日:‘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即其明证”(《老子正诂》)。高亨所论是很有道理的。如读作“无名”“有名”,就彼此抵触而不相通了。“无名”怎么能成了万物的创始者?“有名”怎么成了万物的母亲?也不能说给它起个名叫“无名”,起个字叫“有名”,这于文于理都是难通的。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