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张自忠传论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10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74.5(7.6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张自忠传论 版权信息

张自忠传论 本书特色

学术界对张自忠褒奖、赞颂的论著不少,但利用当时不明真相的报刊资料和带有个人恩怨或政治倾向的记述批评指斥的文字也时有出现,对此类记述进行辩驳是本书的重要内容,非其好辩,不得已而为之。张自忠49岁以身殉国,至今已经75年,生前死后的有关记载相当丰富,资料散见于**外各地,收集、整理、考辩有相当大难度,马亮宽、岳广腾、刘春强著的《张自忠传论(精)》中参考了多种论著,努力还原英雄的本来面目。

张自忠传论 内容简介

张自忠1891年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的一个富绅家庭。张自忠自幼接受了系统的传统教育,深受儒家忠孝信义等思想意识的陶冶。青年时代考取天津法政学堂,后转学“山东法政专门学校”,该校是有名革命党人丁惟汾等人创办,张自忠深受其影响,在此期间加入同盟会,因痛感中国积贫积弱,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压,报国救国之意识萌发,毅然投笔从戎,不远千里投效在新军二十师任职的同乡前辈车震,成为一名职业军人。学术界对张自忠褒奖、赞颂的论著不少,但利用当时不明真相的报刊资料和带有个人恩怨或政治倾向的记述批评指斥的文字也时有出现,对此类记述进行辩驳是本书的重要内容,非其好辩,不得已而为之。张自忠49岁以身殉国,至今已经75年,生前死后的有关记载相当丰富,资料散见于靠前外各地,收集、整理、考辩有相当大难度,作者在撰写中参考了多种论著,努力还原英雄的本来面目。

张自忠传论 目录

绪论

**章 家世与少年时代
一 临清的区域位置与文化积淀
二 “江湖化”乡村中的唐园
三 张氏家族与家风
四 少年时代

第二章 从军之路
一 千里投军
(一)二十镇新军之传统
(二)初次入伍
二 西北军中成长
(一)军中迅速成长
(二)参与南口大战
(三)投晋疑云
三 治军练兵
(一)从“标准学员”到“模范连”
(二)南苑练兵
(三)开封练兵

第三章 奋斗在华北
一 中原大战
(一)中原大战简述
(二)参加中原大战
二 第二十九军成立
三 长城抗战
四 二十九军入主华北
……

第四章 出入华北政治旋涡
第五章 忍辱折冲
第六章 转战生涯
第七章 人际关系述论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张自忠传论 节选

  《张自忠传论》:  张自忠的母系家族——冯氏家族也是一个文化士绅家族,由于张自忠早年丧父,其母亲的教养训诲对张自忠影响更久长。张自忠母亲张冯氏,临清彰信乡人。张自忠的外祖父冯万邦以上数代“皆以诗书世其家”,冯万邦的儿子冯枢(即张自忠的舅父),字北辰,幼年饱读诗书,“中年弃儒就商”,但坚持耕读传家。冯枢在地方有很高的威望,“里人有争执者,皆为之排难解纷,曲与直咸悦服”。其女即张自忠母亲张冯氏。张冯氏虽不识字,但受家族文化礼仪规范的教养,忠孝慈慧,对张自忠兄弟管教严格,影响深远。  透过张自忠家族历史,可以看出,张氏家族具有较为明显的传统士绅特点,而传统士绅文化是聊城运河区域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明清时期,士绅阶层在乡村社会中具有特殊地位,具有其他阶层和社会群体所不具有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士绅是地方官府与民众的中介。地方官府与民众是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双方经常处于对立和矛盾之中,而士绅虽以功名和特权居于统治集团之内,但又是有权势而无权位的特殊阶层,是乡民家族中有地位、有威望的人士,在官、绅、民三种力量之间,官员是封建制度统治权力的代表,士绅既是官府统治力量实施的工具,同时又是地方利益的代表和乡民的代言人。“盖乡绅者,众人之领袖也,平民之是非曲直常倚乡绅之评判”。多数情况下,士绅阶层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复杂的角色和面目,有些士绅成为地方官府的爪牙和帮凶,为虎作伥、仗势欺人、包揽词讼、鱼肉乡民;有些士绅则是民意的代表,代表民意与封建官府抗争,是民众基本权益的代表者,而且由于士绅是有文化的地方人士,多数情况下他们是地方民意的代表和地方公益事业的维护者。  其二,士绅是民间文化的传承者。在封建社会以农村为主的基层,士绅阶层是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承的主要力量,他们或以耕读在家族内部传承文化,或以私塾、义学、书院的承办者、教师等身份传播文化,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士绅。其中有许多乡绅曾在各地任官,扩大了知识文化的视野,吸收了各地文化的新鲜内容,免官或致仕归家后,对经历的区域和吸收的文化内容进行总结和融合,再以各种形式在家乡传播,从而丰富了地方文化的内容,发展了地方文化。  其三,士绅是地方教化的承担者和纲常礼教的维护者。在明清时期,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基层社会秩序的建立和维护,用封建纲常名教规范社会,而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士绅阶层起了主要作用,有时甚至起到了地方官府起不到的作用。清代一位地方官总结道:“官与民疏,士与民近,民之信官,不若信士,朝廷之法纪,不能尽晓于民,而士易解析。谕之于士,使传谕于民,则道易明而教易行,境有良士,所以辅官宣化也。”也就是说,对民众实施教化,士绅由于亲近民众,又熟悉教化的内容,代代实施,甚至以身作则,“其士绅居乡者,必当维持风化,其耆老望重者,亦当感劝闾阎,果能家喻户晓,礼让风行,自然百姓吉祥,年丰人寿矣”,说明士绅在宣示、维护教化方面有官府不可替代的作用。清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和管理,康熙时期颁布16条圣谕,雍正时期又在康熙“圣谕”的基础上亲自撰写了圣谕广训,作为控制基层社会的准则,以重人伦、端士习、厚风俗为宗旨,作为实施教化的内容。明确规定以士绅为主进行宣讲,“在于大乡大村,设立讲约所,选举诚实堪信,素无过纪之绅士,充分约正,值月分讲”。由此可以证明,士绅是乡村社会教化的主要承担者。  ……

张自忠传论 作者简介

  马亮宽,1959年I2月生,山东菏泽人。1983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2005年研究生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获硕士、博士学位。现为聊城大学历史学教授,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社会史、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曾出版《傅斯年评传》《齐鲁士人与秦汉社会》等著作。在《近代史研究》《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论著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影响。    岳广腾,1977年6月生,山东聊城人。2004年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获专门史硕士学位。现为《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副编审,历史栏目编辑,主要从事文化史及地方史研究。    刘春强,1980年4月生,山东临沂人。2013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学术思想史。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