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当代大学生心智结构与中国传统文化联性研究

当代大学生心智结构与中国传统文化联性研究

作者:张文霞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202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8.1(7.2折) 定价  ¥3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当代大学生心智结构与中国传统文化联性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4199901
  • 条形码:9787514199901 ; 978-7-5141-9990-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当代大学生心智结构与中国传统文化联性研究 本书特色

  《当代大学生心智结构与中国传统文化关联性研究》通过调查当代大学生的心智结构状态,进一步分析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心智结构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联性是什么样的状态?并且通过中西方的历史存在、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形成、中西方的学术存在样态的比较,分析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进一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心智结构状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当代大学生心智结构与中国传统文化联性研究 内容简介

  《当代大学生心智结构与中国传统文化关联性研究》将心智结构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重点研究二者关联性的复杂状况:通过中西方的历史存在、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形成、中西方学术存在样态的比较,分析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进一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心智结构状态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运用调查法考察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以及为人处世的方式,在对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当代大学生心智结构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联性结论。

当代大学生心智结构与中国传统文化联性研究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1 心智结构
1.1.2 中国传统文化
1.1.3 关联性
1.2 选题的根据与意义
1.2.1 选题的根据
1.2.2 选题的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
1.3.2 国内研究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心智结构关联性的复杂状况
2.1 当代大学生的心智结构本质上是中国传统文化塑造而成的
2.1.1 人的本质与文化关系的理论研究
2.1.2 当代大学生的心智结构本质上是中国传统文化塑造而成的
2.2 当代大学生的心智结构与中国传统文化关联性的复杂性
2.2.1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
2.2.2 近现代以来中国历史的复杂状况

第3章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调查
3.1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哲学概念范畴的认知
3.1.1 《中国哲学大纲》中的概念范畴
3.1.2 《中国哲学范畴史》中的概念范畴
3.2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蒙学的认知
3.2.1 中国传统蒙学书籍阅读情况
3.2.2 当代大学生对《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经典语句的认知
3.2.3 当代大学生对《论语》经典语句的认知
3.2.4 当代大学生对《孟子》经典语句的认知
3.3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警句、俚语的认知
3.3.1 人与天的关系
3.3.2 人与自然的关系
3.3.3 父子关系
3.3.4 夫妇关系
3.3.5 兄弟关系
3.3.6 朋友、上下级关系
3.3.7 人与人的关系
3.3.8 生活辩证法
3.3.9 实用理性和乐感文化

第4章 当代大学生为人处世方式调查
4.1 关于人与自然事件的调查
4.1.1 关于人与动物的事件
4.1.2 关于人与环境的事件
4.1.3 关于人与天的事件
4.2 关于家庭伦理事件的调查
4.2.1 关于亲子、兄弟的事件
4.2.2 关于夫妻的事件
4.3 关于社会伦理事件的调查
4.3.1 关于“要求让座”事件
4.3.2 关于“呼救无应答”事件
4.3.3 关于“获救先跑”事件

第5章 当代大学生心智结构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联性结论
5.1 分析
5.1.1 认知状况的分析
5.1.2 为人处世方式的分析
5.2 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当代大学生心智结构与中国传统文化联性研究 节选

  《当代大学生心智结构与中国传统文化关联性研究》:  2.1.1.1人创造了文化  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区别于植物、区别于其他一切自然存在物,人之所以能从自然界中独立出来,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本所在,正是由于人创造了文化的缘故。人在劳作实践中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就会成为人与其他动物、植物、自然存在物等相区别的、独特的本质特性。人创造了文化,也即人作为文化的创造者,主体是人,客体是文化,若没有人,也就没有文化。英国人类学家布伦尼斯洛·马林诺夫斯基从功能论的角度对文化的起源进行了阐释。布伦尼斯洛·马林诺夫斯基首先阐释了人创造文化的原因。人之所以创造文化是因为人类要满足自己的*基本的生存需要。从人的先天的生物学条件来看,人在自然链条中并不具有优势,人的器官及体质具有非特定化的特点,人的自然本能是薄弱的,在这样的先天不足的生物学基础条件下,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在自然链条中具有优势,就必须为自己的生存创造一个辅助的、人工的环境,以实现对自然和其他事物的控制,满足人自身的生存需要。布伦尼斯洛,马林诺夫斯基的这个阐释与马克思的观点——实践哲学的观点是一致的。马克思在其《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①布伦尼斯洛·马林诺夫斯基还将人的需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基本需要;另一种是次生需要。基本需要是指那些可以保证人类种族的有机体得以生存和延续的生理需要;而次生需要则是指那些在满足人类基本生理需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新的需要。实际上人的需要是有很多层次的。按照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观点,人类的所有需要可以按层次组织起来。在他看来,人类*基本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生理的需要获得相当满足之后,随之而生的是安全的需要。以求免于威胁,免于孤独,免于别人的侵犯。只有这一需要获得满足之后,个人生活才有安全感。在此基础上,才会出现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以上三个层次的需要获得满足,个人的尊重需要才会充分地发展起来。*后,才发展到*高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正是因为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多元化的,所以,相应的人类创造出来的文化也就是多样性的了。除此之外,人类的生存需要会受到人所生活的自然环境所影响。也就是说,自然环境不同、气候条件不同,人的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也就相应地会不相同,那么,人所创造的文化也就不同。例如,由于中西方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等不同,*终导致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这些文化差异表现在社会结构上、生产方式上、思维方式上、思想观念上等方面。有很多研究者都做过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焦磊在其硕士学位论文《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文化指归及其意义》一文中,对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也有相应的论述。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位于长江和黄河中下游平原,土地辽阔,地势宽广,四季分明,气候适合农业发展。因此,在这样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下,人们创造了满足自己生存需要的文化:以农立国,聚族而居。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人们聚居在一起进行生产劳动,靠农业生活,而农业生产又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很强,所以在生活中人们就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单位,并且以家的精神进一步去组织国。在家庭中家长是中心,在家族中族长是中心,在国家中君主是中心。这就是中国注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天的关系这样一个小农宗法社会结构,即“家庭一宗族一国家”一体化。因此,中国形成的文化就非常注重对天人关系、人人关系的调和。也正是因为要满足人们的次生需要——维护社会权威,才创造了规范社会关系、调整社会关系的道德——这个我们国家文化的价值标准。  ……

当代大学生心智结构与中国传统文化联性研究 作者简介

  张文霞,女,1981年出生;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国家心理咨询师,沙盘游戏治疗师,团体辅导师,中国心理学学会会员,吉林师范大学教学标兵。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学士,吉林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吉林大学中国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国古代哲学: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业著作2部,参与编写教材6部:主持省级以上教研项目2项,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15项,获吉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四平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吉林省心理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