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国际安全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国际安全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出版社:时事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9-01
开本: 24cm 页数: 326页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63.7(4.9折) 定价  ¥13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国际安全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版权信息

国际安全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大方面阐述了国际安全治理之困局, 分析了国际安全治理困境之原因, 提出了应对国际安全治理之对策, 并对中国在国际安全治理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解读。

国际安全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目录

理论篇


共商共建共享:国际安全治理的新理念秦亚青()


全球治理的新关切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蔡拓()


冷战后“安全观”的转型王树春()


国际安全治理中的目的性治理和无目的性治理张胜军()


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李伟()


“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传播与国际安全治理孙吉胜()


实践篇


解决朝核问题的思考黄凤志丁菱()


全球恐怖主义热点分布与态势感知杨溪李伟()


美国“打朝”的可能性与朝鲜半岛问题的未来程亚克()


东北亚安全形势的发展与影响孟晓旭()


简析日本的印太体系安全治理及对中国的影响葛建华()


南亚地区安全治理的困境与出路钱峰()


阿富汗安全困局与安全治理申林张昕李炯燊()


南太地缘政治与中国的南太安全战略刘丹()


欧洲安全治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张健()


当代西欧民族分离主义问题治理的国内因素影响

李渤庞嘉元()


当前国际安全乱局与西方的“责任”张蓓()


中国篇


党和国家历代主要领导人的“国家安全观”析评林利民()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析论吴志成()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实践与特点赵晓春()


中国全面参与全球治理的兼容问题王灵桂()


共同体战略与金砖合作治理的中国含义刘毅()



附录国际安全治理论坛2017:国际安全治理与

“人类命运共同体”会议纪要()


展开全部

国际安全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节选

国际安全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一、安全理念的发展:自安全、相互安全和综合安全 从国家体系产生以来,国家安全概念就伴随着国家主权的原则诞生了。国家安全概念是西方人提出来的,是国际安全理念的起始,基本上是以自国家为核心的安全理念,强调国家自身的绝对安全保障。也就是说,初始的国家安全概念有一个内涵性的假定,即国家可以不依赖任何其他国家而独立获得安全。在设计这个概念的时候,原本就是完全从自身去考虑的,就是从一种自身绝对安全的方式去考虑安全问题的,所以是一种绝对“自安全”的考量。这样的考虑与西方的自在本体论有很强的关联。也就是说,个体是独立的、自在的,甚至是自为的。所以,个体是一切安全问题的根本,也是一切安全研究的起点。Qin Yaqing, “A Relational Theory of World Politics,” 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 2016, 18 (1): 33-47 但是,国家是生活在一个国际社会之中的。任何自国家的存在都是与他国家的存在联系在一起的,无论国家有多强的实力,这都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于是便产生了国际安全(international security)的概念。国际安全实际上是指国家之间的安全,这已经涉及到“相互安全”的问题,但其基础是独立和自在的个体国家,安全也是指这个独立自在的国家相对于其他独立自在的国家的安全。正因为如此,国家安全威胁也就主要指一个国家的安全受到另外国家的威胁,即“自国家”安全受到“他国家”的威胁。 到了20世纪50年代,在国际关系的发展和实践中,国际关系学者提出了“安全困境”概念,将相互安全的概念提升到一个重要的地位。John Herz, “Idealist Internationalism and the Security Dilemma,” World Politics, 1950, 2:157-180 安全困境指一个国家处于保护自身安全所采取的自强措施会被其他国家认定为侵犯意图的反映和安全威胁的表现,因而其他国家也会采取相应的自强行动。结果就是自国家和他国家都陷入一种不断采取自强措施的恶性循环:越加强自我,就越感到不安全;越感到不安全,就会越加强自我。安全困境概念的提出包含了一个反映现实并针对现实的假定,即所有安全都是相互的。相互安全的概念从理论上否定了自安全的合理性,指出任何源于自安全的实践必然导致自我不安全。这可以说是安全困境的深刻启示。 于是,绝对安全开始向相互安全的概念发展。即便在*严酷的情况下,安全也是相互的。阿克塞罗德曾经做过一个安全个案的研究。Robert Axelrod, “The LiveandLetliveSystem in Trench Warfare in World War I,” in Robert Axelrod, 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 New York: Basic Books, 1984, pp 73-87 一战的时候,战壕里敌对双方的士兵,只要上级不命令射击,是不会主动开枪的。因为每一个士兵都知道,如果我不先开枪打对方,对方就不会先开枪打我。由于这样一种默契,双方的安全有了一定的保障。他在这篇文章中专门讨论了一战中战壕里的战士为什么在很多应该开枪的时候并没有开枪;想要说明的是,即便是敌对行为体也可以进行安全合作。冷战时期美苏两家的核战略也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当时美国人曾经提出实施“核应用战略”(Nuclear Utilization Strategy,NUTS),这一战略正是以自我的绝对安全为主。核应用战略的逻辑是:我可以设立一种高效的防御体系,拦截对方的导弹,使对方不能伤害自己;但同时我的战略武器系统却完全可以摧毁对方。Spurgeon Kenny Jr and Wolfgang K H Panofsky, “MAD versus NUTS: Can Doctrine or Weaponry Remedy the Mutual Hostage Relationship of the Superpowers,” Foreign Affairs, 1981, 60 (2): 287-304 星球大战战略就是在这套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是一种以绝对自安全为考虑的安全战略,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战略,不但难以保证自己的安全,而且会将军备竞争不断推向高潮,使整个安全环境更加恶劣。所以冷战时期美苏双方更多地是采用“确保相互摧毁战略”(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MAD)。这是一个出于相互安全考虑的理念,也是一种相对合理和切实可行的战略。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不是核武器防止了体系性战争,而是相互安全的理念使得核武器这一毁灭性武器反而成为防止战争的重要因素。 全球化时代安全理念继续向前发展。两个方向发展尤为重要,一是从国家层面向个人层面延伸,可以称为下行移动。联合国系统提出了“人的安全”(human security)的理念和原则,反映了安全从国家向个人层面移动,也反映了国际安全自身范畴的变化。二是从国家向全球层面延展,可以说是上行移动,或称之为全球安全(global security)。全球化时代也被很多人称为跨国威胁时代,认为这个时代的威胁主要或者不仅仅是来自于其他国家,而是来自于一些共同的全球性危机。哥本哈根学派对安全化的讨论Barry Buzan, Ole Wver, and Jaap de Wilde, Security: A New Framework for Analysis, Boulder: Lynne Reinner, 1998、一些学者对跨国安全威胁时代安全问题的讨论Bruce Jones, Carlos Pascual, and Stephen John Stedman, Power and Responsibility: Building International Order in an Era of Transnational Threats, Washington DC: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2009 都反映了这些安全理念的演化。总体上来讲,相对于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这两个层面,这两个方向的安全问题又被通称为非传统安全,结果就是安全形态多样化和安全范畴的拓展。我们现在讨论国际安全形势的时候常用“复杂多变”等说法,正是因为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安全,已经不仅仅是个体国家的自安全和国家之间的相互安全,而是既涉及方方面面的安全问题,也涉及到这些安全问题的相互影响和层层叠加。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环境安全等不同安全领域之间已经高度相互关联;国家安全、国际安全、人的安全、全球安全等不同层面的安全之间也已经密切相关。一个复杂的综合安全格局因之形成,安全也已经成为一个综合安全的概念。 二、民粹现实主义兴起及其对安全理念的冲击 这些年来,随着全球化发展,民粹现实主义兴起。民粹现实主义一方面是民粹主义,一方面是现实主义。民粹主义强调自民族**、本国家优先,而现实主义强调物质性实力是这种优先的重要保障。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安全治理理念的一种倒退。 回顾全球化时代国家关系理念的重要发展,有三个国际社会的基本共识不容忽视:一是重视全球治理。全球性威胁需要全球治理,全球治理*主要的机制是多边制度安排。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国家是国际体系中唯一有意义的行为体,亦即国家中心论的假定,强化了国家之间相互关联和维护全球公地的意识。二是重视国际合作。由于全球性问题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单独解决的,国家之间、国家与其他行为体之间的合作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事情。阿克塞罗德将一战期间战壕战的敌对双方不主动向对方开枪的做法称为相互生存合作,这是敌对双方之间为了自我生存的合作;而面对全球问题和跨国威胁产生的合作则是国家社会面对共同威胁的合作,是共同生存合作。三是重视合作安全。安全治理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性质的重要,由于其内涵和范畴的变化,更需要以综合安全和共同安全为重点,以合作安全为基本原则。任何自个体的绝对安全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在安全性质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民粹现实主义在安全问题上的倒退,对这些基本共识形成了强势的冲击。将民粹现实主义的两个要素(自国家**和物质性实力**)结合起来,用于国际安全治理,就是重新高调提出绝对的自国家安全。这是国际安全领域一个很重要的信号,背后的假定是只考虑自安全的战略是可以实现的。这种考虑的结果就是出台排他性安全观、安全战略和安全政策。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我的核弹按钮比你的大”等言辞和不断进行的大规模军事演习的行动。相信国家可以获得绝对安全,强调获得绝对安全的途径是增强自身的物质性实力,这些恰恰是民粹现实主义国家安全理念倒退的特征性表现。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全球*强的国家——美国所谓的“退出”政策,换句话说就是退出全球治理,全球安全也不再是“我”的事情。这个表现方面很多,不胜枚举。总体上说,不管表现为什么形态,出现在哪一个领域,都是一种理念上的倒退。 三、共商共建共享的安全治理理念 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安全治理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它包括了从国家自安全到全球安全的整个范畴,考虑了全球化时代安全性质和内涵的变化,提出了一个新的安全治理理念,明确了与之配套的行为准则和路线图。 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有几个非常明确的特点: 一是指明了安全的前提和目标,这就是共同安全。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国际社会存在的基础是共同存在,而不是孤立存在。这并非是不承认自个体的存在及其对安全的需求。任何一个自个体,比如国家,都是有着自身的独立存在和自身的安全利益的。但是这种存在和利益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他个体的自身安全和自我利益、与整体的安全和利益共同存在、相互关联的。既然自我存在与他者存在是共时共在的,那么任何一个自我对于安全的考虑必须将他者的安全置于其中;既然个体存在与整体存在是共时共在的,那么任何一个自我对于安全的考虑必须将公地的安全置于其中。中国传统文化中“达己达人”的思想,用于安全领域便是“安己安人”。 二是提出了安全的基本原则,这就是平等安全。安全治理需要通过协商安排的过程加以实施和保障,不是一方强加给另一方的安全,一方强加给另一方的安全是不可持续的。在广义的全球治理问题上,从来都存在多种思想和多种模式。英国作为日不落帝国时期推行的帝国式治理,是将英国的治理模式挪移到被治理的国家和地区,这显然是一种不平等的治理模式。均势治理模式是在欧洲兴起的,是在具有主权的国家尤其是大国之间展开的。这也不是一种平等的安全治理模式,因为均势治理是依赖国家之间物质性实力的均衡而保持的一种战争阴影下的安全,大国完全可以牺牲小国的利益。霸权治理模式也是以不平等为前提条件的,因为霸权的存在本身就是强制性的保障。与这些安全治理模式相比较,共商共建共享的安全治理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治理模式,包含了高度的正义内涵,所以也是一条可持续的安全之路。 三是强调了安全的唯一途径,这就是合作安全。安全从本质上而言是一个双赢和多赢的概念,因为个体在社会中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与其他个体和整个社会的共同存在,自我的安全与他者的安全、与社会的安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合作才是建立和维护安全的根本途径。任何追求自我绝对安全的努力*终都无法得以实现,并且可能导致不断恶化的自我安全环境,无论这一个体的自身多么强大都是如此。明智的做法只能是在合作中寻求相互的、共同的安全。我们常说,在国际社会中邻居是无法选择的,邻里之间只有选择合作,才能真正保护自我的安全。 四是表述了安全的理想形态,这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安全领域反映的是一种多元安全共同体、一种安全命运共同体。这是很值得深入探讨的一个方面,因为它超出现在国际关系学界尤其是西方关系学界研究的安全共同体。梳理一下西方学者讨论国际安全共同体的文献,就会发现几个重要的观点。首先是价值的同质化。国际安全共同体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是高度政治制度同质化,也就是说,只有政治体制和价值体系完全相同的国家才能形成这样一个安全共同体。其次是认同的一致性。只有国家形成了高度一致的身份认同,才能形成安全共同体。再次是政策的统一性,要求共同体成员在对外的政策上保持高度统一。Beverly Crawford, ed, The Future of European Security Community, Berkeley: Center for German and Europe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92; Emanuel Adler, “Europe as a Civilizational Community of Practice,” in Peter J Katzenstein, ed, Civilizations in World Politics: Plural and Pluralistic Perspective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10, pp 67-90 到目前为止,欧盟往往被界定为这样一种安全共同体。但是,当今的世界是多元多样的,不可能在这些方面达成高度的一致;未来的世界也一定是多元多样的,各个国家、民族仍然会保持自己鲜明的特性。即便是欧盟,也会出现类似英国退欧这类难以预测的事情。所以,一种更切实可行的理想安全状态是多元安全共同体,包括不同文明类型、不同类型国家、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阶段,构成一个共同的包容开放的安全所在。 四、结语 ……

国际安全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简介

主编简介: 赵晓春,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硕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政治理论、国际安全、日本问题。著有《发达国家外交决策制度》《日本皇室》,主编《2008年中国国家安全概览》等,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副主编简介: 申林,博士,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学理论、周边国家与中国国家安全。出版学术专著一部、编著一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