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你的反常他的日常——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病

你的反常他的日常——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病

作者:刘震钟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0-01
开本: 32 页数: 192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7.9(7.0折) 定价  ¥3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你的反常他的日常——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病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0870111
  • 条形码:9787500870111 ; 978-7-5008-7011-1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你的反常他的日常——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病 本书特色

揭开日常生活背后稀奇古怪的真相 理智与疯狂之间并非泾渭分明 所有通向未来的研究都是要打破正常的思想局限的 不妨先以宽容的心去理解:啊,原来也有这样的人

你的反常他的日常——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病 内容简介

人的精神和身体一样,都可能生病。但精神疾病种类繁多、症状多元,实在不易辨别。多认识精神疾病、提高警觉,能够提早发现自己或亲友的异状,以利及早处置,但也毋需过度担忧,以免形成另一种压力。 同时提醒我们:当感到压力太大、快撑不住时,千万不要勉强,应适时纾压、请教专业,便可回归健康生活。

你的反常他的日常——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病 目录

**章 什么是精神病

精神为什么会生病

精神疾病中的精神病

精神病的特征

第二章 在病与非病之间

是生病还是没病

精神病可以检测吗

常用来判断病与非病的依据

第三章 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

妄想症

其他常见的精神病

并发精神病症状之其他疾病

第四章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日常生活

从小说———窥精神分裂症

S 的故事: 走不出去的旋转门

C 的故事: 戒慎恐惧勇敢挺进

Z 的故事: 重整步调自在人生

家人也要学习与病共处

第五章 精神病前兆或是青春期风暴

打开机会之窗: 关于及早处置

真的会发病吗

别急着说孩子有精神病

及早介入处置的可行性

第六章 如何与病共处

精神病会好吗

药物扮演什么角色

患者与家属是命运共同体

调整期待与压力因应

后记 期待雨过天晴、拨云见日

展开全部

你的反常他的日常——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病 节选

你 “ 焦虑” 吗? 你 “ 忧郁” 吗? 你觉得 “ 烦 ‘ 躁郁’ 闷” 吗? 这些形容词对一般人而言并不陌生,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或多或少会因为即将发生的重要事件、紧急突发的状 癋、拖了好久却还没解决的问题而困扰。这些不管来自学校 或职场,有关爱情或亲情、牵涉金钱或者人际纠葛的各式压 力,都可能给你带来高低起伏、五味杂陈的情绪反应,甚至 干扰了日常生活。但这些扰人的感受,是病吗? 【案例一】 忧郁的年轻小姐 一位年轻小姐来看诊,说她*近快烦死了,心情闷到很想打人,觉得自己快得抑郁症了。她说: “都是我男朋友害 的, 他可能有强迫症, 因为他总是规定我裙子不能穿得太 短,不可以跟别的男生讲话,晚上call 我一定要马上回call, 强迫我都要听他的,不然就会大发脾气,非常恐怖!我压力 超大的,被他搞得快要得抑郁症了!” 【案例二】 听到重要机密的男子 门诊出现了一位男性, 说他*近非常沮丧、 每天失眠, 因为一直听到有人告诉他许多重要机密, “你们不懂,我不 是在幻想, 是真的听到有人在跟我说很多重要的事, 很紧急 也很复杂, 不弄清楚会出人命的。 只是他们常常又不讲清 楚, 有时还测试我到底了解没。 路人的眼神、 电视上的新 闻、 半夜外面的喇叭声, 都在传达讯息给我, 我被弄得好 烦、整得好惨,可是都没人相信我。难道连你也是他们一伙 的, 一起耍我吗? ” 但一旁家属却摇头悄声说: “ 这一切都是 他脑子里的幻想。” 试着想像某一天,股市崩盘金融危机再起,眼看着毕生 积蓄即将付诸流水;或是公司突然倒闭,工作与退休金一夕 之间成为泡影。又比方经历生死瞬间的意外,失去至亲好 友,或者目睹老公和自己的闺蜜交暧昧、为老板卖命却被出卖成为代罪羔羊......这时候似乎需要更强烈的字眼,才足以 描述这种非常状癋: 彻夜“失眠”、 有时“厌食”、 有时 “ 暴食” 、 觉得 “ 恐慌” 、 总不由得想 “ 强迫” 自己忘记、 有 时失神 “ 解离” , 或是 “ 自闭” 才能摆脱 “ 创伤” 。 然而顾及现实的需要,你仍得打起精神以应付每一天。 人前若无其事地硬撑着,人后却暗自啜泣,觉得自己濒临 “ 人格分裂” 或是 “ 精神分裂” 。 有时 “ 幻想” 突然有个神 仙出现,许你三个愿望化解一切烦忧,但事与愿违,通常可 能出现不断被责备的“幻听”,比如“不好好加油,在做什 么白日梦! ” 走在路上对陌生人的眼神产生 “ 错觉” , 好像周 遭充满敌意,或是嘲笑,甚至发展出“被害妄想”,觉得一 切的不顺都是某某人的阴谋。 上面描述的状癋好像越来越严重,不过即便到了自以为 有幻听、被害妄想的程度,还很难确定这样是不是病了。虽 然上述许多引号里的形容词后面加个 “ 症” 字, 就变成精神 疾患的名称,不过精神科的诊断却不能只靠望文生义就对号 入座。 比如, “ 自闭症” 不是说这个人内向害羞、 不喜欢和外 人交际往来,而是指从小就陆续浮现的语言及社交发展障 碍;此外“一个人因为必须在不同场合扮演不同角色,结果 产生了价值混淆和负面情绪” 的情形也并非“精神分裂症”。 大众从病名字面上所产生的联想,与临床上医师判别病况的标准,两者差距甚大,而且临床上并没有所谓的“抑郁症” 或“幻想症”。 几年前连续发生名人自杀事件时,媒体大肆报道抑郁症相 关的新闻,一般民众似乎因此比较不忌讳看精神科了,甚至出 现不少担心自己得了某某精神疾病而来就医的个案,特别是都 市族群。原本我以为这是社会进步的现象,但对不特定的大众 进行卫生教育时,却发现令人啼笑皆非的误解,甚至恐慌。曾 有个案看诊后如释重负说: “ 还好 ‘ 只是’ 焦虑症, 不是抑郁 症,我很怕死的,怎么可以去自杀。” 言下之意好像得了抑郁 症的人一定会自杀,或是有想死的念头才是抑郁症。 这样算是病了吗 关于大众对精神疾病的虑病心态与误解,还有一个例 子。2007 年,台大医院精神部希望从病患发病早期,即开始 进行精神分裂症 ( S c h i z o p h r e n i a ) 的追踪研究, 因此开设了 “思觉功能障碍”特别门诊。8 月间,有一场精神分裂症国 际研讨会,许多媒体记者针对这个特别门诊进行了采访。不 久,某大报的头版头条新闻出现“青少年叛逆当心是精神分 裂” 的标题, 内页详细介绍疑似精神分裂症的前驱症状, 并 为了平衡报道,还采访外院的医师,把叛逆行为和精神病的差别做了解释。 结果呢? 报纸出刊前,原本一个月中来看特别门诊的人次不到十位,见报之后,不但门诊人数爆增,医师还得提供看诊以外 的时间进行评估。 为了招募疑似前驱期或初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个案,这 是必要的过程,在那一波大量的门诊人潮中,有三分之一左 右是我们设定想要邀请参加研究的对象。然而,那些不是收 案主要对象的人, 真的都 “ 没病” 吗? 其实, 非主要对象的 其他个案分别是患了强迫症、社交畏惧症、自闭症/ 亚斯柏 格症、抑郁症、躁郁症、器质性脑症候群、药物引起的精神 病症、心身症、失眠症、暴食症...... 更引起我注意的是, 有些民众的困扰甚至谈不上是 “症”,但也来挂门诊:压力情绪反应、情绪行为障碍,或整 天宅在家里、网路成瘾、亲子互动不良等。面对他们,医师 不能只说 “ 恭喜你, 你不像精神分裂症, 请放心” 就算了。 到底病与不是病之间,能不能画出界线?分别又该如何 处理? 这是许多民众共同的问题。怎样才算生病?精神为什么 会生病?医师到底怎么诊断的?这个病和那个病有什么不 同?分裂症是不是*严重,而且医不好? “疑似前驱期”是 什么意思,用白话文是说我快疯了吗?这些问题,本书都将 一一回答。

你的反常他的日常——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病 作者简介

刘震钟 ,台湾大学医学系毕业,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主修社会与行为科学。曾任行政院卫生署八里疗养院主治医师、一般精神科主任、居善医院主治医师,澳洲墨尔本大学青少年精神健康中心访问学者。现任台大医学院精神科助理教授、台大医院精神医学部主治医师、台湾精神分裂症研究学会秘书长。曾获得台湾精神医学会研究论文奖。 刘震钟之主要研究领域为精神分裂症发病前后之追踪。因工作关系,接触多样的精神病患者和他们的亲人,和许多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员及一般大众有过精采交集。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