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上海信托业研究(1921-1949年)

上海信托业研究(1921-1949年)

作者:何旭艳
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4-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19
本类榜单:管理销量榜
中 图 价:¥57.8(4.9折) 定价  ¥11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上海信托业研究(1921-1949年)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7613870
  • 条形码:9787547613870 ; 978-7-5476-1387-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上海信托业研究(1921-1949年) 本书特色

中国信托业研究的必读书!本书适合金融企业图书馆、综合性图书馆收藏。

上海信托业研究(1921-1949年) 内容简介

在1921-1949年近30年左右时间里,上海信托业经历了兴起、沉寂、初步发展、畸形发达、渐趋萎缩几个阶段,先后涌现了百家不同类型的信托机构,同业组织建设初见成效,信托观念的传播和推广工作也次第展开,上海信托业已经具备了一个金融分业应有的外观。但从实际经营内容来看,不以信托业务为主业成为整个行业的基本特点。因此,近代上海尽管出现了一批批信托机构,却不存在一个能独立承担财产管理与长期资金融通功能的金融分业。

上海信托业研究(1921-1949年) 目录

前言
一、“信托”的起源与定义
二、本选题的学术回顾
三、本选题的研究对象
四、本选题拟解决的问题

**章 上海信托业的兴起(1921~1926年)
**节 近代信托制度传人中国
一、信托活动的出现
二、信托学说的传入
第二节 上海信托业的兴起
一、信托公司的创立
二、投资人情况
三、经营内容
第三节 “信交风潮”
一、从狂热到平缓
二、“信交风潮”爆发
第四节 1922~1926年期间的信托业
一、新设立的信托机构
二、中央信托公司和通易信托公司
小结

第二章 上海信托业的初步发展(1927~1937年7月)
**节 华商信托公司
一、新增的华商信托公司
二、华商信托公司的经营特点
三、华商信托公司存在的根本问题
第二节 银行信托部
一、创设银行信托部的潮流
二、经营状况
三、银行信托部存在的意义
第三节 华资官营信托机构
一、上海市兴业信托社
二、中央信托局
三、官营信托机构出现的意义
第四节 外资信托机构
一、新增的外资信托机构
二、经营特点
三、外资信托机构对华资信托业的启示
小结
一、上海信托业的进步之处
二、上海信托业的不正常之处

第三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上海信托业(1937年8月~1945年8月)
**节 基本格局
一、官营和外资信托机构的淡出
二、华商信托机构的极度繁荣
三、华商信托机构数量剧增的原因
第二节 经营特点
一、信托业务有了一定发展
二、投机性增强
三、主营方向不明,经营业绩不稳
第三节 行业成长
一、行业地位
二、行业规模
三、行业建设
小结

第四章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上海信托业(1945年9月~1949年5月)
**节 华商信托业
一、机构数量递减
二、经营面临困境
三、行业建设日趋成熟
第二节 官营信托机构
一、上海市兴业信托社
二、国营信托机构的力量加强
第三节 中央信托局
一、机构规模不断扩大
二、经营业务极其庞杂
三、关于中央信托局的两个问题
小结

一、商营、国营信托业不同的发展际遇
二、上海信托业没有解决的问题
结论
大事记
征引、参考文献
后记
再版后记
展开全部

上海信托业研究(1921-1949年) 节选

  《上海信托业研究(1921-1949年)》:  一、从狂热到平缓  8月是信托公司由狂热趋向平缓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由于社会各界对信托公司的质疑之声日隆,作为主要监管部门的北洋政府农商部对信托公司的态度发生转变,从而使自5月以来的创立信托公司热得到遏制。  当中易信托公司和上海信托公司在5月*先创立时,尚未引起银钱界的关注。5月中旬交易所狂潮已愈演愈烈,由于对橡皮风潮记忆犹新,上海银钱业对这股投机的倾向尤其敏感,银钱业两公会联合向北京政府农商部、江苏省长致电,对股票市价暴涨极为担忧,认为一旦股票价格暴跌,“祸害之烈,甚于橡皮风潮,扰害市面,金融界必首蒙其厄”。①要求对交易所严加管理,未提及信托公司。  到了6月,中国商业、通易、大中华、中央、中华、上海通商六家信托公司相继创立,另外还有上海信托商业储蓄银行和上海纱业信托银行开创立会。这些信托机构无不资本巨大,发起神速。*早对此表示担心的是专业人士。尽管对信托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但上海信托业的发展速度之快却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他们开始担心在没有相应制度规范的情况下,信托公司的发展势头过猛,偏离了正常轨道。1921年6月,马寅初、徐沧水、徐裕孙、朱义农等人以公开演讲或撰写文章的方式,针对信托公司发表了一系列言论。尽管措词不一,角度不同,但他们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看法比较一致。  首先,都肯定了信托事业的积极意义。6月信托公司设立*多,马寅初在浙江兴业银行与暨南学校商科举行了两场公开演讲,他承认“就一国经济上进步而论,此种事业(指信托业)当为社会所欢迎”。②徐沧水也认为信托公司属于“经济上之重要机关”。③  其次,以欧美等国信托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参照,普遍认为信托业在中国发展速度过快。马寅初以美国为例,信托公司发展了一百年左右才进入比较发达时期,“其进步缓而稳,非如吾人悬想中之信托公司可以一蹴而就者”。他明确表示:“吾并非反对信托公司之成立,将来吾国实业发达,各种公司林立,信托公司自有设立之必要。但以今日而论,伟大信托公司之设立,未免太早耳。”①徐沧水指出,美国信托公司的出现是由于“助长小商工业而发生。因其积日累月,逐渐盛昌,始臻于今日资力伟大之境”。希望中国的信托公司“在小商工业方面,加之注意,若视为纠集大资本俾便于从事大规模之投机者,则徒假用信托之美名而已”。②  第三,质疑信托公司的经营内容,并指明其即将面临的结果。马寅初的措词*为直接、犀利。在6月的演讲中,他一针见血地指责上海的信托公司“只求发财(经济)不顾道德法律政治与夫风俗习惯,其与经济原理相背驰,将来必致失败”。③6月14日出版的《银行周报》,专门刊登了徐沧水、徐裕孙、朱义农等人的文章,从各个角度介绍信托的学理和各国信托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目的是使公众对信托公司的经营内容有清醒的认识,避免因盲从而步入投机。但这些文章没有直接指出信托公司已成为投机的工具,只是非常含蓄地向公众提出了对信托公司发展现状的担忧。徐沧水在《从虚业政策向实业政策从投机主义向投资主义》一文中,只是表示:“几个数百千万,尽投于此种事业(指信托业),是否可惜?是否有利?……其经营者果善于运用乎?其运用时果无危险乎?”④在《吾国信托公司之前途》一文中,他也只是指出,“晚近信托公司之成立,大概为一时企业热之冲动,殆鲜有事前之计划事后之办法也。”他认为设立信托公司的难度不在于招股,而在于经营。由于国人对于信托的意义,大都不了解,因此,“真正美国之所谓信托事业,恐非今日之信托公司所可得而实行者也。”他预测了今后信托公司的营业内容无非三种结果:“其一则为变相之银行,偏重于存放事项。其二则为买卖证券,趋于大规模之投机买卖。其三则为变相之房产抵押公司,以为买卖土地房屋之周旋。”  ……

上海信托业研究(1921-1949年) 作者简介

  何旭艳,1972年生,浙江乐清人。历史学博士,经济学教授。本硕博分别毕业于杭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金融史,曾在《近代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学术月刊》、《抗日战争研究》、《史学月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现为温州大学商学院教授。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