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青海乡土民居更新适宜性设计方法研究

青海乡土民居更新适宜性设计方法研究

作者:崔文河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5-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87
本类榜单:建筑销量榜
中 图 价:¥54.6(7.0折) 定价  ¥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青海乡土民居更新适宜性设计方法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0878041
  • 条形码:9787560878041 ; 978-7-5608-7804-1
  • 装帧:一般铜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青海乡土民居更新适宜性设计方法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对青海乡土民居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阐述。书中涉及青海几乎所有市县地区的乡村聚落,对农区、牧区民居有较全面的分析,并总结出青海省东部、环湖、海西、海南四个自然综合区划的乡土民居的建筑特色。同时,全书还针对青海乡土民居所具有的西北少数民族多元建筑文化,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概括,分别阐述了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6个世居民族建筑特色,并进行了大量的民居测绘,在书稿中分别配有线条图。 青海是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与西北多元民族文化汇聚的重要地区,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直接影响着高原生态安全、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稳定,当前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及民族文化消亡的突出问题。纵观乡土民居建筑演变发展规律,总是处于一种连续性的更新生成过程,但从当前民居建设现状来看,其营建方法正处于“新旧断层”的转型阶段,缺乏基于当代背景下乡土民居更新适宜设计模式的研究。本书以寻求高原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采用历时与共时、定性与定量等综合研究方法,对青海乡土民居建筑原型、现型、新型进行整体性思考。本书不仅对相关地域建筑研究、传统村落民居保护等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也对西北多元民族文化、民俗及民族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青海乡土民居更新适宜性设计方法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对青海乡土民居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深入阐述。书中涉及青海几乎所有市县地区的乡村聚落,对农区、牧区民居有较全面的分析,并总结出青海省东部、环湖、海西、海南四个自然综合区划的乡土民居的建筑特色。同时,全书还针对青海乡土民居所具有的西北少数民族多元建筑文化,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概括,分别阐述了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6个世居民族建筑特色,并进行了大量的民居测绘,在书稿中分别配有线条图。

青海乡土民居更新适宜性设计方法研究 目录

总序 自序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对高原生态环境的关注 1.1.2 对高原多元民族文化的关注 1.1.3 研究课题的提出 1.2 研究对象及内容 1.2.1 研究对象的界定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现状 1.2.4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理论支撑 1.3.1 人居环境科学理论 1.3.2 复合生态系统 1.3.3 绿色建筑与生态美学 1.3.4 地域建筑与乡土民居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2 青海多民族地区乡土民居建筑原型 2.1 青海乡土民居建筑地域类型划分 2.1.1 河湟地区——庄廓民居 2.1.2 环湖及周边牧区——游牧民居 2.1.3 柴达木地区——戈壁绿洲民居 2.1.4 青南地区——碉房民居 2.1.5 民居不同地域类型背后的主导因素 2.2 青海多元民族建筑文化多样性 2.2.1 汉族民居 2.2.2 藏族民居 2.2.3 回族民居 2.2.4 土族民居 2.2.5 撒拉族民居 2.2.6 蒙古族民居 2.2.7 多样性成因分析 2.3 青海东部地区乡土民居生成与演变 2.3.1 地区自然资源与气候条件 2.3.2 民居原型生成与演变 2.3.3 自然生成与文化驱动 2.4 青海庄廓民居建筑特征 2.4.1 庄廓民居基本特征 2.4.2 庄廓民居特征的多样性 2.5 资源气候共性与民族文化差异性 2.5.1 资源气候环境主导下的民居共性 2.5.2 宗教人文环境导向下的民居差异性 2.6 小结 3 青海传统民居的生存智慧 3.1 与自然气候相适应 3.1.1 高原严寒与民居适应性 3.1.2 干旱少雨与民居适应性 3.1.3 风大风多与民居适应性 3.2 有效利用自然资源 3.2.1 *大化获取日照 3.2.2 有效利用本土建筑资源 3.2.3 生物质能的循环利用 3.2.4 水利资源的综合运用 3.3 与地形地貌相适应 3.3.1 川水平原聚落与民居——密集院落型民居 3.3.2 浅山丘陵聚落与民居——台地套庄型民居 3.3.3 高山峡谷聚落与民居——独立碉房型民居 3.4 简便易行的建造技术 3.4.1 庄廓传统土木建造技术 3.4.2 碉房传统石木建造技术 3.4.3 帐篷传统毛帐建造技术 3.5 多元民族文化的生态观 3.5.1 汉族儒、道文化的生态观 3.5.2 佛教文化的生态观 3.5.3 伊斯兰文化的生态观 3.5.4 多元民族文化生态观的一致性 3.6 小结 4 青海乡土民居更新的生态策略 4.1 青海乡土民居发展的生态困境 4.1.1 高原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 4.1.2 聚落重构与民居更新的现状分析 4.1.3 青海乡土民居发展走向 4.2 青海乡土民居更新的设计策略 4.2.1 生态住区规划 4.2.2 建筑形体与空间优化 4.2.3 再生资源利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 4.3 民居更新本土适宜技术策略 4.3.1 适宜技术观 4.3.2 被动式太阳房 4.3.3 传统围护技术更新优化 4.3.4 本土采暖技艺 4.4 新型绿色建材与本土资源优化策略 4.4.1 免烧砖 4.4.2 秸秆生态复合材料 4.4.3 太阳能陶瓷 4.5 小结 5 青海多元民族建筑文化的传承策略 5.1 青海多元民族概况 5.1.1 多元民族分布 5.1.2 游牧与农耕双层品格 5.1.3 西北儒释道、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多元文化交融 5.2 青海多元民族建筑文化现状与发展分析 5.2.1 民族建筑文化发展困境 5.2.2 走向技术与文化的融合 5.3 青海乡土民居更新设计多样性表达 5.3.1 “多样性表达”概念解析 5.3.2 民居地域性的多样化表达 5.3.3 生产生活方式的多样性表达 5.3.4 建筑语言的多样性表达 5.4 小结 6 青海乡土民居更新的整合设计与实践探索 6.1 整合设计模式的提出 6.1.1 整合设计概念解析 6.1.2 整合设计理论内涵 6.1.3 整合设计机制探讨 6.1.4 整合设计理念 6.2 整合设计要素建构与协同 6.2.1 整合设计要素建构 6.2.2 整合设计要素协同 6.3 青海东部地区庄廓民居更新整合设计实践 6.3.1 典型庄廓民居调研分析——以化隆县雄先藏族乡巴麻堂村为例 6.3.2 庄廓民居更新整合设计 6.4 青海南部地区碉楼民居更新整合设计实践 6.4.1 果洛州班玛县马可河河谷地带擎檐柱式碉楼解读 6.4.2 典型碉楼民居调研分析——以班玛县灯塔乡科培村为例 6.4.3 擎檐柱式碉楼更新整合设计 6.5 青海乡村新型社区建设实践案例分析 6.5.1 青海刚察县牧民定居新村建设 6.5.2 青海湟源县兔尔干新型社区建设 6.5.3 青海门源县农户自建太阳能暖房 6.5.4 对乡土民居更新整合设计的思考 6.6 小结 7 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青藏高原新乡土建筑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成果的应用前景 7.3 后续研究展望 附录 附录1 玉树及环青海湖地区民居更新整合设计分析图示 附录2 青海省特色民居推荐图集——东部地区“河湟庄院” 附录3 青海省特色民居推荐图集——青南地区“多彩藏居” 附录4 民居更新方案设计构思草图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青海乡土民居更新适宜性设计方法研究 作者简介

崔文河,1978年生,工学博士,现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乡土景观与聚落民居、民族建筑艺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海多民族地区传统民居更新适宜性设计模式研究》(51308431)、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丝绸之路甘青段少数民族乡土民居保护传承的设计策略研究》(17XJC760001),在《建筑学报》《西部人居环境学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