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电影思潮流变

中国电影思潮流变

作者:李国聪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546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29.0(3.3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电影思潮流变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9034337
  • 条形码:9787519034337 ; 978-7-5190-3433-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电影思潮流变 内容简介

  从20世纪80年代的思想大解放到90年代的市场化改革,再到21世纪以来的产业化浪潮,中国电影在政策、资本、技术等多元力量的博弈下显现出多重面相、多维侧面。  《中国电影思潮流变(1978-2017)》从整体上呈现了国产电影在文化、艺术、产业、市场以及工业等层面的多重角色,系统化梳理、分析和阐释了近四十年来中国电影思潮的发展历程及演变脉络,以期清晰洞见其生成动因、发展特征及内在规律,战略性前瞻其未来发展趋势。不仅将“电影思潮”作为把握电影发展史的基本线索和重要维度,也着重呈现了电影思潮与社会、观众、市场之间的互动互联,试图以论代史、史论结合描摹出一幅鲜活的、流动的电影思潮流变图景。  如今,中国步入新时代,中国电影即将走向“创作的黄金十年”,肩负迈向“电影强国”的光荣使命,在砥砺前行中走向持续繁荣。在这一重要节点上,《中国电影思潮流变(1978-2017)》不仅为“重写电影史”的浩大工程添砖加瓦,拓宽电影研究的总体视野,也为当下的电影创作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规律和理论支撑,更为构建电影理论批评的中国学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电影思潮流变 目录

导论 寻找中国电影:描述与阐释
上编
**章 伟大的转折一一思想解放与新时期电影
**节 再焕新机:新时期文艺领域的思想解放
第二节 挣脱枷锁:现代文艺思潮渗透下的电影观念
第三节 乍暖还寒:中国电影业的复苏与觉醒
第四节 融化坚冰:新时期电影范式浮出水面
第二章 争鸣与反思:电影意识的觉醒与电影特性的初探
**节 电影意识初论:电影与戏剧关系的理论争鸣
第二节 回归电影本体:电影的“文学性”论争
第三节 “人性”“人情”的讨论与伤痕电影的出场
第四节 纪实性电影美学论争及其创作实践
第三章 文化反思浪潮下的电影创作新气象
**节 文化反思:电影通往现代化的先声
第二节 交相演绎的电影思潮与文学思潮
第三节 从“向后看”到“向前看”:新时期电影创作的转向
第四章 融通与对话:新时期中国电影理论批评与创作实践
**节 “谢晋模式”论争及谢晋电影再审视
第二节 西部电影理论的提出及当代意义
第三节 新时期观众:从“人民群众”到“观影群体”

中编
第五章 过渡与转型:融入市场化大潮的前奏
**节 “先锋”电影的探索:电影意识走向真正的自觉
第二节 “娱乐片”讨论及其当下再反思
第三节 “王朔电影”:游走在精英与大众文化之间
第六章 喧哗与骚动:社会/文化转型语境下的电影走向
**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知识分子的时代抉择
第二节 “人文精神”大讨论与中国电影的世俗化倾向
第三节 退让的姿态:电影中的后现代主义倾向
第七章 调整与选择:跃动在市场与艺术之间的电影观念
**节 国家文艺政策的调整与电影市场体制的跃迁
第二节 在守望与突围之间:电影创作观念的变革
第三节 多重桎梏下的艰难转型:在低潮中徘徊的大陆电影
第八章 分化与整合:市场化进程中的电影发展策略
**节 创作的主流:走向多样化的主旋律电影
第二节 在博弈中调和:新人文艺术电影的喜剧精神
第三节 与市场对话:“民俗电影”的国际化策略
第四节 在突围中漂移:独立电影的艺术坚守与市场抉择
第九章 冲突与碰撞:以市场的逻辑和方式激活中国电影
**节 市民文化的喜剧表达:冯小刚贺岁片的兴起
第二节 让人欢喜让人忧:进口分账大片的引进

下编
第十章 摸着石头过河:世纪之交中国电影的产业化趋势
**节 以开放促改革:wTO效应下的冲击与震荡
第二节 调整与优化:文化体制改革助力中国电影产业化之路
第三节 迈向资本市场时代:现代电影企业的发展思路
第十一章 多元化与差异化:国产电影创作新格局
**节 产业化语境下电影观念的更新与新电影范式的探索
第二节 迈向主流:国产商业大片的市场运作与艺术诉求
第三节 是塔基也是开路先锋:走向差异化的中小成本电影
第四节 中国类型电影创作及其科学评价体系
第十二章 以资本为导向:多方博弈下的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策略
**节 风险与机遇并存:中国电影与资本市场的联姻
第二节 新格局与新版图:走向整体性升级换代的中国电影
第三节 创意无限与工匠精神:中国电影产业转型升级新动能
第四节 走人“法治化”时代: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亟待市场规范
第十三章 东方好莱坞:80年代以来香港电影思潮流变与工业图景
**节 本土意识的觉醒:香港电影的“黄金十年”
第二节 困惑与抉择:“九七”前后的香港电影业
第三节 走向合拍:香港电影的“北上”与“留守”
第十四章 困境中的坚守:台湾电影的体制变迁、美学转向与观念突围
**节 动荡局势下台湾电影政策的革新与体制的变迁
第二节 悲壮的坚守:台湾新电影运动的“高歌”与“悲鸣”
第三节 在荒芜中播种生机:走向复苏的台湾电影
第十五章 阵地与载体:多元视角下的中国电影
**节 在互动中共谋:电影期刊与电影思潮
第二节 现代性与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几点反思
第三节 建构电影理论批评的中国学派

总论 迈向电影强国:新时代的中国电影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中国电影思潮流变 节选

《中国电影思潮流变(1978-2017)》:  **节 再焕新机:新时期文艺领域的思想解放  众所周知,举凡历史上的重大社会变革与创新,虽各有其迥异的特定时代主题和革新任务,但大都以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先导。它们与社会进步发展的要求相呼应,竭力摆脱陈旧势力、封闭观念及传统认知的束缚,打破它们对大众精神和思想层面的钳制与桎梏,勉力寻觅新的思维观念、价值认知与思想理论,试图从思想枷锁与禁区中奋力突围。事实上,每个时代都有不同于其他时代的文化品格,即在生活方式、价值理念、观念系统及其象征形式上透显出的特定气质、精神状态和文化生态,而每个时代里“如何处理革命与改革的关系”则是文化品格极为重要的外在表征。  众所周知,“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变革的两种主要类型。所谓“革命”,多以群众运动或暴力等激烈行为为手段,以推翻、颠覆现有社会制度(体制)以及阶级权威为目标,彻底地摧毁旧事物、旧思想及旧文化。“改革”则是采取一种谨慎、合理、合法、缓和的方式来进行自我改善和更新,在既有社会制度的规范和约制下,自上而下地通过具体制度的实施来更新原有体系或旧有机制。在有些学者看来,改革开放时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重新探索了一条前所未有的新道路,即“革命与改革(或改良)形成一种独特的相互交融,呈现出革命式改革的新特点。而正是这条新道路影响到中国电影文化的发展道路及其特殊品质的养成”①。改革开放以后,在文化领域展开的“改革”,虽是立足于以往的革命文化传统,然而这种变革并没有与以往的传统文化彻底决裂,而是既有摒弃也有传承、既有决裂也有承继,是一种改革与改良相交融的状态,呈现出一种“革命式改革”的时代品格。  在中国,继1919年的五四运动和1942年的延安整风两次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浪潮之后,为清除“文革十年”余毒,在思想上、理论上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为明确“中国往哪里走,今后的路如何走”的根本问题,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央领导人掀起了第三次深刻的、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揭开了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大幕。为了推动思想解放、发扬理论民主,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在写给中共中央的信函中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的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①。开解放思想之先声。此后,胡耀邦等人又以《理论动态》为前沿思想阵地,精心扶持、组织和鼓励中央党校和《光明日报》编辑部合作,撰写了署名为“本报特约评论员”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及时把握住了撬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思想支点。  ……

中国电影思潮流变 作者简介

  饶曙光(1959-),重庆黔江人,土家族、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研究员(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兼职教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北京国际电影节民族电影展艺术总监。多次担任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影金鸡奖、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国家广电总局社科基金项目评委、评审。  1985年开始从事电影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电影美学、中国电影史、当代中国电影电视、影视与大众文化等。出版专著和译著二十余部,包括《中国文学理论》《新时期电影文化思潮》《中国喜剧电影史》《中国电影市场发展史》《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史》《新中国60年电影形态研究》《中国类型电影:历史、现状与未来》《中国(华语)电影发展与对外传播》《博影而思——饶曙光文集》等.其中,《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史》获第八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著作类特等奖。主编《中国电影分析》《新思维·新力量·新方法》《全球化与民族电影——中国民族题材电影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侯孝贤电影研究》等。承担并完成过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国家广电总局部级社科项目现作为首席专家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电影通史》发表论文四百多篇,共三百多万字。曾获第二十一届中国电影金鸡百花电影节优秀论文一等奖、第九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文章类特等奖等重要奖项、    李国聪(1990-),山东滨州人,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戏剧与影视学博士研究生,电影产业与新媒体研究方向、、曾存《电影艺术》《当代电影》《艺术百家》《理论学刊》等核心期刊}发表文章10余篇,曾获“第26届金鸡百花申,影节优秀学术论文”等重要奖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等重要课题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