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课程群-学习的深度聚焦

课程群-学习的深度聚焦

作者:杨四耕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11-01
开本: 32开 页数: 187
中 图 价:¥24.8(5.5折) 定价  ¥4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课程群-学习的深度聚焦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7569812
  • 条形码:9787567569812 ; 978-7-5675-6981-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课程群-学习的深度聚焦 本书特色

课程群是以特定的素养结构为目标,由若干门性质相关或相近的单门课程组成的一个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彼此连接、相互配合、深度呼应的连环式课程集群。它通过对相关课程进行再设计,以课程间的知识、方法、问题等逻辑联系为结合点,体现群内一门课程对另一门课程的意义,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课程系统。

课程群-学习的深度聚焦 内容简介

品质课程丛书
品质课程,展示中小学课程变革的图景。这是基于特定哲学观念而组织化的课程,这是富有倾听感的课程,这是聚焦学生生长的课程,这是解决学校课程发展实际问题的丛书。
聚焦学生生长,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体现多层次实践样态,是特色课程群的模样。

《课程群:学习的深度聚焦》解决中小学课程碎片化问题。
《课程群:学习的深度聚焦》介绍在同一学科或主题基础上对相关课程进行整合重组的做法。
《课程群:学习的深度聚焦》给出实践范本,介绍如何构建课程目标,建构链条,组合搭配,整合优化等整套办法。

课程群-学习的深度聚焦 目录

前言突破碎片化、大杂烩的限制

**章 课程群的意蕴

课程群是基于一定的学习需求,通过对同学科或跨学科的相关课程进行设计和整合,以课程间的知识、方法、问题等逻辑联系为结合点,使它们相互照应,渗透互补,体现群内一门课程对另一门课程的意义,形成相对独立的课程系统。与强调单门课程不同,课程群聚焦目标,立足“大课程”布局,整合主题相通、内容相近的相关课程,突出内在逻辑,由追求单门课程内容的严密与完整转变为课程群内部的衔接与完善,使课程之间由相互隔离转变为相互贯通,由相互重叠转变为相互补充。这种做法有利于理顺课程内容的关系,促进课程结构的优化,提升课程品质。

为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素养奠基——上海市嘉定区第二中学“HEMTS”课程
让每一个孩子拥有自己的天空——上海市嘉定区迎园小学“套餐式课程”

第二章 课程群的逻辑

课程群有其内在逻辑。一般地说,课程群建设需考虑学习者身心发展特点、当代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学科发展客观要求。基于学习需求逻辑是课程群建设的必要基础,视学习者需求于不顾的课程群绝不是好课程群。在课程群建设过程中,要时时关注学习者身心发展需求,视他们为一个“完整的人”。课程群还必须基于社会发展逻辑,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需要,必须基于知识进化逻辑,把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探究方式、发展趋势。说到底,课程群建设要回归原点、聚焦学习,由基于社会需求和知识逻辑转变为基于学生现实和未来需求,由“强迫”学生进入前人的知识体系转变为将前人的知识体系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结合。

每一个儿童都是快乐的“爱弥儿”——上海市安亭小学“爱弥儿课程”
为孩子的人生增添一抹亮色——上海市嘉定区华江小学“多彩课程”

第三章 课程群的姿态

课程群往往以链条样式、环环相扣的形态呈现。课程群內各门课程高度相关,课程之间纵向衔接与横向联系以及自成体系,是课程群的基本姿态。从技术角度看,用“课程矩阵”来分析课程与课程之间的交互效应,确定学习一门课程对学习其他课程的影响作用,由此给出课程之间的关系,计算出课程的关联指数,获得课程间的依赖指数。依赖指数可以分为无、低、中、高四个等级,依赖程度高的课程一般应靠后安排,而依赖程度低的课程既有可能是应该提前开设的基础课程,也有可能是相对孤立的、可灵活开设的课程。很明显,反映课程关系的支持指数与依赖指数是两个重要参数,为课程群建设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让每一个孩子成为纯洁、智慧的“小海豚”——上海市清水路小学“小海豚课程”
让校园沸腾起来——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小学“嘉年华课程”


第四章 课程群的智慧

课程群采用具有较强逻辑关联性的课程分类和组合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寻求合理的课程框架,是迈向“课程体系”的必要之途。它不是几门课程内容的简单叠加,而要打破课程之间的壁垒,实现课程结构和功能的优化。仅把几门有内在逻辑联系的课程召集一处,只是一个“课程集合”。只有课程间完成了主题整合,成为一个体系,实现了课程功能的优化,才能称之为“课程群”。因此,课程群建设应将重心放在相关课程之间内容的整合以及课程功能的优化上,通过对相关课程进行聚焦设计,使它们相互照应,互补渗透,体现群内一门课程对另一门课程的联系,形成相对独立的课程系统。

让每一个孩子驻足聆听美的声音——上海市嘉定区南苑小学“大风车课程”
每一个梦想都值得浇灌——上海市嘉定区外冈中学“D-R-E-A-M”课程


第五章 课程群的张力

课程群建设与办学特色有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创建办学特色的关键在于学校课程变革。只有用富有特色的课程群聚焦,只有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才有可能真正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每所学校应该有自己的课程。一所特色学校,首当其冲应该具有自身的特色课程群,因为特色课程群是办学特色的主要载体,是学校文化内涵*为丰富的组成部分。在全面梳理学校办学传统,充分考虑课程实施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课程资源,着力开发基于学生需求的系列特色课程,实现课程开发与学习需求的无缝对接,力促办学特色的形成,是课程群的重要张力。

责任胜于能力,责任就是能力——上海市嘉定区江桥小学“小脚丫课程”
生命因赏识而精彩——上海市嘉定区疁城实验学校“赏识教育”课程

后记
展开全部

课程群-学习的深度聚焦 作者简介

主编:杨四耕,曾在小学、初中、高中任教十余年,后求学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现任职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专攻学校教育哲学、学校整体课程规划以及高效教学经验的提炼,创立了“一页纸教学法”,一批实验学校因此而改变。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