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2017-应对气候变化报告-坚定推动落实《巴黎协定》-2017版

2017-应对气候变化报告-坚定推动落实《巴黎协定》-2017版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11-01
开本: 32开 页数: 428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74.3(7.5折) 定价  ¥9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2017-应对气候变化报告-坚定推动落实《巴黎协定》-2017版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116046
  • 条形码:9787520116046 ; 978-7-5201-1604-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2017-应对气候变化报告-坚定推动落实《巴黎协定》-2017版 本书特色

《巴黎协定》凝聚了全球政治共识,成果来之不易,但落实仍面临很多严峻的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合力推动。本书特邀气候变化领域的专家学者撰稿,以“坚定推动落实《巴黎协定》”为主题,以独到的视角给出全新的分析,内容涉及国际气候变化治理进程的*进展、国内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一带一路”专论、气候变化相关问题的专题研究和热点问题。

2017-应对气候变化报告-坚定推动落实《巴黎协定》-2017版 内容简介

《巴黎协定》凝聚了全球政治共识,成果来之不易,但落实仍面临很多严峻的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合力推动。本书特邀气候变化领域的专家学者撰稿,以“坚定推动落实《巴黎协定》”为主题,以独到的视角给出全新的分析,内容涉及国际气候变化治理进程的*新进展、国内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一带一路”专论、气候变化相关问题的专题研究和热点问题。

2017-应对气候变化报告-坚定推动落实《巴黎协定》-2017版 目录

Ⅰ 总报告
1 落实《巴黎协定》:坎坷之路,砥砺前行【陈 迎 巢清尘】/001

Ⅱ 气候变化相关指标量化分析
2 G20成员低碳领导力评估研究【陈 迎 蒋金星】/007
3 中国暴雨韧性城市排名及分析【翟建青 郑 艳 李 莹】/019

Ⅲ 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进程
4 “后巴黎”时代气候变化科学评估【黄 磊 巢清尘 张永香 胡 婷】/029
5 特朗普的气候变化政策与中国的应对【张海滨】/039
6 G20气候治理的制度背景与发展前景【赵行姝】/053
7 2050长期低排放发展战略比较分析及启示【陈晓婷】/065
8 全球气候治理机制的中国角色及其影响因素【薄 燕】/079
9 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王 谋】/090

Ⅳ 国内应对气候变化行动
10 我国洪灾风险演变特征与治水方略调整方向【程晓陶】/098
11 气候适应型城市水安全保障系统构建策略【田永英】/114
12 非试点城市开展生态海绵社区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以长沙市为例【刘 波 李丁述】/125
13 能源互联网推进能源转型【何继江 王 宇 陈文颖】/139
14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设计中的关键问题【段茂盛 邓 哲 李梦宇 李东雅】/154
15 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动态及展望【黄全胜】/167
16 中国风电发展现状与展望【秦海岩 李 莹】/176
17 中国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及展望【张 莹】/193

Ⅴ “一带一路”专论
18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气候风险评估及对策建议
  【王朋岭 周波涛 徐 影 许红梅】/211
19 基于中国视角的“一带一路”气象灾害风险防范
  【孔 锋 王志强 吕丽莉 王一飞】/221
20 深化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展望【朱守先】/232
21 全球能源互联网
  ——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方案和全球行动【刘振亚】/243
22 中蒙俄经济走廊绿色低碳发展合作:现状与愿景【初冬梅 姜大霖】/258

Ⅵ 研究专论
23 北京冬奥会面临的气候风险及应对
  【宋连春 秦大河 马丽娟 朱 蓉 周波涛 陈 峪】/270
24 应对气候变化与土地沙漠化和沙尘暴防治协同的新认知
  【张称意 高 荣 吴 军 杨忠霞】/281
25 海平面上升对上海的影响及应对措施选择
  【刘校辰 田 展 胡恒智 吴 蔚 孙兰东】/290
26 欧洲绿色城市建设经验和启示【王芬娟 胡国权】/302
27 基于太阳辐射管理的中国极端降水致灾风险分析【辛 源 吕丽莉 孔 锋】/314

Ⅶ 附录
28 世界各国与中国社会经济、能源及碳排放数据【朱守先】/332
29 全球气候灾害历史统计【李修仓 陈 雪】/358
30 中国气候灾害历史统计【李修仓 陈 雪】/368
31 缩略词【胡国权 白 帆】/379

英文摘要及关键词(G.1~G.27)/382
展开全部

2017-应对气候变化报告-坚定推动落实《巴黎协定》-2017版 作者简介

王伟光,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主席团主席,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首席专家,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1967年11月至1978年2月,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9团战士、会计、文书、团政治处干事、连指导员、团党委委员;1978年2月至1982年2月,北京大学哲学系学生、党支部书记;1982年2月至1984年12月,中央党校理论部硕士研究生、党支部书记;1984年12月至1985年9月,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讲师;1985年9月至1987年12月,中央党校理论部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党支部书记;1987年12月至1992年8月,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讲师、副教授、室主任(期间,1991年1月至1992年8月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挂职,任中共秦皇岛市委常委、副书记);1992年8月至1993年8月,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1992年被批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7月被评为教授;1993年8月至1994年2月,中央党校教务部常务副主任;1994年2月至1995年1月,中央党校校委委员、中央党校教务部常务副主任;1995年1月至1997年3月,中央党校校委委员、教务部主任,1996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1997年3月至1998年2月,中央党校校委委员、副秘书长;1998年2月至2007年12月,中央党校副校长;2007年10月当选为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2007年12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正部长级)。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与实践等。出版学术著作40余部,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论文500余篇。王伟光,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主席团主席,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首席专家,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1967年11月至1978年2月,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9团战士、会计、文书、团政治处干事、连指导员、团党委委员;1978年2月至1982年2月,北京大学哲学系学生、党支部书记;1982年2月至1984年12月,中央党校理论部硕士研究生、党支部书记;1984年12月至1985年9月,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讲师;1985年9月至1987年12月,中央党校理论部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党支部书记;1987年12月至1992年8月,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讲师、副教授、室主任(期间,1991年1月至1992年8月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挂职,任中共秦皇岛市委常委、副书记);1992年8月至1993年8月,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1992年被批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7月被评为教授;1993年8月至1994年2月,中央党校教务部常务副主任;1994年2月至1995年1月,中央党校校委委员、中央党校教务部常务副主任;1995年1月至1997年3月,中央党校校委委员、教务部主任,1996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1997年3月至1998年2月,中央党校校委委员、副秘书长;1998年2月至2007年12月,中央党校副校长;2007年10月当选为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2007年12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正部长级)。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与实践等。出版学术著作40余部,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论文500余篇。 刘雅鸣,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世界气象组织(WMO)执行理事会成员,世界气象组织(WMO)中国常任代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中国代表。曾任水利部水文局党委书记、局长,长江水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长江流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水利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巢清尘,女,1966年3月生,籍贯江苏。中国气象局国家气侯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理学博士。全球气候观测系统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气象学会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未来海洋联盟副理事长、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气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气象学会气象经济委员会委员等。第三次国家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编写专家组副组长、“十三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创新规划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城市与环境研究》《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编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负责人。长期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工作。研究领域为海气相互作用、气候变化政策。发表核心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气候变化方面专著多部。 陈迎,女,1969年4月出生于北京。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可持续发展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7-1997年在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学习,获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7-2005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工作。2005年因院学科调整需要转入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2009年起担任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2010年8月起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室和可持续发展经济研究室联合党支部书记。长期从事环境经济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全球环境治理,气候变化、能源与经济发展政策等。2009年,受中国政府推荐,光荣入选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5次评估报告第三工作组主要作者。承担过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国际合作的重要研究课题,发表论文等各类研究成果60余篇,著作有《减缓气候变化的经济分析》《国际气候制度与中国》等,论文有《碳预算方案:一个公平、可持续的国际气候制度框架》《中国外贸进出口商品中的内涵能源及其政策含义》等。多项研究成果获奖,如第2届浦山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2010年)、第14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4年、2014年)等。胡国权,男,国家气候中心副研究员,理学博士。研究领域为气候变化数值模拟、气候变化应对战略。先后从事天气预报、能量与水分循环研究、气候系统模式研发和数值模拟,以及气候变化数值模拟和应对对策等工作。参加了第一、第二、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的编写工作。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工作。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国家发改委等项目十多项,参与编写专著十余部,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潘家华,男,1957年6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理事、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曾任UNDP北京代表处高级项目官员、能源与环境顾问、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社会经济评估工作组(荷兰)高级经济学家;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2010年)讲解《关于实现2020年二氧化碳减排目标的思考》。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土地与资源经济学、世界经济、能源与气候政策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