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归义军时期敦煌石窟考古研究

归义军时期敦煌石窟考古研究

作者:沙武田著
出版社: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9-01
开本: 26cm 页数: 365页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68.6(7.0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归义军时期敦煌石窟考古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2340207
  • 条形码:9787542340207 ; 978-7-5423-4020-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归义军时期敦煌石窟考古研究 本书特色

《归义军时期敦煌石窟考古研究》一书,是优秀的青年敦煌学者、石窟考古的代表人物沙武田教授继两部国家社科成果文库《敦煌画稿研究》《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石窟研究》之后又一部对敦煌石窟研究的力作。 本书稿的主题是对归义军即晚唐五代宋时期敦煌石窟的考古学专题研究。归义军时期是敦煌历史上极其独特的一段历史,因为这一时期的瓜沙地区,虽然名义上奉中原王朝为正朔,但是实际上有极强的独立性。当时的河西走廊民族构成非常复杂,有“四面六蕃围”的历史境况。但在这一时期,佛教石窟的营建却进入一个历史高峰,各归义军节度使、世家大族、高僧大德等均积极地参与石窟的营建。因此研究这一时期的石窟对理解敦煌归义军历史、吐蕃之后的敦煌历史、归义军之后沙州回鹘与西夏的历史及其在瓜沙地区的石窟营建等各方面均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本书稿分别从莫高窟窟前殿堂建筑遗址、原创性代表洞窟、归义军时期壁画特征与表现形式、与藏经洞有关的历史等几个方面,对这一时期的洞窟作了专题的研究,且均有新的观点发表,或给学术界相关讨论增加不同的研究视角,体现出作者扎实和务实的学风。 针对具体问题的研究,即强烈的问题意识,是本成果的主要特点。如在莫高窟窟前殿堂建筑遗址的考古学研究过程中,分别对各殿堂建筑的时间、规模、建筑结构特点、铺地花砖等问题有阐发,又集中在第130窟窟前殿堂建筑遗址的时代考证,*后对传统的西夏学提出疑问,值得重视。又如对归义军时期有代表意义洞窟的研究,其中像以敦煌文献所记莫高窟“太保窟”来考证在莫高窟的对应洞窟,*后确定第261窟为曹元忠又一功德窟、太保窟,说服力强;又如以敦煌文献所记“天子窟”对应考证出榆林窟第31窟,可谓是新意迭出。 敦煌藏经洞的性质、封闭时间和原因的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成果也有作者对此问题的研究成果,提出了“1052年末法说”和从第16窟供养人画像的角度的新的考察,可以对藏经洞的研究增加新的学术视角。 《归义军时期敦煌石窟考古研究》是围绕归义军时期敦煌石窟考古学研究的专题成果,主要内容包括: 1.莫高窟窟前殿堂建筑遗址的考古学研究,包括殿堂建筑的时间、规模、建筑结构特点、铺地花砖等问题以及莫高窟第72-76窟窟前殿堂建筑遗址的考古报告,第130窟窟前殿堂建筑遗址的时代考证等。 2.归义军时期有代表意义洞窟的研究,如对敦煌文献所记莫高窟“太保窟”的具体考证,对文献所记“天子窟”考证,对莫高窟第61窟(文殊堂)中心佛寺坛造像的复原研究,对莫高窟天王堂的研究等。 3.对归义军时期有普遍意义的两个问题的研究:归义军时期壁画程式化问题的研究,对归义军时期以莫高窟第98窟为代表的大窟营建影响、意义的研究。 4.围绕敦煌藏经洞的性质、封闭时间和原因,分别从第16窟供养人像、第16窟千佛变反映的末法思想及藏经洞壁画的考古学观察等角度切入的研究。 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均涉及敦煌归义军时期石窟的基本或主要问题,同时在每章节的研究中,均有作者新的学术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提供新的观察或思考的视角,因此本研究成果对于我们从学术的角度理解和认识这一时期石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值得肯定。 敦煌石窟群是敦煌作为丝路重镇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宝库,是中华文化的结晶,是新时期背景下“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重要的文化载体。因此,针对敦煌石窟的任何有意义、有价值的研究,在今天都会有其独特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归义军时期石窟无疑是敦煌石窟有机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这一时期石窟的专题研究,对从整体上理解敦煌石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总体评价,本成果的出版对敦煌学、佛教石窟考古、艺术史的研究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对繁荣“一带一路”背景下敦煌学和理解敦煌文化有独特的价值。

归义军时期敦煌石窟考古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围绕归义军时期敦煌石窟考古这一课题长期研究的成果, 主要内容包括: 莫高窟窟前殿堂建筑遗址的考古学研究, 如殿堂建筑的时间、规模、建筑结构特点等。

归义军时期敦煌石窟考古研究 目录

**编 窟前建筑遗址研究
**章 莫高窟窟前殿堂建筑遗址述论
一 敦煌写本的记载
二 莫高窟窟前殿堂建筑的时代
三 作为洞窟整体建筑一部分的殿堂和窟檐建筑
四 殿堂建筑基本结构特征
五 由殿堂建筑再探窟与寺之关系
六 殿堂建筑营建之原因
七 殿堂建筑与敦煌工匠
八 殿堂与窟檐建筑的材料
九 殿堂与窟檐建筑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莫高窟第130窟窟前殿堂建筑遗址的时代问题——兼及藏经洞封闭的年代
一 提出问题
二 莫高窟第130窟窟前殿堂建筑遗址时代再辨
三 莫高窟第130窟表层壁画重修时间与殿堂建筑的时代关系
四 断代西夏的障碍
五 对藏经洞封闭时间的一点讨论

第二编 石窟营建代表性文献释读
第三章 《莫高窟记》题于莫高窟第156窟相关问题研究
一 《莫高窟记》基本内容再解读
二 《莫高窟记》题于莫高窟第156窟之背景和意义
三 《莫高窟记》题写时间与莫高窟第156窟建成时间之关系
四 《莫高窟记》的题写与咸通六年上元日窟上活动
五 《莫高窟记》作者小考
六 悟真作为《莫高窟记》作者引发的新思考
七 由《莫高窟记》谈唐人眼中敦煌艺术的源头

第三编 洞窟名号新证
第四章 敦煌石窟于阗国王“天子窟”考
一 提出问题
二 “天子窟”考查
三 洞窟内容分析与佐证
四 敦煌和于阗关系的佐证
五 于阗国王“天子窟”的选址与营建时间
六 于阗人与敦煌石窟之关系
第五章 莫高窟“太保窟”考
一 提出问题
二 “太保窟”之“太保”辨析
三 “太保窟”考
四 “太保窟”营建小议
第六章 对莫高窟“天王堂”的质疑
一 “天王堂”塔的基本信息
二 “天王堂”营建的时代
三 “天王堂”名实辨
四 曹延禄夫妇功德塔本名追溯
五 近年来学术界对天王堂的研究

第四编 石窟个案研究
第七章 莫高窟第98窟对曹氏归义军时期大窟营建的影响
一 研究对象与问题所在
二 窟主的影响
三 崖面位置的选择
四 开窟的原因分析
五 洞窟名号
六 洞窟形制
七 壁画内容及其布局
八 底稿的运用与壁画的程式化
第八章 莫高窟第61窟中心佛坛造像为绘塑结合“新样文殊变”试考
一 莫高窟第61窟中心佛坛造像遗迹
二 同时期敦煌文殊变考察——以“新样”文殊为中心
三 敦煌和于阗关系影响下的莫高窟第61窟新样文殊造像
四 P.4049新样文殊画稿与莫高窟第61窟之关系
五 莫高窟第61窟中心佛坛造像“新样文殊变”试考

第五编 藏经洞相关问题研究
第九章 藏经洞封闭原因再探
一 莫高窟第16窟重绘表现末法思想的千佛变相
二 公元1052年辽代末法思潮
三 公元1052年之前敦煌与辽的关系
四 公元1052年末法思潮对敦煌的影响
五 藏经洞的性质
六 对避难说的讨论
七 一点补充
第十章 莫高窟第16窟整体重修时供养人画像缺失与藏经洞的封闭原因
一 莫高窟第16窟重修与藏经洞之关系
二 莫高窟第16窟重修时供养人画像缺失之疑问
三 莫高窟第16窟重修的历史背景
四 归义军晚期曹氏功德窟中不重视供养像的原因
五 以莫高窟第16窟供养像的缺失为线索再谈藏经洞的封闭之谜
六 简谈藏经洞封闭的时间
七 藏经洞之外的藏经洞
第十一章 莫高窟藏经洞壁画问题再探
一 斯坦因记载的疑点与初步的结论
二 对张大千“仿古新绘”的质疑
三 从藏经洞壁画本身入手考辨真假

第六编 经变画与敦煌社会的解读
第十二章 政治图像遗产的原样保留——以赞普问疾图为中心看吐蕃之后的敦煌社会
一 一个现象——赞普问疾图在吐蕃统治结束之后的命运
二 图像表达的误区与矛盾——统治者的威仪和作为政治图像的赞普问疾图
三 政治图像的原样保留与吐蕃之后的敦煌社会
四 新释读晚唐壁画“微型维摩诘经变”
第十三章 敦煌石窟金光明经变的几个问题
一 对莫高窟第417窟“金光明经变”的质疑
二 敦煌金光明*胜王经变画样分析
三 金光明*胜王经变出现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
四 金光明经中坚牢地神对敦煌毗沙门天王造像和于阗国王像的影响
五 金光明*胜王经变与所在洞窟的关系
六 金光明经变在画史上不被广泛流传的原因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归义军时期敦煌石窟考古研究 节选

  《归义军时期敦煌石窟考古研究》:  或为石室藏经,或为佛教供养法物、寺院供养具,其实诸家所言均为佛教寺院或石窟藏经,性质类同却有所区别。作为佛教供养经、寺院供养具,与我们所论藏经洞藏经受辽朝末法思潮影响,而“存经以备法灭”的性质与事实相去甚远。供养经纯为供养,不可以流通,也不会让人们轻易查阅,等同于佛的法身供养;供养具者则就没有这方面苛刻的要求与限制,显得很模糊。但这些都是佛教现实所作所为,所求为现世功德福报,而为了末法存经则是为了未来世法灭后重振佛教,当然就不是仅为供养所用了。  学界对于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是否即经卷原本所藏之地,意见有别。荣新江先生认为由于三界寺本身就在莫高窟,而且推测应该距藏经洞不会太远,因此一旦传来灭佛的消息,道真与三界寺的僧人一道把本寺的藏经及其他圣物一并藏入此窟,并在外面绘壁画以为掩蔽。其实莫高窟第17窟作为高僧影堂,被后世用作石室藏经之所在,也并不与佛教经义相悖。文正义先生解释说莫高窟是佛教圣地,第17窟又是洪□生前的禅堂、死后的影堂,是一处十分庄严的地方,完全符合寺院供养法物存放环境的要求。这种处理方式在佛教中称为“装藏”,一般是装经入佛像或佛塔,但是此次规模太大,装入一所洞窟,这种装藏是可以与佛的法身舍利等同看待的。  ……

归义军时期敦煌石窟考古研究 作者简介

  沙武田,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1996—2014年在敦煌研究院工作。主要从事佛教石窟考古、敦煌学、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等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各类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出版了《敦煌画稿研究》、《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石窟研究》、《敦煌石窟艺术概论》(合著)等6部著作。曾担任10集大型纪录片《河西走廊》学术总顾问和学术总统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