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山石磊落自成岩-王德滋传

山石磊落自成岩-王德滋传

作者:王运来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6-01
开本: 32开 页数: 265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23.1(3.4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山石磊落自成岩-王德滋传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4675323
  • 条形码:9787504675323 ; 978-7-5046-7532-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山石磊落自成岩-王德滋传 本书特色

王运来、李运庆著的《山石磊落自成岩:王德滋传》共分十一章,包括王德滋的家世背景、求学经历、学术研究、教育理念、服务社会以及家庭生活等内容,基本上概括了王德滋人生的主要方面。该书由王运来、李运庆执笔撰写。王德滋先生今年虽然已届九秩高龄,但依然精神饱满,思维活跃,手不释卷,笔耕不辍。他一生坚守教育岗位,潜心学术研究,晚年热心科普教育,以知识回报社会。其治学格言是:“坚毅自强,诚朴求真”,常以此自勉,并教育学生。王德滋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展现了一位当代知识分子坚毅、率真与质朴的形象。

山石磊落自成岩-王德滋传 内容简介

  王德滋毕生从事教育工作,十分重视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了研究型大学必须兼顾“四个平衡”的办学理念。他认为,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在新形势下研究型大学特别要围绕“人才培养”这个中心工作处理好“教学与科研”“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一“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和“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四个平衡。他认为,在当前的“双一流”建设中,亦需注意处理好这四个关系。  综观王德滋的学术成长和人生经历,可以看到王德滋一生虽历经坎坷,但始终心存希望和感恩之情,他对地质科学、对南京大学、对南京和家乡泰兴以及对自己的夫人始终保持终生不渝的感情。他爱国敬业、尊师爱生、夫妻和睦、师德高尚,正如他的名字“王德滋”所寓意韵那样,他用他的品德、学养和实际行动,春风化雨般滋润着他的同事、学生、朋友和亲人,为后辈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山石磊落自成岩(王德滋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丛书》对王德滋一生的学术成长、学术成就、学术贡献进行了全方位的采集整理,对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史的研究、近现代科技史的研究和国家科技政策及科技战略均有较大的参考研究价值。

山石磊落自成岩-王德滋传 目录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介
总序一
总序二
总序三

导言

**章 家世背景
书香门第
坎坷身世

第二章 求学经历
襟江小学
中学时期
考入江苏教育学院的苦与乐
立志献身地质科学
中央大学的学习生活
受业名师
吴有训校长轶事

第三章 投身爱国学生运动
“五二〇”学生运动
应变护校斗争
“四一”学生运动

第四章 留校任教
院系调整前后
站稳讲坛
科研起步
反右斗争前后
亲历“教育革命”
艰难岁月

第五章 花岗岩与火山岩并行研究
华南花岗岩研究的传承者
开辟火山岩研究新领域

第六章 花岗岩与火山岩贯通研究
一次关键性突破
在中国首次发现s型火山岩

第七章 力推多学科协同攻关。
搭建“岩浆”与“构造”之桥
谱写研究新华章
创办《高校地质学报》

第八章 双肩挑担未歇肩
“重担”与“轻担”
伯乐·教练·参谋
关爱校友
主编《南京大学百年史》

第九章 尊师重教薪火传
铭记三位恩师
为吴有训立像奔波
立德树人师德为先
对学生关怀备至
同事们的良师益友
提出“四个平衡”的办学理念

第十章 以知识回报社会
参加沿江考察
“浦口”生态考察
保护地质遗迹
结对培养人才
热心科普教育
家乡行

第十一章 岩石学家的钻石婚
邂逅姻缘
战胜病魔
组建家庭
同甘共苦
赴澳探亲
守护病妻
结语
附录一 王德滋年表
附录二 王德滋主要著作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山石磊落自成岩-王德滋传 节选

  《山石磊落自成岩(王德滋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丛书》:  “五二〇”学生运动  “五二〇”学生运动虽然发生在5月20日,但其酝酿时间却是从5月10日开始的。此时正值解放战争时期。当时学生的伙食都是由学生自己管理,伙食团的团长、会计、出纳、采购员均由学生担任,另有一些工人负责食堂具体工作。王德滋曾担任过伙食团的会计。5月10日,伙食团的布告栏里面贴出了一张漫画,漫画上画了一口大炮,一些学生向炮口伸出手,标题是“向炮口要饭吃”。因为蒋介石发动内战,物价飞涨,学生伙食的副食费远远赶不上物价的涨幅。如果不增加副食费,伙食将无法继续维持。伙食团为此专门召开了桌长会议,一桌八个人,每一桌推选一位桌长。桌长会议认为,这个情况十分严重,伙食办不下去了,要向“学生自治会”反映。随后,“学生自治会”召开系科代表大会,决定向教育部请愿。当时教育部办公地点在南京市成贤街上,中央大学也在此街,从中央大学步行至教育部不到十分钟。因此,学生自治会决定以后,学生马上就集中起来,把教育部团团围住,教育部所有的办公厅都被学生占领。部长朱家骅出来接待学生,学生提出要求,朱家骅打官腔,他说现在国家经费困难,希望学生能够体谅国家的难处。*后没有结果,学生便在教育部的墙壁上写了一副对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间画了一头肥猪,猪面前有一只破碗,以此对教育部和朱家骅进行讽刺。因为到教育部请愿没有结果,第二天,学生便把队伍开到了挹江门附近的行政院,学生队伍开到行政院里面,在那里整整守了一天,中午伙食团把馒头挑到行政院,请愿的学生便在行政院里面的空地上开饭。时任行政院副院长王云五出来接待学生,同样也是官腔十足。王云五本是社会贤达,他既不是国民党,也不是共产党或民主党派,属于无党无派,所以学生对他稍微客气一些。因王云五长得比较胖,学生便问他:“你王云五这么胖乎乎的,我们这么瘦,这是为什么?”弄得王云五非常尴尬。但是因为他也做不了主,*后也是无果而终。反复几次请愿,学生的副食费问题终究还是没有解决,为此,学生自治会决定5月20日举行示威游行,同时联合了上海、杭州、苏州等城市共计十六所高校的学生代表参加,当时在南京地区主要是中央大学(约三千人)和金陵大学的学生计有四千余人参加了游行示威。此次运动的口号是“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之所以以此作为这次运动的口号,是因为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吃饭问题,而内战是导致饥饿的直接原因,同时,因为国民党政府经常在学校逮捕进步学生,所以,也要“反迫害”。那时王德滋还是一年级学生,运动爆发的时候,王德滋还住在丁家桥校区。  1947年5月20日清晨,天空有些阴沉,一清早丁家桥校区的同学们便集合起来,准备参加游行请愿,此时国民党的军警如临大敌,早早地便把丁家桥的校门封住了。学生们群情激奋,冲出了他们的包围,然后前往四牌楼的大操场欲与老同学们汇合后一起出发。王德滋参加了此次运动。队伍从丁家桥向四牌楼前进,队伍的两边都是军警,他们出动的人数几乎与学生一样多。四牌楼有四个门,西门是一个侧门,队伍从西门进去到了大操场,那时高年级同学已经开始整队,每人手拿一面小旗子,上面写有口号。此时,国民党的军警已经把几个主要的校门都封锁起来,阻止学生外出。经过几轮侦察,中大的游行总指挥带领队伍从军警把守比较薄弱的西门冲了出去。游行队伍到了鼓楼,与金陵大学的学生汇合后便由鼓楼向珠江路前进。游行队伍的*前面,两位同学一左一右高高地举起一个长长的横幅,上面写着“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等内容,几位同学神情肃穆地抬着一尊孙中山的巨幅画像走在横幅的下面。大家一面呼喊口号,一面高唱“团结就是力量”,精神非常饱满。当游行队伍走到珠江路口时,只见国民党的宪兵、警察早已守候在那里。队伍通过了一半时,他们开始动手了,用高压的水龙头猛冲学生队伍,队伍被冲垮后,军警便用铁棍殴打学生,当场就有100多个学生受伤倒地,还有20几个同学被逮捕,队伍就这样被冲散了。因为王德滋等是一年级学生,排在队伍的尾部,眼看过不去了,大家就分散开来,化整为零,从小巷子绕过去和大队汇合。游行的路线从珠江路到国府路(现为长江路),然后沿着国府路前进,逐步逼近国民大会堂(现为人民大会堂)。当时里面正在召开国民参政会。国民党的军警布了五道防线,其中,**、二、三道防线都是骑兵,挡得严严实实。面对骑兵,游行学生只得席地而坐。此时,骑兵发出威胁:“赶快解散你们的队伍,不然我们的马队就冲过来了,踏死就活该啦!”面对马队,同学们丝毫没有退缩。此时,天空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每个学生都淋得像落汤鸡一样,但仍坐在地上,岿然不动。国府路两边的老百姓看到学生淋雨,非常关心,纷纷拿了雨具帮学生挡雨,还有热心的老百姓给学生送来了开水,学生宣传队也来回地鼓动,所以大家情绪高昂,饿着肚子坚持了六个多小时。这时候,国民参政会的秘书长邵力子出来了,学生知道他比较倾向进步,就决定派代表和他谈判。后来双方都做出了让步,让骑兵散开,学生队伍继续往前走,但不去国民政府门前请愿,而是经过国民大会堂的前面,从碑亭巷经成贤街回校。游行队伍在国民大会堂前面高呼口号,情绪非常激动。王德滋等从校本部回到丁家桥时天已经漆黑了,经历了整整一天。这次运动在国内影响很大,意义不亚于“五四”运动,当时上海、北京(时称北平),也在同一天举行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游行,南京、北京、上海三个大城市同步进行。这次运动还带动了全国六十几个大中城市在此后的一两天内也冲破国民党政府的禁令,举行了相应的游行、示威,由此演变为全国性的学生运动。与此同时,反抗国民党的工人、市民运动也掀起了高潮。“五二〇”运动,标志着“第二条战线”的形成。5月30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为新华社所写的《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的评论中指出:“中国境内已有了两条战线。蒋介石进犯军和人民解放军的战争,这是**条战线。现在又出现了第二条战线,这就是伟大的正义的学生运动和蒋介石反动政府之间的尖锐斗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军事战场的斗争,对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次学生运动的主体就是中央大学,中央大学改名为南京大学以后,就以每年的5月20日作为南京大学的校庆。  2007年5月,为纪念“五二〇”学生运动发生六十周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在长江路与洪武北路交汇处(即当年学生与马队对峙的地方)开辟一个广场,命名为“五二〇”广场。广场中竖立了三十六尊青年学生的塑像,形象地展现了当年青年学生的斗争风貌。”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