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大学聚落论说

大学聚落论说

作者:窦建奇
出版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8-01
开本: 32开 页数: 180页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8.9(6.7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大学聚落论说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2352907
  • 条形码:9787562352907 ; 978-7-5623-5290-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大学聚落论说 本书特色

《大学聚落论说》系统地论说了聚落、大学聚落的基本概念,大学聚落的特征,大学聚落的设计原理,大学聚落的设计方法建构等,并进一步从宏观的城市层面、中观的校区规划层面、微观的建筑层面,系统地提出相关设计方法。本书稿可读性强,表达了力图将大学建设成“开放、联动、创新、绿色、智能”的人居环境的思想。大学不仅是广大师生聚居、学习、生活的地方,更是先进的科技成果、优秀的人才和高质量资源的聚集地,围绕大学“聚”而来之、“聚”而用之、“聚”而研之、“聚”而创之。本书讲解深入浅出,内容全面翔实,对从事建筑设计的同行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大学聚落论说 内容简介

《大学聚落论说》系统地论说了聚落、大学聚落的基本概念,大学聚落的特征,大学聚落的设计原理,大学聚落的设计方法建构等,并进一步从宏观的城市层面、中观的校区规划层面、微观的建筑层面,系统地提出相关设计方法。本书稿可读性强,表达了力图将大学建设成“开放、联动、创新、绿色、智能”的人居环境的思想。大学不仅是广大师生聚居、学习、生活的地方,更是先进的科技成果、优秀的人才和高质量资源的聚集地,围绕大学“聚”而来之、“聚”而用之、“聚”而研之、“聚”而创之。本书讲解深入浅出,内容全面翔实,对从事建筑设计的同行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大学聚落论说 目录

1 概论 1.1 聚落的概念 1.1.1 聚落的起源 1.1.2 聚落的分类 1.1.3 聚落的发展 1.2 大学的起源与发展 1.2.1 西方大学发展历程简述 1.2.2 中国大学发展历程简述 1.2.3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大学高峰期发展的设计特点 1.3 大学聚落的概念 1.3.1 基本概念界定 1.3.2 目标范围界定 1.3.3 走向大学聚落2 大学聚落设计原理与方法的建构 2.1 大学聚落的特征分析 2.1.1 人文场所、精神殿堂 2.1.2 整体协调、集约发展 2.1.3 适应环境、有机生长 2.1.4 磁性空间、同构与异构 2.1.5 开放创新、绿色智能 2.1.6 大学聚落的稳定性与不稳定性 2.2 大学聚落设计原理 2.2.1 集约化设计 2.2.2 整体化设计 2.2.3 有序发展与开放增长 2.2.4 物质与人文同构 2.2.5 适应多种趋势与复杂因素 2.3 大学聚落设计方法的建构 2.3.1 宏观(城市)层面:集约型大学聚落 2.3.2 中观(校区)层面:整体型大学聚落 2.3.3 微观(建筑)层面:场所型大学聚落3 基于城市层面的大学聚落设计 3.1 城市层面设计的关注焦点 3.1.1 集约化设计 3.1.2 范围界定 3.2 适度群构的大学聚落 3.2.1 大学聚落区位发展体现某种集聚 3.2.2 大学聚落多元群构分布方式 3.3 资源协调的大学聚落 3.3.1 环境协调 3.3.2 土地协调 3.3.3 交通协调 3.4 与城市共享互补的大学聚落 3.4.1 经济发展的互动 3.4.2 与城市文化发展的互动 3.5 高等教育方针与大学聚落的集约发展 3.5.1 教育政策的改变对大学聚落的影响 3.5.2 大学聚落的适应性策略 3.6 从“粗放模式”到“集约模式” 3.6.1 大学聚落设计模式一:多元群构模式 3.6.2 大学聚落设计模式二:资源协调模式 3.6.3 大学聚落设计模式三:互动共生模式 3.6.4 大学聚落设计模式四:适应性模式(教育政策、教育理念) 3.6.5 基于城市层面的大学聚落设计提炼4 基于校区规划层面的大学聚落设计 4.1 校区规划层面关注的焦点 4.1.1 整体化设计 4.1.2 范围界定 4.2 大学聚落的功能设计 4.2.1 教学环境 4.2.2 生活环境 4.2.3 研究环境 4.3 大学聚落的交通设计 4.3.1 交通的阵发性与一致性 4.3.2 突出步行区域的重要性 4.3.3 内部交通综合趋势分析 4.4 大学聚落的景观设计 4.4.1 营造园林化的大学聚落景观 4.4.2 大学聚落的立体景观体系 4.4.3 景观复杂关系解读 4.4.4 景观系统空间构成 4.5 大学聚落的可持续性设计 4.5.1 大学聚落的保护与重整 4.5.2 大学聚落的拓展与延续 4.5.3 大学聚落的跨越式发展 4.5.4 大学城——超大规模的大学聚落 4.6 整体的协调性模式 4.6.1 大学聚落设计模式一:整体规划模式 4.6.2 大学聚落设计模式二:有序发展模式 4.6.3 大学聚落设计模式三:校园文化环境开放增长模式 4.6.4 基于校区规划层面的大学聚落设计提炼5 基于建筑层面的大学聚落设计 5.1 建筑层面的关注焦点 5.1.1 场所型空间 5.1.2 符合大学社群的行为需求 5.2 建筑聚落空间意境的物质因素 5.2.1 建筑空间的领域感 5.2.2 建筑空间的场所感 5.2.3 建筑空间的认同感 5.2.4 建筑空间的意境感 5.3 建筑聚落空间意境的精神因素 5.3.1 精神的归属性 5.3.2 精神的群体性 5.3.3 精神的亲和性 5.3.4 精神的和谐性 5.4 大学聚落建筑空间设计策略 5.4.1 建筑的适宜布局方式 5.4.2 建筑功能与使用趋向 5.4.3 建筑形式与风格形成 5.4.4 建筑的适宜技术手段 5.5 建筑聚落空间模式 5.5.1 大学聚落设计模式一:三种交往空间模式 5.5.2 大学聚落设计模式二:五种步行空间模式 5.5.3 大学聚落设计模式三:建筑群体空间模式 5.5.4 大学聚落设计模式四:建筑适宜技术模式 5.5.5 大学聚落设计模式五:建筑文化互动模式 5.5.6 基于建筑层面的大学聚落设计提炼6 大学聚落是一个系统知识体系 6.1 大学聚落概念、特征及设计原理简要回顾 6.1.1 为什么要引入大学聚落的概念 6.1.2 大学聚落的特征 6.1.3 大学聚落的设计原理 6.2 大学聚落设计方法建构的回顾 6.2.1 从“城市层面”到“校区层面”,再到“建筑层面”的多角度分析 6.2.2 从“设计原则”到“设计策略”,再到“设计模式”的层次化推导 6.3 大学聚落设计模式的总结 6.3.1 设计策略与设计模式之间的关系 6.3.2 大学聚落设计模式的总结和提炼 6.3.3 大学聚落设计模式简表 6.4 大学聚落设计的反思与展望 6.4.1 对国内大学聚落建设高速增长的思考 6.4.2 对当前大学聚落“自上而下”建设方式的思考 6.4.3 对基于国情的大学聚落集约化发展的思考参考文献附录:大学聚落实证分析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