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卿臻主编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8-01
开本: 16开 页数: 246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0.6(4.9折) 定价  ¥4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版权信息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内容简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等职业院校通识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结合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概要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理论;并对大学生在认知、情绪、意志、行为等心理过程和人格、能力等个性心理中表现出来的发展特点以及在学习、生活、交际、恋爱、职业等多种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等进行讲解。书中既有理论方面的深入阐述,又有大量拓展性的阅读材料和案例分析,还有心理测试与训练环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自我指导的意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等职业院校通识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不仅能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还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等职业院校通识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可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方面的通识教材,也可以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相关教职人员了解大学生心理的参考书,还可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指导手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目录

第1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1.1 心理活动的特点与实质
1.1.1 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1.1.2 心理学要探索什么
1.2 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1.2.1 大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1.2.2 大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
1.2.3 大学生意志水平的发展
1.2.4 大学生个性与人格的发展
1.3 心理健康的标准
1.3.1 心理健康的意义
1.3.2 心理健康水平的判定
1.3.3 心理健康的标准
1.3.4 正确理解与把握心理健康标准
1.4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4.1 生物因素
1.4.2 心理因素
1.4.3 社会因素
1.4.4 促进心理健康的途径
小结

第2章 大学生心理咨询
2.1 高校心理咨询的历史回顾
2.1.1 国外心理咨询发展回顾
2.1.2 国内高校心理咨询发展现状
2.2 心理咨询的概念和功能
2.2.1 心理咨询的概念
2.2.2 心理咨询的对象
2.2.3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功能
2.2.4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特点
2.3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主要内容
小结

第3章 大学生异常心理及心理困惑
3.1 异常心理的判别
3.1.1 确定什么是异常
3.1.2 心理异常的诊断标准
3.2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
3.2.1 大学生适应问题
3.2.2 自我认知失调
3.2.3 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
3.2.4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问题
3.2.5 恋爱心理问题
3.3 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
3.3.1 什么是神经症
3.3.2 重性精神疾病
小结

第4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培养
4.1 自我意识概述
4.1.1 自我意识的概念
4.1.2 自我意识的结构
4.1.3 自我意识的形成
4.2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4.2.1 大学生自我体验的特点
4.2.2 大学生自我控制的特点
4.3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及调适
4.3.1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
4.3.2 愉快地接纳自我
4.3.3 有效地控制自我
4.3.4 不断地超越自我
4.4 自我意识的评估
4.4.1 正确地认识自我
4.4.2 自我意识评估的几种方法
小结

第5章 大学生的人格心理
5.1 人格概述
5.1.1 人格的构成
5.1.2 人格的特征
5.1.3 人格的形成
5.2 大学生的人格特征
5.2.1 大学生人格的特征
5.2.2 大学生人格问题的表现
5.3 大学生人格问题与调适
5.3.1 健康人格的特征
5.3.2 人格障碍的类型和表现
5.3.3 大学生人格问题的调适
5.4 大学生人格完善的途径
5.4.1 了解自己人格类型的特点
5.4.2 学会自我教育
5.4.3 增强对挫折的承受力
5.4.4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良好习惯
5.4.5 扩大社会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4.6 在业余活动中培养健全的人格
小结
……

第6章 大学生网络依赖——纵横交错谈“网”事
第7章 大学生学习心理
第8章 大学生情绪管理
第9章 大学生人际交往
第10章 大学生性心理及恋爱心理
第11章 大学生挫折应对及压力管理
第12章 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
展开全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节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等职业院校通识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2.3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主要内容  从历史考察可以看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模式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和整个心理科学的理论发展有密切联系,也与学校心理咨询的实践需要息息相关。就理论模式的基本框架和理论源流来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发展和融合的过程。因此,一种模式的名称之下包括多种理论成分,同一名称的模式当中蕴含有不同的内容,这种情况的出现也不足为奇。下面对学校心理咨询的四种基本理论模式进行讨论与评价。  1.指导取向  所谓指导取向,是指心理指导者通过测评、观察等方法,在全面了解、综合分析来访学生身体素质、知识水平、气质、性格、能力及其他心理特质的基础上,针对其学习、适应、升学、择业、恋爱等诸方面的问题进行行之有效的指导。  指导取向的基本特征是强调对学生特质的了解,力图充分发挥心理指导者对学生成长的理性导向功能。指导取向意味着指导者和来访学生的一种客观关系,在这一关系中,强调指导者的主导作用,指导者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特质、愿望和社会要求,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理性分析,做出科学决策。指导取向重视来访学生现实的稳定特征,将其作为指导的基础;指导取向也非常注意外界信息的搜集与整理,将其作为指导的坐标;指导取向还把培训作为工作重点,把咨询的结果作为关注点,目的是提高来访学生的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导取向的心理咨询理论形成*早,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很大。在我国目前的大学生心理咨询实践中,许多咨询员自觉或者不自觉地遵循指导取向,往往作为指导者给来访学生以劝告和忠告,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转行的指导者更是如此。  指导取向的心理咨询重视对来访者个人特质的了解,注意发挥咨询人员在咨访关系中的主导作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也符合咨询过程的一般规律。在心理咨询中,对一些社会成熟度较低或自制、自知能力较差的学生,咨询员应该发挥自身的理性导向功能。对于一些知识性较强的问题,在咨询的某些阶段咨询员也需要给予一定的指导。  但是,正如心理咨询的早期发展阶段中显示出来的,一些人在咨询过程中过于强调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而忽视来访者的能动作用,这不利于来访者成长,也有悖“助人自助”原则。从21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指导取向的心理咨询在认知心理学的影响下,开始重视来访者的主体作用,注意在咨询员引导下发挥来访者的自我指导和调节功能。  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适于指导取向的一面,也有对指导取向提出挑战的一面。大学生智力水平较高,领悟能力强,可以迅速理解咨询员的建议。但是如果只是强调咨询员的指导作用和权威力量,也可能损害来访者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另外,指导取向的心理咨询一般缺乏与来访学生的深层情感交流,这对解决一些复杂的心理问题是不利的。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