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大家小传-21位中国当代音乐学家鲜为认知的学术之旅

大家小传-21位中国当代音乐学家鲜为认知的学术之旅

作者:郭昕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6-01
开本: 32开 页数: 280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33.6(7.0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大家小传-21位中国当代音乐学家鲜为认知的学术之旅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4358247
  • 条形码:9787514358247 ; 978-7-5143-5824-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大家小传-21位中国当代音乐学家鲜为认知的学术之旅 本书特色

郭昕著的这本《大家小传(21位中国当代音乐学家鲜为人知的学术之旅)》收录的21篇中国音乐学家访谈录,包括何振京、田联韬、陈自明、郑英烈、钟子林、袁静芳等年过耄耋的学界泰斗;乌兰杰、樊祖荫、鲍元恺、秦序等古稀之年的学术大家;刘经树、余志刚、金经言、杨民康、刘桂腾、孟维平、张伯瑜、和云峰、安平、蒲方、黄凌飞等当今学术界的中流砥柱。 对于诸位音乐学家的访谈主旨,灵感来源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办的“中国著名音乐学家系列讲座——音乐学研究方法与治学理念”。

大家小传-21位中国当代音乐学家鲜为认知的学术之旅 内容简介

  《大家小传/21位中国当代音乐学家鲜为人知的学术之旅》是一本对我国当代21位知名音乐学家、作曲家的访谈录,涉及中国传统音乐、中西方音乐史、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世界音乐、音乐理论研究,以及作曲等专业领域。既反映了这一部分学者各不相同,各有自己的成长背景、机遇、天分和成就,以及经历、思索、业绩、感悟等,同时也给读者(特别是年轻一代的音乐家、音乐学者,以及音乐学院在校学生)以某些人生启迪和学术影响。

大家小传-21位中国当代音乐学家鲜为认知的学术之旅 目录

草原翠绿民歌大美——乌兰杰访谈录
走向田野走向边疆——田联韬访谈录
德奥音乐学的传播者——刘经树访谈录
鼓语:北纬四十度以北——刘桂腾访谈录
音乐之缘——安平访谈录
春风化雨种桃李俭以养德育人才——何振京访谈录
永保好奇心常探新领域——陈自明访谈录
博物洽闻教学相长——余志刚访谈录
民族音乐学:学术前沿与教学研究——杨民康访谈录
音乐与文化:中西民族音乐学之比较——张伯瑜访谈录
敢立潮头勇为人先——郑英烈访谈录
在信达雅山路上的攀登者——金经言访谈录
韬光养晦厚积薄发——孟维平访谈录
摸着石头过河——和云峰的治学理念与方法
虚怀若谷海纳百川——钟子林访谈录
问道传统——袁静芳访谈录
生有涯知无涯——秦序访谈录
远遁山野谛听生命——黄凌飞访谈录
入写写人为人写——《炎黄风情》国交音乐会后访鲍元恺
聊聊百年中国钢琴音乐——蒲方访谈录
在追问中不断求索——樊祖荫访谈录
后记
展开全部

大家小传-21位中国当代音乐学家鲜为认知的学术之旅 节选

  《大家小传/21位中国当代音乐学家鲜为人知的学术之旅》:  草原翠绿民歌大美——乌兰杰访谈录乌兰杰(1938-),本名扎木苏,男,蒙古族,中央民族大学研究员、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音乐学院特聘博士生导师、《内蒙学大百科全书·艺术卷》主编。主要著作有:《蒙古族音乐史》《蒙古族古代音乐舞蹈初探》《蒙古族萨满教音乐研究》《中国蒙古族长调民歌》《毡乡艺史长编》《蒙古族长调民歌演唱艺术概论》《草原文化论稿》《中国元代音乐史》《蒙古族叙事民歌集》《科尔沁长调民歌》(蒙文)等。  时间:2014年11月10日地点:北京·乌兰杰家中1938年,乌兰杰出生在科尔沁草原扎赉特旗南端的阿巴干西坡村,拥有蒙古贵族血统的他姓氏为孛儿只斤氏,汉译为“包”,属于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先祖是成吉思汗的长弟拙赤·合撒儿——蒙古历史上著名的神箭手。他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爷爷巴拉珠尔拥有大量土地和牧场,社会地位十分显赫。作为巴拉珠尔的长孙,活佛为他赐名扎木苏,藏语意为“大海”。  相比拥有大量财富的贵族出身,乌兰杰更为珍视当地的长调民歌世家身份,因为它传承着一份无形的丰厚遗产。母亲洁吉嘎是著名的长调歌手,村里的宗教仪式、婚礼仪式,必须演唱相关的长调礼仪歌曲,这是祖先传下来的规矩,不可随意改变,她所唱的长调民歌绝大部分是古老的礼仪歌曲,蒙古语称之为“图林·道”,诸如颂歌、赞歌、祝酒歌、训诫歌、宗教赞美诗、思乡曲、婚礼歌,等等。其中多首科尔沁长调歌曲是其他歌手所不掌握的,单凭她一人传承下来。因此,从心智初开的婴儿时期开始,他便听着母亲哼唱的《摇篮曲》成长。年龄稍大,就开始跟随母亲学唱《青蛙调》《金龟子》。  1947年秋,乌兰杰已经是9岁的男孩了,经历了暴风骤雨般的土改运动,对于身边发生的很多事情,他是无法理解也无法接受的。所幸的是,作为村里的小歌手,他找到了通向人民大众的桥梁。有一次,村里一位老额吉梦见在外参加工作的儿子,不禁伤心落泪,于是找他演唱母亲思念孩子的民歌,他便用心地演唱了《新耍儿》,感动得老额吉潸然泪下。老额吉的泪水犹如春天的及时雨,催发了埋在他内心深处的民歌艺术萌芽。  1950年10月,正值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全国各地都掀起了支援前线的爱国运动,阿巴干西坡村也不例外,村民通宵挑灯夜战,男女老少围坐在一起,将土块、草根剔除干净,留下颗粒饱满的黄豆、玉米装上麻袋上缴给国家。为了解除夜间劳动的困乏,人们便请来乌兰杰这个著名的小歌手为大家演唱民歌、表演说书。由于表演投入,不免口干舌燥,他向身边的大娘讨要米汤,逗得大家哄堂大笑,从此得到了“米汤”胡尔奇的绰号。他亲眼看到自己的歌声给大家带来欢乐,鼓舞人们的劳动热情,更坚定了他成为民歌手的信心。  1951年春天,乌兰杰被19岁的姐姐接到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暂住地张家口,进入内蒙古干部子弟学校读书。次年初冬,学校随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迁移到呼和浩特。他的姐姐当时是内蒙古歌舞团舞蹈队演员,这个舞蹈团刚刚成立五年,正处于发展时期。自1948年以来,内蒙古歌舞团内设有一支六七人组成的“民间艺人组”,内蒙古东部地区的许多杰出民间艺人都被请进团内,成为专业文艺工作者,像抄尔琴大师色拉西、四胡大师孙良、说书大师毛依罕、盲艺人铁钢、笛子高手萨仁格日勒、察哈尔四胡流派传人巴布道尔吉,以及东乌旗女中音长调歌唱家莫德格,等等。  这些大师们除了参加团里的演出,平时便集中在一起,练习民乐合奏、演唱民歌和好来宝,歌声、琴声终日不绝于耳。每当乌兰杰放学回家,就立刻放下书包跑到民间艺人组,站在角落里聆听他们奏乐、唱歌。  大师们也都很喜欢他,两年多的时间内,他便学到了很多民歌、说书调和好来宝。不久,著名男高音长调歌唱家哈扎布和女高音长调歌唱家宝音德力格尔也先后调入内蒙古歌舞团,乌兰杰又跟随他们学到了不少家乡的长调民歌。  ……

大家小传-21位中国当代音乐学家鲜为认知的学术之旅 作者简介

  郭听,女,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曾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过音乐学术论文多篇。其中,有的篇章还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在音乐学界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