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实用理性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实用理性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作者:郭现军著
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11-01
开本: 24cm 页数: 160页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9.2(6.4折) 定价  ¥3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实用理性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4534790
  • 条形码:9787564534790 ; 978-7-5645-3479-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实用理性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内容简介

本书从文化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这一理论前提出发, 将中国人的民族文化精神界定为实用理性, 并对实用理性的内涵进行比较分析, 凸显了中国文化注重实用的理性特征。

实用理性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目录

第1章 文化精神: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1.1 何谓“文化精神”
1.2 马克斯·韦伯的启示
1.3 实践唯物主义的意蕴
1.4 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性思想

第2章 实用理性:中国人的民族文化精神
2.1 “实用理性”概念溯源
2.2 “实用理性”概念内涵
2.3 “实用理性”概念辨析
2.4 “实用理性”的历史作用

第3章 实用理性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1 实用理性的当代表现
3.2 实用理性的当代作用

第4章 实用理性的负面效应
4.1 发展失衡问题
4.2 贫富差距问题
4.3 社会失范问题
4.4 生态环境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实用理性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节选

  1.3.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  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是因为实践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拱心石。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武器批判旧哲学,抓住了旧哲学心物二元和形而上学的弊病;以实践的观点来理解人,把人的本质界定为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把人的本质界定为在实践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以实践的观点来看待世界,看到了世界的“属人”性,即“人化自然”;以实践的观点理解人与世界关系,抓住了二者之间主客互动的关系;以实践的观点看待人类社会的历史,指出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创造自己的全部社会生活和自己的历史;以实践的观点来把握哲学的功能,确立了“改变世界”的实践论哲学观。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旧哲学的锐利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其创始人批判旧哲学的战斗中诞生的。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以实践为武器,完成了对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哲学的批判,确立了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近代哲学,不管是旧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由于不懂得实践,割裂了心和物,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把二者对立起来,或者陷入物质决定意识的机械唯物论,或者陷入意识决定物质的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则以实践把心和物,即思维和存在统一起来,指明二者之间是处于实践中的辩证关系,从而克服了旧唯物主义见物不见人的直观性、片面性,赋予唯物主义以能动性。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正如恩格斯所说,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对人类的重大贡献。马克思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背后看到了物质生产,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在苏联和中国的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一直把唯物史观归结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并且把《(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一段话作为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这种理解是一种教条式的理解,并没有把握到唯物史观乃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和精髓。因为生产力并不是历史的*终决定因素,生产力本身是由人的实践决定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唯物’之处,存在于劳动这种实践活动之中”。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正是以物质实践为逻辑起点,构建了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这种历史观就在于: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阐述现实的生产过程,把同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这种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由此还可得出下述结论……”以人的劳动实践为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这样既明确了历史的发源地,即人类创造历史的途径和过程,同时也保证了人的知识及生产力的客观性,从而使得用生产力的性质及其发展解释社会历史的理论具有了唯物主义的性质,即具有了科学理性的依据。  实践唯物主义实现了哲学观的根本变革。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后一条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就从哲学观上颠覆了近代哲学认识论,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改变世界”的实践论哲学观。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只是把世界看作认识和信仰的对象,把哲学作为解释世界的工具:或者解释自然,或者解释上帝,或者解释理性和人性。与此相应,哲学表现为本体论和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则强调人通过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强调哲学的功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即哲学在功能上不仅是认识论,更应该是实践论。也就是说,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是世界的中心和目的,人按照自己的目的和意愿来改变世界,旧哲学则更多地把世界作为人所趋向和接近的目标。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观上的根本变革,很大程度上缘于马恩关怀人类现实命运的强烈人道主义情怀。当然,作为理论思维形式的哲学,其改变现存世界的实践功能并不是直接发挥的,而是间接发挥的,即通过给人们提供理论武器,改变人们的思想和观念,指导人们改变世界的实践活动。“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

实用理性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作者简介

  郭现军(1969-),河南汝州人,2008年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许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及文化精神问题。主持完成省级科研项目3项,在《哲学评论》《北京行政学院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