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我们走在大路上-中共执政的前沿思考

我们走在大路上-中共执政的前沿思考

作者:姚亚平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3-01
开本: 32开 页数: 432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17.2(3.6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27.8(5.8折)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我们走在大路上-中共执政的前沿思考 版权信息

  • ISBN:9787210090113
  • 条形码:9787210090113 ; 978-7-210-09011-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我们走在大路上-中共执政的前沿思考 本书特色

★本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理论工具,跟踪中共执政的前沿问题,把“中国道路”放在历史的长河中进行深邃思考,形成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理论成果,对领导干部深化道路自信是有帮助的。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 石仲泉 ★本书的价值,在于作者的问题意识很强,对诸如“社会主义好,好在哪里”“共产党过得了互联网这一关吗”“'普世价值'这么好的词为什么不用呢”等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度分析和回答。 ——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李君如 ★本书既有学术的内涵和深度,又有时代的视野和精神,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如何执政的认识和思考。很多论述和经验给我们以启迪。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 李忠杰 ★本书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讨了中共执政的诸多前沿问题,是一部特点鲜明、有思想力度的通俗理论读物。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常务副校长 夏春涛

我们走在大路上-中共执政的前沿思考 内容简介

  中国道路,当然是从历史深处走来,也悠悠然地按照自己的规律不断向未来发展而去。中国社会的发展本来就有自己的运动轨迹和独特面貌,只不过是在中国没有遇到世界列强之前,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中国社会的特点、特色没有被自觉地、明显地认识,甚至中国道路这个问题都没有被清醒地意识到。但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入侵,打断了中国社会的自身进程,暴露出中国社会自身的严重危机。中国道路该怎么走,才骤然成为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摆在中国人的眼前。中国人左冲右突,上下求索,火急火燎地想在漫漫长夜中闯出一条路来。但中国要走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一直没有答案。只是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中国人民的探索与奋斗才面貌一新,中国道路才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

我们走在大路上-中共执政的前沿思考 目录

1 中国道路的目标与方向
马克思创立的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具有如此长久的感召力
列宁开辟了落后的东方大国直接搞社会主义的道路
东方大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碰到了哪些特殊性
中国梦和美国梦、俄罗斯梦有什么不同

2 中国道路的政权保障
国家政权是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问题
毛泽东为什么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不能简单地把现成的国家机器拿来就用
中国的政权是无产阶级专政吗
社会主义就是好,好在哪儿

3 中国道路的政党引领
党的领导是中国道路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优势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做到既有代表性又保持先进性的
不忘初心是共产党人“心学”的**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坚持什么样的政治方向
人大和“一府两院”的关系及与“三权分立”有什么不同
人民政协是一个什么机关
我国反腐肃贪的成功实践体现了什么样的制度优势

4 中国道路的主体力量
要像念阿弥陀佛那样,时刻叨念着群众
中国工人运动有哪些基本经验
坚持中国工会的组织性质,做好党的群众工作
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应该怎样搞
如何创造出更多的优秀作品,点亮人民心中的那盏灯

5 中国道路的历史进程
为什么五四运动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道路的新起点
1927年中国共产党人的危机应对与道路选择
跟着领袖毛委员,怎样走上了井冈山
井冈山的艰苦岁月不能忘
井冈山道路为什么会成功
为什么要搞这次大阅兵
国共两党哪个厉害、哪个强
中国的抗战,国共两党谁是领导

6 中国道路的理论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原著吗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什么_
我们今天应该怎样读马列原著
学马列要带着问题学
现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学应该怎么搞
青年有希望,青年有力量——想起五四青年那代人

7 中国道路上的理论风云
从毛泽东与梁漱溟的延安窑洞争论看怎样认识中国社会_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究竟说了啥
我们现在如何看待阶级和阶级关系
现在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
“普世价值”这么好的词为什么不用呢
西方民主制度有哪些优点和毛病
怎样看待中国的民主

8 中国道路的舆论交锋
意识形态还有没有用,有什么用
意识形态要不要变,在历史发展中怎么时代创新
多元社会下的共识形成
共产党过得了互联网这一关吗
新闻舆论工作的党性原则
社会热点和突发事件中的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
危机处理时的信息发布与媒体应对
新闻舆论如何揭短亮丑搞监督
如何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的融合发展
学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9 中国道路的国际表达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在国际关系中面临哪些风险与挑战
抢夺话语权是当前国际舆论引导的紧迫任务
阐释国家目标、塑造国家形象是中国文化传播的当务之急
中国故事要对着世界说什么:独特性、必然性、优越性
中国故事要讲得精彩,关键在自信
如何用中国的理论和话语解读中国的实践、中国的道路
景德镇,一个值得说给世界听的故事
展开全部

我们走在大路上-中共执政的前沿思考 节选

  《我们走在大路上:中共执政的前沿思考》:  东方大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碰到了哪些特殊性  在中国道路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两个很伟大的创新成果:新民主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从马克思到列宁的社会主义道路阶段论。  目标在前方,道路在脚下,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通往目标的道路是分几阶段的。在这种情况下,就有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关系问题。社会主义道路的阶段性,是马克思首创的。  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首次提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①同这个时期相适应地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专政。他说:共产主义社会将经历同一生产方式内发展水平和成熟程度不同的两个阶段,马克思称为**和高级两个发展阶段。后来,列宁将前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后一阶段称为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两个名称就一直沿用至今。  列宁根据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发展了马克思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他在《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一文中指出:“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中间隔着一个过渡时期,这在理论上是毫无疑义的。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兼有这两种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或特征。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换句话说,就是已被打败但还未被消灭的资本主义和已经诞生但还非常幼弱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②显然,这个过渡时期就是指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社会主义这个特定阶段。也就是说,共产主义社会绝不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就可立即实现的,即便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也不可能立即建立起这样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要经过社会主义这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在创造出一切必要的条件后,才能成为现实。可以说,共产主义是十分成熟的社会主义,而社会主义是低级阶段的共产主义。  在东方落后大国,社会主义这个“转变时期”遇到了更为复杂的情况,就是为了进入社会主义这个转变时期,民主革命还要分为两个阶段。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社会阶级分化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过程还不完全,就是封建主义也没有被彻底肃清,所以,东方落后大国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就不仅要面对资本主义,还要面对封建主义。列宁在《社会主义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中强调,在像俄国这样的国家,与其说是苦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如说是苦于资本主义的不发展。列宁认为,首先必须严格区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这两种社会革命性质不同,要解决的矛盾不同,革命的任务、对象、动力都不同。俄国是存在着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的资本主义社会,人民同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的矛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同时存在,只有解决了前一矛盾,然后才能解决后一矛盾。因此,俄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步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无产阶级联合农民,用强力推翻专制制度,消灭农奴制。第二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联合半无产阶级,用强力摧毁资产阶级的反抗,消灭资本主义。如果企图跳越民主革命阶段,或混淆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革命就必然失败。  ……

我们走在大路上-中共执政的前沿思考 作者简介

  姚亚平,江西南昌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大学(现南昌大学)学士(1982)、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硕士(1988)、中国人民大学博士(2000)、复旦大学博士后(2003)。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92)。曾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学、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澳大利亚新西兰政府学院等进修培训。几十年来,从高校到省直机关,到地方党委,再到省人大、省委、省政协机关,长期从事教育、文化、思想宣传和人大政协的行政领导和理论研究工作。  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多部,主要有:《文化的撞击——语言交往》(1990)、《当代中国修辞学》(1996)、《当代中国社会的共同理想》(2002)、《中国语言规划研究》(2006)、《八大山人作品鉴赏笔记》(2015)。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