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灾难急救基础生命支持课程

灾难急救基础生命支持课程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6-01
开本: 26cm 页数: 356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34.1(5.0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62.6(9.2折)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灾难急救基础生命支持课程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7830949
  • 条形码:9787547830949 ; 978-7-5478-3094-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灾难急救基础生命支持课程 本书特色

本书是本美国国家灾难生命支持基金会标准化课程三个级别的教学用书之一,由国内具有灾害救援和院前急救专业学科人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灾害救援分会相关专家联合翻译。就当下灾难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阐述,并提出系统、完善的训练方案,涵盖了包括识别和分析灾难形式、对**现场的救援和救治、医院的人力资源调配和物品调配能力的训练、应对社会团队、灾难相关知识的普及、对于灾后重建方面的建议等方面内容,而不局限于灾难救援医疗问题。此套书籍的编译可以供国内各相关灾难救援组织和团队学习参考和研究,从而促进国内相关组织和团队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灾难急救基础生命支持课程 内容简介

本书涵盖了包括灾前预案、灾难响应及相关管理以及灾后恢复等方面内容, 而不局限于灾难救援医疗问题。此套书籍的编译可以供国内各相关灾难救援组织和团队学习参考和研究, 从而促进国内相关组织和团队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灾难急救基础生命支持课程 目录

第1章大规模灾难事故管理
1.1 目的 /
1.2 学习目标 /
1.3 背景 /
1.4 定义和分类 /
1.4.1 灾前范例 /
1.4.2 灾难范例 /
1.5 防灾规划中对健康问题的考虑 /
1.5.1 风险评估 /
1.5.2 人群易损性评估 /
1.5.3 医疗系统紧急应变规划 /
1.5.4 法律与道德规划问题 /
1.5.5 练习与演练 /
1.6 灾难应对中健康方面的考虑 /
1.6.1 态势感知与发现 /
1.6.2 危害评估 /
1.6.3 突发事件管理 /
1.6.4 医护设施需求激增管理 /
1.7 恢复及其他 /
1.7.1 医疗护理场所运行的连续性 /
1.7.2 事后回顾 /
1.7.3 对未来事件的准备与计划 /
1.7.4 地区对未来事件的准备和恢复力 /
1.8 总结 /
1.9 讨论点 /
第2章公共卫生部门对灾难的应急响应
2.1 目的 /
2.2 学习目标 /
2.3 背景 /
2.4 公共卫生体系 /
2.5 国际卫生机构和组织 /
2.6 公共卫生体系在灾难响应中的作用 /
2.6.1 公共卫生部门的应急权利 /
2.6.2 流行病学监测和调查 /
2.6.3 加强公共卫生报告 /
2.6.4 事件管理 /
2.6.5 危机与应急风险沟通 /
2.6.6 地方疏散注意事项 /
2.6.7 人员疏导管理 /
2.6.8 疫情防控 /
2.6.9 实验室检测 /
2.6.10 灾民管理 /
2.6.11 环境健康 /
2.7 灾后恢复与重建 /
2.8 总结 /
2.9 讨论点 /

第3章灾难中的人口健康与心理健康
3.1 目的 /
3.2 学习目标 /
3.3 背景 /
3.4 儿童与灾难 /
3.4.1 儿童在灾难中的易损性 /
3.4.2 小儿意外事故救护 /
3.4.3 家庭关系识别和重聚 /
3.4.4 儿童面临的健康挑战 /
3.4.5 儿科人员、现场急救员与现场接收员 /
3.5 灾难中的妇女健康 /
3.6 灾难中的慢性病患者 /
3.6.1 医疗与健康档案获取 /
3.6.2 医疗护理的获取 /
3.6.3 规划注意事项 /
3.7 灾难中具有功能性需求及残障需求的人群 /
3.7.1 定义 /
3.7.2 沟通所面临的挑战 /
3.7.3 疏散所面临的挑战 /
3.7.4 庇护所注意事项 /
3.7.5 医疗护理注意事项 /
3.8 灾难中的心理和行为健康 /
3.8.1 规划目标与重点 /
3.8.2 应激与心理创伤 /
3.8.3 与灾难相关的心理健康障碍与综合征 /
3.8.4 成人的心理健康注意事项 /
3.8.5 儿童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注意事项 /
3.9 总结 /

第4章大规模灾难事故管理
4.1 目的 /
4.2 学习目标 /
4.3 背景 /
4.4 部署前的准备和计划 /
4.4.1 志愿服务和团队成员 /
4.4.2 维持部署有效状态 /
4.4.3 个人卫生和健康 /
4.4.4 个人装备准备 /
4.4.5 个人证书和设备 /
4.4.6 灾难响应前的教育培训 /
4.4.7 志愿卫生专业响应人员的法律问题 /
4.5 个人风险意识和降低风险措施 /
4.6 工作人员的激活和调动 /
4.7 自身防护 /
4.7.1 灾难现场禁区 /
4.7.2 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和使用 /
4.8 伤患洗消 /
4.8.1 洗消类型 /
4.8.2 特殊洗消的注意事项 /
4.9 人员解散和灾难响应相关压力 /
4.10 总结 /

第5章大规模人员伤害事件的处理
5.1 目的 /
5.2 学习目标 /
5.3 背景 /
5.4 大规模人员伤亡事件检伤分类的一般原则 /
5.4.1 大规模人员伤亡事件检伤分类系统 /
5.4.2 检伤分类方法的局限性 /
5.4.3 检伤分类类别 /
5.4.4 检伤分类标签和伤亡处理分类 /
5.5 SALT大规模伤亡事件检伤分类方法 /
5.5.1 步骤1: 总体分类 /
5.5.2 步骤2: 个体评估 /
5.6 患者评估 /
5.6.1 初级评估 /
5.6.2 二级评估 /
5.6.3 个人防护装备在伤员管理中的使用 /
5.7 患者的转运和疏散 /
5.8 大规模死亡人员的管理 /
5.8.1 大规模人员死亡事件的定义 /
5.8.2 现场死亡人员的管理 /
5.8.3 殓房的操作 /
5.8.4 救援人员和幸存者的管理 /
5.9 伤亡人员报告、身份鉴定和追踪 /
5.9.1 伤亡人员报告 /
5.9.2 伤亡人员身份的鉴定和追踪 /
5.10 大规模人员伤亡事件处理中的职业精神与伦理精神 /
5.11 总结 /

第6章爆炸和创伤灾害
6.1 目的 /
6.2 学习目标 /
6.3 背景 /
6.4 爆炸类型 /
6.4.1 核爆炸 /
6.4.2 物理爆炸 /
6.4.3 化学爆炸 /
6.5 冲击伤机制 /
6.5.1 一级爆炸伤 /
6.5.2 二级爆炸伤 /
6.5.3 三级爆炸伤 /
6.5.4 四级爆炸伤 /
6.6 对周遭环境的察觉 /
6.7 临床决策 /
6.7.1 救生技巧 /
6.7.2 肺爆震伤 /
6.7.3 动脉气体栓塞症 /

6.7.4 创伤性窒息 /
6.7.5 外伤性截肢 /
6.7.6 挤压伤 /
6.7.7 筋膜室综合征 /
6.7.8 胃肠道冲击波伤 /
6.7.9 听觉冲击波伤 /
6.7.10 眼冲击伤 /
6.7.11 光辐射烧伤 /
6.7.12 钝弹道伤 /
6.7.13 穿透弹道伤 /
6.7.14 穿透刺伤或刺穿伤 /
6.8 公共卫生注意事项 /
6.9 心理健康注意事项 /
6.10 儿童注意事项 /
6.11 总论 /
6.12 讨论点 /

第7章核灾害与放射性灾害
7.1 目的 /
7.2 学习目标 /
7.3 背景 /
7.4 辐射基础知识 /
7.4.1 辐射的测量及单位 /
7.4.2 射线照射和影响 /
7.4.3 辐射的后果 /
7.5 核和放射事故后的特征性损害 /
7.5.1 创伤 /
7.5.2 热烧伤 /
7.5.3 辐射损伤 /
7.5.4 电磁脉冲 /
7.6 情况判断与检测 /
7.6.1 形势评价 /
7.6.2 辐射检测技术 /
7.7 风险评估 /
7.8 事件管理挑战 /
7.8.1 辐射场的测定 /
7.8.2 后勤支援服务 /
7.8.3 人员短缺 /
7.8.4 信息共享 /
7.8.5 媒体合作 /
7.9 劳动保护 /
7.9.1 现场安全和安全性 /
7.9.2 个人防护装备 /
7.9.3 辐射暴露监控 /
7.9.4 伤员净化 /
7.10 伤员管理 /
7.10.1 大规模伤员检伤分类 /
7.10.2 转运伤员至医疗接受设施 /
7.11 辐射伤员的临床治疗: 基本概念和原则 /
7.11.1 辐射暴露的临床线索 /
7.11.2 患者评估和临床决策 /
7.11.3 创伤治疗 /
7.11.4 诊断检测 /
7.11.5 治疗措施 /
7.11.6 医疗设施改变 /
7.12 急性辐射综合征的处理 /
7.12.1 呕吐、腹泻的治疗 /
7.12.2 感染控制 /
7.12.3 细胞因子治疗 /
7.12.4 干细胞移植 /
7.13 皮肤放射综合征 /
7.14 内放射同位素污染的治疗 /
7.14.1 同位素测定 /
7.14.2 促排技术和措施 /
7.15 核与放射灾害的公共卫生问题 /
7.15.1 危机和紧急风险的信息通信 /
7.15.2 心理和行为健康的注意事项 /
7.15.3 人们的功能需求、获得医疗需求或其他特殊需求 /
7.15.4 年龄相关的缺陷 /
7.15.5 孕妇和胎儿的风险 /
7.15.6 人群监测 /
7.16 总结 /
7.17 讨论点 /

第8章化学灾害
8.1 目的 /
8.2 学习目标 /
8.3 背景 /
8.3.1 化学突发事件 /
8.3.2 化学灾害 /
8.4 态势感知和检测 /
8.4.1 化学暴露线索 /
8.4.2 化学物质检测设备 /
8.5 事故管理部门和工作防护部门 /
8.6 伤亡管理的注意事项 /
8.6.1 检伤分类的注意事项 /
8.6.2 伤亡评估 /
8.6.3 化学品伤亡人员的治疗原则 /
8.7 化学毒剂的临床管理 /
8.7.1 水疱毒剂(糜烂性毒剂) /
8.7.2 阻塞性窒息毒剂 /
8.7.3 氰类毒剂 /
8.7.4 神经毒剂 /
8.8 儿科治疗的注意事项 /
8.9 选定的大型化学灾害: 从经验中学习 /
8.9.1 博帕尔,印度(1984年) /
8.9.2 东京沙林地铁袭击事件(1995年) /
8.9.3 墨西哥湾英国石油漏油事件(2010年) /
8.10 总结 /
8.11 讨论点 /

第9章生物灾害
9.1 目的 /
9.2 学习目标 /
9.3 背景 /
9.4 基本的传染病接触和传播 /
9.5 生物灾害种类 /
9.5.1 流行和大流行 /
9.5.2 生物恐怖主义 /
9.6 生物病原体的特点 /
9.7 态势感知和监测 /
9.8 临床决策 /
9.8.1 公共卫生通知 /
9.8.2 基于传播的感染控制 /
9.8.3 分流 /
9.8.4 临床评估和诊断 /
9.8.5 治疗干预 /
9.9 生物病原体——特别问题 /
9.9.1 炭疽(炭疽芽孢杆菌) /
9.9.2 肉毒杆菌(肉毒杆菌毒素) /
9.9.3 肺鼠疫(鼠疫耶尔森式杆菌) /
9.9.4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
9.9.5 天花(重型天花) /
9.9.6 兔热病(土拉热弗朗西丝菌) /
9.9.7 病毒性出血热(VHFs) /
9.9.8 儿童伤亡的临床考虑 /
9.10 生物恐怖主义攻击中的公共卫生行动 /
9.10.1 威胁评估 /
9.10.2 医疗对策和分布点接入 /
9.11 总结 /
9.12 讨论点 /

第10章自然灾害
10.1 目的 /
10.2 学习目标 /
10.3 背景 /
10.4 自然灾害的具体注意事项 /
10.4.1 形势感知 /
10.4.2 卫生设施过载的应对措施 /
10.5 伤员管理 /
10.6 地震与海啸 /
10.6.1 成因与特点 /
10.6.2 早期监测预警系统 /
10.6.3 危害与影响 /
10.6.4 近期与远期影响 /
10.6.5 公共卫生 /
10.6.6 预防与减轻未来影响 /
10.7 洪涝灾害 /
10.7.1 成因与特点 /
10.7.2 早期监测预警系统 /
10.7.3 危害与影响 /
10.7.4 近期与远期影响 /
10.7.5 公共卫生 /
10.7.6 预防与减轻未来影响 /
10.8 暑热灾害 /
10.8.1 成因和特点 /
10.8.2 早期监测预警系统 /
10.8.3 危害与影响 /
10.8.4 近期与远期影响 /
10.8.5 公共卫生 /
10.8.6 预防与减轻未来影响 /
10.9 飓风、旋风和台风 /
10.9.1 成因与特点 /
10.9.2 早期监测预警系统 /
10.9.3 危害与影响 /
10.9.4 近期与远期影响 /
10.9.5 公共卫生 /
10.9.6 预防与减轻未来影响 /
10.10 龙卷风 /
10.10.1 成因与特点 /
10.10.2 早期监测预警系统 /
10.10.3 危害与影响 /
10.10.4 近期与远期影响 /
10.10.5 公共卫生 /
10.10.6 预防与减轻未来影响 /
10.11 火山爆发 /
10.11.1 成因与特点 /
10.11.2 早期监测预警系统 /
10.11.3 危害与影响 /
10.11.4 近期与远期影响 /
10.11.5 公共卫生 /
10.11.6 预防与减轻未来影响 /
10.12 野火 /
10.12.1 成因与特点 /
10.12.2 早期监测预警系统 /
10.12.3 危害与影响 /
10.12.4 近期与远期影响 /
10.12.5 公共卫生 /
10.12.6 预防与减轻未来影响 /
10.13 冬季风暴 /
10.13.1 成因与特点 /
10.13.2 早期监测预警系统 /
10.13.3 危害与影响 /
10.13.4 近期与远期影响 /
10.13.5 公共卫生 /
10.13.6 预防与减轻未来影响 /
10.14 总结 /
10.15 讨论要点 /
附录A 灾前范例(PRE-DISASTER ParadigmTM)和灾难范例(DISASTER ParadigmTM) /
附录B 灾难急救基础生命支持能力、章节和课程目标链接 /
附录C 专业术语缩写词英汉对照 /


展开全部

灾难急救基础生命支持课程 作者简介

潘曙明:主任医师,副教授,新华医院急救中心主任,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急诊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急诊与危重病质量管理学组委员,《中华急诊医学杂志》通讯编委,《World of Emergency Medicine》编委等。美国威斯康星医学院急诊部、伤害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唐红梅:医学硕士,管理学博士,副研究员,现任上海健康医学院副校长。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