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民事诉讼询问权研究

民事诉讼询问权研究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8-01
开本: 21cm 页数: 208
本类榜单:法律销量榜
中 图 价:¥19.6(7.0折) 定价  ¥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民事诉讼询问权研究 版权信息

民事诉讼询问权研究 本书特色

民事诉讼询问权是大陆法系背景下民事诉讼制度中一个全新的概念,其源于“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但功能又非强化法官职权和主导地位,而是旨在*大程度上发现真实,形成法官心证,实现民事诉讼定分止争、公正裁判之目的。随着两大法系民事诉讼模式的日趋融合,我国也正处在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重要时期,因此如何调整配置庭审询问环节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权责关系、界定并规范法官询问权便具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民事诉讼询问权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询问权概述 ; 询问权的价值 ; 域外关于法官询问权的规定 ; 我国询问权之立法, 实务动作考察及立法构建 ; 民事询问权实务之运用等。

民事诉讼询问权研究 目录

引言 001
**章 询问权概述 005
一、询问权溯源 005
二、询问权的概念和特征 007
(一)职权性 008
(二)合法性 009
(三)谦抑性 010
(四)中立性 011
三、询问权与相关概念的区分 012
(一)询问权与刑事诉讼之讯问、询问 012
(二)询问权与阐明权(释明权) 016
(三)询问权与诉讼指挥权 024
(四)询问权与职权主义模式 026
(五)询问权与自由心证 034引言 001
**章 询问权概述 005
一、询问权溯源 005
二、询问权的概念和特征 007
(一)职权性 008
(二)合法性 009
(三)谦抑性 010
(四)中立性 011
三、询问权与相关概念的区分 012
(一)询问权与刑事诉讼之讯问、询问 012
(二)询问权与阐明权(释明权) 016
(三)询问权与诉讼指挥权 024
(四)询问权与职权主义模式 026
(五)询问权与自由心证 034
第二章 询问权的价值 045
一、有利于查清案件事实 046
二、矫正辩论主义之不足,保障司法的实质中立 050
(一)司法中立的内涵 050
(二)追求实质中立,淡化严格的形式主义 053
(三)矫正辩论主义之不足 054
三、保障司法的实质公正 056
(一)司法公正的解读 056
(二)询问权体现了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统一 061
四、减少举证不能之适用,减轻适用举证责任之负面作用 067
五、传承我国诉讼传统,契合国情 070
六、询问权是诚实信用原则的必然要求 073
第三章 域外关于法官询问权的规定 075
一、英美法系国家关于法官询问权的规定 075
(一)英国关于法官询问权的相关规定 076
(二)美国关于法官询问权的相关规定 078
二、大陆法系国家关于法官询问权的规定 078
(一)德国关于法官询问权的规定 079
(二)法国关于法官询问权的规定 082
(三)日本关于法官询问权的规定 083
(四)韩国关于法官询问权的规定 088
(五)我国台湾地区关于法官询问权的规定 091
三、大陆法系法官询问权与英美法系法官询问权的比较 096
第四章 我国询问权之立法、实务运作考察及立法构建 098
一、询问权之现行规范及分析 098
(一)我国立法及司法解释关于法官询问证人的相关规定 100
(二)我国立法及司法解释关于法官询问当事人的相关规定 101
二、法官询问权的司法实践现状评析 108
(一)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108
(二)调查问卷的具体分析 110
三、我国询问权立法及司法现状评述 114
(一)询问权缺乏法典依据 114
(二)对抗制误导甚或阻碍询问权的行使 115
(三)学理研究匮乏导致实务界行使询问权混乱 116
(四)证人出庭制度导致询问权可有可无 116
四、完善我国法官询问权的建议 116
(一)完善法官对证人的询问权 118
(二)完善法官对当事人的询问权 120
(三)不行使或者不当行使询问权的救济 122
第五章 民事询问权实务之运用 125
一、行使询问权的一般性规范 126
(一)询问时间——启动与终结 126
(二)询问对象 127
(三)询问范围 128
(四)询问顺序与方式 129
二、询问中的常见误区 132
(一)无效询问 132
(二)怠于询问 134
(三)随意性询问 135
(四)堆积问题式发问 135
(五)诱导性询问 137
(六)询问后倾听时动于声色 146
三、法官询问的技巧 148
(一)充足的询问前准备 148
(二)简洁扼要地询问 150
(三)隔离询问 150
(四)重视**次询问 152
(五)有针对性地盘问相关细节 153
四、询问实例 158
(一)实例1——彭宇案 158
(二)实例2——莫兆军所审理之借条案 166
五、自由心证:判断询问的结果 169
(一)五听判断 169
(二)经验法则 185
(三)陈述的逻辑性与条理性 192
(四)其他判断 195
后记 197信息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