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麦克白:英汉对照 英汉详注

麦克白:英汉对照 英汉详注

作者:阮珅主编
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11-01
开本: 21cm 页数: 179
本类榜单:外语销量榜
中 图 价:¥11.2(7.2折) 定价  ¥15.5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麦克白:英汉对照 英汉详注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5169952
  • 条形码:9787535169952 ; 978-7-5351-6995-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麦克白:英汉对照 英汉详注 本书特色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大约写于1606年。在莎士比亚编写这个剧本的前一年,即1605年,牛津圣约翰学院的学生,在马修·格温博士的主持和指导下,为出访牛津的詹姆士一世献演过三个女巫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从英国史学家霍林希德的《苏格兰编年史》(1587)中搬来的。三个女巫就是出现在麦克白和班柯面前的“服饰怪诞的女人”——命运三女神。女巫预言詹姆士的祖先班柯的子孙将君临一国。格温博士等在宴席间特意向国王提起这个预言并为他欢呼。有人说莎士比亚可能看过这次演出。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大约写于1606年。在莎士比亚编写这个剧本的前一年,即1605年,牛津圣约翰学院的学生,在马修·格温博士的主持和指导下,为出访牛津的詹姆士一世献演过三个女巫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从英国史学家霍林希德的《苏格兰编年史》(1587)中搬来的。三个女巫就是出现在麦克白和班柯面前的“服饰怪诞的女人”——命运三女神。女巫预言詹姆士的祖先班柯的子孙将君临一国。格温博士等在宴席间特意向国王提起这个预言并为他欢呼。有人说莎士比亚可能看过这次演出。
莎剧《麦克白》的情节主要取自霍林希德的两个人物传。一个是1040年麦克白和几个从犯(包括班柯在内)谋杀苏格兰国王邓肯的故事,另一个是唐沃尔德夫妇指使四个仆人谋害去他们家里作客的达夫王的故事。此外,莎士比亚还参考了霍林希德记述的有关肯尼思王的材料。这位国王在杀害自己的侄子之后,一直为一种预示报复的神秘的喊声所萦扰,寝不安席地度过一个个恐怖的不眠之夜。据一位占星家西蒙·福尔曼在其《剧本与札记》手稿中的记载,1611年4月20日,《麦克白》在寰球剧院首次公演。但这个剧在1607年以前就有了。1607年出版的博蒙特和弗莱彻合编的喜剧《燃杵骑士》及其他作品都提到了《麦克白》。另一方面,剧中看门人说过这样几句话:“哼,一定是什么讲起话来暖昧含糊的家伙,他会同时站在两方面,一会儿帮着这个骂那个,一会儿帮着那个骂这个。”这个暖昧含糊的家伙就是影射1606年3月28日因参与“火药阴谋案”受审的耶稣会教士亨利·加尼特。有的莎学家认为,1606年8月7日,汉普顿行宫为欢迎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安排了一次演出,一共有三个剧目,《麦克白》可能是其中之一。那时莎士比亚所在的戏班已成为“国王供奉剧团”,一直为宫廷演戏。《麦克白》收入1623年对开本首次出版。它是依据提词用的台词副本或抄本排印的,是莎士比亚悲剧中*短的一个剧,可能是因书刊检查或特殊的演出而作了删节。它没有次情节线,人物也不像其他三个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瑟罗》)那样复杂。
这出戏以三个女巫开头。她们在电闪雷鸣中出现在荒凉的原野上,同刚刚平息叛乱凯旋归来的大将麦克白和班柯相遇。她们预言麦克白将被晋封为考特爵士并将登上王位。这就进一步激发了麦克白觊觎王位的野心。班师回朝后,他果然被邓肯晋封为考特爵士,但同时邓肯又宣布其长子玛尔康为王位继承人。按苏格兰王朝惯例,王位并不由直系后裔继承,而是由弟兄、中表甚至更远支系亲属中的强人继承。国王的这一宣布粉碎了麦克白沿合法途径继位的美梦。他在夫人的极力怂恿下,在邓肯驾临他们的城堡做客时,演出了一幕弑君的血腥惨剧。邓肯的两个儿子立即逃离了虎口。接着麦克白被“推举”为国王。班柯成了他的眼中钉,他欲除之而后快,于是一面假意邀请班柯父子参加宴会,一面雇杀手刺杀他们。
班柯被害,其子侥幸逃脱。宴会上,麦克白两次看见班柯血淋淋的鬼魂占住了他的座位,吓得胆战心惊。他想求助于女巫,女巫便请幽灵警告他留心费辅爵士迈克特夫,并预言没有一个妇人所生下的人可以伤害他,除非有一天勃南森林会冲着他向邓西嫩高山移动。这时迈克特夫已逃往英国参加王子玛尔康的军队。麦克白心狠手辣,立即派人杀害迈克特夫的妻子和儿子。不久玛尔康率师讨伐暴君麦克白,同国内贵族起义军汇合,节节得胜。幽灵的预言应验了。正义之师用勃南森林的树枝伪装起来,远看就像森林在移动;与暴君决一死战的迈克特夫恰恰是不足月剖腹出生的。恶贯满盈的麦克白欲退不能,负隅顽抗,终于被迈克特夫杀死。*后,玛尔康在臣民的欢呼和祝福声中继承了王位。
以上是莎士比亚的《麦克白》的情节概述。他以霍林希德的编年史为蓝本,但没有完全照搬编年史,而是按照自己的创作意图做了一些改动。从他的改动处顺藤摸瓜,我们可以看清楚《麦克白》的主题思想。
首先,霍林希德的邓肯年轻而懦弱,莎士比亚的邓肯年高而德劭。而且据霍林希德记载,麦克白向邓肯提出过继位的要求,未能如愿,因而对邓肯心怀不满。莎士比亚则强调邓肯是一个从善如流的有道明君,不给麦克白以任何口实,使他不能提出任何理由说明弑君是正当的。剧作者的用意是要维护道德准则,把麦克白描写成一个罪不可逭的恶人,从而把笔锋转到“诛心”方面来,转到道德问题和心理问题上来,让他陷在内心矛盾的痛苦中不能自拔,永远失去了宁静,“杀害了睡眠”。
其次,在霍林希德笔下,谋杀邓肯的,除麦克白外,还有其他人,班柯也在一起策划。这位史学家把这次谋杀写成一起政治斗争事件。莎士比亚则不然。他的麦克白搞的是个人暗杀。在弑君事件中,班柯不是从犯。麦克白只是开头和妻子有重大合谋,其他几次暗杀(刺杀班柯和迈克特夫家小)都是他单线布置、秘密进行的。莎士比亚之所以做这样的改动,不仅因为他在“国王供奉剧团”里工作,必须维护国王詹姆斯一世的祖先——班柯的令名,而且因为他必须把杀人犯麦克白和他的妻子表现得*孤立。
还有一个重大的改动值得一提。按照霍林希德的《编年史》,麦克白在杀了邓肯之后,过了十年再杀班柯。在这十年间,麦克白治国有方,政绩斐然。莎士比亚则一方面把两次谋杀的间隔时间大大压缩,另一方面只字不提麦克白的“经国治世才”和“仁政”,而着意把他渲染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暴君。
此外,“宴会”(Ⅲ.4.)和“梦游”(Ⅴ.1.)两场戏,完全是莎士比亚的独创,是莎士比亚为了对麦克白夫妇分别进行“诛心”而设计出来的。当班柯的鬼魂在宴会席上出现的时候,麦克白惊吓之余,痛苦得难以自持,六神无主,手足无措,几乎吐露出真情。他的狡诈圆滑的夫人在客人面前佯作镇定,勉强搪塞了过去。可是她毕竟和丈夫一道犯了同谋杀人罪,日日夜夜受着良心的谴责,惴惴不安,渐渐失去理智,得了梦游症。她在梦游中讲到自己的手上沾了邓肯的血,几乎和盘托出了谋杀国王的经过。这两场撼人心魄的戏是莎士比亚对悲剧主要人物伐罪诛心的杰作。
国内外的评论家认为,麦克白内心所遭受的痛苦,深深触动了读者,使读者对他的憎恨得到了缓解。有的说:莎士比亚描绘麦克白的复杂的内心活动,引起读者对这个怙恶不悛的杀人犯的同情。论者如此“自作多情”,不免把问题复杂化了。其实我们只需要讨论两个简单的问题,就可以正确理解作者的主观意图并真切体验作品的客观效果。
**个问题是:麦克白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应该说,他开头表现是好人。他安内攘外,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英勇无畏,功勋卓著。但他有野心,不满足于大将的名位,要称孤道寡。为了黄袍加身,他和他的“内助”处心积虑要谋杀邓肯。女巫的出现,不是在他们的野心萌动之前,而是在其后。作为“内助”,他的妻子*了解他的“天性”:“它充满了太多的人情的乳臭……你不是没有野心,可是你却缺少和那种野心相联属的奸恶。”(Ⅰ.5.)在野心驱使、女巫诱惑和妻子怂恿下,他弑君篡位,嗜杀成性,蜕化变质,成了大坏人。莎士比亚写他的内心活动,不是对他表示同情,相反,是为了深入揭露他天良丧尽,死不改悔,以引起观众或读者对这样一个窃国大盗的无比憎恨,让“国人皆曰可杀”。有人说剧作者在思想感情上产生了矛盾:“一方面对这种暴君及其篡位等不义行为感到痛恨,另一方面对这种人民英雄因受不住野心诱惑而犯罪、招致灭亡,又怀有惋惜之情。”我们认为,这样的推论是没有根据的。从剧本看来,特别是从莎士比亚改动霍林希德的情节看来,莎士比亚对麦克白不可能怀有任何惋惜之情。
第二个问题是:在麦克白复杂的内心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什么,是善念还是恶念?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先让我们分析一下他的内心活动的“复杂表现”。麦克白杀邓肯前确实犹豫了一阵。邓肯和他是君臣关系,又是亲戚关系,还有一层宾主关系。三重名分都不许他弑君,何况邓肯是一位贤明仁慈的国王,处理国政,从来没有过失。这说明麦克白此时此刻天良还没有完全泯灭,还有一点善念浮现着。然而,恶念以压倒的力量摧毁了善念。麦克白不打自招:“可是我的跃跃欲试的野心,却不顾一切地驱着我去冒颠踬的危险”。(I.7.)这是一句自定调子的话。杀邓肯后,他只是偶尔发出两三声“人生如儿戏”(Ⅱ.3.)、“生命枯萎”(V.3.)这一类消极的慨叹,主要的思想活动是死心塌地、无怨无悔地坚持作恶。他说:“以不义开始的事情,必须用罪恶使它巩固”(Ⅲ.2.);“我已经两足深陷于血泊之中,要是不再涉血前进,那么回头的路也是同样使人厌倦的”(Ⅲ.4.);“我的头脑永远不会被疑虑所困扰,我的心灵永远不会被恐惧所震荡”。(V.3.)可见,在麦克白的复杂的内心活动中,恶念占主导地位。他始终受着野心和权欲的驱使,思想上、言论上、行为上发展到了穷凶极恶的地步,至死没有李尔王在经过苦难历程后的道德上的净化,也没有奥瑟罗临终时真挚深刻的自我评估。
《麦克白》的特色,是着重描绘主要人物的恶及其与外界恶势力的关系——内因外因恶性互动的关系。主人公的恶念受到社会恶势力的激荡,变本加厉,一发而不可收拾。女巫是社会恶势力的形象化,也是主人公恶念的外化。使麦克白走向毁灭的是社会恶势力的化身——权力。从这个意义上说,《麦克白》无疑应看作是一出社会悲剧。它的主题思想是野心和权欲对人的腐蚀作用,或者说,它表现了权力诱惑下堕落的人性。而堕落的人性只能激起人们的厌恶之情。
莎士比亚细致生动地勾勒了一个弑君篡位的野心家的脸谱,揭示了他的内心活动,同时还塑造了一个大胆、凶恶、残忍、毫无人性的女人的形象。他的艺术手法充分显示了他创造气氛的功力。剧中使用了超自然因素如女巫、鬼魂、幽灵等,并不是有意宣扬鬼神迷信,而是为了给悲剧造成一种可憎可怖的氛围。超自然因素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为主人公的激烈的内心冲突提供一种陪衬,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戏的开头,在电闪雷鸣中乱叫狂舞的三个女巫,一下子就把观众带进一个凄凉恐怖的荒野。除超自然因素外,莎士比亚还通过对自然界反常现象的描绘,加强“不可想像的恐怖”,如烟囱被吹倒,空中有哀哭的声音,凶鸟吵了一整夜等等。剧作者着意安排了刻画麦克白夫妇反常的精神状态的细节,如幻觉、疯狂和梦游,让他们在犯罪的重负下倍受折磨和熬煎,突出表现主要人物内心的恐惧和痛苦,扩展悲剧的丑恶和阴暗面,从而加深人们的憎恨。
莎士比亚善于运用意象,以意象烘托剧情。这出悲剧的主导意象是血和黑暗。麦克白在杀了邓肯之后丧心病狂地说:“大洋里所有的水,能够洗净我手上的血迹吗?不,恐怕我这一手的血,倒要把一碧无垠的海水染成一片殷红呢。”(Ⅱ.2.)麦克白夫人疯狂后一个习惯性的动作就是擦洗她的血手,有时要擦洗一刻钟。(Ⅴ.1.)剧中所有重要的场景如谋杀、密室暗商、班柯显灵都发生在黑夜和黑暗中。麦克白一听到玛尔康被册封为肯勃兰亲王,就暗自打定主意要踢开这块绊脚石,野心勃勃,又怕见不得人。他说:“星星啊,收起你们的火焰!不要让光亮照见我的黑暗幽深的欲望。”(I.4.)他的“贤内助”急于杀人,不让怜悯钻进心头时用同样的口吻说道:“来,阴沉的黑夜,用*昏暗的地狱中的浓烟罩住你自己。”(I.5.)
但历史进程不以黑色恶魔的意愿为转移。光明终归要冲破黑暗,善终归要战胜恶。正义的力量浩浩荡荡,终于推翻了暴君的血腥统治。《麦克白》这部悲剧*后安排了一个乐观的结局,它比《哈姆雷特》、《奥瑟罗》或《李尔王》更能给人带来希望和信心。


麦克白:英汉对照 英汉详注 内容简介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 本书描写了11世纪苏格兰贵族英雄麦克白权欲野心逐步膨胀, 在女巫提示和妻子的怂恿之下, 谋杀国王实行篡位, 由于猜忌和恐惧, 他的罪行越来越多, *终众叛亲离。

麦克白:英汉对照 英汉详注 目录

总序
《麦克白》导读
MACBETH正文(英汉对照 英汉详注)
附录:《麦克白》主要中文资料索引
展开全部

麦克白:英汉对照 英汉详注 作者简介

莎士比亚(W.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他一生创作了38个剧本,154首十四行诗及两首长诗。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作家能与莎士比亚媲美,他对后世文学家的潜移默化也是无可估量的。在他之后几乎所有的英国文学家都在艺术观点、文学形式及语言技巧方面受到他的影响。他被本·琼生称为“时代的灵魂”。而作为一位伟大的诗人,其十四行诗打破原有的诗体的惯例,独树一帜,被誉为“莎体”,也被称为奉献给世界的“不朽的绝唱”。马克思称地和古希腊的埃斯库罗斯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虽然莎士比亚只用英文写作,但他却是世界著名作家。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其剧作也在许多国家上演。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