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滇缅公路-二战中缅印战场的壮丽史诗

滇缅公路-二战中缅印战场的壮丽史诗

作者:韦伯斯特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362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32.9(7.3折) 定价  ¥4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滇缅公路-二战中缅印战场的壮丽史诗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0838798
  • 条形码:9787510838798 ; 978-7-5108-3879-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滇缅公路-二战中缅印战场的壮丽史诗 本书特色

滇缅公路,这是一方曾被遗忘的丛林战场,曾经书写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缅、印、英、美等国人民共同付出鲜血与泪水的悲壮故事。矢志于为湮灭的历史拂去尘土,让更多的人记住这片土地,2002年11月,受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委托,资深撰稿人多诺万韦伯斯特从印度加尔各答启程,穿越缅甸境内的热带丛林,再度踏上这条早已荒芜,却是在二战期间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公路。本书译者朱靖江亦应《国家地理》之邀,陪同韦伯斯特共同探访这条战时公路在中国境内的路段。通过沿途极为艰苦的实地考察,多方探访当年的老兵以及修路者,韦伯斯特获取了大量**手材料,写就了这部非同凡响的史诗故事。

滇缅公路-二战中缅印战场的壮丽史诗 内容简介

滇缅公路,这是一方曾被遗忘的丛林战场,曾经书写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缅、印、英、美等国人民共同付出鲜血与泪水的悲壮故事。矢志于为湮灭的历史拂去尘土,让更多的人记住这片土地,2002年11月,受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委托,资深撰稿人多诺万·韦伯斯特从印度加尔各答启程,穿越缅甸境内的热带丛林,再度踏上这条早已荒芜,却是在二战期间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公路。本书译者朱靖江亦应《国家地理》之邀,陪同韦伯斯特共同探访这条战时公路在中国境内的路段。通过沿途极为艰苦的实地考察,多方探访当年的老兵以及修路者,韦伯斯特获取了大量**手材料,写就了这部非同凡响的史诗故事。

滇缅公路-二战中缅印战场的壮丽史诗 目录

序章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尾声 译后记:荒芜英雄路——滇缅公路的行迹
展开全部

滇缅公路-二战中缅印战场的壮丽史诗 相关资料

好莱坞大片视角下的滇缅战场


              ——《滇缅公路》、史迪威与血雨蒸腾的中美脐带


                                                
郑闯琦/文


 


这是一条有悲剧性格的英雄之路——它在日军的枪炮袭击下、在烂泥与疟疾流行中,延伸1100英里,几乎每一英里都倒下一个盟军士兵,但“甚至在它刚刚完工之际,就将被视为过时的废物而遭到无情地丢弃”。它所象征的二战时期的中国-缅甸-印度战场以及这个战场的总指挥史迪威将军和中国数十万远征军将士,也如同目前荒凉的滇缅公路,被历史的荒草一层一层淹没。


二战中,中缅印战场是最不被盟军重视的战场,也是最容易被西方世界遗忘的战场。盟军的物资、兵力都优先欧洲,而中缅印战场则位列最末,这从开始时罗斯福总统只给这个战场派一个光杆司令史迪威将军就可以看出来。史迪威身为驻华美军司令、中印缅战区司令,却没有自己的军队,只是到了1944年,才算有了唯一一支美国军队——不倒三千人的5307混合支队(招募自中美洲等地的美国志愿军)。罗斯福让性格乖僻的史迪威指挥蒋介石视为性命的远征军,这成为两人无法化解的矛盾。缅甸被日本占领后,为了修筑中国唯一的国际援助通道——滇缅公路,史迪威领导中国军民和美国工程兵浴血奋战,当公路建成之际,却也到了日本败退之时,这条公路被一些人批评为一个巨大的、艰苦卓绝但又没有用处的浪费工程。战后,在西方人的二战史叙述中,诺曼底登陆、太平洋美日海战等才是绝对的主角,而为了把中国留在抗日阵营的中缅印战场,则比中国抗战的重要性还要低。在中国,抗战的主角也自然是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百团大战等国内事件,中缅印战场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与关注度也就难以提高。


然而,美国《国家地理》资深撰稿人多诺万韦伯斯特的《滇缅公路》一书,则以好莱坞大片一般的视角,为我们再现了桀骜不驯的英雄加上若干个《兄弟连》、史泰龙系列电影一般组成的中缅印对日作战历程。作者以画面感十足的文字,让人时刻能感到缅甸雨季蒸腾的热浪、没膝的淤泥和硬汉满脸的血污,而史迪威与盖瑞特的“亲迪部队”、“野牛比尔”101特遣队、“梅里尔掠夺者”部队、北部克钦联军(以杀敌割耳著称)等性格各异的英雄群像,在此环境下也都令人印象深刻地从字里行间来到读者面前。这些硬汉和英雄,哪怕知道自己在盟军视野中处于一个偏远角落,人员、武器和物资也都最少,但面对敌人和丛林湿热的环境却比其他战场的盟军更险恶,但他们依然怀着满腹的怨愤、军人荣誉以及争功好胜的天性,深入敌后,以一当十,勇敢杀敌,死而后已,留下了一个个荡气回肠的人生传奇。


除了精彩的还原历史,本书也对这段历史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对于1944年中国战场的豫湘桂大溃败,作者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蒋介石担心部下造反,因此不愿意给军队装备美国的军事装备,最终反而导致大量的装备被迫被炸毁或陷于敌手。在衡阳保卫战前,史迪威“将1.2万吨的枪支和弹药,通过驼峰航线送到薛岳及其部下的手上。然而,当这些武器抵达昆明之后,却再也没有能在衡阳露面。”最终,“在战场的最前线,这支部队所能获得的炮火支持仅仅来自两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代的75毫米加农炮,而用以向敌方发射的炮弹不过区区两百枚而已。”在桂林守卫战中,一方面,“一支防卫桂林的部队——约有1.4 万人——仅有两千支勉强能用的步枪,但是用来发射的子弹却少得可怜。”而且,这些士兵的武器有的是老式的中国造步枪,有的是俄国枪,还有的是战前日本造的老炮。都没有足够的弹药。另一方面,美国战略情报局下属的一个在小分队,却在柳州的土山发现了“三个巨大的弹药库,每一个弹药库都有二十到三十间库房,贮存着总计约五万吨的子弹以及五十余尊崭新的大炮,数万发炮弹,各种类型的枪械武器以及二十吨炸药。由于中国军队已一溃千里,中国东部的危机又迫在眉睫,他们已经没有时间分发这一数量庞大的军火藏货,格里森被迫要将它们全部炸毁。”


滇缅公路构成了中国与盟军之间的生命和精神脐带,构成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宏伟史诗。没有中缅印战场的中国抗战是不可设想的,没有中国军民拖住一百多万日军的美日太平洋战场也是不可想象的。

滇缅公路-二战中缅印战场的壮丽史诗 作者简介

[美]多诺万韦伯斯特 美国《国家地理》《史密森》《户外》《纽约时报杂志》以及《纽约客》等多本重要期刊的撰稿人。他的《战争的遗痕》曾获得1997年度莱昂内尔吉尔伯(LionelGelber)“促进国际关系与理解”最佳图书奖。

朱靖江(译者) 北京大学文化人类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影视人类学中心主任。曾于2000-2007年期间协调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在华项目,与本书作者共同调研滇缅公路中国境内的抗战史实。现致力于中国民间影像口述史、人类学影像民族志研究。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