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农民思想意识流变视域中的乡村治理:基于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

农民思想意识流变视域中的乡村治理:基于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

作者:龚上华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4-01
开本: 16开 页数: 223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5.9(7.8折) 定价  ¥4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农民思想意识流变视域中的乡村治理:基于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8143790
  • 条形码:9787308143790 ; 978-7-308-14379-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农民思想意识流变视域中的乡村治理:基于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 本书特色

本书的核心部分在于从农民经济利益诉求意识、农民政治权益意识、农民精神文化价值意识以及农民社会生活品质意识四大意识来分析长三角农民思想意识流变的具体表现及其特征,总结了长三角农民思想意识动态性变化的特点及逻辑。只有高度关注农民思想意识变化并纳入决策体系,才能真正落实乡村治理的和谐、有序、可持续发展。

农民思想意识流变视域中的乡村治理:基于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 内容简介

本研究以国家建构农村社会为宏观背景,以农民思想流变为自变量,以乡村治理为因变量,基于农民思想流变,而推进乡村治理结构与制度转型,为国家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重要参考。首先,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乡村治理的变迁,即农民思想流变的背景与影响因素。并且从乡村治理的内生基础角度对农民思想意识变化的理论内涵做了详细解读。通过对农民思想意识的概念、农民思想意识的类别、内容、特征和功能等的界定以及农民思想意识变化影响乡村治理的框架分析,为全文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提供概念基础。其次,本文的核心部分在于从农民经济利益诉求意识、农民政治权益意识、农民精神文化价值意识以及农民社会生活品质意识四大意识来分析长三角农民思想意识流变的具体表现及其特征,总结了长三角农民思想意识动态性变化的特点及逻辑。第三,基于农民思想意识动态性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乡村治理的影响及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们如何调整乡村治理的机构与制度,也即引入治理理论,优化乡村治理。第四,基于农民思想流变,本文提出了推进乡村治理结构与制度转型若干对策。要着眼于优化乡村资源配置、健全乡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加强乡村“精神共同体”建设以及促进乡村社会建设等四个方面推进长三角乡村治理体系的发展和完善,从而构建理念先进、结构优化、体系完善、能力提升的长三角乡村治理的新局面。*后,研究认为,农民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他们的思想观念都是通过他们自己的话语、风俗习惯、行为动作等形式表现出来,是很难系统化理论化的。只有高度关注农民思想意识变化并纳入决策体系,才能真正落实乡村治理的和谐、有序、可持续发展。

农民思想意识流变视域中的乡村治理:基于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 目录

**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本书的核心概念 (一)乡村治理 (二)农民思想意识 三、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视域 (四)资料来源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乡村治理的背景、演变及典型意义 一、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乡村治理演变的背景 (一)改革开放以前乡村治理的演变 (二)改革开放以来“乡政村治”的一般进程 二、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乡村治理的演变 (一)改革开放以来“乡政村治”在长三角的发展过程和样式 (二)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乡村治理制度的基本框架 三、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乡村治理的经验及典型意义 (一)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乡村治理的经验 (二)长三角乡村治理模式转换对农民思想意识的影响 (三)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乡村治理的典型意义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农民思想意识的流变 一、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农民经济利益意识的流变 (一)农民资源配置的市场取向明显 (二)农民土地意识存在差异性,表现出强烈的利益导向 (三)农民对收入结构与财富观念变动表现敏感 (四)农民消费意识表现出浓郁的现代感 (五)结论 二、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农民政治权益意识的流变 (一)农民具有强烈的政治信仰认同意识 (二)农民具有较高的权利认知与强烈的权利保护意识 (三)农民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 (四)结论 三、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农民精神文化意识的流变 (一)农民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较深 (二)农民的教育观逐渐走向现代 (三)农民文化娱乐观逐步走向多元化、现代化和高雅化 (四)农民具有现代科技观 (五)结论 四、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农民社会生活品质意识的流变 (一)农民对城乡一体化表现出接纳与忧虑并存的矛盾心态 (二)农民的公共环境意识有大幅度增强 (三)农民社会保障意识和诉求有大幅度提高 (四)农民社会交往意识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五)结论 五、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农民思想意识流变的总体特点 (一)利益导向与结果导向双向驱动 (二)同质性与异质性并存 (三)传统性与现代性交融 第四章 农民思想意识流变视域下长三角乡村治理的困境 一、宏观挑战 (一)新型工业化背景下农民思想诉求带来的问题与困境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思想诉求带来的问题与困境 (三)村民自治制度在具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二、具体挑战 (一)农民土地意识的差异性对乡村治理的影响及挑战 (二)农民收入财富观的变动对乡村治理的影响 (三)农民权利意识与参与意识的增强对乡村治理的挑战 (四)农民文化、教育、娱乐、交往观的变化对乡村治理的挑战 (五)农民城乡一体化意识的增强对乡村治理提出了挑战 (六)农民社会保障意识的增强对乡村治理提出了挑战 第五章 优化长三角乡村治理的思路与建议 一、乡村协同治理的引入 (一)治理理论及其本土化 (二)乡村协同治理的指向 二、推进长三角乡村治理结构与制度转型 (一)优化乡村资源配置 (二)健全乡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 (三)加强乡村“精神共同体”建设 (四)推进乡村社会建设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展开全部

农民思想意识流变视域中的乡村治理:基于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 作者简介

龚上华。1972年农历1月23日出生,江西吉安人。1999年3月硕士毕业于浙江大学政治学系,获法学硕士学位;201 3年6月博士毕业于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政治文化研究所所长。杭州市新世纪“131”**中青年人才,杭州市教育局系统**教师。杭州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讲师团成员。浙江省政治学会理事、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学会理事、浙江省中共党史学会理事,浙江省社区研究会理事。龚上华博士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项,浙江省人文社科重大招标课题子项目负责人,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招标课题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课题1项,参与省部级课题5项,荣获杭州市“五个一工程”奖、浙江省第五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文二等奖等奖项;在《浙江社会科学》、《浙江学刊》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30余篇。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政党政治、农村公共政策的研究。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