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记者职业身份认同的建构与消解-以《中国青年报》记者群体为例

中国记者职业身份认同的建构与消解-以《中国青年报》记者群体为例

作者:甘丽华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152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1.2(4.3折) 定价  ¥2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记者职业身份认同的建构与消解-以《中国青年报》记者群体为例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2269229
  • 条形码:9787562269229 ; 978-7-5622-6922-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记者职业身份认同的建构与消解-以《中国青年报》记者群体为例 内容简介

  作者甘丽华从“记者职业身份认同是社会建构的产物”的理论假设出发,将宏观的新闻改革发展历程与微观的个体职业实践勾连起来。《中国记者职业身份认同的建构与消解 以记者群体为例》主要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力图对具有重要样本意义的《中国青年报》记者群体的新闻实践进行历史性、整体性、过程性的深入分析,观照中国记者独特的职业经历、精神追求、心灵拷问;结合基于具体个案的“厚描”与案的“理论阐释”,提出了影响记者职业身份认同的三种关系模式。《中国记者职业身份认同的建构与消解 以记者群体为例》为理解中国记者职业身份认同的决定因素和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能为新闻事业的进一步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中国记者职业身份认同的建构与消解-以《中国青年报》记者群体为例 目录

**章 导论
**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理论基础
一、理论假设
二、理论视点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框架

第二章 机关报模式与记者职业身份的变形
**节 国家层面的新闻职业规定
一、“完全的党报”特征
二、双重使命:团中央与全国青年的喉舌
三、开明政治家与记者职业身份的体制内协商
第二节 体制内开放与职业意识的有限导入
一、读者来信受重视的时代背景
二、读者来信的特点
三、读者来信对《中国青年报》记者新闻实践的影响
第三节 职业身份认同错位:富有革命热情的“机关干部”
一、职业动机:服从组织决定
二、作为批判靶子的“资产阶级新闻观”
三、新闻真实性原则的消亡

第三章 新闻共同体的回归与记者职业身份的建构
**节 从“宣传本位”向“新闻本位”的转型
第二节 专业控制:“高水平的一致”
一、从直接控制到专业控制
二、对下: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
三、从“政治化”向“专业化”转型
第三节 深度报道:“主体新闻观”的建构与解构
一、深度报道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内部动因
二、“张建伟模式”与记者职业身份内部协商
第四节 自我认同:从普罗米修斯到西西弗斯
一、群体特征:底层生活经验
二、从普罗米修斯到西西弗斯的角色转换

第四章 媒介市场化变革与记者职业身份的解构
**节 抵抗:天折的公司化改革
一、作为抵抗的“主流大报”转型
二、“团中央机关报”表述的退场
三、失败的改革
第二节 商业化收编:记者考核条例风波
一、商业化收编之一:发行
二、商业化收编之二:记者考核

第五章 职业身份认同的建构与分裂
**节 认同的力量
一、合法性认同:新闻记者是一种职业
二、抗拒性认同:“职业共同体”的形成
三、规划性认同:新闻实践的转型
第二节 记者职业身份认同建构的逻辑
一、“国家~媒体”边界关系的突破与职业意识表述
二、“媒体一公众”边界关系的建构与职业意识表述
三、记者群体内互动:职业身份认同的内化
第三节 分裂感的正面价值与负面意义
一、“半官、半商、半文、半武”的尴尬
二、收入多元化对职业身份认同的消解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开放语境中记者职业身份的社会协商
一、“边缘突破”的困局
二、开放语境中记者职业身份的重构
三、本书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一:访谈提纲
附录二:访谈记录(节选)
展开全部

中国记者职业身份认同的建构与消解-以《中国青年报》记者群体为例 节选

  《中国记者职业身份认同的建构与消解 以记者群体为例》:  三位美国传播学者通过对美国游戏行业从业人员的访谈及对其博客的分析,认为,不像电影或新闻等其他媒体产业的从业人员,游戏开发者很少得到关注。因为总是有人等着以更低的报酬、更勤奋的工作进入这个行业,所以游戏开发者不得不接受各种各样的妥协:每周超过4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整个行业形成的“工作就是玩耍”的氛围使得他们不得不工作更长的时间。行业协会的缺位和明晰业绩标准的缺失使得游戏开发者的职业身份模糊甚至被遮蔽了。游戏开发者必须在后工业化的新媒体经济中找到彰显自己职业身份的新模式。   二、国内研究现状   以“职业身份认同”和“记者”为关键词、主题、题名或篇名等在中国知网中搜索,得到的结果极少,再以两者进行全文搜索,并以“职业身份认同”加“新闻工作者”、“新闻从业人员”等进行对照搜索,剔除相关度不高的文献,可对国内相关研究作出如下总结。   旗帜鲜明地运用“职业身份认同”这一概念的是兰州大学教授樊亚平。他将职业身份认同作为新闻史人物研究的新视角,除发表数篇相关论文讨论史量才、梁启超、蔡尔康等人的职业身份认同外,还出版了专著《中国新闻从业者职业身份认同研究(1815—1927)》(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樊亚平的研究勾勒出中国新闻从业者职业身份认同的早期发展史,并作出了清晰的论述:   从近代报纸产生到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为**个阶段。该阶段的新闻从业者大多处于寄生者与拓荒者状态,难以对所从事的办报工作产生真正认同,对报纸的认知和办报行为间存在矛盾和不一致,身上呈现文人、士人、才子等角色与办报者角色的多重身份冲突,充满无奈与矛盾。  ……

中国记者职业身份认同的建构与消解-以《中国青年报》记者群体为例 作者简介

  甘丽华,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系主任、副教授,现正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做访问学者。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外语学院英文系;硕士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专业为中西新闻比较;博士亦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专业为跨文化传播学。拥有较丰富的媒体实践经验,在南方日报社、中国青年报社工作过十年,曾任中国青年报社湖北记者站站长,长期关注教育、法治及时政领域的新闻报道。2013年“转型”进入大学,研究兴趣集中在新闻生产、传媒伦理、跨文化传播等领域,希望打破业界、学界之“藩篱”,进行面向现实的新闻传播研究。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