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西文化形态论

中西文化形态论

作者:劳承万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425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51.6(6.0折) 定价  ¥8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西文化形态论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143278
  • 条形码:9787516143278 ; 978-7-5161-4327-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西文化形态论 内容简介

  《中西文化形态论》全书分三篇。由“中西文化形态之大别一中国文化之现当代走向一康德学术之现当代探索”构成。主轴是中西文化形态的对比、分析(康德研究更应如此)。长期以来,由于中西文化形态相混,造成了严重的学术危机,欲消解这种危机,只能从中西文化发生的根系做起,厘析中西文化形态之发生过程与方式。  《中西文化形态论》追踪、传承梁漱溟、钱穆、牟宗三等前贤关于中西文化相区别的根本观念:西方文化是逐物文化,处理“人与物”的关系,属“向外翻”的文化;中土是心性文化,处理“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属“向内翻”的文化。西方文化发生之运思基础是数学/逻辑;中土文化发生的运思基础是天命/心性。故一旦二者相混淆,理论即会全盘崩塌。《中西文化形态论》由此展开了对当代诸多混淆观念与“诚一诈”相饰之为学态度的批判与反思,不为贤者忌,只求学术之真际而已。

中西文化形态论 目录

前言一
前言二 50年代“美学大讨论”之非学术性与文化方向之反省

**篇 中西文化形态(智慧)之差异
中西文化形态之大别
——“类比律·纲目体系”与“因果律·逻辑体系”之比较研究
数理视野中的西方本体论与先验论
“忧一乐”境界说
中国古代美学(乐学)说
——“诗一礼一乐”与美学学科形态
心性文化难沾真善美
论中国古代学术的“大生命”形态
——兼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之学科形态

第二篇 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化问题
中国文化之现当代走向及现代化问题
——从“温故而知新”到“返本开新”之方法论意义
“思无邪”与中国文化精神
百年中国美学之寻踪与问题
文化使命与时代担当
——读《冯友兰学术百传》的断想与评析

第三篇 康德哲学美学之当代探索
20世纪中国之康德学术史要略
——康德美学在中土之流变轨迹
康德自评先验哲学之价值与问题
——《康德书信百封》综评
康德“自然天体史”视野中的先验哲学与美学
——由“原初物质”至“道德神学”之目的论
康德“美是道德的象征”在先验体系中的构架性意义
——兼论美学学科的道德形上形态
展开全部

中西文化形态论 节选

  二 中国当代学界基本理论的混乱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混淆了中西文化形态的根本区别  此间题若不首先弄清楚,理论则会全盘倒塌。中国学人赶西方时髦已  近一个世纪了,然而对中西文化形态之大别,尚无可靠、清晰的理论答案,人们只好习惯地在似是而非中、含糊混淆中去搞学术,越弄越糊涂,积重而难返。中国当代的学术,虽书山文海,但基本上可说是“含糊不清”的学问。  20世纪20年代,梁漱溟便写出了专著《东西文化及其哲学》(1921年),他以人之“意欲一满足’’为动力源,展开了三种关系:人与物的关系(西),人与人的关系(中),人与自身的关系(印)。三种关系,是极尽视域的全息关系,世界上不可能再有第四种关系了。人对物的关系,是没有限制的,曰逐物;人与人的关系,在相互撞击的关涉中终成“和谐一体”。曰心性伦理;人与自身的关系,*可怕者是那漫长久远的生老病死,唯一欢乐者是永恒之涅槃,曰性空。三者的“意欲一满足”路向,与对象,各不相同。西方文化,是“人对物”的关系,是向外的逐物文化;中土文化,是“人与人”的人际关系,是向内的求和谐的心性文化;而印度佛教文化,是“人与自身”的关系,是向内(空世)克己入寂的涅槃之缘起性空文化。以上大体思路是梁先生自己苦思冥想出来的,他声明自己没有看任何人的书是自启的结果〔在以上三相性关系中,如能再结合西方是商业社会文化,中土是农业文化则会更为透彻。商业社会造商品(物),讲买卖,其首先发展起来的科学是数理.逻辑。农业社会讲天时、地利、人和,即天人一体,是一种生命存在方式,其首先发展起来的学问是仁心德性。仁义礼智,绝非西方科学〕。由此足见梁先生的卓识与天才,可说他是中国老辈学人中,*有独见卓识的哲学家,冯友兰等人远在他之下。哲学的天才,从来就是无所畏惧的,以致新中国成立后的毛泽东继续与他争论,他也昂昂然,时至毛发动的“批孔批尊孔”运动,则引来他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的顶撞。梁氏构筑的三维框架,无人可以突破。  后人对中西文化形态之差异所说极多。但能统人梁氏框架者,只有两位大师,一是钱穆先生,二是牟宗三先生,二人都学贯中西(钱更重于中、牟更重于西),在他们的论著中,贯穿的一根红线便是“中西比较”’在这方面钱尤胜于牟。钱氏83岁眼睛失明之后(他活了95岁),中西文化汇聚交合,大脑翻滚,他以口述方式(夫人记叙、后再修改订正),冗成了70余万字的巨著《晚学盲言》上下两大册,几乎句句都是中西对比。其学术卓识真可谓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纵观其一生论著,对中西文化形态之别,则在梁之框架中,进一步深入充实为:西方是向外的逐物文化,属大脑(一种器官)的反映文化,故是大脑功能之思维的理性文化,简称脑文化。  ……

中西文化形态论 作者简介

  劳承万,男,1936年生,广东化州人,广东湛江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广西师大兼职教授,上海师大中国美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论著有《审美中介论》(1985/上海文艺)、《审美的文化选择》(1991/上海文艺)、《美学文艺学逻辑体系探索》(1996/天津古籍)、《诗性智慧》(1997/河南人民)、《朱光潜美学论纲》(1998/安徽教育)、《康德美学论》(合著)(2002/中国社科)、《中国诗学乐器论》(2010/安徽教育)。另主编美学文艺学教材和丛书各一套。发表论文数十篇。蓝国桥1974年生,广西河池人。湛江师范学院“康德一牟宗三”研究所副教授、博士。先后求学于中山大学(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学术主轴是中西文化交汇中的“康德一牟宗三”之学术走向。近年承担国家与教育部多项研究项目。论著有《康德美学论》(中国社科出版社,合著),论文多篇。在多年的艰难学术磨炼中,逐步养成一种实在不愿随大流的学术气质与人格。故有合著《中西文化形态论》的出版,而即将出版的其他二论著(博士论文与项目成果),也传承了此等气脉与精神。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